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諾獎得主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新長篇《糜骨之壤》由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引進推出。這部小說曾在2017年被改編為電影,搬上影幕,並拿下了多種國際電影獎項。最引人矚目的是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榮獲了亞佛雷德鮑爾銀熊獎。
《糜骨之壤》故事從一個叫「大腳」的男人的離奇死亡開始。在波蘭邊境被大雪覆蓋的山林裡,隱居著一位身患疾病的老婦人雅尼娜,她精通佔星術、喜歡威廉·布萊克的詩歌,並熱衷動物保護。有一天,雅尼娜的鄰居「大腳」被一塊小鹿骨頭卡住喉嚨,死在家裡,此後兇案接二連三發生……這部充滿懸疑和犯罪小說色彩的《糜骨之壤》,正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9年授予)、波蘭國寶級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最新譯為中文的長篇小說。
在此之前,國內已經出版的託卡爾丘克作品包括長篇小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雲遊》,小說集《怪誕故事集》《衣櫃》等。在這些作品中,託卡爾丘克以她「百科全書式的激情和想像力」,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個不同凡響的奇異世界,一種打通了萬物分野的世界觀;而在《糜骨之壤》中,託卡爾丘克回歸了相對傳統的敘事方式,不再碎片化地呈現她的故事,而是在一個「動物復仇案」的外殼下,時而幽默諷刺、時而驚心動魄,又時時迸發智慧光芒,洞穿著生命的真相,並深刻揭示出人並非萬物的主宰或中心。
託卡爾丘克對於人類行為、人凌駕於萬物之上的傲慢的反思,在她的作品中是有著一脈相承的脈絡的。在《怪誕故事集》中,就有選擇變成狼的女孩的故事,有反思戰爭、沐浴月亮光芒而生存的綠孩子的故事;《衣櫃》則借程式設計師之手毀滅又重建了這個世界。託卡爾丘克本人也在領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中說:「這個世界出了問題。」
在最新小說中,作者帶領讀者跟隨主人公雅尼娜尋找兇手的足跡,一次次啟示著我們去思考生命的來源,反思人類的行為,尋找心靈深處還依然存留的天真、善意,和在理性與秩序中日漸丟失的靈性。而託卡爾丘克小說中的預言性和呈現出的未來視野,一次次拓寬著我們的作家和讀者的視野,這本新書也同樣會令讀者在倒吸一口冷氣的同時感到驚喜。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