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該點爐子的季節,當年黑白鐵滿街的地方,有個老名字叫北開

2021-01-08 10點一頁書

如今家家戶戶大都是集中供暖,但小時的這個時候卻是另一番情景——該點爐子了。

遙想年幼時期住平房時,供暖前是挨家挨戶為過冬取暖開始忙碌的伊始。以前每家每戶在票證時期都會有一個保存糧本,電本,煤本的袋子,在不同需求的時候拿出相對應的本、票據。

上圖: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糧本與購貨本。(郝汝明提供)

這個時候把煤本抽出來就開始盤算採購冬煤的事了。入冬前要提前去煤鋪子預訂。譬如,幾百斤煤球,幾百塊蜂窩煤,想要多還不能一次供應齊,必須得分期分批的購買。一旦雙方商量好送煤時間,家裡得留勞力幫著收煤,堆放。

尤其是燒煤球的家庭還需要把煤灰搓出來單獨和成煤餅子貼牆上風乾。與此同時,家裡就得把儲存的爐子,煙囪,歪脖都拿出來。有的爐子需要重新套膛,有的煙囪,歪脖要檢查有沒有破損,尤其是進屋的那幾節要提早看好,避免封爐子時候煤氣洩露造成中毒。黑白鐵的小作坊也忙碌起來,為居家百姓提供必要的配套物料。

但是,像煙囪,歪脖這些鐵皮的玩意用不住,一個是本身是薄鐵片子不禁用,另外就是冬煤燃燒本身有「煙油子」容易腐化金屬。

每逢冬天來臨時,家裡就將一節節的煙囪接上,直立到屋頂的高度再平行伸出窗外。上面的煙囪要用鉛絲吊住,固定在房梁上。煙囪在屋內的距離越長,散熱的面積越大。但煙囪是按量供應的,多了也買不到、買不起。大街小巷裡常可遇見的是用舊煙囪皮修補煙囪的手藝人。家裡一按爐子,孩子們就知道快要過年了。

安爐子時,麻煩的是還要把窗上的玻璃取下,要用一塊洋鐵皮代替窗戶,中間減出個洞,套住煙囪釘在窗框上,防止熱傳導發生火災。那時,許多居民家的窗戶還是貼的窗戶紙。有的只有中間或局部是玻璃,周邊也是貼紙的。

所以,冬天常常會遇到有煤氣中毒的事故發生。

有些人家是安裝一個風鬥,留個斜口向上的通風口,交換室內的空氣,防止煤氣中毒。

每年冬季過後,要拆下一節節的洋鐵皮煙囪,擦去煙油,打成捆,掛在房子的屋簷下,保持乾燥通風,防止鐵皮鏽化。這也表示著春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

那時黑白鐵集中的地方是三條石、北營門一帶,有人稱其為「北開」,最初是指天津城北門以北的開闊地帶,今指紅橋區東部河北大街與北營門東馬路交匯處東南一帶,東臨北運河。清朝光緒年間,周盛傳因鎮壓捻軍有功,受賜在此建造祠堂,此後逐漸成為賣藝場地和舊貨市場,黑白鐵作坊也集中於此。

說起儲存冬煤都地方,一般每家都會有小煤屋。當時大雜院時代,雖然各家各戶房子有大有小。但是公共的空間相對每家都會有比較公平的分攤,在廚房,窗戶下蓋一個小煤屋。冬天儲存冬煤,大白菜。夏秋呢,小煤屋就是一個雜物室,空閒出來用於堆存雜物。

上圖:原老城居民收藏的購煤本。(郝汝明提供)

在沒有雙休的那個時代,周日是最為忙碌的一天。所以人們會對送煤的日子格外重視,因為北方的天一進十一月份不一定哪天就讓人預演一下寒冷了。所以,一般說好送煤都日子都選在家裡人多的時候,提前預備一盒煙,一壺茶等著煤鋪子的師傅把自家採購的煤拉過來。

走街串巷送煤的人會拉地排子車,車上會有一棵堅固的繩子或者帶子,師傅把它套在肩上,雙手緊握著車把,弓起身子在老城裡狹窄而又曲折的胡同裡負重前行。每到一戶家裡,熱茶都會及時奉上,師傅一般也都會一飲而盡不多作客套。因為,一車下來最多也就兩三戶的供應量,還得返回到煤鋪子再裝車送煤入戶。時間對每一個人,每一戶人家都很重要,就這樣的一組場景可能會貫穿整個取暖期。

生煤球爐子可是個技術活兒。燒爐子得多加柴火,才能把煤球點起來。但是煤球不禁燒,燒起來之後還要加硬煤,硬煤像石頭一樣硬,很禁燒。

現在我們不再如此忙碌,因為已經有現代化的取暖設備為我們服務,簡化了很多的程序,讓我們有更多的閒暇時間。正是這些繁瑣的消失,讓大家減少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一塊觸屏讓所有人迷失並陶醉在了貌似現實的虛擬世界中。

相關焦點

  • 每次搬遷都見證街區蝶變,濟南「黑白鐵」一條街又要搬了
    在濟南,提到黑白鐵加工一條街,首先想到的就是館驛街。2007年9月,館驛街南片區棚戶區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全新的社區環境讓館驛街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舊時的市井模樣,也隨著拆遷消失不見。館驛街拆遷後,大半黑白鐵加工商販都搬到了4公裡外的水屯北路臧家屯,形成了新的黑白鐵一條街。7月23日,記者來到水屯北路與聯四路交叉口,沿著水屯北路往西走,粗略估計黑白鐵加工商家有80多家,家家戶戶門前都堆放著黑白鐵製品和各種爐具灶具:烤羊肉串的燒烤架,鐵板魷魚的爐子,盛作料的小盒,有些商家門口還擺放著尚未製作完成的小吃車。何以稱「黑白鐵」呢?
  • 老天津除夕逛宮南宮北,緊俏貨有香燭金魚和鞭炮,過年好不能亂說
    幾處年貨市場老天津的年貨市場,分布在宮南、宮北大街和估衣街、大胡同、北馬路、鍋店街等處。一到春節,這些地方被各色年貨擠滿,年味兒十足。如果要在當年天津找一處最能體現津韻年味兒的所在,非宮南、宮北大街(今古文化街一帶)莫屬。每年的臘月初八至轉年的正月十五,這裡是天津最繁華的年貨市場。
  • 探秘天津張學良故居,看看少帥當年生活的地方如何,超出你的想像
    天津作為四大直轄市之一,歷史文化也是相當的深厚,有這樣的說法「百年歷史看天津」 ,天津在100多年由於歷史的原因,當時很多外國在天津設有租借,就有了「九國租界,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租借在天津,那自然而然就建築了很多房子,特別是很多歐式風格的房子,可以這樣說來到天津到處都能看到數不清的小洋樓。
  • 天津人吃的不是火鍋叫涮羊肉,地道銅鍋,看看老天津衛都點了哪些
    天津人吃的不是火鍋叫涮羊肉,地道銅鍋,看看老天津衛都點了哪些這天一冷,就想吃個火鍋啊暖暖身子,例如今天下了那麼大的雨,不吃頓熱乎怎麼行。在咱們天津,吃的那可不叫火鍋,它叫涮羊肉。用的是銅鍋,而不是電火鍋,記得小時候家家都有一個大銅鍋,那個時候哪有這麼多飯館啊,想吃涮羊肉,就自己在家涮唄。它和九宮格火鍋,麻辣火鍋有很大的區別,只吃清湯滋補鍋底,那才叫一個香!鍋底只用了,大蔥,薑片,大料,偶爾加個棗啊,枸杞,也就差不多了,涮出來的羊肉,原汁原味的,就是鮮。相比麻辣鍋底和各種料碟的四川火鍋,我覺得我還是最喜歡這個本地老味兒,同道的小夥伴請舉起你們的手。
  • 在北方,每個城市都有小販推著大鐵爐子賣烤紅薯的
    如果您留心發現,幾乎每個繁華所在都有小販推著大鐵爐子賣烤紅薯的。街頭烤紅薯的多在深秋之後,能賣一個冬天,其它季節沒有原材料不說,即使有,烤出來的味道也差。這就好比羊肉串多在夏季露天燒烤,其它季節較難見到一樣。
  • 冬天是吃蘿蔔的季節,天津沙窩蘿蔔,你吃過嗎?
    沙窩蘿蔔,又稱天津衛青蘿蔔,俗稱"賽鴨梨",是天津農業名牌產品。因原產於天津西青區辛口鎮小沙窩,畢家村等周邊村莊而得名,種植歷史悠久。沙窩蘿蔔色翠綠,味甘甜,脆嫩多汁,一拍即裂,被民間形容為"一摔掉八瓣",並且耐冬貯,素有「沙窩蘿蔔就熱茶,氣的大夫滿街爬」之說,深得人們的青睞。
  • 散文|白楊樹:魏家灣風情——煤炭.爐子.邯鄲
    坑裡凍了老厚的冰,在上面打出溜滑,抽尜尜,凍的一個勁的流鼻涕,用棉襖袖子順手一擦。誰也不用笑話誰,整個村的男孩子,沒有幾個袖子不是鋥明瓦亮的,在冬日的陽光下,一閃一閃的袖筒下,是凍的紅紅的手。 有數的人家,半大孩子棉襖外面會套個褂子,差點的就弄個套袖,用別針別上。更多的就是哥哥姐姐穿小的,破舊的秋衣外面套上棉襖。
  • 煤球爐子該不該禁止?
    北方地區在冬天是幸福的,有暖氣。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供暖,除了出門之時穿上厚重的衣物,只要進到屋子裡,睡覺有時都得踢被子,太熱!而南方呢?也許除了海南島,在冬天大部分地方冬天也得哆嗦,如果不使用空調,那麼取暖就得靠抖。
  • 解密老天津黑道風雲?打架、自殘、辦事都是滿滿的規矩
    黑社會、流氓、地痞,這些詞兒在天津衛的如煙往事中叫「混混」,也叫「天津青皮」,他們可能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奇葩的一群人,也正是這群人,構成了老天津的獨特風格。 混混們在哪裡聚集?
  • 川島芳子曾在天津開飯店 為當時情報買賣場所(圖)
    最近,「天津記憶」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團隊最新考證出,這裡就是當年天津東興樓飯莊的舊址,而這個飯莊的老闆,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川島芳子。  眾說紛紜的東興樓  川島芳子,原名金璧輝,是清朝肅親王善耆第十四格格,被日本人川島浪速收養,取名川島芳子。
  • 來天津吃什麼?老爆三、牛窩骨、嘎巴菜……這都是津菜的精髓!
    天津人管豆腐腦叫「老豆腐」,除了用木耳、花菜打的滷子外,再往老豆腐上澆一勺麻醬汁和腐乳汁,這樣和(huò)著吃,為鹹鮮的口味裡增加了一絲厚重的香甜。這道早點,天津獨有。記得一次帶外地朋友在狗不理吃早點,旁邊桌的大哥看到我們點了嘎巴菜,就用濃重的天津話和我那外地朋友力薦,說「介個倍兒好吃,來天津必須得吃!」
  • 傳說中的「黑白無常」,歷史上叫什麼名字?又是如何死的?
    傳說中的「黑白無常」,歷史上叫什麼名字?又是如何死的?在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比如說像神話類型的電視劇,例如《西遊記》,裡面就出現過黑白無常這兩個角色。傳說黑白無常專門出現在人們死後的第一時刻,拿著一個記錄本,宣告他們的死亡時間,死亡原因,然後帶領他們去到一個地方,讓他們喝下孟婆湯,讓他們忘記今生的記憶,然後根據他們身前的事跡選擇把他們送到天堂或者地獄。
  • 取暖季到了,回憶老北京搖煤球、捅爐子的日子,有張圖看了想哭
    在暖氣尚未普及的時代,這個季節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山貨店裡顧客盈門,熱賣火爐和鋥光瓦亮的鐵皮煙筒;家家戶戶忙著安爐子、裝煙筒、試火,冒出濃煙滾滾;煤鋪門前排著買煤的長隊,大街小巷到處跑著送煤的平板三輪。上世紀30年代,崇文門城樓下的煤鋪。煤鋪工人把煤末子摻上黃土之後,平鋪在地上,用剁子剁成小方塊,再搖成煤球。
  • 2021年天津的這個區,徹底開掛了!
    該線路由王慶坨公交站至泰來道公交站。其中,廊坊段與天津段二期工程接線位置控制點位於廊坊市黃垡鎮與天津市武清區東馬圈鎮之間,擬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同步建設。醫療條件日益發達在未來武清又要建設擴建一批醫院,以後看病越來越方便了!
  • 讓天津三不管混混兒傻眼的洗染店,天津人最認老字號「陳林」
    郭德綱所謂「剃剃頭刮刮臉,有點倒黴也不顯」,除了洗澡修面,全身衣服也是貴潔不貴華,利利索索有個新氣象。  日常的衣服在家洗涮,大件的外套、皮草等等,可就需要專業的處理。在老天津衛,說起洗染衣服,「老陳林」是響噹噹的字號。  這家天津老字號,很長時間內,門店開在濱江道上,門臉旁邊,是裕華裡出口。裕華裡5號,大概是陳林洗染店的後門,如今是恒隆的側面,常年擺著「定食」的招牌。
  • 鐵皮爐子
    在我的記憶裡,故鄉武川的鐵皮爐子大概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飛入尋常農村家的,逐步取代了火盆的地位,給鄉下人帶來了說不盡的溫暖。鐵皮爐子比火盆有很多優點,對明火取暖的劣勢有了改進和控制,不易發生火災,燙傷小孩子的可能性基本杜絕了,而且保暖時間長。但是,火盆燃料用柴火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省錢。鐵皮爐子燒的是煤炭,得買。
  •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於黑白兩河——黑河(亦稱墨曲河)和白河(亦稱葛曲河)自南至北縱貫其間,起了重要作用。兩河的河道迂迴曲折,叉河橫生,地勢低洼,水流淤滯而成沼澤。經年水草,盤根錯節,結絡成片,覆蓋瀦水。沼澤生長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烏拉苔、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積水淤黑,泥濘不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
  • 符拉迪沃斯託克有個中國名字叫「海參崴」
    俄使館的第一條微博竟獲10多萬個點讚,點讚的人大概不知道,符拉迪沃斯託克有個中國名字,叫海參崴。1860年改名之前一直叫這個名字,也一直是中國領土,滿族人的祖先肅慎就在這一帶生活。唐朝時海參崴是渤海國的率賓府地,元朝時稱「永明城」,歸遼陽行省管轄;明朝時朱棣在海參崴設衛所,隸屬「奴爾幹都司」,清朝時屬吉林琿春協領管轄。
  • 冬日花式取暖:「電爐子」用英語怎麼說?「燒柴火」呢?
    在中國南北各種取暖方式,幾乎每年都要被吐槽個遍。不像北方有集中供暖,網友們都調侃南方人都是靠一身正氣來抗寒。當然這只是玩笑話,本期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常見的一些保暖方式,看看有沒有你用到的。冬日花式取暖:「電爐子」用英語怎麼說?「燒柴火」呢?1)「電爐子」英語怎麼說?在南方出場頻率最高的一個小電器,應該就是電爐子。
  • 黑白雙煞苦練絕技為閻羅三鬼報仇,結果卻被仇家收服為奴
    約了人在這裡談點事,卻也方便。而第二種,就只有趕路誤了時辰,還恰巧迷了路的人。開店的只有兩人,一青年一中年。青年者,年方二八,名六子,掌柜。不惑之年者,乃是個夥夫外加打雜的,江湖人送他了個個綽號叫老鐵。當掌柜六子卻從來都不叫他老鐵。他只叫他,鐵叔。一日,隆冬,黃昏。六子酒館裡,一個客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