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難產跡象的變色龍
萌寵變色龍出現「難產」的跡象,這令其主人小沁倍感焦心。為解決這一問題,小沁這兩天查詢了不少資料,也曾多方打聽,但結果並不理想。變色龍鼓鼓的肚子讓小沁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小沁的一位朋友是變色龍愛好者,在對方的影響下,小沁也逐漸喜歡上了這一色彩變幻萬千的萌寵。去年夏天,小沁這位朋友家的一隻雌性變色龍當上了媽媽,小沁進而成了兩隻小變色龍的新主人。
為養好這兩隻萌寵,且不辜負朋友的信任,小沁還專門研究了變色龍的習性、生長所需的環境及飼養的方法等。萌寵到家前,小沁為它們精心布置了一個網箱新家,還從網上郵購了它們愛吃的食物——小蟑螂和蟋蟀。
飼養變色龍需要一定的精力,小沁忙並快樂著。在小沁的精心呵護下,這兩隻變色龍茁壯成長。有心的小沁還用相機記錄了不少變色龍成長的瞬間。在小沁提供的照片中,記者看到,小變色龍初進小沁家門時,幼小的它可以趴在小沁的一根食指上。隨著變色龍體型的增長,數月後,小沁必須用整隻手才能託起它。
小沁說,為科學飼養,自己當時在選擇領養變色龍時,特意選擇了雌雄不同的兩隻。去年底,她偶然發現這兩隻變色龍在交配。此後,雌性變色龍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小沁便一直留心觀察這隻變色龍的變化。前幾天,小沁驚喜地發現,雌性變色龍產下了一枚蛋。在此之前,小沁已向朋友打聽過變色龍產蛋後的孵化方法。但變色龍在產下兩枚蛋後便不見產蛋了,但其肚子依然鼓鼓的。
意識到雌性變色龍出現「難產」跡象後,小沁急忙向那位飼養變色龍的朋友打聽處理方法,但對方也沒遇見過這個情況,無法為她支招。在多方尋找解決方法未果後,小沁陷入了無計可施的境地。為幫小沁弄清雌性變色龍「難產」的原委,日前,記者和安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相關教授取得聯繫,可術業有專攻,對方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覆。
在教授的推薦下,記者隨後又聯繫到安徽省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汪仁平,雖然小沁飼養的高冠變色龍和揚子鱷同屬爬行類動物,但二者所屬「綱目」不同,加上未親眼看見小沁家的高冠變色龍,對方也無法給出準確的答覆。汪仁平分析說,變色龍「難產」的情況可能和其生長環境是否有變化、是否受刺激等相關。既然小沁家的變色龍已經產了兩枚蛋,說明它具有生產能力,「難產」或和它是第一次生產也有關係。
「這個階段一定要給變色龍一個舒適的環境。」汪仁平建議,在可能的情況下,小沁可用手撫摸下變色龍的腹部,感受下裡面是否還有未產的蛋。若有蛋存在,可用手給變色龍生產一個助推的作用,當然一定要適可而止。
記者 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