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孝順一直是被用來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不孝順的話,那麼他在其他道德層面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很多動物和人類一樣也有兒女,也會逐漸衰老,那麼它們喪失了捕食能力之後它們的兒女是否會像人類一樣「盡孝道」呢?
人類之所以能夠從眾多動物中脫穎而出最後形成文明,除了是因為人類擁有高等智慧之外,人類社會也存在各種各樣的準則約束著人們的行為,這是人類和獸類最明顯的區別。在如今的法治社會,我們的行為不僅受到了法律約束,還受到道德準則的約束,在中國這一點尤為明顯。中國自古就有孝道一說,孝順也被認為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如果不能做到孝順的話,那麼說明他的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問題。
關於孝道,在中國元代曾有作者撰寫《二十四孝》來記載中國古代關於孝道的故事,他就是郭守正。相信很多朋友在小時候也聽過其中的故事,例如「埋兒奉母」「恣蚊飽血」「賣身葬父」等等,很多故事雖然放到現在被認為是「愚孝」,但在古代確實是人們所歌頌的。人類也是從自然中來的,難道自然界中其他的動物就沒有孝順的觀念嗎?實際上自然界中是存在孝順的動物的,而且它們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比如說烏鴉。
烏鴉自古以來就被我們認為是不詳的徵兆,許多古書中也有記載,每當烏鴉出現的時候準沒好事發生。但究其原因,也沒有人能夠說出個所以然,而很多觀點認為是因為烏鴉的叫聲難聽,容易影響人的情緒。其實烏鴉很多時候與事情的發展並沒有任何聯繫,只是它運氣不好背上了這麼個名號。
相反,烏鴉是動物界中出了名的孝子,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成語中的「烏鴉反哺」講的就是關於烏鴉孝順的行為,很多烏鴉老了之後喪失了捕食能力,這時候它們的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尋找食物來反哺它們的父母。
因此我們在批評一個人不懂得孝順的時候,通常都會拿烏鴉出來作比較,連烏鴉都懂得反哺了,為什麼作為人類卻不懂得孝順呢?烏鴉在孝順這方面確實是動物界的榜樣,但並非所有的動物都像烏鴉那樣能盡孝道的。有些動物不但不盡孝道,反而還會攻擊和驅趕自己的父母,甚至還有殺死自己父母的。能夠做出這種事情的一般也就是獸類了,而且是有著「百獸之王」名號的獅子。
動物學家通過對獅群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發現弱肉強食這個生存規則在獅群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大部分的獅子在老年的時候都會被趕出獅群,因為它們逐漸失去了狩獵能力。有些老獅子運氣不好的話還會被自己的兒女攻擊,甚至是咬死。從人類的道德層面來看,這種行為就是禽獸行為了。但是從獅子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它們不僅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還是為了保持獅群的活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用人類的道德標準去評審動物,畢竟它們和人類有著本質的區別。
雖然如此,但作為地球上唯一的高等智慧生命,我們必須要與動物有本質的區別,而這區別就是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