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 邵思翊 攝
中新網杭州7月21日電 (邵思翊)在浙江杭州西湖畔,一座青灰色的老建築裡,時常有韓國遊人前來拜訪,這一處建築便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到訪杭州的韓國旅遊團中,約6成的遊客都要到這裡,緬懷這一段抗擊日本侵略的國家史。
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奉韓國開國元勳金九之命,在上海虹口公園投擲炸彈炸死日本上海派遣軍總司令白川義則大將等要員後,韓國臨時政府就轉移到浙江,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杭州時期」。
由於當時形勢發展和鬥爭需要,韓國臨時政府先後輾轉鎮江、長沙、廣州、柳州、綦江等地,最後於1940年到達重慶。
「在杭州是最困難、最低潮的時期,如果韓國臨時政府沒有在浙江的堅持,此後韓國的歷史將要重寫。」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館長趙盛姝告訴中新網記者,在杭州的「三年時期」在韓國獨立運動史中佔據著重要位置。
走進臨時政府舊址,不大的會議室牆面上,還懸掛著臨時政府國務委員金澈、宋秉祚、車利錫的畫像。
「湖邊村23號這座二層小樓,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裡,當時韓國國務會議或議政院會議就在此召開。」趙盛姝向記者介紹,正是在這會議室中,重要國務會議曾在此召開,宣布光復鬥爭的方向﹑法律﹑預結算支出﹑籤訂條約﹑加強宣傳﹑外交使臣的接見等事項的臨時憲法31條在此決議。
中韓兩國並肩抗日,浙江民眾對金九和臨時政府幫助的事例不勝枚舉。金九和他的同志們,在中國人民的保護下躲過了日本的追捕,於瀕臨絕境之際獲得重生,由此韓國臨時政府保存了抗日力量,由小而大終於成長為國際反法西斯陣營中的一支世所矚目的隊伍。
「辛亥革命元老、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褚輔成冒著個人和家人的生命危險,掩護金九和其它幾位臨時政府要員及其家屬從上海緊急轉移到他的家鄉嘉興避難。」趙盛姝說,韓國政府為了表彰他作出的傑出貢獻,還授予褚輔成韓國建國勳章獨立章。
在嘉興海鹽,船娘朱愛寶與金九扮成夫婦,服侍金九近5年,每日坐船來往於運河中,幫助金九擺脫了日本憲兵追捕,金九也在其自傳《白凡逸志》中表以感概和自責。
「當年在上海,3塊大洋可以讓一個普通人生活一個月,而日寇懸賞60萬大洋捉我父親。中國人民不為金錢所動,從上海到嘉興到海鹽,到處受到中國人民的保護,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精神」,1996年,韓國國父金九的兒子金信將軍在浙江海鹽尋訪父親故跡時說了這句話,並留下了「飲水思源韓中友誼」八個字。
紀念館佇立在西湖畔,靜述著中韓兩國並肩抵抗日本侵略的歷史。去年9月1日,紀念館也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在紀念館裡,前來參觀的韓國遊客面露敬色,肅穆。面對記者的採訪,不少人都微笑地擺擺手,示意拒絕,卻又在記者邊上停了下來。原來一旁是館內的捐贈箱,他們紛紛掏出錢包投入錢款。
韓國遊客金順任是一名教師,這次她特意趕到杭州來參觀紀念館,「通過這種紀念館的平臺,可以看到過去很多獨立運動義士他們的努力,以生命換取來的國家。我感到非常的自豪驕傲,也要要發憤圖強要好好守住今天的幸福。」說完,紅了的眼眶裡,眼淚已經溢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