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也算是幫幫經歷的A股大場面了。
先有創A股多項「奇葩」紀錄的退市「天團」最後交易日上演竇性心律不齊心電圖,後有沉睡1000多天的「白雪公主」復牌一字跌停到想讓人電擊急救。
退市「潛力股」
從2016年聖誕節前夕開始沉睡的「白雪公主」*ST信威終於在12日「醒過來了」,然而迎接它的是一字跌停,收於13.86元。這還遠遠沒完。復牌前,已有基金公司給出預計最多22個跌停的估值,而*ST信威12日發布的一份公告指出,公司有暫停上市的風險。
按常理講,這樣的退市「潛力股」,最好就不要去碰了。
然而,近期的幾隻退市股退市海潤、華澤退、眾和退,到了退市整理期還有大量成交量,倒是很讓人納悶。
有人刀口舔血?
雖然瀕臨退市,卻仍有人刀口舔血。有消息指出,從6月下旬開始,三隻退市股票陸續迎來遊資進場,換手率走高、成交量也明顯變大。
由於滬深交易所均要求買入退市股票的投資者證券帳戶資產在50萬元以上,有市場分析認為,買入者或許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散戶。
另一方面,不少「老股董」表示,很多人在賭退市股能重返A股。
在眾和退的股吧中,就有投資者在其中發消息稱,其去年買的退市股中弘股份要重組了:
今年1月8日,A股迎來歷史上第一隻退市後又重新上市的股票「ST長油」。
申萬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ST長油退市是由於觸發了連續四年虧損的退市紅線,而通過破產重整,逐步恢復持續盈利能力,符合重新上市標準。
在ST長油重返A股時,監管部門曾表示,重返A股絕不只是ST長油獨一份。
業內人士表示,在老三板市場中,有部分公司的殼價值確實值得「清洗」,在重組上市鬆綁的背景下,將會適當關注其中機會。
退市海潤在近日也發出豪言壯語三連句:
資源價值還在,看好光伏產業,不排除以破產重整的方式尋求重生。
這就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了。
退市步入「新常態」
6月下旬,監管部門對「借殼」要求有所放鬆,市場曾給出殼股價值重估的預期,並由此導致ST概念股價短期活躍。
但從整體來看,一些績差的個股已經愈發艱難。
今年以來,A股已有9家企業被暫停上市:
↓2019年以來被暫停上市的個股↓
數據截止日期:2019年7月10日 數據來源:恒生聚源
已有3家被終止上市並摘牌。退市海潤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五個交易日內才被摘牌,現在還沒被摘,算上退市海潤,今年已有4股被強制退市。
↓2017-2019年退市個股↓
數據截止日期:2019年7月10日 數據來源:恒生聚源
而2018年全年,僅有中弘退、烯碳退、退市昆機、退市吉恩被終止上市。
據中國財富網(微信號:cfbondcom)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0日,今年對上市公司及相關股東、關聯公司等進行立案調查數量達55次,而2018年全年累計為81次。
A股市場在引良幣、逐劣幣的路上大步向前。隨著滬深交易所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把資本市場出口關,投資者要習慣A股退市常態化。主營業務缺乏競爭力、垃圾股、偽成長的中小市值個股將逐漸被邊緣化,投資者應儘量規避。
哪些股票在退市邊緣徘徊?
據統計,當前滬深兩市有50多隻「一元股」,其中絕大部分為ST股。
恒生聚源數據顯示,截至7月10日,29隻股票被認為未來「可能被暫停上市」,另有53隻ST股票被認為未來「不確定」。
↓未來有暫停上市風險的個股↓
數據截止日期:2019年7月10日 數據來源:恒生聚源
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其實大部分風險可防。
除了被交易所「披星戴帽」的,投資者也要多關註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信息。
比如,看見上市公司有被監管部門和法院處罰的情況就要多加小心;對於有財務造假風險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通過分紅情況了解其真實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將其財務數據與同行相比較進行鑑別。
一旦不幸中招,投資者要及時維權挽回損失。
視頻編導:張靜靜
後期:李明真(實習)
作者/新媒體編輯: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