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時候也會遇到心術不正的小人,在你成功的時候給你使絆子,但仔細思考我們的一些行為就在無形之中助長了小人的囂張氣焰,知道他們人品不好,但是有時候就往往狠不下心來,老人就講了:「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其實就是一個道理。
意思是在一個人快餓死的關鍵時刻,你給他一鬥米,讓他活了下來,他會感恩戴德,把你奉為恩人;可是如果你一直幫助他,他就會養成依賴,把你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一旦某天你沒有幫助他,他會把你當做仇人。
遇到那種不懂得感恩的人,再多的負責和付出都只是白用,你對他們好,但是他們給你壞臉色看,最後受傷的就是自己。
實際上我們都明白有些人是被慣壞的,他們不懂得感恩,哪怕你一而再,再而三的付出,他們都是一種習慣的態度,最後典型的就是一種自己的受傷。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
在古代非常看重糧食,特別是生產力落後看天吃飯的年代,糧食不好就是一個家庭的生存問題,所以遇到一些天災人禍的時候,家裡就會忍飢挨餓,不少人都會走親訪友去討糧食,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有人幫助你,給你支持,那是需要感恩的,但古人就講了,如果你一直幫助別人,當別人度過援手的時候還繼續幫助,那就會把別人養叼,甚至讓對方變得懶散,形成依賴,如果一旦你做出幫助,那別人就會對你生氣,甚至是嫌棄厭惡你,說你的不是。
有句古話,叫「幫困不幫懶,救急不救窮」,在別人遇到困難急需幫助的時候,幫他一把讓他渡過難關,他會感激不盡。
如果幫懶救窮,只會讓對方貪得無厭,更加依賴你,就像填一個無底洞,最終把自己拖垮。
廣東湛江企業家陳生發達後,花兩億在家鄉建了258套別墅,無償送給鄉親父老。本來是扶貧濟困的善行,以為家鄉人會感恩,沒想到村民得寸進尺,紛紛說:
「我兒女結婚了,一套不夠,我們家要多分幾套。」「我家雖然已經搬到城裡了,可我從小在這兒長大,我也有資格分一套。」「你拆了我們家的老房子,你除了要給我們分別墅,還要給我們賠償損失。」
村民的貪得無厭,讓陳生非常心寒,連續兩年沒回故鄉過年。
陳生說:「一回去,每個人都提出各種問題和要求,所以我乾脆就不回去了。」
其實這就是一種長久的付出,最後得到了別人的嫌棄。
古人講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就是告誡我們要懂得人性,同樣的看到生活中會有一些人你一味地付出,最後得到的不是善果,我們對人好,要懂得分人,一些人我們幫過之後就要懂得冷淡,不要一直幫助,這樣養成貪婪的脾氣,影響自己。
仔細想想有的時候不得不佩老祖宗的智慧,他們通過總結了生活中遇到的生活,形成了一些金句,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就是一次提醒!提醒我們懂得如何生活,做人做事等等。
一句簡單的俗語,就能蘊含人生發展的大智慧,古人的智慧對我們的生活還有重要的作用。
我們會發現生活中聽到的不少俗語,都是有道理的,而且總是能一針見血的點破,
如果想要學習更多的古人智慧,我們可以看一看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寫的《智囊全集》。這是一本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的傳世佳作,聽說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讀過的名人可不少。
比如說曾國藩,他曾經把這本智囊全集,「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可以說是夜夜品讀,從中獲取智慧,從而成了一代名臣。
不止前人將它捧讀,現代人更是將他奉為經典
我們熟知的萬達總裁王健林,大富豪李嘉誠,企業家華為總裁任正非,格力董事長董明珠,都曾經推薦過這本智囊,看中的就是這本書中蘊含的人生智慧,學做人,學做事!普通人也能從書中了解大智慧,為人處世的經驗。
《智囊全集》最開始只是很普通的一本冊子,流傳至今,也出現過很多版本,但是由於古人都是文言文,並且沒有斷句,很多版本人們讀起來非常費勁!
再加上有些版本沒有白話文翻譯,更沒有注釋,人們讀起來枯燥乏味。
現在有了白話文注釋翻譯版本的內容,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所以增加了白話文的注釋,哪怕是小孩子也能閱讀,更生動也更貼切生活。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次提升自己,糾正錯誤的機會,懂得如何說話,懂得為人處世,就是自我的改變!對個人發展,家庭來說很有幫助,哪怕是送人,還是送孩子都很合適!
現在《智囊全集》6冊只要99元,平均一本十幾塊,一頓飯都不夠,平時自己看或者送給朋友,孩子都非常合適。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購買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