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蘇門答臘雄犀牛絕跡
【新華社微特稿】馬來西亞政府官員27日證實,這個東南亞國家最後一頭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僅剩一頭雌性蘇門答臘犀牛。沙巴州旅遊、文化和環境部長克裡斯蒂娜·劉在聲明中說,那頭雄犀牛名為「塔姆」,大約30歲。它2008年遭捕獲,隨後棲息在沙巴州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後,科學家或用其組織和細胞克隆它
去年11月,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死亡,這讓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離滅絕又近了一步。現在,馬來西亞科學家希望利用伊曼和其他它犀牛屍體的組織和細胞來恢復犀牛數量。該項目由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IUM)的一個團隊進行,重點關注幹細胞技術和體外受精。該項研究的負責人之一、醫學博士穆罕默德·洛克曼·賓說,這個過程與克隆技術類似,目的是利用老犀牛的細胞生下一個新嬰兒。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該物種面臨滅絕
海外網5月28日電當地時間27日,婆羅洲犀牛聯盟(BORA)通過社交平臺證實,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婆羅洲犀牛聯盟(BORA)表示,這隻犀牛生前患有器官衰竭。名叫塔姆的犀牛已經31歲,從4月開始就一直沒有食慾,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警覺性也下降許多。雖然得到了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後期獸醫也對其進行了努力搶救,但仍然沒有挽救塔姆的生命。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後,科學家或用其組織和細胞克隆它
去年11月,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死亡,這讓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離滅絕又近了一步。現在,馬來西亞科學家希望利用伊曼和其他它犀牛屍體的組織和細胞來恢復犀牛數量。該項目由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IUM)的一個團隊進行,重點關注幹細胞技術和體外受精。該項研究的負責人之一、醫學博士穆罕默德·洛克曼·賓說,這個過程與克隆技術類似,目的是利用老犀牛的細胞生下一個新嬰兒。「在這3頭犀牛(馬來西亞最後的倖存者)死亡之前,我們得到了它們的細胞,這些細胞仍然存活——這就是為什麼我很有信心。」
-
蘇門答臘犀牛面臨滅絕,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雄性個體死亡
蘇門答臘犀牛面臨滅絕,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雄性個體死亡 據外媒5月27日報導,馬來西亞最後一頭倖存的蘇門答臘犀牛因健康狀況不佳死亡。
-
環保專家發出警告:蘇門答臘犀牛處境堪憂
中國網9月23日訊 據英國媒體9月22日報導,世界頂級保護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表示,地球上僅存的蘇門答臘犀牛處境危險,正瀕臨絕境。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屬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共有)上,生活在熱帶雨林裡的蘇門答臘犀牛不足100頭。兩年前,人們在婆羅洲島的沙巴地區發現馬來西亞的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因癌病逝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據美國合眾國際社(UPI)報導,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當地時間23日因癌病逝;蘇門答臘犀牛是體型最小的犀牛,曾廣布亞洲各地,目前全球僅剩約80頭,大多棲息在印度尼西亞。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去世,全球僅剩不到100隻
據馬來西亞方面透露,當地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在周六(11月23日)下午5點半左右因癌症去世。這頭名叫「伊曼」的25歲雌性犀牛在沙巴州去世。此前,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雄性犀牛已在今年5月去世,另一隻雌性犀牛也在2017年去世。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公犀牛死亡
▲馬來西亞最後的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塔姆」死亡。(圖/翻攝自WWF-Malaysia推特)國際中心/綜合報導馬來西亞沙巴野生動物局總監奧古斯丁證實,全國最後的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塔姆」(Tam),因為年事已高、身體機能持續退化,不幸在27日去世。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全球僅剩不到100頭
昨天,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雌性犀牛伊曼(Iman)死亡,這是一年來馬來西亞死亡的第二頭瀕危犀牛,今年5月27日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塔姆(Tam)宣告死亡。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目前全球世界僅存五種犀牛,包括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及蘇門答臘犀牛,前兩種主要在非洲,後三種在亞洲,其中蘇門答臘犀牛是最小的品種,也是唯一長有2個角的亞洲犀牛,其體長240-315釐米,體重550-1100千克,平均體重僅700千克,最大個體1100千克,其特徵為身披厚厚的紅棕色長毛。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全球僅剩不超80隻!
據《每日郵報》5月28日報導,婆羅洲犀牛聯盟(BORA)周一(5月27日)發表聲明,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雄性蘇門答臘犀牛「塔姆」(Tam)在當天中午於婆羅洲保育區離世,終年約30歲,留下其配偶「Iman」。這意味著這種犀牛接近完全絕跡於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英媒:全球僅剩80頭
來源:經濟日報英媒稱,動物學家表示,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在馬來西亞已經滅絕,此前,這裡最後一頭倖存的蘇門答臘犀牛在圈養環境下死亡。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位於沙巴州東部、婆羅洲島上的馬來西亞野生生物管理機構說,這隻名叫伊曼的雌性犀牛23日死於癌症。它在2014年3月被捕獲後,患上了子宮腫瘤。野生生物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奧古斯丁·圖加在一份聲明中說,25歲的伊曼因為腫瘤對膀胱的壓迫不斷增大,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不過她的死亡比預期的要早。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因癌病逝 全球僅剩約80頭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據美國合眾國際社(UPI)報導,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當地時間23日因癌病逝;蘇門答臘犀牛是體型最小的犀牛,曾廣布亞洲各地,目前全球僅剩約80頭,大多棲息在印度尼西亞。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去世 | 科技早頭條
· 動物保護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周六,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因癌症死亡。這頭25歲的雌性犀牛名為伊曼(Iman),自2014年從野外救助回來起,就患有子宮腫瘤。就在半年前,馬來西亞的最後一頭雄性蘇門答臘犀牛也不幸離世。蘇門答臘犀牛是現存的5種犀牛之一,也是其中體型最小的。蘇門答臘犀牛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現存數量僅剩約80頭,絕大多數都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
-
印尼40年來首次發現野生蘇門答臘犀牛
光明日報馬尼拉3月25日電(記者趙中文)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尼分會24日宣布,3月12日在印尼婆羅洲一處採礦場附近發現一隻約5歲大的蘇門答臘母犀牛,之後這頭犀牛落入動物保護組織設下的陷阱。這是當地40年來首次發現野生蘇門答臘犀牛,讓許多動物保護人士大為振奮。
-
幹細胞給馬來西亞滅絕犀牛帶來復興的希望
蘇門答臘犀牛是世界犀牛中最小的一種,2015年在馬來西亞宣布野外滅絕。它曾經在亞洲各地遊蕩,但由於狩獵和森林清理,它的數量在鄰國印度尼西亞減少到只有80隻。世界犀牛中最小的蘇門答臘物種在2015年被宣布在馬來西亞野外滅絕。
-
馬來西亞的「袖珍」犀牛正式滅絕,世界上還剩不到80隻
這個數字恐怕永遠算不出來,因為無數動物在悄無聲息中就滅絕了,11月23日,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死亡,宣告該國的此物種滅絕。 伊曼是馬來西亞婆羅洲犀牛保護區的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她死亡時25歲。
-
幹細胞給馬來西亞滅絕犀牛帶來復興的希望
蘇門答臘犀牛是世界犀牛中最小的一種,2015年在馬來西亞宣布野外滅絕。它曾經在亞洲各地遊蕩,但由於狩獵和森林清理,它的數量在鄰國印度尼西亞減少到只有80隻。世界犀牛中最小的蘇門答臘物種在2015年被宣布在馬來西亞野外滅絕。
-
罕見蘇門答臘犀牛40年來首度現身
這隻母蘇門答臘犀牛(簡稱蘇門犀)在婆羅洲遭捕獲,藉此把它移到安全之地,免受盜獵。 PHOTOGRAPH BY ARI WIBOWO, WWF-INDONESIAPHOTOGRAPH BY ARI WIBOWO, WWF-INDONESIA (神秘的地球報導)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Brian Clark Howard 編譯:鄭惟心):罕見蘇門答臘犀牛40年來首度現身,這隻母犀牛目前已被移到了更安全的保護區,加強保護此瀕危物種。
-
大馬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病逝 全球剩約80頭(圖)
中新網11月24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23日,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因癌病逝。據悉,這種體型最小的犀牛,曾廣布亞洲各地,但目前全球僅剩約80頭,大多棲息在印度尼西亞。據報導,25歲的母犀牛伊曼自2014年被捕獲後,一直在野生動物保護區接受妥善照顧,它23日病逝於婆羅洲沙巴。沙巴野生動物部門主任奧古斯丁說:「伊曼的死亡比預期要快,但我們知道,它已經開始承受極大痛苦。」2015年,馬來西亞曾宣布野生蘇門答臘犀牛絕種,最後一頭公蘇門答臘犀牛2019年5月離世。不幸不僅發生在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