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驚了!今年超3000隻私募基金清盤,背後原因是… 來源:中國基金報
一邊是火焰,另一邊則是海水。在今年證券私募基金實現規模和業績雙豐收的同時,也有3000多隻私募基金在年內清盤,引發關注。
基金君發現,其中非正常清算的比例超過八成,其背後的原因都不太一樣,有業績、策略的因素,也有帳戶問題,還有客戶贖回,以及私募面臨規模壓力,主動壓縮等情況。業內人士認為,投資者需要更加理性看待私募基金的清盤。
今年超3000隻私募產品清盤
非正常清盤超八成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今年以來清盤的私募基金產品達到3362隻,其中提前清算(非正常清算)的產品數量為2735隻,佔比81%左右;而到期清算的僅604隻,佔比僅18%左右;另外有23隻私募基金產品延期清盤。
基金君發現,在3000多隻清盤的私募基金產品中,有累計淨值(分紅再投資)數據、且在1元以上的有1078隻,比如東方港灣、富善投資、耀之資產、成泉資本、六禾投資等知名私募旗下的一些基金,也就是說這些基金是在盈利的情況下清盤的。但是也有397隻清盤的私募基金產品累計淨值在1元以下,比如新價值、凡得基金、瀚信資產等私募旗下的部分基金。
事實上,從歷年的數據看,今年清盤的私募基金產品並不算多,私募排排網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私募清盤較多的是2017年、2018年,2017年清算的產品數量有8652隻,其中提前清算的有5992隻,佔比約69%;2018年清算的產品數量有8313隻,其中提前清算的有6714隻,佔比近81%。另外,2016年清盤的私募產品也比較多,達到6930隻,其中提前清算的有3534隻,佔比約51%;還有2019年清盤的私募基金數量為4611隻,其中提前清算的有3901隻,佔比約85%。
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表示,近幾年來,私募基金清算數量逐年降低,一方面跟市場行情有關係,2019年和2020年市場行情較好,價值投資在市場的有效性逐年提升,知名老牌私募普遍傾向於價值投資,因此賺錢效應非常明顯,獲得了投資者的認可;另一方面跟投資者對私募的認知越來越理性有關係,這幾年來投資者越來越注重長期穩健收益,在私募挑選上也越來越注重老牌績優私募。
「我們發現,今年來遭遇清算的產品普遍收益可觀,而且非正常清算產品佔比明顯提升,一方面是因為今年來A股市場結構性牛市行情演繹的淋漓盡致,超額收益非常明顯,私募基金收益普遍大幅超出投資者預期,引發投資者對業績持續性的擔憂,認為來年再獲得高收益的難度會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市場中性策略基金在規模大幅擴張之後,近期開始出現收益下降和回撤的現象,投資者開始擔憂規模對量化對衝策略基金的衝擊。」劉有華告訴基金君。
理性看待私募產品
清盤背後的多重原因
基金君也採訪了幾家今年有產品清盤的私募機構,了解到其背後的真實原因。
富善投資林成棟告訴基金君,清盤的產品大部分是賺了錢的,只有少數幾個在1元以下。「因為我們過去產品比較多,代銷渠道也很多,要把很多精力花在渠道交流和維護上,但現在想明白了,資產管理的核心有兩個,一是投資能力,二是資金來源,兩者要匹配。我們從2019年開始定的策略是做精品私募:第一投資端要打造精品策略,現在主要集中在CTA、對衝+打新還有定增等一些有優勢的策略上;第二資金端也要打造匹配度,集中優選適合的客戶和渠道,做好客戶服務、良性互動。投資就是做精品,聚焦策略,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現在將有一些不是很匹配的渠道的產品清掉了。」
北京某百億私募市場總監稱,公司有些產品清盤,主要是為了合併產品帳戶,減少交易埠,因為原來不同產品佔用交易埠太多了,導致維護的成本較高,也比較費勁。當然還有為了成立新產品,清掉老產品的情況,因為新產品條款更合適。
北京某小型私募市場人士表示,「這次清盤的多是子基金,因為我們公司有很多子母結構的產品,從協會來看是獨立的個體,但其實是募集層,清盤主要原因是單個子基金的規模太小了。我們前幾年開始對單個子基金規模特別小的產品,做法是讓這些子基金合併到別的產品裡面去,不想有太多的產品只數,不然運營上會耗費很多人力。」
北京某中型私募運營總監透露,提前清盤的這隻產品是公司內部的一個實驗產品,全是自有資金,後來為了規整資金的需要就提前清盤了。
關於量化私募,情況則不太一樣。華東某中型私募坦言 ,量化私募其實很難做大,因為無法保證策略一直有效,「我們當年是市場上的大機構,前幾年曾經做得很好,但是後來規模大了不好做,有個調整的過程。現在有些機構規模也到三五百億,但是客戶買了以後卻不賺錢,其實對客戶很不公平,但是量化很難一直賺錢,除非有很牛的研究員,不斷開發新的模型和策略。」
也有私募表示,有個別產品淨值低於1元,因為產品有止損線,後面操作會受限,所以離止損線很近的產品,選擇主動清盤。
今年私募基金迎來規模和業績雙增長
事實上,今年在A股結構性行情的助力下,私募基金也迎來了規模和業績雙提升的大年。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私募基金管理的總規模達到15.91萬億元,今年總共增長了2.17萬億元。其中,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有52599隻,較去年增加11200隻;規模為3.74萬億元,較去年底增加1.29萬億元。
格上研究數據也顯示,截至2020年11月規模五億以上私募行業平均收漲30.62%。股票策略穩坐九大策略第一。從各策略表現來看,股票策略、宏觀對衝、程序化期貨的上漲幅度超過30%;由於策略環境匹配,主觀期貨近月頻傳捷報,該策略排名扶搖直上,目前以接近30%的收益位列第四。排名靠後的策略仍為債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