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殯儀人」】禮儀出殯師站軍姿練抬棺姿勢

2021-01-10 廈門網

  廈門網訊(記者 馮斌木 通訊員 許麗芳)如果把人生看做一段旅程,那麼殯儀館就是「人生終點驛站」,而「殯儀人」作為驛站的驛長、驛吏,他們默默地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讓生命的告別更加溫情,讓親屬的心靈得到撫慰。今年清明節期間,廈門網推出對話「殯儀人」系列,記者走進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探訪殯葬禮儀師、葬禮策劃師、禮儀出殯師和生前契約推廣專員,聽他們講述「殯儀人」的那些事,以及他們對生與死的感悟,藉此讓更多的市民和網友對「殯儀人」,對殯儀行業有更深的了解。今天,廈門網對話的「殯儀人」是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客服部禮儀出殯師譚東文。

  記者:禮儀出殯師的工作就是抬棺麼?

  譚東文:其實作為一名福澤園的禮儀出殯師,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送別逝者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路,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抬棺;其次就是協助靈堂的管家全程為在福澤園治喪的家屬服務。其實禮儀出殯師和靈堂司儀是相互配合的,我們會根據前來福澤園治喪的家屬的需要,布置好靈堂,陪伴家屬夜間守靈,司儀主持告別儀式,親友告別,再由禮儀出殯師以最莊嚴之禮送別逝者。我們必須配合司儀引導家屬進行供飯、獻花、獻茶等儀式,對家屬進行心理撫慰,引導宣洩哀思,坦然面對死亡,送逝者走完最後一程。

  記者:禮儀出殯師要經過什麼特殊的訓練麼?

  譚東文:在福澤園,禮儀出殯師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正式上崗的,包括站軍姿、鞠躬等。練習鞠躬時,身體真的要呈90度,還要長時間保持。站軍姿時,為了保持姿勢到位,手指縫間要夾撲克牌,下巴和脖子之間也要撐一張撲克牌,只有撲克牌不掉,才說明動作準確。雖然辛苦,但殯儀工作是嚴肅而莊重的,所有的訓練都是為了呈現出一場完美的告別,讓逝者更有尊嚴的離開。

  記者:這些訓練很像嚴格的軍訓,工作中用處大麼?

  譚東文:我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2016年超強颱風「莫蘭蒂」登陸廈門,我是四川人,從小只在電視上看過颱風,第一次就經歷了超強颱風還真是印象深刻。「莫蘭蒂」中心是晚上凌晨登陸,但是14日白天風力就很大了。當時有一家家屬原定的是在14日上午11:30出殯的。那位逝者生前因腦溢血突然離世的,身體比較健壯,是一位運動員。記得當時我和其他五位禮儀出殯師抬起棺木的時候,稍微有點吃力。等到往外走踢正步時,就覺得比以往任何一次抬棺都要難:一是因為逝者體重,而風又特別大,天空也在下著雨,在踢正步的同時保持棺木平衡有點困難。多虧了平時公司對禮儀出殯師的嚴格訓練,也源於我們每個人強烈的責任感,於是六個人就頂著風雨,一步一步護送著逝者走完這最後一程。

  記者: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這份工作?

  譚東文:我老家是四川的一個小鎮,我的外公在我初中的時候過世,因為他在鄉下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鄉裡像他這樣有名望的長者去世,是要守靈14天,風俗儀式的這段時間對我的影響特別大,那些對逝去親人的悲痛和那些莊嚴的告別儀式,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在報考大學時看到有這個殯葬專業,突然就覺得自己的未來與這一行是離不開了。當時填寫志願的時候還是挺惶恐的,沒想到家裡人特別支持我。當時我剛從學校畢業,而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正好在學校進行校園招聘,於是我就報名參加,經過層層選拔和面試,非常榮幸成為了福澤園的一名禮儀出殯師,一直堅持到現在。

  記者:你經歷過最難以忘懷的告別是什麼時候?

  譚東文:曾經經歷過一次難以忘懷的告別,一個才3歲大的小朋友因突患疾病而離開了這個世界,孩子的爸媽非常傷心,幾度暈厥。那天,整個公司都瀰漫著傷心的氣氛,大家好像也達成了一致,一定要讓這個小天使好好地走完這最後一段路。整個靈堂被創意布置成了一個兒童臥室,機器貓玩偶、喜洋洋等等,供桌上擺著孩子生前最愛吃的餅乾、牛奶和水果;背景音樂也換成了孩子和母親曾最愛的莫裡哀的《藍色的愛》。

  雖然孩子爸媽沒有要求禮儀出殯服務,但公司決定為孩子舉行莊重的六人出殯儀式。當抬起棺木的那一剎那,我想我們六位禮儀出殯師的心一樣,肩膀重量是那樣輕,但心卻是如此沉重。在孩子進火化的那一刻,我們六位禮儀出殯人員也為孩子唱起了莫裡哀的《藍色的愛》:「沒有你,我的世界是藍色(憂鬱),我的生活是灰色,我的眼睛是紅色(哭的),我孤獨的夜是漆黑。」希望天堂那邊,在母愛的光芒庇佑下她永遠不會孤單。孩子的爸媽當時是流著淚對所有的工作人員說著感謝的。在別人最脆弱的時候,我能幫到他們,就覺得這個職業很神聖!

  記者:你認為「殯儀人」在生與死中扮演什麼角色?

  譚東文:我一直在想,如果生與死之間真的有一道輪迴的門,那麼福澤園的這些禮儀出殯師就是守在這扇門邊,堅定地守護著每一位逝去的人最後的尊嚴的使者,這也是我工作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死者出殯一般用八人抬棺,此人卻動用八千人,並非因為「太重」
    關於出殯,我們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有一套完備的、行之有效的方案,不但有很多人抬著棺材,而且還有軍隊儀仗。我們說清代有個皇帝,他出殯的時候動用了7920人。當時就有人說了,太奢侈了。因為古人抬棺,一般用三十二人,也有用八十人, 但嘉慶皇帝抬棺的實在太多了,不過他是有原因的。
  • 對話「殯儀人」 殯葬禮儀師講述為逝者穿衣沐浴過程
    ­  如果把人生看做一段旅程,那麼殯儀館就是「人生終點驛站」,而「殯儀人」作為驛站的驛長、驛吏,他們默默地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讓生命的告別更加溫情,讓親屬的心靈得到撫慰。­  今年清明節期間,廈門網記者特意走進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探訪殯葬禮儀師、葬禮策劃師、禮儀出殯師和生前契約推廣人員,聽他們講述「殯儀人」的那些人和事,以及對生與死的感悟,並在廈門網推出「對話『殯儀人』」系列,藉此讓更多的市民和網友對「殯儀人」,對殯儀行業有更深的了解。­  今天,廈門網對話的「殯儀人」是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禮儀部的禮儀師黃藝傑。
  • 出殯日致9死車禍:一趟活兒賺一百元和一包煙的「抬棺爺爺」
    有倖存抬棺者感到後怕,表示不再幹了。也有抬棺者感嘆,當地今年9月開始倡導殯葬改革,推行火化,通告不得將骨灰裝棺再葬,這個行當,或將很快在當地消亡。出殯日車禍事發次日上午,倖存抬棺者老杜向澎湃新聞感嘆:「現場太瘮人了。」按當地習俗,死人要在天亮前出殯。
  • 魯迅出殯時16人為其抬棺,個個都是名人,分別有誰?
    先生的出殯陣容是強大的也是絕無僅有的。當日上海《大晚報》刊登的《魯迅先生訃告》中所提到治喪委員會成員分別有:主席、宋慶齡、蔡元培、胡愈之、內山完造、茅盾、沈鈞儒、曹靖華、胡風、蕭叄、史沫特萊、許壽裳、周建人、周作人共15人。 可謂是集結了政界、文學界、外國的重要人物。
  • 信陽致9死車禍死者多是抬棺人,當地曾通告骨灰不得裝棺再葬
    11月20日清晨5點,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一輛貨車撞到出殯的送行人群,致9死4傷。20日,淮濱縣殯儀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出殯隊伍是給一名老人送葬,逝者的身份並不清楚。
  • ...三種姿勢練鞠躬一站就是整天 揭秘渝貴鐵路「陸上空姐」
    ▲練站姿  鏡子裡的蘭悅站得筆直,嘴裡咬著根筷子,兩分鐘了。口水不斷地醞釀,讓這個24歲的重慶女孩感覺有點尷尬。房間裡,和她一樣咬著筷子的,還有228人。她們是重慶客運段動車四隊的成員,正為即將開通的渝貴鐵路進行乘務員禮儀訓練。渝貴鐵路開通後,她們將5人一組,在這條線路的高鐵上奔忙。  蘭悅大學上的是空乘相關專業,在校期間便對空乘禮儀等科目有過系統的訓練。談起動車乘務員的專業訓練,蘭悅說和空姐差不多,只是在一些細節上因工作環境差異而有區別。可以說,動車乘務員就是「陸上空姐」。
  • 黑人抬棺是什麼梗 黑人抬棺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火了?
    最近無論是在抖音上還是B站中,流行起來一個梗,那就是「黑人抬棺」,很多人還不清楚這個黑人抬棺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火了,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梗。
  • 倖存者回憶出殯日致9死車禍 憶及事故的慘烈仍禁不住打顫
    倖存者回憶出殯日致9死車禍 憶及事故的慘烈仍禁不住打顫時間:2020-11-24 10:39   來源:深港在線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倖存者回憶出殯日致9死車禍 憶及事故的慘烈仍禁不住打顫 日前,一則倖存者回憶出殯日致9死車禍引關注。
  • 倖存者回憶出殯日致9死車禍 回憶事故慘烈 忍不住打顫
    24日消息,倖存者回憶出殯日致9死車禍,當時貨車像射箭一樣,等反應過來,人都倒了,事發次日,回憶起事故的慘烈,68歲的老杜仍禁不住打顫,說是別人和他換了抬棺位置,自己「撿回一條命」。11月20日清晨5點,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一輛貨車撞到出殯的送行人群,致9死4傷。死者包含兩名東家親屬和7名抬棺者。老杜說,右側10名抬棺者,死了6個。他是4名倖存者之一,當時他們的腳還沒跨上國道。淮濱人稱抬棺者為「大工」,領頭的為「槓頭」。在當地,這是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力紛紛外出打工,近十年才有的行當。
  • 出殯原來有這麼多的講究
    其實在影視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出殯以及下葬的場面,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代出殯時的講究,而這些講究有什麼說法呢?中國古代喪葬制度當中包括埋葬制度和居喪制度,其制度都有著等級的劃分,繁縟的形式。喪葬除了國家法典的規定,還有民間相沿成俗的做法,反映人們的倫理思想以及宗教觀念。
  • 抖音黑人抬棺跳舞動圖一覽 抖音黑人抬棺跳舞GIF圖分享
    近日黑人抬棺這個梗在抖音、B站等視頻網絡平臺火力起來,其視頻和表情包到處都是,那麼各位小夥伴們是不是也想要一些相關的圖片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些抖音黑人抬棺跳舞動圖,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些抖音黑人抬棺跳舞動圖,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 為何農村辦白事出殯時要殺一隻公雞?3個原因,傳統觀念+公雞好吃
    出殯殺公雞的習俗與「跳井雞」說法出殯殺的雞的也叫「龍槓雞」,出殯前給雞灌酒,把雞放在棺材槓上,八大金剛抬棺出殯,公雞在上面一搖一晃。按照當地習俗,途中公雞不能跳下來,到墓穴才宰殺公雞,將血滴在棺木上,以謝土地。不過不同地方,細節不一樣。
  • 黑人抬棺的背後:一副棺材6萬元,喪禮前要全城公告
    2020年8月,韓國一所高中的幾名學生在網絡上模仿黑人抬棺,並將之形容為「本世紀最搞笑行為」,結果引起非洲幾個國家的指責,一名在韓國錄製節目的加納藝人對此公開表示:這是對文化的不尊重行為,一點都不好笑。
  • 貓咪舉物扭蛋姿勢!金字塔 疊羅漢難不倒 爆紅抬棺舞也能排
    編輯/Emily 圖/翻攝自hoshizora-shop.jp、vvstore.jp、twitter@meetissai、@puntomi、@Amyokono 貓咪造型小物總是讓貓奴們無法抗拒,最近有一款貓咪扭蛋在推特上引起熱議,這隻貓扭腰、舉手站立,姿勢可愛又逗趣,原本的功用是拿來舉起鉛筆等小物
  • 黑人抬棺的背後:加納人生而不屈,死而無悔
    前不久一個黑人抬棺的視頻火爆全球,鏡頭中是6個黑人抬著棺材起舞,動作即滑稽又誇張,一時間風靡全球,各地掀起模仿秀而黑人抬棺的鬼畜視頻也迅速成為網紅,疫情期間,有的地方甚至拿黑人抬棺當廣告警告居民不要隨意外出。
  • 民間故事:小孩撿了根棍子後,高燒不退,奶奶:胡鬧,這是抬棺槓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摒棄這種傳統文化,或許這也是許多禮儀以及習俗,消失的主要原因。老一輩人漸漸變少,新一代年輕人又不知,或許這些東西真的快消失了。不過欣慰的是,我家鄉的年輕人開始重視起來,有不少人拜師學藝,得到傳承。雖然流言蜚語不少,但是他們仍然堅持著,沒有好壞之說,只關乎一點,老祖宗的東西咱不能丟。
  • 小夥遇見靈棺夜行,發現抬棺的是黃皮子,而棺材裡的死人竟然是他自己!
    都深夜了,怎麼還有這麼多人在趕夜路?阿邦定神細看,這一看他不由得大吃一驚,打頭那個長條狀的東西赫然是具棺材!糟了,撞上靈棺夜行了,而且更詭異的是,阿邦發現抬棺的和送葬的,竟然是一群黃皮子!面對這詭異的一幕,阿邦嚇壞了。那群黃皮子抬著棺材逕自朝著阿邦的方向而來,阿邦忙矮身往路旁的長草叢裡一躲。黃皮子抬著棺材越行越近,阿邦也看得愈加清楚。
  • 風靡全球的「黑人抬棺」,讓你重新認識「非洲明珠」加納!
    只要你上網衝浪,「黑人抬棺」這四個字你肯定見過,各種視頻風靡,魔性又洗腦。不過在開始之前,還是要簡單科普一下什麼是黑人抬棺,以免有人真的和周震南一樣是2G網!黑人抬棺:出自原版視頻「Ghana's dancing pallbearers」,視頻中一隻黑人棺葬舞蹈團隊向我們展示了在加納的特有習俗,隨後這個視頻被添加了帶感的BGM,然後在b站走紅。
  • 黑人抬棺舞驚現外傘頂洲!為了送走
    「黑人抬棺舞」送走海洋垃圾。(圖/翻攝畫面)為了響應國際海洋日,嘉義縣政府昨(16日)在東石漁港外傘頂洲進行淨灘活動,總計動員了240人次、清除了1300公斤的垃圾,現場還跳起了時下最流行的「黑人抬棺舞」,象徵把海洋垃圾送走,在維護環境的同時,也用趣味的方式讓民眾加深對宣導內容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