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2021-01-21 天天細談情感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我國的歷史很悠久,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的。這些俗語,經過了人們的口耳相傳,傳承到了現在。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有描寫四季變化的,有感慨人生苦短的。

這些俗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再佔據主要地位了,但是還存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俗語已經成為了家中老人的飯後雜談,將這些智慧傳授給家中的孩子們。「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句俗語相信朋友們都聽過。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伸手不打笑臉人

首先,我們從字面上來看一下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它的意思就是人們不會打笑著和自己說話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難免會與人因為某些誤會,產生一點不開心的事。但是只要有一方態度很好,對待另一方笑臉相迎,那麼兩個人產生的矛盾也會隨之迎刃而解。

就比如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兩個人同為朝廷官員,廉頗是一位武將,藺相如是一位文官。但是廉頗一直很嫉妒藺相如升官升的很快,隨後便開始做一些事,想要侮辱藺相如。不過後來隨之聽到了藺相如對自己的評價和他的愛國之心,便下定決心去請罪。

隨後,他便脫掉上衣,背上帶刺的荊棘,走路來到了藺相如的家裡。主動承認了自己的嫉妒之心,兩個人也握手言歡,成就了負荊請罪這一段佳話,彼此成了生死之交。這段故事也隨之流傳了下來,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我想,我們的祖先們之所以留下這句話,就是希望我們在和別人產生矛盾時,只要有一個人退一步,一切也就恢復得風平浪靜。所以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句俗語,那麼它的下半句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開口不罵送禮人

其實,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就是「開口不罵送禮人」。這句俗語從字面上來看的意思就是人們從來不會罵給自己送禮物的人。這也是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的解決矛盾的小方法,和好朋友們生氣了,如果不好意思道歉,就可以嘗試給她買一些小禮物,這樣矛盾危機也會解除了。

過去的時候,人們之間產生誤會了,往往男方都會帶一瓶酒和一點小禮物到對方家裡,對方看到了也會笑臉迎進門。隨後兩個人推杯換盞,喝了幾杯,聊了聊天,誤會說開了,友誼的小船就會繼續揚帆遠航了。所以我們的祖先們給我們留下的這句俗語,用處也是非常大的。

說到這兒,相信大家對於這句俗語也有了自己的一定理解。你還知道哪些特別經典的俗語呢?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很多人不知道,也太現實了
    在農村,總是有很多俗語在人們嘴邊口口相傳。這些俗語看似很「俗」,實則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些俗語都不是出自什麼名人之口,全都是老百姓自己從生活經驗裡摸索出來的。一句俗語就能包含一個道理,一件事。所以這俗語就會廣泛流傳,我們也可以在這些俗語中吸取經驗。
  • 為啥農村老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原來是這意思,長見識了
    正文開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說起農村俗語,你知道多少?從古至今,經過人們口口相傳,農村流傳下來了很多富有內涵的俗語。這些俗語並非出自名人之口,而是老百姓在生活中摸索出來的道理,之所以能流傳到現在,因為每一句俗語之中都蘊含著人生大道理,對我們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 俗語「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下一句才是重點,老祖宗的忠告
    在民間流傳的眾多俗語中,有一句俗語非常有用,它就是「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這句俗語是老祖宗給後人的忠告,如果能做到這幾點的話,對人的身體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有著怎樣的說法。在了解這個俗語之前,我們先要弄明白「更」的意思,這個「更」是古代的一種時間單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小時,不過「更」相當於兩個小時這樣子。
  • 俗語「落魄不思三人」,才能東山再起,下一句牢記,才懂做人之道
    俗語「落魄不思三人」,才能東山再起,下一句牢記,會知做人之道。俗語作為老祖宗留下的勸世良言,每個人都有著深刻的體會,它雖然言簡意賅,但是卻告訴了我們做人做事的奧秘。落魄的時候,更不要想著仇人。因為連自己都身陷囫圇,何談報仇雪恨。當然男人要頂天立地,滴水之恩應湧泉相報,切膚之仇,當然也要報仇雪恨。可是落難之時要把仇恨,深深的埋在心底,等到能夠有能力報仇的時候,再去思考吧!上面文章就是俗語「落魄不思三人」,那麼下一句更要牢記,才能夠懂得做人之道,那就是「人窮別碰三藝」。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道出了成功的精髓
    這種俗語俗話儘管許多 淺顯易懂,但一些使我們煞費苦心難以了解透亮,但低俗而不庸俗,簡明扼要,更非常容易讓最底層勞動者接納和了解。今日這句俗語很有可能很多人都聽聞過,那便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實際上下一句才算是經典,道盡老祖宗的生活智慧,理解的人離取得成功很近!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道
    簡單舉個例子來說,我每次回農村老家都會學到一兩句俗語,前兩天回家就學了這麼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俗語作為文化遺產,雖然沒有史書典籍深奧,但是通俗易懂有趣味,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這句話聽著有點粗俗,但其中道理卻很讓人受用。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給男人的忠告
    《智囊全集》中記錄著老祖宗曾說的一句話:「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由於其屬於暗含深意而不能單純通過內容去理解的俗語,所以很多人在剛開始知道這個俗語的時候,沒有辦法立即搞清楚它的意思。一、「酒不護賢」的意思。一個平時很有德行,注重修養的人,說話待人都彬彬有禮,溫柔客氣。但是。
  •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啥意思?老祖宗的交友之道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啥意思?老祖宗的交友之道人活一世離不開朋友,特別是一些常年在外的人,「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如果能夠結交一個好的朋友,可能會為我們增長見識、開拓眼界,而且還能得到一些經驗。如果介紹一個壞的朋友,可能會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那麼怎樣交朋友呢?
  • 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而下一句更深刻,老祖宗的智慧
    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下一句是什麼,包含老祖宗的智慧一些農村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放在生活中也有現實的教育意義。因此我們在對待農村俗語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著敬畏之心,用辯證的方法進行解讀。當讀懂了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古人們的智慧是非常的偉大。
  • 每日一笑: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句就是完全騙人的!
    一、甲男:「再也不相信古訓了!」乙男:「不相信哪句?」甲男:「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句就是完全騙人的!」乙男:「這句話沒錯呀」甲男:「怎麼沒錯,昨天,單位的美女小麗摔倒,我哈哈大笑,她爬起來給了我一巴掌!」
  • 俗語「鳳凰不入烏鴉陣,牛羊不入狐狸群」,何意?古人處世之道!
    而在過去由於社會生產力之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然而我們古人又是聰明無比的,在長期與自然爭鬥的過程當中,通過自身經歷從而總結出了應用於生活的語言文字,使得後人受用終生,這樣的語言叫做俗語。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尤其是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的這些經驗都是生活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可以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經過後人一代代實踐後的「精華」。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才是經典,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才是經典,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生活在農村的朋友經常會從年紀稍大一點的老人口裡聽到很多俗語,這些俗語是在咱們老祖宗根據生平經驗所總結出來的話語,雖然簡短但是富有哲理,通俗易懂。俗語一般都是有上下兩句組成的,但是很多時候人們常常聽到的要麼說的是上半句要麼就是下半句,就好比下面小編說的俗語一樣,大部分人只聽過上半句,但是其實下半句才是最為經典,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就是「飽暖思淫慾」,很多人對於這句俗語是相當的熟悉了,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可能都會聽到過,但是其實它的下半句才是最為經典的。
  •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下一句是老祖宗看人秘術,十有九準!
    俗語就是如此,短小精悍,卻飽含濃厚的文化,不論是吃穿住行還是衣冠文物,都能在其中尋到端倪。說白了,俗語就是人基於吃穿住行、衣冠文物的經驗總結,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生活出的智慧。比如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就是講述生活智慧的。前面我們說生活細節可以以小見大窺探文化,而這兩句俗語14個字就可以教你看人心,窺探人生學問。
  •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而這些智慧,大多通過現在在農村流傳的俗語傳世,這些俗語易於傳播,我們每個人大都會念那麼兩句。而俗語的流傳之廣也就從側面正面了俗語中為人處世智慧的正確性。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智囊》裡記錄了這樣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形容的是古代男性的體貌特徵。
  • 下一句更狠,值得深思
    不少人都聽過一句老話,叫「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這句話是還有下半截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兩句話結合起來平仄對稱,更能體現出這句話的精髓。一、色字頭上一把刀相信大家都會寫「色」這個字,刀字頭下面是一個「巴」字。從這個字的結構上去看,仿佛就是一個人頭上懸著一把刀。
  • 看到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的下半句,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看到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的下半句,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這個俗語是怎麼來的呢?王八和烏龜在中國的古代形象裡面,是屬於那種長壽的意思,雖然王八和烏龜很長壽,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它們的壽命也到不了萬年,到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生存時間最長的龜類,是生長在赤道附近的象龜。
  • 俗語:「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老祖宗所言極是,太精闢了
    ,而這也是我們國人驕傲之所在,其實說起文化,但並不僅限於一些國粹經典,很多流傳於民間的俗語也是文化寶藏,值得我們好好保護和傳承。俗語歷經千年一些話仍然是經典,甚至於其間的道理也被人們如今所謹記,雖然人們不知道這些道理原本是出於這些俗語,但也可以印證這些俗語正確性以及嚴謹性。有很多國人意識到了俗語的重要性,所以將一些俗語收集收錄在了書中好以此來傳承它,不讓它在歷史的潮流中被洇滅,從此可見了解一些俗語對我們本身並沒有害處只有益處。
  • 俗語: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啥意思?老祖宗教你生存之道
    傳統文化不僅僅指的是詩詞歌賦,還指的是我們平時的風俗文化,我們所說的方言,所討論的俗語,過年的習俗等等都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相比較詩詞歌賦來說,俗語才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傳統文化,我們很多人都是在俗語的教育中成長起來的。俗語之所以能夠廣為流傳,一方面是因為俗語作為老祖宗總結的生活經驗,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對我們的生活起到了總結作用。
  • 俗語「有錢難買天降雨,雨雪臨墳出貴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人類就算是再有錢,想要花錢買雨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古代,下雨是不常見的一件事,因為氣候環境不好。相信大家在影視作品都看過一些這樣的片段:人們都供奉龍王,希望龍王能保佑一方風調雨順。當時的生產力和技術都比較落後,人們唯一盼望的就是豐收。但是,縱然是再怎麼求,就算是請一大堆法師求雨,雨還是不會來,就算是皇帝親自帶頭祭拜,雨還是不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