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大花帽亮相烏魯木齊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維吾爾族大花帽亮相烏魯木齊 (5/5)

"← →"翻頁

3月22日,新疆烏魯木齊市一商場門口,四個約1立方米大的維吾爾族花帽吸引了各族市民觀看、拍照。馬新龍 攝

發布時間:2014-03-22 19:38:37 【編輯:張龍雲】

維吾爾族大花帽亮相烏魯木齊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在日本電視臺唱維吾爾族歌曲的他,把居酒屋帶回了烏魯木齊
    最後,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他和母親一起回了烏魯木齊。 「海歸帶保鮮技術回報家鄉」,這是2015年各大媒體對於夫爾卡提的報導。 回國的第一年,他不知道做些什麼。就去做了日語的家教,一個小時300塊錢。 「早上一個下午一個,一天掙600塊錢,然後跟朋友一起玩。
  • 新疆喀什村民為習近平戴上維吾爾族花帽(圖)
    村民為習近平戴上維吾爾族花帽。來源央視習近平戴上花帽後滿臉笑容。來源央視  據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報導:4月28日,新疆喀什阿亞格曼幹村村民為習近平戴上維吾爾族花帽。  新聞回顧:一晃五年,習近平上次赴新疆考察為2009年  (2009年)6月17日至21日,習近平在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的陪同下,先後來到巴音郭楞、喀什、克拉瑪依、石河子、烏魯木齊等地,深入民族鄉村、田間地頭、街道社區、企業學校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慰問基層幹部群眾和公安幹警,圍繞促進新疆改革發展穩定和加強黨的建設進行調研。
  • 銳舞跟維吾爾族的盤子舞居然有著這樣的關聯
    盤子舞是維吾爾族古老的民間舞蹈之一,產生於古老的庫車,流行於烏魯木齊、伊犁、喀什等城鎮。[1]屬於女性抒情舞蹈,動作婀娜多姿,優美動人。特點是穩健、柔軟、細膩、姿態性較強,盤子舞採用的多是賽乃姆的基本步伐,如「三步一抬」、「前後點步」、「墊步」、「開關步」等。手的姿態有兩臂平伸,一手在頭上,一手在胸前,或一手在體旁,一手在胸前等。
  • 維吾爾族花帽 多彩「朵帕」[組圖]
    維吾爾族花帽,是維吾爾族服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維吾爾語稱"朵帕"。不論天山南北,不論男女老幼,也不分春夏秋冬,維吾爾族人都喜歡戴一頂繡制精美的四稜小花帽。中國網圖片庫 孫繼虎/攝    維吾爾族花帽,在維吾爾語中叫「朵帕」,是維吾爾族服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花帽如同維吾爾族歌舞一樣著名,帶有濃鬱的民族風情,堪稱維吾爾族的象徵。這種現代人看起來屬於純審美的帽飾,其實宗教文化性十分鮮明。它既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服飾,更是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工藝品。
  • 懷念維吾爾族的夜鶯克裡木
    克裡木老師,被大家譽為維吾爾族的夜鶯。在他的歌舞中,天山則是不絕的題材和祖國的象徵。他出生於葡萄城吐魯番的維吾爾族藝術世家,他的父親曾經是歌舞團的藝術指導,一支「金嗩吶」吹得遠近聞名;母親是一位舞蹈家,優美的舞姿贏得無數掌聲。受家庭影響,克裡木從小就能歌善舞,而且性格開朗又不乏幽默,為他以後的藝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且在11歲就到部隊當上了文藝兵。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維吾爾族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身材苗條的維吾爾族姑娘們喜歡穿紅、綠、黃、紫等鮮豔的衣裙,她們在跳舞時裙擺旋轉如盛開的花朵。維吾爾族是一個愛花的民族,在他們的庭院裡,葡萄藤爬滿院牆,色彩豔麗的各種花卉開滿庭院,主要有牡丹、玫瑰芍藥、百合等。這些美麗的花朵反映在服飾上,就是繡在領口、胸前、肩、褲腳等處的花團錦簇了。過去,刺繡是維吾爾族女孩必學的功課。
  • 維吾爾族的民間樂器之卡龍琴和手鼓
    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間的彈拔、吹奏和打擊樂器有數十種之多。諸多民間樂器,無論是造型款式,還是製作工藝,都非常獨特。通過上兩期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對維吾爾族的弓弦及彈撥樂器中的代表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兩件維吾爾族民間古老彈弦樂器——卡龍琴和打擊樂器——手鼓。
  • 烤全羊、西域佛跳牆、大饢餅……來烏魯木齊吃遍這些美味,就是...
    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是溝通新疆南北和連接中國內地與中西亞及歐洲的交通和通信樞紐,8月的烏魯木齊,路燈要晚上10點才會亮起,這時,烏魯木齊的夜生活也拉開了大幕。正值新疆的旅遊旺季,每天烏魯木齊大巴扎裡遊人如織,熱鬧非凡。「巴扎」,是集市、農貿市場的意思。烏魯木齊大巴扎裡有三個區,分別展示新疆非遺項目、文創旅遊作品、特色產品、時尚餐飲及特色美食。
  • 烏魯木齊航空即將開通 深圳-烏魯木齊-于田航線
    原標題:烏魯木齊航空即將開通 深圳-烏魯木齊-于田航線   為進一步發揮臨空經濟帶動作用,打通烏魯木齊、于田及周邊地區對外交流發展的空中大動脈,2021年1月6
  • 維吾爾族姑娘為啥總梳麻花辮 傳說中象徵善良與美麗
    為啥維吾爾族姑娘的眉毛又彎又長?是因為她們用了「奧斯曼草」。那為啥維吾爾族姑娘總是梳著長長的麻花辮?也許只因一個古老的傳說……這個傳說反映出維吾爾人把梳小辮子作為美的象徵,所以在維吾爾族小姑娘中,梳小辮子極為普遍,因為她們都希望像仙女那樣美麗和善良。
  • 維吾爾族人注重打扮,服飾比較講究,有著突出的民族及宗教特色
    長此下來,戴帽子就逐漸成了維吾爾族的一種民族習慣。在參加維吾爾族人的葬禮或者喜慶等重大活動時,如果不戴帽,會被認為對主人不尊重、不禮貌。維吾爾族人的帽子多種多樣,就傳統分類可分為皮帽和花帽兩種。皮帽主要是用動物的毛皮製作的,如羊皮、狐狸皮、兔皮、貂皮等等,多用來禦寒,可以分為白吐馬克、賽爾皮切吐瑪克、歐熱吐瑪克、阿圖什吐馬克等幾種。
  • 烏魯木齊航空1月6日起開通于田=烏魯木齊=深圳航線
    =烏魯木齊=深圳航線。于田=烏魯木齊=深圳航線採用B737-800型客機執飛,航班號為UQ2615/6,每日執飛一班。去程航班將於16:55從于田萬方機場起飛,18:55到達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20:10從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起飛,01:30分到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
  • 烏魯木齊驚現火鳳凰
    8月17日,烏魯木齊新增確診數為零。或許是天作巧合,今晚黃昏的日落恰似一隻火鳳凰驚鴻一瞥,燃燒的鳳凰羽翅絢麗驚豔地掠過天幕,仿佛在為疫傷漸愈的烏魯木齊祈福早日康復痊癒。歷經一場疫情洗禮的烏魯木齊,正如一次痛苦的鳳凰涅槃,在浴火重生後重振生機。
  • 深圳-于田-烏魯木齊航線即將開通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發清 通訊員 馬玉薇2021年1月6日起,烏魯木齊航空將在深圳開通深圳-烏魯木齊-于田航線。記者了解到,于田隸屬於新疆和田地區,獨有的地理原因導致地面交通不便,築起空中交通網絡對于于田對外交流、脫貧致富、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3D立體彩色斑馬線亮相烏魯木齊三路段
    (全媒體記者蔣曉攝)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彭芳 通訊員王洪超) 25日11時許,開車經過新民西街紅山體育館正門口路段的牛先生有意識地踩了腳剎車,然後專門探頭看了眼路上的彩色斑馬線,「我乍眼一看像是一個個方形路障,細看原來是斑馬線。」記者在該路口呆了近一個小時,看到不少車輛都會有意識地在斑馬線前停車或減速,而行人也在車輛的避讓下有序過街。
  • 南航開通烏魯木齊—于田航線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李凱)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1月10日起,南航開通烏魯木齊至于田航線,這是繼2020年12月26日于田萬方機場正式建成通航後烏魯木齊至于田的第二條航線。
  • 尋找女兒-1994年送養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邵蘇縣
    姓名:張靜性別:女性生日:1993年1月27日(現年27歲)籍貫: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失蹤日期:1994年1月24日>失蹤地點: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邵蘇縣失蹤時身高:74釐米相貌特徵及身世描述送養經過:由於重男輕女,1994年01月24日,將第二個女兒張靜送人。
  • 烏魯木齊地鐵1號線停運 新疆烏魯木齊疫情最新消息隔離多久
    為了防控疫情,新疆烏魯木齊地鐵1號線停運,恢復時間將另行通知!因此,為了切斷傳播途徑,烏魯木齊地鐵發出公告,自2020年7月16日22:00起,烏魯木齊軌道交通1號線停止運營。由此可見,國內新冠病毒反覆出現,提醒廣大群眾,在防控工作上千萬不能放鬆,不僅要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在社交範圍內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外出必須堅持佩戴口罩,回家要做到勤洗手,保持室內常通風,並做到不聚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