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要點:
1. 甲醛的確是一個會導致白血病的環境因素,但是接觸者會不會患癌,還涉及到暴露水平,包括暴露濃度與暴露時長。
2. 生產與甲醛相關的產品的工廠工人由於職業暴露患白血病風險較高,但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棕床墊的甲醛殘留會直接導致白血病。
查證者:希波克拉底門徒丨腫瘤科醫生
最近,一則「6歲女童因睡了膠水壓合的棕墊患上了白血病」的視頻引發關注,但仔細搜索並未發現明確的新聞源頭,傳播視頻的大多是標註為「家私」「裝飾」「環保科技公司」等名稱的短視頻營銷號,真實性存疑。
不過,與此類似的新聞倒是真實發生過。2012年,廣東一5歲小女孩由於咳嗽不止,就醫後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父母去查小女孩睡過「半年」的棕床墊,結果測甲醛「顯示空氣中的甲醛濃度為0.329mg/m3,大大超出I類標準限量」。父母將棕床墊廠商告上法庭,最終一審法院認定床墊確係甲醛超標,判令床企承擔四成賠償,賠償16.9萬元。
網上流傳的各種版本的「女童睡棕床墊導致白血病」應該都是從這個案例演變而來。結合這個陳年舊聞,我們倒是可以分析一下棕床墊甲醛超標和兒童白血病之間的關係。
一、8年前案例中女孩的棕床墊甲醛含量確實是超標的
我國對住宅內的甲醛含量限制,一共有兩套國家標準:
1. GB50325—2020《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制標準》
2020年8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版《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制標準》由國家住建部和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標準規定1類民用建築工程甲醛含量要小於0.07 mg/m3,這個規定是強制性的而且比以往的標準都嚴格。在此之前實施的《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制規範》(GB50325-2010)裡對甲醛的規定是小於0.08 mg/m3
2. GB/T18883-2002《室內空氣品質標準》
該標準由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衛生部、環保總局聯合發布,室內甲醛含量要求少於0.1mg/m3,是建議性的。
無論是哪個標準,只要檢測機構有資質且檢測方法合乎標註,棕床墊甲醛含量(0.329mg/m3)都是超標的。
二、甲醛會導致白血病嗎?
甲醛的確是一個會導致白血病的環境因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甲醛歸為1類致癌物,即證據確鑿的致癌物,可能導致人罹患白血病。但是會不會患癌,還涉及到暴露水平。暴露水平包含兩個方面:暴露濃度與暴露時長。
目前有大量的研究顯示,甲醛的職業暴露與白血病的發病是存在相關性的,但民居內裝修、家具的甲醛(非職業暴露)的研究還是欠缺的。
甲醛被用於生產樹脂、塑料、照相膠片、裝飾層壓板和膠合板、以及作為殺菌劑和組織防腐劑。生產這些產品的工廠工人,就會有甲醛的職業暴露問題。
2003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一篇論文顯示,25619名工作時與甲醛密切接觸的工人,他們死於白血病的風險比普通人要高。他們工作場所空氣中甲醛平均含量達到1ppm(相當於1.28mg/m3)或者峰值達到4ppm(相當於5.12mg/m3),顯著增大患白血病的風險,分別增大2.49倍與3.46倍。研究還顯示,小於上述平均含量或峰值含量的甲醛暴露,沒有顯著提高患白血病的風險。
2004年另一項研究明確了暴露時長與白血病的關係,認為甲醛暴露時間大於10年或者首次暴露時間大於20年前,標準死亡率會增大近2倍。這個研究顯示甲醛的最低濃度是0.15ppm,相當於0.2mg/m3。
三、棕床墊的甲醛殘留會導致白血病嗎?
沒有證據支持,目前傾向不會。
就像前面說的,甲醛致癌主要是針對於工廠工人的職業暴露,這些職業場所,有不斷產生、補充甲醛的源頭,能在環境中造成一個持續性的甲醛汙染,而且還有長時間的接觸。對於像案例中女孩的情況,棕床墊的甲醛雖然超標,但沒有源源不斷的甲醛補充源頭,甲醛揮發過程中不斷衰減,濃度越來越低,所以不可能存在高濃度的暴露。而低濃度暴露時間要長於10年,才會有死亡風險增大近2倍,但廣東女孩床墊就用了半年,顯然達不到這個時間長度。所以,女孩的甲醛暴露水平,完全不能等同於工廠工人的甲醛職業暴露。
2010年一篇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上的綜述,一共找到2篇研究,都沒有顯示家用甲醛與兒童白血病存在聯繫。該綜述提到兒童白血病與家用的殺蟲劑、汽油都沒有關係。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提出大多數兒童白血病不能找到確切的病因,罹患白血病的兒童並沒有有別於其他兒童的患癌風險因素。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則提出僅有5%的兒童癌症與遺傳相關,目前一些已知的環境致癌物(如汽油、殺蟲劑、感染、核電站等),對兒童的影響是混合的,並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這些環境致癌物與兒童白血病存在因果相關。
可是我們實實在在看到一些兒童患上白血病了啊,這又是為什麼呢?
當一個人罹患重病,特別像癌症這樣的疾病,出於本能總希望找到致病的原因。人類遇到不幸之事都有尋找因果關係的衝動,以尋求一絲安慰感,這是進化而來的生存本能。因為如果有了確切的因果關係,就可以主動避免原因、預防不幸結果的再次發生,就能幫助我們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增加存活下去的概率。但是,美好的願望、強烈的本能,如果沒有科學的工具加以實現,反而可能導致以訛傳訛。
四、為什麼案例中的女孩能取得廠家賠償?
科學證據不等於法律證據。科學家如何看待科學證據,也不等於法官如何看待科學證據。
舉一個美國的例子。美國強生公司被判定向一名導診員賠償4.17億美元,法官認為長期使用強生公司生產的爽身粉,與這名導診員的卵巢癌有關。
實際上,科學界對爽身粉導致卵巢癌存在爭議,證據非常不明確。理論上,爽身粉的一些配方,是鎂與鋁的天然礦物,這些礦物往往與石棉伴生的。含有石棉殘留的爽身粉,如果經常塗抹在生殖器周圍,就可能沿著生殖道,逆行性到達卵巢部位,引發卵巢炎症,再進一步誘發卵巢癌。
不過理論上的可能,離現實中的因果關係還有很大差距。有一些研究顯示長期使用爽身粉會微弱地增加卵巢癌風險,另一些研究則顯示不會增加卵巢癌風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生殖器周圍的爽身粉使用歸類為2B類致癌物,這要比甲醛的證據弱得多。
在女孩的案例中,我國法官也提到,棕床墊廠家所生產的床墊確實存在甲醛嚴重超標的情況,因目前的科學、醫療水平限制,受害者一方未能直接舉證證明其患白血病與使用了甲醛釋放量超標的床墊存在因果關係,但不能絕對排除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所以最後判廠家承擔4成賠償責任。這是目前主流認可的維護消費者權益、舉證責任倒置的法律理念,跟美國的強生爽身粉事件類似。
本文編輯:yhxi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闢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