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2021-01-17 三個老頭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

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可能會有很多人感到費解這是什麼原因。其實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農村民間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通常也就是簡單的幾個句,可是就是這簡單的幾個字,卻包含了很多的人生大道理和人生哲理。

在農村很多老人碰到陰雨天氣無法下地幹活的時候或者在喝灑的時候,經常會聚在一起把對俗語當成一種樂趣。而這些俗語聽起來很,可是理卻一點也不含糊。往往很多的俗語會讓人受益一生,而小編也很喜歡聽老人家說這些俗語,總感覺這些俗語裡有一種很強大的魄力。話不多說,今天小編也跟大家說幾句農村俗語,看看大家聽過這些俗語沒有?知道這些俗語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

1、般般皆會,樣樣不精。這句話大家聽過嗎?說的有道理嗎?

其實這句話說的是關於我們做事的時候應該要知道的道理。「般般皆會、樣樣不精」這句話是說一個人一生中所學過的東西,可以用多而雜來形容,每行每業都學過,而且這些東西也全部都會,可是沒有一樣是精通的。因為一個人的精力可以說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在某一個領域或者行業能做出一番成就,只有在這一個領域或者行業深耕才行。如果什麼都想學的話,那結果只有一個,樣樣不精都只會一些皮毛的東西。

現在我們國家經常說提倡工匠精神,也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在公司裡上班也是一樣,無論做某一件事情,都要做到極致,只要做到了,那就說明你就是公司裡最優秀的員工,具有最值得學習的工匠精神,只有這樣工匠精神的公司,做出來的產品也是最優秀的。這句話就簡單幾個字,可惜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道理呢?你覺得說的有道理嗎?

2、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說的有道理嗎?

這句話其實主要說的是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我們從字面上來理解,也就是說你給人一石米會養出仇人來,而如果你只給人一鬥米的話,你能養出一個恩人來。可能有些人就不明白,同樣是幫助別人,為什麼幫助的越多反而會養出仇人來呢?這句話在農村聽爺爺說過一個小故事,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某個人窮困潦倒、饑寒交迫絕望到頂的時候,你幫助了他,給了他一小鬥米,那就相當於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他會對你感激不盡。

但是如果你要是接連幫助他一鬥米、二鬥米甚至一擔米的話,那他內心就會產生你對他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自然也不會再對你感激涕零,當你停止了對他的幫助的時候,他便會對你產生怨恨。慢慢地也會將你視為仇人。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第一次幫助他,他會很感激你,但幫助的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心裡這種感激心理也就退化了。這句話的道理就是通過這簡單的8個字告訴我們,做人做事有善心是好事,但自己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當你幫助一個沒有上進心的人的時候,對你只知道索取的時候,就應該收起你的善心了。

上面兩句農村俗語都是用簡單的八個字,就道出了很大的人生哲理,而且幾句農村俗語也是我們的老祖宗,通過親身經歷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有一定有道理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農村俗語才能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中,久經不衰一直流傳到現代,而且通過這些農村俗語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農村人。這些俗語也可以說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通過幾個簡單易懂的幾個字,就概括了豐富的人生哲理,這也是農村俗語的魄力所在。

那麼最後,你覺得這2句農村俗語說的又有沒有道理呢?你還聽過什麼有趣的農村俗語嗎?知道的一起留言分享給大家哦!

相關焦點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在農村廣為流傳,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相信在我們中間,有很多人是來自農村的,有些人就是從小是在農村生長,免不了在農村聽了很多俗語。我們也知道農村有很多廣為人知的俗語,農村的這句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你們聽說過嗎?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我知道有很多農村的老人很相信這句俗語,儘管有的俗語根本沒有什麼道理可言。
  • 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往往蘊含著先民的智慧,是由長久的生活經驗中,凝結出來的智慧結晶,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卻往往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在農村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其實深究起來,與「救急不救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
  • 在農村有這麼一句老話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農村人的印象大多都是以純樸善良而著稱,雖然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憑著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也有部分人選擇冷漠遠離來作為自己的保護屏障,而選擇遠離有需要幫助的人或親人。一旦不給與幫助呢?還有人會說你這人無情冷漠太可惡等等,難道是我們不夠善良,不夠資本去幫助別人嗎?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這其中有諸子百家,也有唐詩宋詞,每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特點,稍有文化的寄情於詩歌,留下了不少傳承千古的經典詩歌,而那些普通人自然也有自己文化傳承的方式,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被後人們稱之為俗語,和詩歌不同的是,俗語大多比較容易理解
  • 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究竟有沒有道理?
    「俗語」一詞,最早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裡:「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經過幾千年的積累,俗語的數量越來越多,有些不分地域,炎黃子孫都能聽懂,有些具有地方特色,一般人未必理解。今天介紹一句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啥意思?我們接著往下看。首先,此處的「升」和「鬥」,都屬於古代計量單位,所代表的容量,跟現代並不一樣,但不妨礙咱們分析俗語。
  • 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究竟是什麼道理?
    有一天,韓信好幾天沒吃飯了,就來到河邊釣魚,祈禱釣到幾條大魚填飽肚子。奈何天不遂人願,韓信運氣太差,一條魚都沒釣到。正當他餓得不行的時候,一位洗衣服的婦女看他可憐,就把自己的飯給韓信吃。對於這份恩情,韓信牢牢記在心底,他功成名就,拜將封侯之後,用千兩黃金報答漂母。韓信的故事,想必大多數人都聽過,既彰顯了漂母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行,同時更突出了韓信知恩圖報的美德。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人這麼說
    自古民間就流傳著一句俗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細想之後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現代的社會雖然說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很多了,但難免還是有一些人生活拮据,貧衣少食,有時偶爾看到,就算是個陌生人難免也會心生憐憫。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許多人深有體會!
    民間有一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道盡了人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快要餓死時,你給他一鬥米,他會對你感恩,若你給了他一擔米,他就會抱怨你為什麼不能給的更多點,反而會因此對你心懷不滿。也可以理解為在一個人危難時,你給他一點幫助,他都會感恩戴德,但是如果你給他的幫助太多,讓他漸漸養成依賴時,如果你突然停止幫助,他就會對你心懷忌恨。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有道理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自古就有「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一說法,很多人不理解。既然都是善良的開始為什麼結果卻大相逕庭?難道給的多了還不如給的少嗎?字面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施捨別人一鬥米,他會對你感恩戴德,會念及你的善舉,把你當作恩人一樣對待。
  • 古人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這樣嗎?老祖宗教你看透人性
    所以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有著深刻的道理。一、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古代生產力相對落後,老百姓非常重視農田的產量。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會導致地裡的收成嚴重減產,甚至一家人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窮得沒飯吃,也有的人經濟條件比較好,就會給予窮苦百姓物質上的幫助。當你在最困難的時候,有人真心地伸出援手拉你一把,幫助你能夠早日渡過難關。
  • 人為何會「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人要學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但現實中卻充斥著不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故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 愛情也應謹防「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原因有三點
    【明一悅讀原創,感謝喜歡,謝絕抄襲】我們常說,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在一些時候,做一些「忘恩負義」之事,你無止盡的付出,最後卻換來對方無休止的索取,完全就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愛情也一樣。愛情也應謹防「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原因有三點,跟隨明一悅讀來學習下吧,當你得遇愛情時,希望能夠謹記,不要付出了愛,最後卻徒留了恨。【你越付出,對方越習慣被照顧】兩個人在一起久了,你會發現,自己越是付出,對方越不知感恩。
  • 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武松一生的汙點,就因他不懂感恩
    所謂人無完人,就是這個道理,在英雄的好漢,也逃不過人情世故。武松的汙點不是他手刃潘金蓮,更不是他幫助施恩搶快活林,而是他在對柴進和宋江的態度。武松的作為,正應了老祖宗的那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俗語。老祖宗早已看透了人心,才有此一言。當初武松在老家醉酒後和人爭鬥,一不小心將人家打暈了。武松是什麼力道?那可是能夠將四五百斤重的石頭拋著玩的,那一拳下去,可不就傷筋動骨了!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照這樣說,最大的仇人該是自己的孩子
    今年因為疫情問題,孩子在家待的時間最長,前後有大半年時間。和朋友們聊天起來,提起孩子無不頭疼不已。主要共性問題有這樣幾個。一,作息時間。白天睡大覺,晚上玩手機。二,外賣。家裡做的家常菜不愛吃,點外賣很隨意。三,學習上拖拉講條件。好像是幫大人在上學。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
  • 農村老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正確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句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老話,同時也是人情世故,是煙火人間,是人性的一部分,是多少人發出的無奈感嘆。這句話用在古代合適,用在現代也合適,用在未來同樣也合適。人都有困難的時候,任何一個人,都會有面臨困難而無可奈何的時候,於是有些人就需要借一些錢來周轉,困難的時候甚至需要借糧,而這句話就是從以前借糧總結出來的,因為那時候人們想要有口飯吃就滿足了。現在借糧的人不多了,但是這句話用在現在一點也不過時,還是有道理,我們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然後說一下這裡面的智慧。
  • 老祖宗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到底準嗎?古人的智慧揭示人性
    每個人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時候也會遇到心術不正的小人,在你成功的時候給你使絆子,但仔細思考我們的一些行為就在無形之中助長了小人的囂張氣焰,知道他們人品不好,但是有時候就往往狠不下心來,老人就講了:「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其實就是一個道理。
  •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告訴你,什麼叫做人性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告訴你,什麼叫做人性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學會感恩,除了父母,沒有誰有義務幫助我們,所以當有人願意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們一定要懷著感恩之心,並且尋求合適的機會回報對方。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對這幾種人太好,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生活中有一些熱心腸的人,喜歡幫助別人,只要是自己能幫到的忙都會去做,但是他們卻偶爾也會遇到不知好歹的人,不懂得知足,幫了忙還挑三揀四的人,所以也曾經讓自己寒了心。想必大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在自己家裡長輩的口中聽到一些俗語,經常聽到他們說老祖宗的話不能不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很多人把別人對他們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這樣的人,受了別人的恩之後,他們逐漸忘記了感激,把別人對他們的好,當成理所當然。為了讓自己的自私「合理化」,為了讓自己的身份從「被幫助者」變成「被利用者」,他們往往會加入人性「壞」的部分,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都是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