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形的汙染悄悄入侵環境,它的影響巨大,人類卻還未重視

2021-01-09 萬象經驗

人類對地球造成了多種多樣的汙染,最常見的是空氣汙染、水汙染和塑料汙染等。這些汙染對地球生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它們對人類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於是,最近這幾年,治理汙染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們相信,全人類必定會同心協力,共同處理好這些問題。但是,有一種汙染卻悄悄侵襲了我們的環境,它將造成極大的後果,但是人類卻還沒重視起來。沒錯,這種汙染就是所謂的光汙染。

1807年,英國一街道用上了電氣燈,黑夜被光點亮如同白晝一般。當時,人們肯定相當自豪,也對第一次看到這種場景感到好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如今照明已成為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了。許多大城市還專門設置了夜景工程,利用五顏六色的各種燈光裝飾整座城市。利用衛星拍攝的照明情況,它還可以作為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

但是,不知道你是否發現,在城市裡已經看不到多少星星了。甚至現在的農村,也只能看到金星、木星這種比較亮的行星。很多人都把這種現象歸結於空氣汙染,事實上這不是最主要的,夜晚的光汙染才是我們看不到星星的原因。當夜晚的燈光太亮的時候,星光就顯得特別暗淡,這種明暗的強烈對比,我們眼睛是無法看到暗處的。

記得小時候,躺在農村的院子裡數星星,到最後必定要數亂掉,因為星星實在太多了。現在,依舊抬頭數星星,兩隻手十個手指頭就數得過來。不僅如此,現在絕大多數人已經沒有看過銀河了。根據聯合國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幾乎整整一代人不知道什麼是銀河。

有人說,燈光照明是人類的需要,它對我們人類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但是,目前我們過量的使用了燈光照明。自從發現LED照明以來,我們可謂是被它迷住了。特別是在城市夜景工程中,由於它能耗較少,好幾個LED才抵得上一個傳統電燈的能耗,因此它被大量使用,這也造成了過度的光亮。

很多人可能認為,光並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過度的光亮使我們很難去探測天空,對科學的進步造成阻礙。它也會妨礙我們尋找近地小行星,這對地球的威脅十分巨大,要知道在66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導致的。

夜晚的燈光也會影響我們的生物鐘,影響我們身體產生一種褪黑素。不僅如此,它還會對我們的生態圈造成破壞。眾所周知,許多動物都是具有趨光性的,當它們面對城市一大片燈光的時候,對它們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具體來說,打在樹上的燈光影響了鳥類的棲息,沙灘上的燈光影響了海龜的產卵,螢火蟲的閃光被淹沒,無法正常進行交流。對生態圈的破壞反過來又會作用在人類身上,這也是一種無可奈何。

相關焦點

  • 重視性別文化對環境態度的影響
    重視性別文化對環境態度的影響 2020-09-30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場沒硝煙的生態戰爭:「外來物種入侵」早在世界範圍內悄悄打響
    舉例來說:南美有一種植物,叫「水葫蘆」,也叫「鳳眼蓮」,在引進中國時,它是家畜的飼料,後來成了一種觀賞植物,而且,還用它來淨化水質。這種植物生命力極強,不用多久,就成為華北、華東、華中及華南大江大河湖海水塘的霸主。雲南滇池曾經引進這一物種,結果不好,本來是用來淨化水質的,結果卻導致原來的本地水生物種瀕臨滅絕。水葫蘆的出現可以說是打破了生態平衡。
  • 第1次發現「黃臉」怪物入侵美國,對農業影響已經出現?
    作者:文/虞子期 地球物種隨著生態系統的改變,生物的種群可以說變得越來越少了,主要原因就是棲息地的縮小,氣候汙染等等。而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自然狀態下可能導致生物的減少或者滅絕事件,那就是「生物入侵」。
  • 外來入侵物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但離開原產地的它被稱作是植物界的「殺手」。其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牛羊中毒,而且它還可進行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不管是肥沃還是貧瘠的土地都能生存,嚴重的危害到了原生植物的生長,因此它也是中國人目前最頭疼的入侵植物。
  • 人類一直在吃塑料,南極生物體內發現塑料片,已入侵到食物鏈
    ,南極生物體內發現塑料片,已入侵到食物鏈審核-小文塑料汙染問題是人類在解決環境汙染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一方面是因為人類在陸地上源源不斷地製造塑料垃圾,這些垃圾又通過各種途徑流入海洋中。在調查過程中他們在當地土壤裡的一個微小生物種群中發現了大量存在塑料微粒的個體,這說明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已經深刻影響到南極地區的生態情況。新研究中的微小生物體是什麼樣的生物?根據研究人員的介紹,他們選定的研究目標是一種名為「南極彈尾蟲」的土壤生物,它的尺寸級別在毫米與亞毫米之間。
  • 比疫情還可怕!一個危及75億人的問題,正在悄悄向我們靠近...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愛天涯、魚視角、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帶你遊遍英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疫情的時候另一件更加可怕的事情在發酵人類的生存環境正在悄悄改變... ...14億人的用水北極熊在北極找不到食物此前,曾有一位加拿大攝影師在巴芬島拍到令人心碎的一幕:一隻飢餓的北極熊在沒有冰的北極尋找食物它瘦得像皮包骨,拖著一條後腿緩緩行走在人類出沒的區域甚至翻垃圾桶,就為了找能充飢的東西
  • 近岸環境汙染對海馬種群資源有何影響?
    海馬(攝影:王信)值得注意的是,海馬主要棲息於近岸淺水,特別容易受到區域環境汙染的影響。因此,研究環境汙染物對海馬種群的潛在影響,對於開展海馬資源保護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林強研究員團隊,以海馬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了海洋近岸環境汙染物對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闡明了海洋環境變化對海洋生物行為、生理與基因層面的綜合作用機理。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有害物質雜誌》。
  • 生態環境部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一起來漲點知識
    中國生態環境部昨天(2日)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海外來客」如何「偷渡入境」?
  • 環境汙染導致的心酸悲劇 北極熊殘殺幼仔(組圖)
    羅絲說,「當我們的船還未靠近時,我一開始還以為它在捕殺海豹,靠近一看,才震驚地發現是一隻幼小的北極熊幼崽。」對於北極熊而言,海冰的銳減,獵物的減少,捕食同類也是無奈之舉,因為為了生存,它們已經別無選擇。隨著全球溫度繼續上升,這種現象可能會更加頻繁。  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
  • 一種傳播速度很慢的瘋狂螞蟻,黃瘋蟻的入侵
    導致地球生態系統一直改變,但是自從人類登上了舞臺。我們是一切事物都發生了快進,有意或無意的轉移地球上的植物,動物和其它生物。有時,一些移植為進化提供了機會,就像致命的毒藥,食肉動物的減少或雜食性意外的使生物在新環境中佔優勢。例如,蚯蚓被歐洲移民引進北美。從那時起這些蚯蚓逐漸擴展到整個大陸,幫助耕耘土壤,以及提高農作物的產率。但是如果新來者開始對我們有害或對部分我們很重視的環境有害。
  • 應該重視語言的汙染問題
    環境的汙染大家看得到,環境汙染的危害大家也有所了解。語言的汙染,並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對其危害性的認識,只是認為粗口和罵人的髒話不文明而已。在人民眼中,漢語博大精深,不存在汙染的問題。實際上,漢語存在嚴重的汙染、破壞問題。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影響幾何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它們對我國造成或具有哪些潛在威脅,應該如何防範?針對上述公眾關心的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馬方舟。
  • 科學網—近海環境汙染影響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近海環境汙染影響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諸晗寧)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以海馬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了海洋近岸環境汙染物對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闡明了海洋環境變化在海洋生物行為、生理與基因層面的綜合作用機理。
  • 可怕,那些危害環境的入侵物種
    可怕,那些危害環境的入侵物種一個外來物種引入後,這個引進種可能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下面一起來看看十大入侵物種吧!美國於20世紀從中國引進這些魚類,以改善生態,但隨著數量的增加,亞洲鯉魚已經向美國和加拿大交界處的「五大湖」區繁殖,危害當地的生態環境。為保護當地的生態,美國政府於2009年底開始大規模捕殺亞洲鯉魚。蛇頭魚解決蛇頭魚的問題而汙染了一整條河流1998年,科學家發現了這種身上帶橙色斑點的蛇頭魚,生活在印度阿薩姆的小溪、沼澤和池塘。
  • 首次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顆粒,會影響人類生育嗎?
    近日義大利科學家在英國期刊《國際環境》上發表一篇題目為《塑料胎盤:首次證明人類胎盤存在塑料微顆粒》的論文。該論文的結論是微塑料會出現在胎盤各部分,並證明這些微塑料會對胎兒和母親造成不良影響。目前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造塑料無法完全統計,因為每天都有大量的塑料被生產和丟棄。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它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生長,不怕澇旱。」無意引進。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學系教授陸永躍表示,無意引進可能是經常性發生的、比例最大的入侵途徑。一方面,在開展一些活動時,人類沒有意識到可能會攜帶和傳入外來物種;另一方面,過去掌握的知識不夠豐富,難以識別潛在的外來物種,從而導致外來物種入侵的發生。
  • 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一、外來物種入侵渠道多樣不易控制。
  • 西溪溼地被「土著」動物入侵!最讓人頭疼的卻是它
    貓天性就會上樹,鳥類繁殖的季節還可能危害它們的生命。因此專家建議,如果你在公園裡逮到了流浪貓,不妨放生到遠一點的山區去,以削弱它們對生態的影響。在西溪溼地內,特別是在費家塘、蝦龍灘生態保護區、蓮花灘觀鳥區及其西邊水塘,保留了原生植被及草叢,為烏龜、中華鱉、烏梢蛇、黑眉錦蛇、赤練華遊蛇等爬行類動物提供棲息和繁殖環境。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1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到底影響幾何?
    據悉,外來入侵物種進入我國的途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意引入,一般是隨國際貿易無意進入我國,比如隨苗木和插條引進的楊樹花葉病毒,隨進口糧油、貨物或行李裹挾偶然帶入的長芒莧,通過自然擴散從東南亞進入我國的紫莖澤蘭等;另一種是有意引進,包括作為蔬菜引進的尾穗莧、莧、茼蒿,作為觀賞物種引進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巴西龜,作為藥用植物引進的洋金花,作為養殖品種引入的福壽螺、牛蛙,作為草坪草或牧草引進的地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