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這其中有諸子百家,也有唐詩宋詞,每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特點,稍有文化的寄情於詩歌,留下了不少傳承千古的經典詩歌,而那些普通人自然也有自己文化傳承的方式,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被後人們稱之為俗語,和詩歌不同的是,俗語大多比較容易理解,並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的,雖通俗易懂裡面卻不乏大道理,如今我們現在在農村等地也經常能從老一輩口中聽到一二,就如同我們今天所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句俗語是非常好理解的,那便是你給別人一鬥米別人會感激你的恩情,你給別人一擔米卻是給自己養了一個仇人,或許大家都不理解,這一鬥米難道比一擔米還多,為何給的多了反而會成了仇人呢?其實老祖宗說這話並非不是沒有道理的,人的欲望是得不到滿足的,當你在別人危難之時幫助了別人,被人感激是正常的,但若是你一直幫助別人,讓人形成對你的依賴,一旦有一天你不幫助他了,自然你們關係破裂,反目成仇。
從前有這樣的兩家人,兩家人是鄰居,一家窮一家富,兩家本來沒什麼來往,相安無事,有一年收成不好,窮人家便沒了糧食,此時富人家買了不少糧食,想著大家都是鄰居,便給了窮人家一些,救了窮人一家的性命,此時的窮人家非常感謝富人,後來又告訴富人自家明年種子沒有用著落,為此富人又給了他一些糧食,沒想到回到家後窮人卻萬分抱怨,說富人那麼有錢卻只給了自己那麼一點,此話傳到富人耳中,兩家老死不相往來,成了仇人。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就像大明星孫儷曾經資助了一個學生,從他高中的時候便一直資助他,後來他如願考上了大學,並知道了資助自己的人是一個大明星,和其他貧困山區走出的孩子不同,他開始花錢大手大腳,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出山區孩子的影子,最終孫儷停止了對他的資助,沒想到這位同學為了報復竟然在網上洋洋灑灑寫了六千字來抨擊孫儷,給孫儷生活工作帶來了不小影響,而當時的他已經二十歲了,完全可以憑藉自己能力兼職賺錢,加上他自己還有學校各種補助,但是他並沒有,甚至還反咬一口自己的恩人,這真是「擔米養仇」活生生的例子。
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在這世上不知多少人把這情分當作了本分,認為別人幫助自己是應該的,若是有一天不幫了那就是別人出了問題,有如此思想的人真是可悲,知恩圖報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禽獸尚且都知報答舐犢之恩,羊羔下跪報答母親恩情,烏鴉也知銜食回報母親情義,有的人卻不知,把自己恩人當作仇人,真是可悲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