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白堊紀時期,便已出現會飛的哺乳動物了?它可能是蝙蝠先祖

2020-12-05 科普探空使者

不少人對於那些可以自由地飛翔在藍天之際的鳥類很是羨慕,所以關於鳥類生物的研究一直都在進行著。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關於鳥類的起源問題都飽受爭議,因為很少有找到和早期鳥類相關的化石材料,只有寥寥可數的「始祖鳥」化石可以進行研究。後來,直到「甘肅鳥」化石的發現,提供了關於鳥類起源問題的更多研究內容。因為這個鳥類化石是在我國甘肅地區發現的,所以被命名為「甘肅鳥」。

據研究人員分析,這塊鳥類化石來自於白堊紀時期,是今天已知的鳥類中最古老的一種,而「始祖鳥」因為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它是鳥類,我們更傾向於把它認為是一種帶羽毛的恐龍。科研人員提到,他們從發現的「甘肅鳥」化石中獲得了對早期鳥類的一個大致性了解,可以得到不少關於它們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環境的有用信息,填補了早期鳥類資料的空白。其中,科研人員根據「甘肅鳥」的結構推斷出這是一種可以在水上活動的鳥類,這也對應了部分研究人員提出的「現代鳥類源自水生」觀點。

而談到能在天空中飛行的生物,除了鳥類、帶翅昆蟲,還不得不提到我們很是熟悉的蝙蝠,它是哺乳動物中唯一一種可以在空中長距離飛行的動物,所以關於其起源問題也一直是科研人員研究的重點之一。就在2006年的時候,科研人員在我國的內蒙古地區找到了一塊與眾不同的哺乳動物化石,通過對該化石的觀察可以推斷出這是一種四肢間有翼膜結構的哺乳動物,因此它有可能就是蝙蝠這種會飛行的哺乳動物的先祖。

從這塊生物化石的外表上來觀察,可以看得出它不僅四肢間有翼膜的存在,而且其全身都有毛皮所覆蓋,體型並不大,身長大概在十二釐米上下,估計實際重量也不重。這麼看來,這種生物就像是綜合了蝙蝠和飛鼠外表特徵的存在,要知道飛鼠雖然不能飛,但是依靠著其皮膜結構可以實現短暫的滑翔。對於這種首次發現的生物化石,由於沒有合適的種類給它分配,所以科研人員將其劃分為「翔獸目」,這是一種新立的種類,並把這種生物稱作「遠古翔獸」。

科研人員在詳細調查後發現,這塊化石的歷史比「甘肅鳥」化石還要長,也就是說這種「遠古翔獸」甚至可能比「甘肅鳥」還要早出現。所以就這麼看來,這種「遠古翔獸」或多或少也應該和蝙蝠的起源有著一定的關係,也許蝙蝠就像我們人類從遠古猿類分化出來一樣,也是從這種生物中分化出來的也說不定。而且從時間上來看,這種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可能在恐龍時期就已經存在了,甚至有可能在恐龍那場滅絕中倖存了下來。當初,這些想法也只是一種猜想,更多的歷史信息還有待科研人員的努力發掘。

相關焦點

  • 蝙蝠的祖先是鳥類還是哺乳動物?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它
    引言:作為哺乳動物,蝙蝠為什麼會飛?它的祖先是誰?2006年出土的遠古翔獸的化石給考古人員帶來了新的思考,遠古翔獸有可能是蝙蝠的祖先。我們知道,天空是鳥類的專屬領域,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一直希望能突破自身限制,翱翔藍天。
  • 熱河生物群發現已知最早的會飛的哺乳動物化石疑為蝙蝠的祖先
    不可否認,地球上所有動物都有飛天的夢想,早在1.3億年前,哺乳動物就有了飛往藍天的夢想,並曾努力進化以求實現。2006年初在我國熱河生物群內蒙古寧城出土的一枚帶翼膜的哺乳動物化石,被認為是已知最早的會飛的哺乳動物,這一發現使哺乳動物飛行歷史至少提前了7000萬年。2006年12月1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發布了我國古生物學家的這一重大發現。
  •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即使你看不到蝙蝠瘋狂地撲騰,你也可能在它尋找晚餐的時候捕捉到它的高亢的啁啾聲。除了與吸血鬼有關外,它們還經常被稱為「會飛的老鼠」,並被認為是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蝙蝠是唯一一種進化出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它們已經飛翔了數千萬年。那麼,這些奇怪的飛行是怎麼進化來的呢?大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蝙蝠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
  • 蝙蝠的先祖是誰?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不寒而慄
    近日,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其攜帶者的身份,也逐漸地浮出水面,而蝙蝠成為了最大的嫌疑對象。更有人在網上,看到了各種人們吃蝙蝠的場景,在這個危急的關頭,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那麼,蝙蝠的先祖是誰呢?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不寒而慄!
  • 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即使在鳥類中,也有不會飛的,比如鴕鳥、企鵝,這些動物雖然都是鳥綱下的成員,但是它們的翅膀退化,已經不具備飛翔的能力了。當然,會飛的也不一定都是鳥類和昆蟲,在哺乳動物中,也有會飛的,比如最近「特火」的蝙蝠。那麼,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說幾種「假飛」的哺乳動物。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新冠疫情剛出現的時候,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關於蝙蝠的信息,例如《一篇蝙蝠的自述》、蝙蝠各種照片等等,因為專家們認為新冠病毒的天然寄主很可能就是蝙蝠。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蝙蝠借著這次疫情的機會再次得到了人類的了解,人們不僅了解到這種生物的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還知道它們為什麼能夠攜帶這麼多病毒而安然無恙。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與病毒無關,而與蝙蝠有關,蝙蝠的祖先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最早是由網友在網絡上提出的,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蝙蝠的祖先呢?
  • 誰才是蝙蝠的祖先?內蒙古曾出土過這種化石,其已具備飛行能力
    早在2006年的時候有考古團隊在內蒙古寧城地區挖掘出了一具遠古哺乳動物的化石,根據考古隊的研究該化石距今至少有1.2億年的時間,從骨骼結構上來看可能已經具備了滑翔能力,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物種很可能就是哺乳動物。為此考古學家將其命名為「遠古翔獸」,並推測它與現代蝙蝠可能有關係。考古人員通過後期的研究發現,遠古翔獸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出現了。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比人類更自律卻因病毒面臨被「滅族」
    樹裡總共有31隻蝙蝠,科學家觀察到,「生病」的蝙蝠-它們的免疫系統誤以為身體出現炎症,所接觸互動的蝙蝠比健康的同伴少大約四隻。48小時後,注射的影響就會完全消失,蝙蝠又會重新開始社交接觸。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西蒙·裡佩爾吉(Simon Ripperger)將這種現象稱為「被動保持社交距離」,並且認為這在動物界當中可能比我們所知道的要更普遍。
  • 蝙蝠的起源是怎樣的,蝙蝠是什麼生物進化來的?
    蝙蝠這種生物,想搞明白它是怎麼演化的,其實非常難。我們知道,想要搞明白一種生物的來龍去脈,最重要的依據就是化石了,沒有化石證據,研究就無從談起了。可是蝙蝠這種生物,其骨骼很脆弱,不易形成化石,所以直到如今,發現的蝙蝠化石數量極少,正是因為如此,還無法對蝙蝠的起源給出圓滿的解釋。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還能回聲定位,免疫力也強,蝙蝠如何進化的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極為廣泛,除了南北極之外,幾乎世界各地都有,而且種群數量相當龐大,有生物學家認為屬於翼手目的蝙蝠的數量或比齧齒目動物還多,是哺乳動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而且蝙蝠在進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已發展出許多非常有趣的生物學現象,比如飛行、回聲定位、冬眠等,可謂是進化的得相當成功的一種動物,那麼蝙蝠是怎樣進化出來的呢?
  • 世界上除了蝙蝠,還有哪些會飛的哺乳動物?
    蝙蝠是地球上唯一的,能真正擁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至於其他的,比如橙足鼯鼠、菲律賓鼯猴、飛鼯等等動物,擁有一定的滑翔能力,但不具備主動飛行的能力。蝙蝠鳥類擁有特殊的身體結構,能實現主動飛行,蝙蝠沒有羽毛,飛行能力也比鳥類差很多,而且蝙蝠是世界上唯一能主動飛行的哺乳動物。
  • 蝙蝠是不是和老鼠近親?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但是,蝙蝠屬於哺乳綱翼手目,而老鼠則屬於哺乳綱齧齒目,從目開始兩種動物就完全不同了,而貓科和犬科同屬食肉目都不算是近親,所以,蝙蝠和老鼠並不是近親,而且相差甚遠。02 習性和形態蝙蝠在生物學分類上獨佔了一個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是哺乳動物中唯一一種可以飛行的動物。
  • 蝙蝠是自然界的毒王,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為了飛付出沉重代價
    小時候,語文試卷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半命題作文「我希望擁有——」,你可以隨意寫下心中的夢想,然後用數百字描述你對這一夢想的憧憬。那時候根本不懂現實點殘酷,不知道很多夢想都會淪為紙上談兵,只剩下一腔熱血,用筆尖在稿件上洋洋灑灑地寫下了內心的豪情壯志。
  •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簡史:它的祖先不是老鼠也不是翼龍
    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的空軍,蝙蝠相當獨特,它的祖先是什麼動物呢?有人說蝙蝠是老鼠進化來的,也有人說它是中生代翼龍的後裔,這些都是謠言。有這樣一種說法,目前蝙蝠的直系祖先還沒有發現,因此猜測是老鼠或者翼龍也情有可原。
  • 被誤解的蝙蝠:捕殺蝙蝠可能帶來最危險的生態報復
    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存大約1390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各種生態系統都有它的身影。今天,即使我們知道蝙蝠在生物鏈中扮演的角色、為人類提供寶貴的服務,但由於它大多只在夜間活動,我們對它仍知之甚少,誤解也甚深。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翼龍和老鼠的親戚?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冷血動物適應外界環境溫度的能力不是很好,天氣稍微冷一些,它的體溫就很低,基本上不會再進行任的活動,相當於冬眠似的。較低等的脊椎動物如魚類、兩棲類、爬行類以及所有的無脊椎動物都叫冷血動物。在3.5億年前,地球上才開始出現可以飛行的動物。真正飛行的有鳥類、昆蟲和蝙蝠。
  •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簡史:它的祖先不是老鼠也不是翼龍
    哺乳動物起源於距今2.25億年前的晚三疊紀,而真獸下綱出現於大約1億至9000萬年前。今天的哺乳動物只有原獸(鴨嘴獸)、後獸(有袋類)和真獸三個下綱,而在中生代,下綱一級的分類群至少有15個,真獸下綱是其中存在感很低的一個類群,多樣性和豐度都非常小。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據科學家研究,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2.25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但實際上,哺乳動物的故事開端比這還要早許多。橫齒獸類是三疊紀時期出現的一個草食類犬齒獸類動物。它們分布廣泛,曾在歐洲、非洲和美洲發現過,但在侏羅紀早期就消失了。第2則-漫長演化-中生代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顧名思義,在這段時間裡,早期哺乳動物的生活並不順利。
  • 白堊紀末期,強大的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滅絕?
    已發現的恐龍種類多達800多種,它們從三疊紀的晚期開始嶄露頭角,到了白堊紀末期退出了歷史舞臺,在這1.6億年間,不斷的有恐龍滅絕,當然也有新的恐龍出現。比如梁龍出現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到了1.4億年前時,它就已經滅絕了,而像霸王龍、棘龍這些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直到白堊紀的晚期才出現在地球上。
  • 能飛的哺乳動物——蝙蝠!你對他的了解有多深?
    世界上有900多種蝙蝠,它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中的多數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一、蝙蝠的生活習性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故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於控制害蟲。某些蝙蝠亦食果實、花粉、花蜜;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的血液為食。這些蝙蝠有時會傳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