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問題,孩子在家待的時間最長,前後有大半年時間。和朋友們聊天起來,提起孩子無不頭疼不已。主要共性問題有這樣幾個。
一,作息時間。白天睡大覺,晚上玩手機。
二,外賣。家裡做的家常菜不愛吃,點外賣很隨意。
三,學習上拖拉講條件。好像是幫大人在上學。
四,自私或者是冷漠,對很多事都是無所謂的態度。
這些問題,大概率存在很多孩子身上。那麼就值得思考。這是為什麼呢?按道理說,目前的孩子們生活條件比我麼小時候好了很多很多。為什麼反而越來越不珍惜目前的生活呢?
我覺得老話那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可以解釋這些現象造成的原因。
如果說擔米養仇,那麼對自己的孩子,那是多少擔米,那得養出多大的仇人。
水往下流,在中國家長對孩子是最慷慨大方的,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有多少父母拿著幾千塊的工資,平常省吃儉用給孩子報幾百一節的外輔課。現在孩子的鞋上千元,多少父母捨得自己穿,多少父母在咬牙支持孩子們的虛榮和體面。還有多少老年人穿著他們不要的鞋子,在撿舊。我每當看到一個老人一身舊衣服再穿一雙不和事宜的花AJ,我就莫名心疼。大人們捨不得花錢,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可是他們感恩嗎?沒有,我最多看到的是他們的冷漠!他們的理所當然。他麼有自己的社交圈,有各種的攀比,有虛榮。
這就擔米養仇。你付出的越多孩子越覺得理所當然,不懂感恩只會索取!看到大人的辛苦勞累也很冷漠!
種什麼種子得到什麼果實。如果不想養出一個——仇人。不能對孩子一味的遷就一味的好。
如果當一種好變得唾手可得,他們就不用珍惜!
可是對自己的親身孩子,咱們真的能狠得下心嗎?
比如,孩子不喜歡吃咱們做的飯?餓了幾頓了,看著他很瘦弱。他點外賣咱們能忍心拒絕嗎?
再比如,咱們一直教育孩子勤儉節約。他大手大腳花光了一個月的生活費,你能看著他餓肚子嗎?說歸說,罵歸罵,都最後還不是掏錢埋單。
孩子們也是吃準了咱們這一點,不怕犯錯,或者是勇於犯錯,一次挑戰底線,並且把底線越拉越低!
擔米養仇,道理誰都知道。可是孩子這甜蜜的擔子誰也放不下呀!
從理論上講,父母這擔米比給誰的都多都重,養出一個最大的仇人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