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愛情故事》劇照
《婆婆遇上媽》劇照
你說為啥電視劇裡面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都是吃米飯,也不吃點饅頭、麵條?一網友在八卦論壇中發出這樣的疑問,引發了網友們的大猜想,答案更是五花八門。為此記者採訪了多位專業人士,揭秘米飯為什麼這麼強!
回憶起來,都市題材的電視劇中,吃飯的戲還真是基本上都在用小碗吃米飯,桌上擺著幾樣菜,難見饅頭和麵條。難怪網友的問題能引起其他人強烈共鳴。
有網友表示:「我一直奇怪為什麼所有的影視劇裡,家人圍在一起都是吃米飯,而且都是很小很小的碗?」而且生活劇乃至偶像劇,一定會有一個大家吃飯的場景,飯菜一上,大家都圍著桌子說著家長裡短,都是不能缺少的橋段。這樣的例子一舉一大把,像《辣媽正傳》、《北京愛情故事》、《婆婆遇上媽》以及正在湖南衛視播出的《未婚妻》隨便一找都有米飯菜的戲碼。
但米飯是憑什麼搶了麵條饅頭的戲,聽聽專業人士怎麼說。
吸面會發出聲音,要後期處理
為什麼劇組鍾情米飯?對道具的準備非常熟悉的青年導演萬裡解釋說:「大家的討論確實有道理,但不全面。因為米飯是小顆粒狀,NG一次吃了也看不出來變化,但是,像饅頭,咬一口還要重新準備一個。麵條,在拍戲時就更有短板,首先是拍戲的時候會有聲音,你吸麵條哧溜溜地響,還要『凹口型』,一聽到聲音,錄音師會提出意見。當然這個聲音是可以通過後期處理掉的,不過你想一下,這個就是一個問題,後期花兩天的時間,實在是浪費財力人力,而且因為觀眾看戲的重點,不會說因為你吃米飯或者吃麵就不看這個戲了。但是選擇米飯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另外,麵條是長條狀,在吃的過程涉及了吞咽、咀嚼等動作,這時,要是給演員遞一句臺詞,有可能就接不下來。
米飯有利畫面感,與地域無關
當然不是說所有的影視劇都是米飯,觀眾表示饅頭、麵條也會出現,《小爸爸》中就有吃炸醬麵的鏡頭。對此,導演石磊解釋說:「這些都是戲,確實鍾情米飯和菜。至於吃饅頭、麵條的戲,主要是一些強調地域特色的時候,才會出現,你比如說我在陝西拍戲,那給上碗麵條特色肯定會凸顯出來。但是很多戲,對南北地域差異的背景都是模糊化處理,主要要突出人物的生活,不會特別去準備。而且,米飯一上桌,會配著幾個菜,會讓畫面好看,你想想面上來,畫面就顯得很單薄。」
至於大家熱議的南北習慣,萬裡則表示:「其實現在不管南北方都在吃米飯,只是吃得多少的問題。現在城市裡人們的生活也經常以米飯為主,可能北方的農村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還保持吃麵條的習慣,其實對導演和戲本身來說,只要道具不突兀,都沒有問題。」
米飯道具餐「好看不好吃」
在影視中看到的吃飯畫面,都是由道具組準備道具餐。而這些道具餐,你以為人吃得香噴噴,其實有可能冰冷難下咽。而記者探班就看到,很多道具餐根本不能吃,為了樣子好看還要放膠水保存,以利於重複使用。萬裡則表示:「道具餐放得時間長,不衛生是肯定的,而且演員都有正常工作餐,吃飯只是為了演戲。有的加了色素顏料,會告訴演員不要去夾這個菜。當然,從拍攝來講,如果味道過得去,拍了20次,吃了20次,會影響演員的表演,一般都建議演員吐掉。」
本報記者 解晨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