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帝到科學,是歐洲中世紀稱霸世界的原因

2021-01-21 簫葉雜貨鋪

《人類簡史》的內容分享終於寫到了最後一篇。

一開始兩篇,主要介紹了史前人類的情況,簫葉認識了不少人類的「親戚」,也知道了人類真正崛起的原因,也為人類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後面農業革命則介紹了農業的發展和對人類的影響,人類用「想像構建的秩序」管理著自己的生活。

最近一篇則是關於農業革命之後金錢和宗教的發展。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文末連結看看,這一篇來說說現代人類發展的基石——科學革命。

全知的神

這個世界充滿未知,這是現代人的共識,但科學革命之前卻並非如此!

15世紀前,這個世界被認為全知是的世界,就算個人不知道,也是神認為一些不重要的,所以沒告訴人類。

全知則無需探索,沒有探索則不會有新的發現。

那時候政府和富有的贊助者雖然也會將資金投入教育和作為獎金,但一般來說只是為了維持現有能力,而不是取得新的能力。帝國的前現代統治者會贊助牧師、哲學家和詩人,目的是請他們讓他的統治合法化,並維持社會秩序,而不是要他們發明新的藥物、武器,或刺激經濟增長。

富翁投資教育等也不是良心發現,而是認為自己攫取了大部分利益,將資金投入公共事業會顯得自己富有良心,而非貪婪成性,從而被神怪罪。

那時候的人認為生死全是神的安排,個人無法幹涉;

那時候的人羨慕飛鳥能翱翔天空,但只能欣賞;

那時候的人認為閃電代表神的憤怒,而不會考慮利用;

那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是已知的,無法改變的。

承認自己的無知,能讓人更有智慧

15世紀中期,歐洲人的世界地圖中間是沒有空白的,代表著全知。

但是從在15、16世紀,歐洲人的世界地圖開始出現大片空白,這可以說是歐洲人在心理以及思想上的一大突破,清楚表明歐洲人願意承認自己對於一大部分的世界還一無所知。

為何出現這種變化?因為哥倫布,因為亞美利哥。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1499-1504年,義大利水手亞美利哥·威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多次航行前往美洲。而在1502年1504年間,歐洲有兩篇描述這些航程的文章發表,一般人相信就出於威斯普奇之手。這兩篇文章指出,哥倫布發現的小愛豆旁邊應該不是東亞,而是一整個大陸,而且不管是聖經、過去的地理學者還是當時的歐洲人,在先前都不知道這塊大陸的存在。

在這時候,不管是基督教聖經、過時的地理書籍還是古老的口傳知識,都無用武之地。

對於「全知」社會來說,未知代表著突破,也代表著財富!

科學革命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它解除了人類思維的禁錮。

發現美洲,對於科學革命是一大奠基時間。這不但讓歐洲人知道實際的觀察比過去的傳統更重要,而且像徵服美洲的欲望也讓歐洲人開始求賢若渴,他們開始收集所有相關的地理、氣候、職務、動物、語言、文化、歷史的龐大數據。

以現今的眼光去看,現代科學與先前的知識體系有三大不同之處:

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承認無知之後,現代科學還希望能獲得新知。方式則是通過收集各種觀察值,再用數學工具整理連結,形成全面的理論。 取得新能力。光是創造理論,對現代科學來說還不夠。它希望能夠運用這些理論來取得新的能力,特別是發展出新的科技。現代科學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就讓它比所有先前的知識體系更具活力、更有彈性,也更有求知慾。

科學研究獲得的數學、力學、統計學、生物學、歷史學、文明、地理等成果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回報,加深了人類對科學的信仰。

我們現在可以舉出無數個例子證明科學的重要性。

西班牙贊助哥倫布發現美洲,讓西班牙政府和貴族賺得盆滿缽滿,一躍成為世界霸主;

生物學的研究特別是微生物的發現,讓人類面對疾病時不再措手無策;

牛頓三大定律的發布,不僅解釋了自己被掉落的蘋果砸到的原因,也讓炮彈的運動變得可以控制,從而影響了武器製造以及戰爭;

統計學的發展讓蘇格蘭遺孀基金經過兩百多年,還是全球最大的退休金和保險公司之一,總價值高達1000億英鎊......

......

科學、資本與帝國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讓贊助的西班牙政府和富翁大賺一筆,不僅打開了美洲這個未知的世界,從而推動了「進步」思想的出現,也將原本以為不會變化的利益大餅變成了會變大的餅。

所謂的「進步」,是在承認我們的無知之後,認為只要投資進行研究,一切就能變得更好。

過去的帝國主義者都認為自己已經了解了整個世界,而科學革命後,歐洲認為自己對世界是不完全了解的,所以要去了解世界。

幾乎每一趟從歐洲出發的軍事遠徵隊都必定有科學家同行,科學家的目的不在打仗,而是科學研究。

1798年拿破崙進攻埃及帶了165位學者,後來他們建立了埃及學,並且在宗教、語言學、植物學方面有重大貢獻。

1831年,英國皇家海軍派出「小獵犬號」,前往繪製南美、馬爾維納斯群島和加拉巴哥群島的海岸圖。有了這些知識,海軍在開戰時就能掌握先機。小獵犬號的船長自己也是業餘科學家,他帶上了年僅22歲的劍橋畢業生,研究一路上可能碰到的地質結構,那個劍橋畢業生就是達爾文。後來達爾文收集各種實證資料,發展各種想法,最後形成了演化論。

科學家為帝國提供了各種實用知識、思想基礎和科技工具,要是沒有他們,歐洲人能否政府世界仍是未定之數。而帝國也為科學家提供各種信息和保護,自主進行各種奇特迷人的研究。

一直到現代,給予對未來的信任,我們發展出一套新的系統。

在這項新系統中,人類發展出「信用」這種金錢概念,代表著目前還不存在、只存在於想像中的貨品(未被發現的美洲)。

「信用」的概念,讓我們能夠預知未來、打造現在。而這背後一項基本假設,就是未來的資源肯定遠遠超過目前的資源;只要我們使用未來的收入來投資當下,就會帶來許多全新而美好的商機。

這個想法很快被應用到了經濟上,相信全球經濟這塊大餅可以不斷變大,最終產生了一場革命——工業革命。

在資本主義教條裡,最神聖的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生產的利潤,必須再投資於提高產量」。

一開始,資本主義只是關於經濟如何運作的理論。這種新的宗教對於現代科學的發展和帝國決策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而哥倫布的發現讓西班牙人徵服了美洲,除了開採各個金礦銀礦,還種起了蔗糖和菸草,讓西班牙的過往、銀行家和商人兼職是美夢成真。

後來崛起的荷蘭英國也是因為本國良好的信用強大起來的。

那時候西班牙已經非常強大,而荷蘭只是西班牙偏遠的一個小領地。荷蘭通過信貸,請了僱傭兵和西班牙打戰,最終荷蘭贏得了戰爭,從而獨立。並取代了西班牙和他們的盟友葡萄牙,成為全球的海上霸主,建立起全球性的荷蘭帝國,並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

後來英法爭奪霸權,英國能夠贏,也是因為信貸。

當時法國非常強大,但是因為密西西比泡沫,法國深陷債務危機,後來的路易十六還被送上了斷頭臺。

而英國則趁機而起,通過良好的信譽不斷借貸低息貸款,從而開疆擴土。

資本家通過贊助政府而獲得利益,政府也為資本家保駕護航。

比如1840年,英國就以「自由貿易」之名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19世紀,法國和英國的投資者將大筆資金借給埃及的統治者,後來埃及的債務逐漸膨脹,歐洲這些債權人逐漸插手埃及的國內事務。

到了1881年,埃及民主主義者單方面宣布廢除一切外債,一年後,維多利亞女王就派了大軍前往尼羅河,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埃及還是英國的保護國。

1821年,希臘人起身反抗奧斯曼帝國,倫敦金融家看到的是大好商機,向反抗軍領袖提議,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債券,為希臘反抗軍籌資,如果最後反抗軍贏了,連本帶利償還。

但是奧斯曼帝國非常兇猛,眼看反抗軍就要失敗了。如果反抗軍失敗,持有反抗軍債券的人就等於輸光了。而當時債券持有人的利益就是國家的利益,英國組織了一直國際艦隊,在1827年的納瓦裡諾戰役一舉擊潰奧斯曼帝國的主要艦隊。

希臘獨立了,自由了,但是接下來的幾十年間,希臘經濟都被英國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

所以馬克思和其他社會評論家才會開玩笑說:

西方政府幾乎就像是資本家的工會。

歐洲崛起

從1850年起,歐洲之所以能夠稱霸世界,很大程度靠的就是軍事、工業和科學領域的合作,以及如果巫術般神妙的科技。

1500年到1850年,雖然這段時期歐洲面對亞洲在科技、政治、軍事、經濟上並不具有什麼明顯的優勢,但卻是在厚植累計獨特的潛力,知道1850年左右才終於爆發。

中國等東方國家缺少的是西方的價值觀、故事、司法系統和社會政治結構。這些東西就是這幾個世紀西方形成的。

現代科學和資本主義就是歐洲早期培養的潛力。一開始科學和資本主義的思考方式還沒有什麼明顯優點,但歐洲人已經習慣順著這兩個思路來思考。後來便是潛力不斷變成了實力,並從世界攫取利益。

政府和資本不斷贊助對未知的探索,從而推動了科學的進步,科學也反哺了資本和政府。

總結

當然,資本、帝國和科學也不全是好的方面。

資本家貪婪的本性造就了悲慘的奴隸貿易,帝國主義殖民世界讓無數生靈失去生命,核平能力也讓世界一直不得安寧,但凡事總要兩面看對吧。

《人類簡史》這本書分享就到這啦,簫葉也能鬆一口氣,終於完了!!!

看完如果覺得略有收穫的話,給個讚唄~

前面文章連結附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點看看。

《人類簡史》之現代人類起源揭秘—人類是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人類簡史》之人類在超過200萬種生物中脫穎而出的真正原因

讀書識世界:人類創造上帝的前提,是小麥「馴服」了人類

宗教發展簡史—人類的生活在一個想像的世界

相關焦點

  • 上帝的溫暖祝福:中世紀暖期如何改變歐洲歷史
    但世界這麼大,馬扎爾人也想出去看看,他們組成騎兵小隊,在歐洲各地打劫,最遠甚至到了法國的普羅旺斯。每個騎兵都帶著四五匹馬,能以日行百裡的速度連續行進一星期。馬鞍下藏著的醃製生肉,能在一天的顛簸擠壓下,成為可口的晚餐。帶兵趕來的西歐國王,無一例外被馬扎爾人的迂迴騷擾打得大敗。馬扎爾騎兵       覬覦歐洲大陸的,還有維京人。
  • 歐洲的中世紀時期稱為黑暗時代,除了傳教士整個歐洲基本都是文盲
    在中世紀的歐洲,名義上是王權和教權分治,實際上教會幾乎掌控歐洲的一切。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這一段時期被稱為歐洲的黑暗時代。為什麼這麼講,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一、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用聖經教義禁錮人民的思想。普通民眾甚至貴族除了接受宗教的洗腦,接觸不到其他任何學說,更談不上接受文化教育。
  • 讀懂中世紀歐洲 不應只停留在《魔戒》
    李福瑩(媒體人) 如果對於中世紀的歐洲,你的印象還停留在《魔戒》和《冰與火之歌》的虛構世界裡,請務必讀一讀拉爾斯·布朗沃思( Lars Brownworth)的「歐洲中世紀三部曲」。他用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和性格鮮明的人物描寫,為讀者刻畫了一段真實的中世紀歐洲史。
  • 被忽略的那個中世紀歐洲
    他們接受了比利時學者亨利·皮朗(1862—1935)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提出的見解(《穆罕默德與查理曼》),即西部真正的衰敗原因是在7—8世紀穆斯林勢力興起、地中海東部和北非地區脫離羅馬原先維持的經濟貿易圈之後。這一廣大區域內的國際貿易路線的變化使得歐洲文明的中心北移,義大利、法蘭西、德意志和英格蘭等地成為了中世紀歐洲經濟、政治和文化的核心區域。
  •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基督教育
    歐洲中世紀時期是指公元5世紀(公元476年)至公元15世紀中期(公元1453年)中間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各個封建領主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戰爭頻繁。再加上天主教對於人們思想的禁錮,導致科技和生產力發生停滯,使得歐洲的文明史發展極為緩慢。
  • 大家期盼已久的《企鵝歐洲史》古代中世紀卷終於出來了!
    比如,在《古典歐洲的誕生》這本書中,兩位作者肯定了當時的雅典民眾擁有著古代世界第一無二的政治參與權,但他們也會讓你知道:「唯有男性擁有公民權的情況,讓沒有公民權的自由民婦女地位變得十分糟糕。」不遮掩也不吹捧 ,盡最大努力把歷史的真實樣貌告訴你,如此誠意,十分難得!
  • 黑死病,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背後,和苦命的小黑貓有什麼關係
    英國和德國在2010年合拍過一部電影《黑死病》,故事以1348年開始在歐洲蔓延的黑死病為背景,探討了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之下,關於信仰的問題。01黑死病爆發之前,歐洲都發生了什麼?首先,羅馬教皇國建立,基督文化佔據一切,燒死異教徒和女巫。
  • 中世紀時期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起源地
    作為中世紀時期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起源地,佛羅倫斯是我最愛的義大利城市之一它是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也是孕育了一大批中世紀文人墨客畫家建築師的搖籃去一趟歐洲,怎能不去佛羅倫斯?佛羅倫斯旅行1.城市不大,體力好的步行即可2.一定提前上網預約各個景點的參觀時間,主要是兩個美術館的,和百花教堂穹頂的3.烏菲茲美術館講解器沒有中文4.佛羅倫斯是Gucci的起源城市,最大的Gucci工廠店在佛羅倫斯的outlets,強烈建議留一天時間去,往返分別50分鐘,一定能淘到不少划算的好貨5.佛羅倫斯郊區有個剪標店,想要Maxmara的…不說了,自己去吧6.城市治安基本沒問題,沒有傳說中那麼多小偷
  • 他是歐洲中世紀的大帥哥,撲克黑桃K的原型,科學全才達文西
    文藝復興時期人才眾多,其中有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作品現在還存留世上,是全世界最名貴,最有代表性的畫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說到這裡大家可能知道他是誰了。我們都知道達文西是個藝術家,畫裡的微笑到現在人們還理解不透。
  • 中世紀時期,歐洲民族語言和文化得以產生,民族特徵也開始形成
    百家原創作者:茄子講歷史歡迎來帶百家號茄子講歷史,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講中世紀,而中世紀是什麼呢?在哪個時間段呢?據小編所知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的一個中間時期。中世紀開始於5世紀下半葉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 中世紀歐洲黑死病中的聖戰士——鳥嘴醫生
    為了避免後方不穩,一種恐怖的屠城政策成為蒙古人最常使用的手段,而在積年累月的屠殺之後,從中亞到東歐的人口驟然下降,與之相伴的則是老鼠等嚙齒類動物的瘋狂滋生。這種情況持續到14世紀的時候終於發生質變,在對抗蒙古大軍一線的歐洲士兵開始有部分人員出現發熱、頭疼、淋巴腫大,繼而全身發黑的症狀。
  • 了解世界歷史,從歐洲開始
    了解世界歷史,從歐洲開始 全書由「歐洲,是個混合體」和「邁入文明」兩部分組成。「歐洲,是個混合體」從希臘說起,一直講到日耳曼,講述了古典時期到中世紀的歐洲概況。歐洲文明是獨特的,是唯一讓世界其他地區馬首是瞻的文明,因為今天全球所有國家普遍運用的科學發現,都起源於它。歐洲文明發端之初由三個元素組成:古希臘和羅馬文化、基督教—猶太教的一個奇特分支、對羅馬帝國侵略的日耳曼蠻族的戰士文化。
  • 歷史上這些牛人也信上帝,然而舊上帝正被新上帝取代,新上帝是誰
    上帝真的存在嗎?很多人認為這是個偽命題,因為上帝並不存在。對於不信神的中國人來說,更是不信上帝的存在。有人聽到這裡,一定會說我在胡說,因為中國人也是信神的,你看我們的神多的是,從玉皇大帝到王母娘娘,從太上老君到土地公公,我們怎麼會不信神呢?
  • 中世紀歐洲醫生,為嘛要戴鳥嘴造型面具?沒辦法,黑死病知道不
    這個就是中世紀鳥嘴醫生的裝備。話說七百年前,歐洲大陸之上,正流行一種大規模傳染性疾病,便是所謂黑死病。這種疾病,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而當時整個歐洲的人口也不過7500萬左右,所以可以這麼講:三個歐洲人,必死其一。這個死亡率有多高呢?人類歷史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全歐洲因為戰爭而損失的人口,也不過5%。二十個歐洲人,死亡一人。
  •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維京傳奇+諾曼風雲+拜佔庭帝國》(套裝共3冊)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維京傳奇+諾曼風雲+拜佔庭帝國》(套裝共3冊) 2017年10月30日 11:01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歐洲中世紀的貓,為何會成為萬人嫌棄的存在?
    引言對於貓這個物種而言,要說哪個時代最令它們絕望,那應該就是中世紀的歐洲了。在當時的社會中,人人對貓都抱有著厭棄的思想,隨著這種思想的不斷發酵,對貓的大規模屠殺也隨即展開。那麼,為什麼現如今被人們捧在手心裡的貓,曾經是許多人厭惡、迫害的對象呢?
  • 卡那封城堡——它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城堡之一
    在水光瀲灩的梅奈海峽和斯諾登尼亞山峰之間,卡那封小鎮有幾條中世紀的街道,然而卡那封最主要的特徵卻是有北威爾斯最壯觀的城堡——卡那封城堡。公元11世紀末期到1283年,卡那封鎮內矗立著一座土崗-城廓式城堡,之後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將其更換為如今的石結構城堡。
  • 美國一元紙幣背後的上帝之眼,到底代表什麼意思?
    【每日科技網】   可能很多朋友都沒玩過美國的一塊錢紙幣,這個紙幣的背面就印有世界知名的上帝之眼,也就是一顆被三角形及萬丈光芒環繞的眼睛。關於為什麼要印上帝之眼,這個可能美國人自己都說不出來原因,不過關於上帝之眼的很多說法,倒是可以讓我們讀一讀。
  •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是通過《帝國時代》這款遊戲接觸到歐洲古代戰爭的。當初火焱最喜歡用的兵種就是騎士,因為騎士移動速度快,很適合作為前鋒去衝擊敵人的步兵隊伍。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騎士長得帥。只因為上圖這一身鋥亮的盔甲,就不知道耗費了火焱在電腦桌前多少個日日夜夜。
  • 「髒亂差」的中世紀歐洲,貴族幾個月不洗澡,國王身上長滿寄生蟲
    當提起貴族時,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歐洲了,畢竟歐洲擁有奢華的羅浮宮、美麗的愛琴海,一切充滿著高貴的氣息。你無法想像的是,如今的歐洲與中世紀時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在那個時期的歐洲只能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髒亂差」。當時的歐洲人不僅隨地大小便,甚至那些所謂的貴族都常年不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