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照這樣說,最大的仇人該是自己的孩子

2021-01-17 東扯

今年因為疫情問題,孩子在家待的時間最長,前後有大半年時間。和朋友們聊天起來,提起孩子無不頭疼不已。主要共性問題有這樣幾個。

一,作息時間。白天睡大覺,晚上玩手機。

二,外賣。家裡做的家常菜不愛吃,點外賣很隨意。

三,學習上拖拉講條件。好像是幫大人在上學。

四,自私或者是冷漠,對很多事都是無所謂的態度。

這些問題,大概率存在很多孩子身上。那麼就值得思考。這是為什麼呢?按道理說,目前的孩子們生活條件比我麼小時候好了很多很多。為什麼反而越來越不珍惜目前的生活呢?

我覺得老話那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可以解釋這些現象造成的原因。

如果說擔米養仇,那麼對自己的孩子,那是多少擔米,那得養出多大的仇人。

水往下流,在中國家長對孩子是最慷慨大方的,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有多少父母拿著幾千塊的工資,平常省吃儉用給孩子報幾百一節的外輔課。現在孩子的鞋上千元,多少父母捨得自己穿,多少父母在咬牙支持孩子們的虛榮和體面。還有多少老年人穿著他們不要的鞋子,在撿舊。我每當看到一個老人一身舊衣服再穿一雙不和事宜的花AJ,我就莫名心疼。大人們捨不得花錢,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可是他們感恩嗎?沒有,我最多看到的是他們的冷漠!他們的理所當然。他麼有自己的社交圈,有各種的攀比,有虛榮。

這就擔米養仇。你付出的越多孩子越覺得理所當然,不懂感恩只會索取!看到大人的辛苦勞累也很冷漠!

種什麼種子得到什麼果實。如果不想養出一個——仇人。不能對孩子一味的遷就一味的好。

如果當一種好變得唾手可得,他們就不用珍惜!

可是對自己的親身孩子,咱們真的能狠得下心嗎?

比如,孩子不喜歡吃咱們做的飯?餓了幾頓了,看著他很瘦弱。他點外賣咱們能忍心拒絕嗎?

再比如,咱們一直教育孩子勤儉節約。他大手大腳花光了一個月的生活費,你能看著他餓肚子嗎?說歸說,罵歸罵,都最後還不是掏錢埋單。

孩子們也是吃準了咱們這一點,不怕犯錯,或者是勇於犯錯,一次挑戰底線,並且把底線越拉越低!

擔米養仇,道理誰都知道。可是孩子這甜蜜的擔子誰也放不下呀!

從理論上講,父母這擔米比給誰的都多都重,養出一個最大的仇人也是必然!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其實深究起來,與「救急不救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插圖【一種聲音】送人一鬥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一個人快餓死了,你給他一鬥米,他會當你是恩人。你給他一擔米,他會要更多,不給則恨你。一粒米都不給他,他反而不會怨恨你。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這其中有諸子百家,也有唐詩宋詞,每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特點,稍有文化的寄情於詩歌,留下了不少傳承千古的經典詩歌,而那些普通人自然也有自己文化傳承的方式,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被後人們稱之為俗語,和詩歌不同的是,俗語大多比較容易理解
  • 在農村有這麼一句老話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農村人的印象大多都是以純樸善良而著稱,雖然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憑著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也有部分人選擇冷漠遠離來作為自己的保護屏障,而選擇遠離有需要幫助的人或親人。一旦不給與幫助呢?還有人會說你這人無情冷漠太可惡等等,難道是我們不夠善良,不夠資本去幫助別人嗎?
  • 人為何會「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人要學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但現實中卻充斥著不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故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 古人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這樣嗎?老祖宗教你看透人性
    然而一旦習慣了他人的給予和付出,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散,甚至認為別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有著深刻的道理。一、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古代生產力相對落後,老百姓非常重視農田的產量。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會導致地裡的收成嚴重減產,甚至一家人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有道理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自古就有「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一說法,很多人不理解。既然都是善良的開始為什麼結果卻大相逕庭?難道給的多了還不如給的少嗎?字面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施捨別人一鬥米,他會對你感恩戴德,會念及你的善舉,把你當作恩人一樣對待。
  • 愛情也應謹防「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原因有三點
    【明一悅讀原創,感謝喜歡,謝絕抄襲】我們常說,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在一些時候,做一些「忘恩負義」之事,你無止盡的付出,最後卻換來對方無休止的索取,完全就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愛情也一樣。愛情也應謹防「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原因有三點,跟隨明一悅讀來學習下吧,當你得遇愛情時,希望能夠謹記,不要付出了愛,最後卻徒留了恨。【你越付出,對方越習慣被照顧】兩個人在一起久了,你會發現,自己越是付出,對方越不知感恩。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究竟是什麼道理?
    恩情可分為三種,一是父母給予孩子的養育之恩,唐代詩人孟郊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二是親朋友好的幫助,這種最為常見,老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三是陌生人的恩情,相對而言非常少見,通常被稱為知遇之恩,也就是所謂的貴人。古代關於報恩的正能量事跡不勝枚舉,韓信早年家境貧寒,加上父母去世較早,他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日子越來越艱難。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人這麼說
    自古民間就流傳著一句俗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細想之後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現代的社會雖然說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很多了,但難免還是有一些人生活拮据,貧衣少食,有時偶爾看到,就算是個陌生人難免也會心生憐憫。
  • 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武松一生的汙點,就因他不懂感恩
    武松是梁山為數不多的真好漢之一,但就是這樣的好漢,也有著自己的汙點。所謂人無完人,就是這個道理,在英雄的好漢,也逃不過人情世故。武松的汙點不是他手刃潘金蓮,更不是他幫助施恩搶快活林,而是他在對柴進和宋江的態度。武松的作為,正應了老祖宗的那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俗語。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在農村廣為流傳,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我們也知道農村有很多廣為人知的俗語,農村的這句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你們聽說過嗎?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我知道有很多農村的老人很相信這句俗語,儘管有的俗語根本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在我們眼中,農村老人的這一做法就有點迷信了,當然了,我們還是比較相信科學的。
  •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告訴你,什麼叫做人性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告訴你,什麼叫做人性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學會感恩,除了父母,沒有誰有義務幫助我們,所以當有人願意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們一定要懷著感恩之心,並且尋求合適的機會回報對方。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很多人把別人對他們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這樣的人,受了別人的恩之後,他們逐漸忘記了感激,把別人對他們的好,當成理所當然。為了讓自己的自私「合理化」,為了讓自己的身份從「被幫助者」變成「被利用者」,他們往往會加入人性「壞」的部分,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都是別有用心。
  • 老祖宗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到底準嗎?古人的智慧揭示人性
    每個人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時候也會遇到心術不正的小人,在你成功的時候給你使絆子,但仔細思考我們的一些行為就在無形之中助長了小人的囂張氣焰,知道他們人品不好,但是有時候就往往狠不下心來,老人就講了:「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其實就是一個道理。
  • 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究竟有沒有道理?
    今天介紹一句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啥意思?我們接著往下看。首先,此處的「升」和「鬥」,都屬於古代計量單位,所代表的容量,跟現代並不一樣,但不妨礙咱們分析俗語。從漢朝開始規定,十升為一鬥,那麼「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理解起來就簡單了,字面意思是說,你給別人一升米,別人會把你當成恩人,若給他一鬥米,就會把你當仇人,究竟有沒有道理?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許多人深有體會!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的事,老人摔倒,好心人去扶,卻反被老人家屬要求賠償,這樣的事不在少數,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總有人利用我們的善良將我們傷的遍體鱗傷。民間有一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道盡了人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快要餓死時,你給他一鬥米,他會對你感恩,若你給了他一擔米,他就會抱怨你為什麼不能給的更多點,反而會因此對你心懷不滿。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對這幾種人太好,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很多人都把這些不當回事,但是有些話結合實際來看,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這一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一個人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很感激,但是如果你給的多了,有一天不再給他米的時候,他就會覺得你是個壞人。
  • 「評」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大衣哥」朱之文為啥被人常黑?
    (澎湃新聞綜合自 單縣公安局、@朱之文等)大衣哥朱之文曾發感慨「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引發了大家的一輪猜測。被人欠錢不還還?  很多網友在懷疑是不是大衣哥又借錢給別人沒收到好報了。雖然大衣哥成名之後一直保持一個樸實憨厚的莊稼漢的本色,但是人紅是非多,因此也一直深陷各種傳聞的漩渦中。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澳大利亞民眾的舉動,真實驗證了這句話
    要說最近的中澳關係,那真的是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的,可以說自疫情爆發之後,中澳關係出現了自1972年以來最劇烈的變化,澳大利亞緊跟美國的腳步在毫無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強行抹黑中方,令中澳關係迅速降至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