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養娃女神Miss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我國的二胎政策下發後,未出現生育高峰期」的熱搜,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從政策的角度來看,開放二胎政策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但是這樣的政策真正落實到一個家庭時,還有一些現實因素需要考慮。
許多家長考慮再要一個孩子的同時,都會想起培養自己家老大時的一種矛盾心理狀態:孩子出生前,已經想好孩子未來的規劃;孩子出生後,感到培養孩子需要花費時間,花費金錢。然而,金錢和工作時間的關係又密不可分。
如果把時間用於陪伴孩子,工作的時間就會減少;如果忙於工作,忽略了孩子的培養,擔心孩子未來的道路會有偏差。
家長之所以有這樣矛盾的心理狀態,最終的原因還是在於「愛」,他們愛自己的孩子,就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現實又與他們心目中的期待相矛盾。
李玫瑾:孩子成長期間一定要過好三個生日,過好了孩子人生走不偏
其實家長的矛盾點在於:既想在外打拼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又怕減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會疏於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走上歪路。
不過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根據現如今家長的心理活動,就指出了解決辦法,還真得讓「魚」和「熊掌」可以兼得了。
李玫瑾老師告訴家長:必須要抓住孩子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三個生日,而這三個生日分別是十四歲生日、十六歲生日,以及十八歲生日。
14歲生日: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引導他
第一個生日,也就是孩子的十四歲生日。
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小升初的階段,根據這個階段的孩子綜合表現來看,他們活力四射,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著探索的欲望。
可他們窺探到的世界連冰山一角都不到,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不分善惡,不懂得什麼才是正確的價值觀,也容易受人唆使,從近幾年的刑事案件中,可以發現犯罪的年齡正趨於十四歲這個年齡段就可見一斑。
面對如同一張白紙一樣的十四歲孩子,家長首先應該用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去引導他們。例如,告訴孩子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助人為樂,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什麼是現階段一個孩子應該做的事。
16歲生日:平等對待,善於傾聽
第二個生日,孩子的十六歲生日。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世界大致有了一些了解,也即將升入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高中階段,不同於十四歲,他們還是一張白紙,十六歲的孩子這樣紙上,已經出現了五彩斑斕的筆畫。
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要考慮到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要以一個平等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想法。
縱使他們的想法有時有些天真,家長也不可以忽略,最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傾聽他們青春期那些懵懂的心事,給出自己的意見。
18歲生日:指明責任,敢於放手
第三個生日,孩子的十八歲生日。
十八歲的孩子自主意識會更高,他們正要經歷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高考,繁重的學習壓力讓他們無所適從,家長的殷切期望,讓他們壓力倍增。
如果這時家長還只是一味地讓孩子放鬆,那就做錯了,既然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有了,他們自然懂得適當地放鬆,才可以更好地學習。
家長這方面應該做到的是,轉換方式與孩子溝通,家長要告訴孩子,他們已經十八歲了,應該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負責了。在法律中,他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人,已經可以作為一個公民享受自己的權利,並付出應該的責任了。
面對生活的壓力時,家長也不能再一味地替孩子遮擋,應該適當地緩慢地,讓孩子體驗真正的生活,一步步減少孩子對家長的依賴。
李玫瑾老師指明的這三個生日,恰好是孩子心理活動最頻繁的階段。如果家長能夠把握好孩子這三個成長中的關鍵階段,真的可以做到有效引導孩子走正確道路的同時,兼顧自身繁重的工作。
留言板話題:你給孩子過這幾個生日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