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之三重穴

2021-01-15 董氏心氣針法


穴名一重穴二重穴三重穴定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橫開一寸處。在外踝骨尖直上五寸向前一寸,即一重穴直上二寸。在外踝骨尖直上七寸向前一寸,即二重穴直上二寸。主治甲狀腺腫大(心臟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顏面神經麻痺)、偏頭痛、痞塊、肝病、腦瘤、腦癌、腦膜炎。喉炎、脾腫大、脾臟炎、大顆青春痘,以及各種良性、惡性腫瘤之常用董氏要穴之一。針法與應用針深一寸至二寸。一重、二重、三重穴同時下針形成倒馬針法,為常用來治療上述各症之針法。臨床上可使用三稜針點刺,以放出黑血,效佳。三重穴具破氣行血的功效,故可為各種腫瘤之配穴。

【一重穴】

穴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橫開一寸。

解剖:外側腓腹皮神經、心之分支神經、肺之分支神經、脾神經。

取穴:當外桌尖直上三寸向前橫開一寸處是穴。

歸經:入心、肺、脾三經。

穴性:除積消瘀、破氣行血。

主治:甲狀腺腫大(心臟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顏面神經麻痺)、偏頭痛、痞塊、肝病、腦瘤、腦癌、腦膜炎。喉炎。脾腫大、脾臟炎。

針刺法:直刺一寸—二寸。或三稜針點刺放血。

針感:酸脹麻電感。

說明:

(一)陽維起於足跟部,其脈發於足調養外踝下,又會足少陽於斜屬太陽,陽明之間陽交穴,而三重穴組雖不在陽經上,而在少陽與陽明銜接處,若以全息律來說,三重穴組反應點恰巧在頭部及肩前處。

(二)賴師叔在其書中言董公用三重穴治乳瘤、食道癌、舌下腺癌之初期有效。

(三)三重穴具有破氣行血的功效,因此任何腫瘤,都以三重穴來配穴。

經驗:

(一)在本穴配水金、水通、木黃、靈骨,治縱慾過度,以致骨髓中、空、而寒痺膝不收。

(二)常灸本穴或扎針,刺血可治療和預防中風及增加記憶。


【二重穴】

穴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解剖:外側腓腹皮神經、心之分支神經、肺之分支神、脾神經。

取穴:當二重穴直上二寸處是穴。

歸經:心、肝、脾、肺四經。

穴性:破氣行血、除積消瘀。

主治:同一重穴。

針刺法:直刺一寸—二寸。三稜針點刺出血。

針感:酸脹麻電感。

說明:一重、二重、三重同時下針,形成直倒馬針法,具有行氣破血,通竅安神之功,尤其在針法上搭配,會使療效增速。

經驗;

(一)婦科穴、三重穴再配天應針法治子宮肌瘤。

(二)肩中、建中、分枝上、三重治乳腺瘤。

(三)三重穴,配地宗穴、木留穴,治舌強言語困難,因三重穴對腦有強烈作用,可改善腦細胞之故。

(四)腦力不集中,記憶減退,可扎三重穴。

(五)三重穴放血可治大頸包、攝護腺腫大(需配合指大間、外間、姐妹三穴)。


【三重穴】

穴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解剖:外側腓腹皮神經、心之分支神經、肺之分支神、脾神經。

取穴:當二重穴直上二寸處是穴。

歸經:心、肝、脾、肺四經。

穴性:破氣行血、除積消瘀。

主治:同一重穴。

針刺法:直刺一寸—二寸。三稜針點刺出血。

針感:酸脹麻電感。

說明:一重、二重、三重同時下針,形成直倒馬針法,具有行氣破血,通竅安神之功,尤其在針法上搭配,會使療效增速。

經驗;

(一)婦科穴、三重穴再配天應針法治子宮肌瘤。

(二)肩中、建中、分枝上、三重治乳腺瘤。

(三)三重穴,配地宗穴、木留穴,治舌強言語困難,因三重穴對腦有強烈作用,可改善腦細胞之故。

(四)腦力不集中,記憶減退,可扎三重穴。

(五)三重穴放血可治大頸包、攝護腺腫大(需配合指大間、外間、姐妹三穴)。

相關焦點

  • 董氏奇穴之三重穴
    三重穴【主治】甲狀腺腫大(心臟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
  • 指三重穴
    標題下方藍色字「愛醫學社」快速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關注微信公眾號: zyjkys33【更多資訊】打開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指三重    部位: 在無名指中節之外側    取穴: 當無名指中節中央線外開二分之中點一-穴,其上三分- -穴,其下三分-穴,共三穴。    手術: 針深半分。    穴名闡釋:本穴功同小腿部位之三重穴,因在手指上,稱之為指三重。
  • 董氏針灸----指三重穴
    定位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中央外側三分線上,共三穴。主治驅風、臉面神經麻痺、乳頭腫大、肌肉萎縮,乳瘤、乳癰。針法與應用針深一至二分。三穴宜並用成為倒馬針法。【指三重穴】穴位:指三重二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      指三重一穴—在指三重二穴下二分半處。      指三重三穴—在指三重二穴上二分半處。解剖:尺神經、肝副神經、腎副神經。取穴:同穴位。
  • 董氏奇穴--三重穴
    取穴當二重穴直上二寸處是穴。應用1.一重穴、二重穴、三重穴同下針(即所謂倒馬針),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針。2.一重穴位於膽經之懸鐘穴向前一寸,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三重穴在二重穴上二寸,三針同下,除治上述各症特效外,尚可治脾發炎、脾腫大、脾硬化(脾家病用針以右邊為主),乳發炎、乳痛、乳房小葉增生、甲狀腺腫大等症,極效。3.
  • 董氏奇穴 七七部位 三重穴
    三重穴穴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主治:同一重穴。取穴:當二重穴直上二寸處是穴。手術:針深寸至二寸。運用:一重、二重、三重穴同下針(即所謂回馬針),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針。    穴名:重者, -起並用也,此三重穴之三穴常一起並用。 此為三個穴中的第三個。
  • 董氏針灸【指三重穴】
    ●學習董針,養生到老,董針易學,易懂,安全,有效,不痛,老少皆宜學,一技在身,終生受益。●普通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效果好,這就是董針的魅力!每個家庭都能學到純宗董針!🈲扎針禁忌  ️🈲注意 ‼️注意 ‼️一定要細心閱讀 ‼️🈲‼️古人告訴我們針灸之禁忌‼️‼️太累時不下針精神高度緊張不扎熬夜不下針疤痕性增生不扎過飽不下針房事後不能馬上扎過餓不下針過虛不扎恐懼時不用針血友病不扎運動過後、大汗淋漓不能馬上扎針酒醉不可下針吵架發怒不馬上扎情緒不穩定不扎。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很厲害就不遵守禁忌。
  • 董氏奇穴七七部位 三重穴
    穴名:重者, -起並用也,此三重穴之三穴常一起並用。 此為三個穴中的第三個。定位及取穴:在二重穴直上二寸。即膽經外丘穴前一寸。現代解剖:肌肉:在腓骨短肌和伸趾長肌分歧部。血管:有脛前動、靜脈分支。解說及發揮:1.一-重穴位於膽經之懸鐘穴向前一一寸,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三 重穴在二重穴上二寸。所謂回馬針即倒馬針,即一起兩針或三針並針。
  • 每日一穴解析——百會穴!!!
    《採艾編》云:「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穴位含義】手足三陽經及督脈陽氣在此交會。
  • 每日一穴——百會穴
    今天要說的穴位是百會穴。首先來找一下百會穴在哪裡,在我們人頭頂,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 【每日一穴】耳聾耳鳴試試艾灸,一學就會!
    如果文中的方法效果不明顯,請就醫辨證施治,因為耳鳴耳聾也有虛證和實證之分,所以取穴也有差異。 實證耳鳴耳聾 實證耳鳴、耳聾因肝膽風火上逆少陽經氣閉阻而致。
  • 【每日一穴】:水溝穴
    【所屬經絡】 督脈 【國際代碼】 DU26 【特定穴】 督脈、手足陽明經交會穴 【別名】 【定位】 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
  • 【每日一穴】內關穴: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內關穴(Nèi guān),經穴名。出《靈樞。經脈》。歸屬:手厥陰心包經,為本經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別名:陰維穴。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氣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如同被關卡阻擋一般,故而得名。  「陰維」。「陰」,陰液也。「維」,維持也。陰維名意指本穴有維護與調節人體內外經脈陰液的作用。
  • 經穴之諸陽之會,百脈之宗的長壽穴,百會穴
    因為好久沒見了天南地北的聊了一個多小時,聊起了以前的時光,朋友感慨「以前多好呀,我們的皮膚多潤,多年輕呀,你看現在眼角也有了皺紋,我頭髮從年底到現在只長了一公分。」她現在是短髮,以前一起時,長發特別濃密,現在看上去的確有點幹黃。「前段時間我去看中醫把脈了,老醫生說我氣血太差,脈象太弱了,弱的都要摸不到脈了。在那拿了點補氣血的中藥,真的是好苦啊!」
  • 每日一穴:百會穴—治療高血壓、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解除掉發危機
    【圖解百會穴位的位置】百會穴的位置:位於頭頂正中心,以兩邊耳尖劃直線與鼻子到後頸直線的交叉點(即: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後髮際正中點。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1)百會穴。百,數量詞,多之意。會,交會也。百會名意指手足三陽經及督脈的陽氣在此交會。本穴由於其處於人之頭頂,在人的最高處,因此人體各經上傳的陽氣都交會於此,故名百會。三陽五會、三陽、五會名意與百會同,三陽指手足三陽經,五會指五臟六腑的氣血皆會於此。(2)頂中央穴。此指本穴位於頭頂中央,無它意。
  • 董氏針灸之調理【子宮肌瘤】
    姐妹穴共三穴,大腿膝橫紋正中央上8寸 再向內1寸為姐妹一穴,姐妹一穴向上2寸5分為姐妹二穴,姐妹穴向上2寸5分為姐妺三穴;皆以亳針直刺1寸5分~3寸。 註:姐妹穴可使骨盆腔內少腹與小腹的氣血運行,凡骨盆腔內氣滯血瘀者均可取之。 【足三重】
  • 【每日一穴】犢鼻穴(外膝眼穴)——膝痛、下肢麻痺、屈伸不利、腳氣等
    穴性屬土,在蜂針療法中,該穴應用十分廣泛。【別名】外膝眼穴。    【穴義】胃經經水由此經過並帶走脾土微粒。    (1)「犢」的意思是指小牛、脾土;「鼻」的意思是指牽牛而行的上捫之處。「犢鼻」的意思是說此處穴位的地部脾土微粒被流過的胃經經水帶走。    (2)「外」,外部。「膝」,膝部。眼,凹陷之處。「外膝眼」名意指本穴為膝外凹陷處,無它意。
  • 30個穴位一按靈之—百會穴
    百會穴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穴居顛頂,聯繫腦部。可見,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繫,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 頭痛,眩暈,休克,高血壓,脫肛等範圍醒腦開竅:治屍厥、卒暴中風等證。
  • 百會穴
    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 頭痛,眩暈,休克,高血壓,脫肛等。
  • 百會穴—長壽百會之穴
    百會穴乃是人體海納百川的一個穴位,百會穴在人體頭部最高點。此穴是百脈之會,是調節頭疼 血壓 眩暈 健忘的一個非常好的穴位。百會穴在人體的頭部,位於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間點,發跡線的上五寸,後髮際上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