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
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可能會有很多人感到費解這是什麼原因。其實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農村民間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通常也就是簡單的幾個句,可是就是這簡單的幾個字,卻包含了很多的人生大道理和人生哲理。
在農村很多老人碰到陰雨天氣無法下地幹活的時候或者在喝灑的時候,經常會聚在一起把對俗語當成一種樂趣。而這些俗語聽起來很,可是理卻一點也不含糊。往往很多的俗語會讓人受益一生,而小編也很喜歡聽老人家說這些俗語,總感覺這些俗語裡有一種很強大的魄力。話不多說,今天小編也跟大家說幾句農村俗語,看看大家聽過這些俗語沒有?知道這些俗語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
1、般般皆會,樣樣不精。這句話大家聽過嗎?說的有道理嗎?
其實這句話說的是關於我們做事的時候應該要知道的道理。「般般皆會、樣樣不精」這句話是說一個人一生中所學過的東西,可以用多而雜來形容,每行每業都學過,而且這些東西也全部都會,可是沒有一樣是精通的。因為一個人的精力可以說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在某一個領域或者行業能做出一番成就,只有在這一個領域或者行業深耕才行。如果什麼都想學的話,那結果只有一個,樣樣不精都只會一些皮毛的東西。
現在我們國家經常說提倡工匠精神,也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在公司裡上班也是一樣,無論做某一件事情,都要做到極致,只要做到了,那就說明你就是公司裡最優秀的員工,具有最值得學習的工匠精神,只有這樣工匠精神的公司,做出來的產品也是最優秀的。這句話就簡單幾個字,可惜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道理呢?你覺得說的有道理嗎?
2、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說的有道理嗎?
這句話其實主要說的是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我們從字面上來理解,也就是說你給人一石米會養出仇人來,而如果你只給人一鬥米的話,你能養出一個恩人來。可能有些人就不明白,同樣是幫助別人,為什麼幫助的越多反而會養出仇人來呢?這句話在農村聽爺爺說過一個小故事,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某個人窮困潦倒、饑寒交迫絕望到頂的時候,你幫助了他,給了他一小鬥米,那就相當於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他會對你感激不盡。
但是如果你要是接連幫助他一鬥米、二鬥米甚至一擔米的話,那他內心就會產生你對他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自然也不會再對你感激涕零,當你停止了對他的幫助的時候,他便會對你產生怨恨。慢慢地也會將你視為仇人。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第一次幫助他,他會很感激你,但幫助的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心裡這種感激心理也就退化了。這句話的道理就是通過這簡單的8個字告訴我們,做人做事有善心是好事,但自己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當你幫助一個沒有上進心的人的時候,對你只知道索取的時候,就應該收起你的善心了。
上面兩句農村俗語都是用簡單的八個字,就道出了很大的人生哲理,而且幾句農村俗語也是我們的老祖宗,通過親身經歷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有一定有道理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農村俗語才能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中,久經不衰一直流傳到現代,而且通過這些農村俗語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農村人。這些俗語也可以說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通過幾個簡單易懂的幾個字,就概括了豐富的人生哲理,這也是農村俗語的魄力所在。
那麼最後,你覺得這2句農村俗語說的又有沒有道理呢?你還聽過什麼有趣的農村俗語嗎?知道的一起留言分享給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