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下一句是什麼,包含老祖宗的智慧
一些農村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放在生活中也有現實的教育意義。因此我們在對待農村俗語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著敬畏之心,用辯證的方法進行解讀。當讀懂了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古人們的智慧是非常的偉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農村俗語:「送人一頭米是恩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下一句是什麼?我們改如何去做這件事。
生活中往往有這麼一種人,而且這種人還不再少數。當他生活很困難了,一些善良人看到後就起了憐憫,給予他很大的幫助。由於人心都是肉長的,因此這位仁兄對幫助過他的人心存感激。然而當這位善良的人在幫助這位仁兄第二次後,這人的心理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認為善良人幫助自己是應當的。
但是在第三次後,這人的心理變化就更大了,認為這善良人是虧欠自己的。如果第四次沒有幫助他,這位仁兄必定心存怨恨,就把這位善良的人看做仇人,到處中傷這位善良的人。而這種人往往凸顯了一個心理,認為別人幫助自己是應當的,不存在感激之說,如果那人不幫助他,他甚至把人家看成仇人,活脫脫的呈現了一個「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下一句是,「送人一擔米是仇人」,在現代來看也是比比皆是。
我以前有一位朋友,我們是在工作的時候認識的,平時也相處的不錯。但是在有一天,這位朋友突然辭去了工作,去幹傳銷了(事後我才知道)。
在過了大約兩個月後,我突然接到他的電話,電話那頭的感覺明顯不對,說是跟我借錢,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的,然後就掛了。我當時心裡一驚,過了一分鐘後,就給他回了電話,原來是他進入了「傳銷窩」了,身上的錢都被別人給搜刮乾淨了,而身邊的人正逼著他到處找錢呢。。
在經過一番思索後,我讓他這麼這麼辦,讓他儘快的脫離了身邊的人,然後給我回回電話。後面的事情比較順利,我把一些錢打過去,就這樣把他撈回來了。他回來後,對我心存感激,我們的關係也是更近了一步,就以兄弟相稱。
但是自從我幫助過他以後,他也時不時的跟我借錢,而借錢也不算多,每次在5000~10000元左右吧。剛開始的時候,他還是比較守信的,而錢也是有了就還的。可是在經過多次後,又跟我開口借錢,我因為手頭緊沒有借給他,但是他卻發生了變化,認為我不配做兄弟,我們當時就吵了起來。從此以後,我們從朋友做到了陌生人。
從上面的故事上可以看出,即是是再好的朋友,你幫助他多了,他非但沒有心存感激,還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所以來說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是沒有錯的。
總上來說
我們也知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也知道做人要講義氣。所以有些人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也會伸出手來拉一把。但是在傾囊相助久了,有的人也是變味了,會覺得這事情上是理所當然的,為此我們也是不理解。畢竟「及時雨」宋江的夠黑學我們做不到,可能是「救急不救貧」的事情我們善良的人還沒有研究透吧!因此來說,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也要好好的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