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成長期間一定要過好三個生日,過好了孩子人生走不偏

2020-12-04 養娃女神Miss劉

「文/養娃女神Miss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我國的二胎政策下發後,未出現生育高峰期」的熱搜,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從政策的角度來看,開放二胎政策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但是這樣的政策真正落實到一個家庭時,還有一些現實因素需要考慮。

許多家長考慮再要一個孩子的同時,都會想起培養自己家老大時的一種矛盾心理狀態:孩子出生前,已經想好孩子未來的規劃;孩子出生後,感到培養孩子需要花費時間,花費金錢。然而,金錢和工作時間的關係又密不可分。

如果把時間用於陪伴孩子,工作的時間就會減少;如果忙於工作,忽略了孩子的培養,擔心孩子未來的道路會有偏差。

家長之所以有這樣矛盾的心理狀態,最終的原因還是在於「愛」,他們愛自己的孩子,就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現實又與他們心目中的期待相矛盾。

李玫瑾:孩子成長期間一定要過好三個生日,過好了孩子人生走不偏

其實家長的矛盾點在於:既想在外打拼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又怕減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會疏於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走上歪路

不過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根據現如今家長的心理活動,就指出了解決辦法,還真得讓「魚」和「熊掌」可以兼得了。

李玫瑾老師告訴家長:必須要抓住孩子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三個生日,而這三個生日分別是十四歲生日、十六歲生日,以及十八歲生日。

14歲生日: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引導他

第一個生日,也就是孩子的十四歲生日。

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小升初的階段,根據這個階段的孩子綜合表現來看,他們活力四射,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著探索的欲望

可他們窺探到的世界連冰山一角都不到,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不分善惡,不懂得什麼才是正確的價值觀,也容易受人唆使,從近幾年的刑事案件中,可以發現犯罪的年齡正趨於十四歲這個年齡段就可見一斑。

面對如同一張白紙一樣的十四歲孩子,家長首先應該用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去引導他們。例如,告訴孩子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助人為樂,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什麼是現階段一個孩子應該做的事。

16歲生日:平等對待,善於傾聽

第二個生日,孩子的十六歲生日。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世界大致有了一些了解,也即將升入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高中階段,不同於十四歲,他們還是一張白紙,十六歲的孩子這樣紙上,已經出現了五彩斑斕的筆畫。

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要考慮到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要以一個平等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想法。

縱使他們的想法有時有些天真,家長也不可以忽略,最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傾聽他們青春期那些懵懂的心事,給出自己的意見。

18歲生日:指明責任,敢於放手

第三個生日,孩子的十八歲生日。

十八歲的孩子自主意識會更高,他們正要經歷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高考,繁重的學習壓力讓他們無所適從,家長的殷切期望,讓他們壓力倍增。

如果這時家長還只是一味地讓孩子放鬆,那就做錯了,既然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有了,他們自然懂得適當地放鬆,才可以更好地學習。

家長這方面應該做到的是,轉換方式與孩子溝通,家長要告訴孩子,他們已經十八歲了,應該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負責了。法律中,他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人,已經可以作為一個公民享受自己的權利,並付出應該的責任了。

面對生活的壓力時,家長也不能再一味地替孩子遮擋,應該適當地緩慢地,讓孩子體驗真正的生活,一步步減少孩子對家長的依賴

李玫瑾老師指明的這三個生日,恰好是孩子心理活動最頻繁的階段。如果家長能夠把握好孩子這三個成長中的關鍵階段,真的可以做到有效引導孩子走正確道路的同時,兼顧自身繁重的工作。

留言板話題:你給孩子過這幾個生日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的生日都需要過嗎?李玫瑾:這3個生日,父母要做足儀式感
    苗苗和丈夫都出生、成長於普通的工薪家庭,他們的父母都是雙職工,工作和生活也是忙碌又平淡。在他們那個年代,沒有「儀式感」的說法,在苗苗的印象中,除了春節,幾乎就沒有什麼特殊的節日,更別提過生日了,因此,無論是小孩還是家長都不太在意生日的儀式感。苗苗和丈夫結婚後,依舊是平淡而忙碌,很少特地去給孩子過生日。
  • 與自己和解,方可過好一生
    有個高贊評論回答道:很多人都想努力地過好這一生,但時常會陷入自我焦慮、迷茫和恐懼之中。 對缺點感到焦慮,害怕別人的指指點點; 對努力感到迷茫,擔心最終的徒勞無功; 對未來感到恐懼,唯恐莫名的飛來橫禍。
  • 李玫瑾:孩子愛頂嘴?大多是父母不合格,這3招讓孩子不再頂嘴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在這裡要強調一點,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髮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 經典句子: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以隨緣的心態,過好每一天
    人生,也許生活想盡辦法為難你,你也要竭盡全力熬過去,也許別人千方百計刁難你,你也要堅強勇敢挺過去,生活沒有種種考驗,哪來以後的幸福,人生沒有經歷傷害,哪來的銅皮鐵骨。沒有雨傘,自己跑快一點,哪怕雨下的太大。
  • 李玫瑾: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不是一星半點
    當時感覺腦子裡像火山在噴發,我剛想發飆的時候,女兒的一句話讓我冷靜下來,她說:「這是我的裙子,憑什麼每次都要你做主」!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麼多年自己是多麼的「強權」,我也非常竊喜那一次女兒選擇了頂嘴,選擇了表達自我,要知道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會很大,不是一星半點。這是我在李玫瑾教授的講座中聽到的。
  • 【新觀察】教材循環利用須過好「三關」
    北青報:教材循環利用須過好「三關」  苑廣闊  「賣了一麻袋的書,最後只能買得起一個麻袋。」「定價1000多元的書10多元就賣給了廢品站。」網絡上不時能看到一些畢業生的留言。這些感嘆的背後折射出我國目前大中小學教材巨大浪費的嚴峻現實。這樣的浪費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最主要的途徑就是推廣教材的循環利用。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你已經長大了,有什麼需求可以說出來,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李玫瑾提醒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特別要做到「四個不要」: 不要罵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鬧中的孩子講道理;不要離開孩子。
  • @共產黨員,怎樣過好黨的組織生活?
    @共產黨員,怎樣過好黨的組織生活? THE END來源:黨建在線審稿:劉元南核發:許召滿不失初心
  • 李玫瑾:父母少說3句「口頭禪」,將「不倒翁精神」注入孩子體內
    同事家的孩子今年6歲,眼看著就要上小學了,平時是個很「倔強」的小男孩,一遇到困難無法解決,就會偷偷抹淚或是逃避,甚至不說話,也不理人。面對這樣的兒子,同事和她老公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和別人發發牢騷,她自己也挺納悶:「按說自己和老公都是銷售出身,在市場上也是經歷過風吹雨打的,怎麼生的兒子這麼軟弱呢?一點不倒翁精神都沒有。」
  • 生日過陽曆還是陰曆?差別不大,可孩子三次的生日要重點操辦
    在我國傳統習俗中,生日通常都是以陰曆(農曆)為準,因為這種紀年方式蘊含著古人的智慧,選擇這種方式也是對文化的尊重,諸多老輩人都會以此為準。隨著時代的發展,陽曆生日開始湧現,部分人以身份證上的登記信息為基準過生日,這是因為多數年輕人對陰曆缺少概念,並不清楚自己陰曆生日是哪一天,為了圖方便,就按陽曆日期來。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打,長大後不容易改正
    特別是對於男孩來說,不能所有的事情都順從他的意思,要讓他學會自己解決困難。要明白,天底下的不孝子都是家裡寵壞了才會變壞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假如說,當一個5歲的孩子,和父母鬧彆扭的時候,你說這麼小的孩子和父母鬧矛盾,他最多是在地上爬行不走罷了,但是當他14歲的時候,和父母鬧彆扭,他可能離家出走,然後選擇自殺,到那時候你該怎麼面對這件事情?
  • 李玫瑾教授:孩子12歲前要立規矩,「該打就打」!不然以後不好管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在她眼裡,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些規律是可以追尋的,這一次主要講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6歲之前對孩子說不為什麼一定要對孩子說不?教授舉了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三歲時,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四歲時,家長要教會孩子等待和自律; 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李玫瑾提醒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特別要做到「四個不要」: 不要罵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鬧中的孩子講道理;不要離開孩子。
  • 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的星座,一切隨緣,從不強求
    意思是,做事情要有安排計劃,考慮未來可能遇到的一些情況,不要等遇到問題,沒有一點準備而因此犯愁。但是,我們也不應該為了還沒發生的事情,過度的焦慮,影響了當下的生活。學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向上的面對每一天的生活,或好或壞,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面對困難,不要畏懼,以堅強的意志力抵禦一切風浪。
  • 李玫瑾教授:若孩子有這3個不良行為,該打就得打,不能慣著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說,從孩子3~7歲時的性格以及行為習慣,就能夠看出孩子長大後大概的心理狀態。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認為:7歲是孩子人生的一個重要分界點,孩子的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度、情緒等都要在這個階段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就無法養成健全的人格。
  • 奇葩說:當鹹魚是一種奢侈,還是過好每個今天,把自己愛回來
    現實生活中,誰不知道「一心當鹹魚」那是要有資本的。那些因為經濟的原因,無法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人怎麼可能做鹹魚?更可悲的是,大多數普通人都只不過是有「當鹹魚」的心,沒「當鹹魚」的命!一句話:當鹹魚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根本就是一種奢侈。既然生活註定要為「有一天能當鹹魚」去努力,那麼在沒當上鹹魚的時候,過好每一個「今天」才最值得。
  • 李玫瑾對吳謝宇的最新分析曝光:空心病!孩子有這種特徵,父母一定要...
    許凱文主任曾在解釋「空心病」時說,患上空心病的孩子,往往十分優秀。 他們學習好、工作優、情商高,卻有著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活下去。
  • 孩子多大分床睡?李玫瑾: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晚了影響成長發育
    當一群媽媽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她們的話題也會涉及到孩子是否能分成功床睡。特別是男孩,很多媽媽都希望在兒子有性別開始啟蒙的時候,就開始分床睡了。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多大應該分床睡,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段!但很多孩子的由於依賴性過於強烈,總是分床不成功,這使得媽媽們感到苦惱,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過:「在孩子三歲之後,可以視情況來分床睡,但最好也不要超過六歲」一般到了孩子三歲左右,他們的自理能力都會逐漸地增強,在語言能力方面也會越來越成熟,所以當孩子懂得自己起床去洗手間、自己會蓋好被子、或者有事的時候能及時地呼喊家長,那麼我們就要著重地讓孩子分床睡了。
  • 孩子頂嘴怎麼教,李玫瑾教授送你三句話,不打不罵,孩子也聽話
    4、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夠正確如果父母總是罵孩子,甚至用手打孩子,這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孩子養成頂嘴、互罵的壞習慣。本文探討了孩子喜歡頂嘴的原因,那孩子頂嘴該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授送給大家三句話,不打罵,你的孩子就能聽話,不愛頂嘴。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說3句話,對孩子的幫助很大。
  • 李玫瑾直言:愛頂嘴和從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會很大
    性格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和思維,從而影響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態度。李玫瑾教授多次提到,3-6歲是塑造和塑造孩子性格的最重要步驟,在此期間,孩子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的形成達到了85-90%。根據環境的不同,會形成不同個性的孩子。一些孩子的父母會發現他們喜歡頂嘴。當父母說一句話時,他會有無數巨話反駁你。平常也像是一個小話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