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殯儀人」 殯葬禮儀師講述為逝者穿衣沐浴過程

2021-01-10 閩南網

­  如果把人生看做一段旅程,那麼殯儀館就是「人生終點驛站」,而「殯儀人」作為驛站的驛長、驛吏,他們默默地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讓生命的告別更加溫情,讓親屬的心靈得到撫慰。

­  今年清明節期間,廈門網記者特意走進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探訪殯葬禮儀師、葬禮策劃師、禮儀出殯師和生前契約推廣人員,聽他們講述「殯儀人」的那些人和事,以及對生與死的感悟,並在廈門網推出「對話『殯儀人』」系列,藉此讓更多的市民和網友對「殯儀人」,對殯儀行業有更深的了解。

­  今天,廈門網對話的「殯儀人」是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禮儀部的禮儀師黃藝傑。

­  記者:殯葬禮儀師感覺挺神秘的,具體是做什麼?

­  黃藝傑:我是2015年5月來到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工作的,其實作為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的一名禮儀師,簡單說就是一名殯儀服務人員,最主要工作就是為那些有需要的市民提供現場諮詢、24小時上門服務、穿衣沐浴、全程治喪指導、返祖等等一系列治喪服務。

­  記者:你平時工作強度會很大麼?

­  黃藝傑:全年24小時無休是我的工作性質,因為很多時候生命的離開往往就是那麼突然,所以整個禮儀部都必須24小時待命!在禮儀部近兩年的時間裡,時刻神經緊繃著,生怕錯過或遺漏每一通電話。因為這一通電話背後。極有可能是家屬剛經歷痛失親人,手足無措、最無助、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身為禮儀師,不管白天黑夜上班或休息,都要時刻調整自己,以最好的狀態及時的上門服務,減輕家屬的痛苦。

­  記者:禮儀師要和家屬打交道麼?

­  黃藝傑:在接到電話後,我們會詳細了解逝者的詳細信息,包括年齡、性別、姓名,地址以及宗教信仰;根據逝者的狀況選擇帶相應的治喪物品。然後第一時間驅車出發,上門服務,為逝者穿衣沐浴,協助家屬派車,把大體接運到福澤園。在福澤園守靈、告別的時候,我們也會全程陪著家屬,引導家屬按相應的宗教信仰行祭拜禮。

­  記者:禮儀師也要不斷學習麼?

­  黃藝傑:由於各地風俗差異。令我身當禮儀師的同時也是學生角色,每次都能有所收穫。不斷成長;我想一名合格的禮儀師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的閩南風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堅定守護逝者最後尊嚴的心,給生者以莫大的安慰!

­  記者: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這份工作?

­  黃藝傑:其實在2015年的時候,我當時正好從上一家公司辭職,準備休息一段時間再找工作。但在4月份,我接到一個報喪電話,原來我初三的一位同學因為得了疾病不幸在家中去世。他家在島內,島內社區多,房子小。那天我去為他送行,到他家社區樓下看到的是一片亂鬨鬨的場景:他爸媽想在家辦喪事,閩南習俗大體要放大廳,但他家客廳很小,放不下,所以就抬到小區樓下,社區居民不同意。結果本來是一件很傷心的事情,卻被這樣弄得亂糟糟。這件事讓我觸動很大:一個人最後的一段旅程,不應該如此的。

­  後來,我也開始積極找工作,經過面試,有幸加入了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因為我以前從未接觸過殯葬行業,所以公司安排我在客服中心從最基礎的接待、服務家屬、協調靈堂裡的大小事宜學起,後調至24小時全天候待命、隨時準備上門協助家屬、為逝者服務的一名禮儀師,一直到現在。

­  記者:年紀輕輕,作一名禮儀師,會不會覺得可惜?

­  黃藝傑:其實身邊也很多人勸我換職業,這麼年輕,不一定需要堅守在殯葬行業,我也總是搖著頭說不。其實每經歷一次葬禮,我也會和家屬一樣沉浸在悲傷中,正因為接觸了太多的悲痛,才讓我真正感到活著是多麼的幸福。在每次,無論是為逝者更衣沐浴等服務前,還是結束後,我和禮儀部同事都會向遺體鞠躬,這是公司的規定,也是我們對逝者、對生命的尊重。在懷祥禮儀工作兩年多,越來越喜歡上了這樣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卻值得。

­  記者:還記得第一次為逝者穿衣沐浴的過程麼?

­  黃藝傑:2016年,當時我剛剛從客服中心調至禮儀部,雖然已經跟著部門同事學習了很長時間,但每次我也只是在旁邊協助學習而已。那天,我也是臨危受命,面對的是一位因車禍而意外身亡的逝者。當時在醫院面對他的時候,我大腦是一片空白,哆哆嗦嗦做著準備。看著他滿臉血漬,和我爸年紀相仿,恐懼也就沒那麼強烈了。當時我就想:放心,老伯,我一定會讓您乾乾淨淨的離開這個世界的。

­  在擦身、洗淨、穿衣等所有服務程序結束後,面對安詳整潔的老伯,和不停地向我說著謝謝的家屬,對於這份職業的光榮感和使命感,我也有了重新的認知。我想,無論是誰家中遇到「白事」,都希望有個「明白人」幫著張羅,於是才有了我這樣的職業生命禮儀師的存在。這一行,是真正被需要的,但也被有些人所忌諱。但我們能給那些悲痛的家屬安慰,為逝者送去一個完美的告別,這就是我堅持到現在的原因吧。

­  記者:工作中有什麼比較難忘的事麼?

­  黃藝傑:有一件事情,每每部門同事說起,大家都會笑著調侃:你這位道友,渡劫成功了,什麼時候成仙啊?其實這是去年9月15日凌晨,超強颱風「莫蘭蒂」登陸廈門,那晚正好我在市殯儀服務中心大生裡服務諮詢點值夜班。在10點接到了一位市民打來的電話,說父親在家中過世,需要我們上門協助他們料理後事。在和他詳細了解逝者情況後,我打電話給部門同事和公司領導匯報這一情況,然後打算驅車前往。但打開辦公室門才發現,外面當時在下暴雨,風很大、閃電不斷,除了手機有點信號之外,整個島內水電全無,大生裡路上儘是被吹到的樹木,想開車是不可能的。想著離颱風中心登陸還有點時間,我就騎著自行車出發。當時路上看不到一個人影!也幸虧我體重夠分量,要不然感覺連人帶車都要被吹跑。在颱風中心登陸前及時趕到了家屬家中,因為沒電,所以我就點燃了提前備好的蠟燭,借著燭光為老人擦身沐浴更衣。我也和喪屬詳細解釋了因天氣影響,遺體接運可能需要等到颱風過境之後,當時他們一直哽咽著感謝我冒著風雨上門。

­  記者:工作中見了這麼多生離死別,是不是感悟特別深?

­  黃藝傑:入行這麼久,生離死別這樣的悲痛經歷,往往會讓家屬的情緒變得特別激動和敏感;公司也一直要求我們,無論是在什麼崗位,當以陌生人的身份參與到為逝者送行這件事的那一刻起,就必須將心比心,保持著對逝者的敬重和對家屬的耐心,這是每一位懷祥禮儀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無論是嚴格的著裝要求、得體的語言措辭,還是向逝者鞠躬致敬等等,我一直努力地將這份對逝者的敬畏與尊重,通過行為和語言準確地來向每一個人傳達。無論何時,尊重逝者都是最重要的。(記者 馮斌木 通訊員 許麗芳)

相關焦點

  • 守望天堂的年輕殯葬禮儀師:生命終結要有人送別
    中新社石家莊11月26日電 題:守望天堂的年輕殯葬禮儀師  作者 郝燁 高紅超  「就如同新生命的到來有人迎接,一段生命的終結同樣要有人送別。」張迪說,作為「天堂守望者」,殯葬禮儀師們負責送逝者走完最後一程,為他們在世界上的最後一段旅程畫上圓滿的句號。
  • 90後殯葬禮儀師 生命最後的擺渡人
    有一群人,他們每天都經歷著不同的生離死別,穿梭在一個又一個傷感或遺憾的故事裡,他們被叫做殯葬禮儀師。而現在從事這個職業的,大多為90後。一群20出頭的社會新鮮人,在工作中看生死交替。殯葬禮儀師會提到得到一份逝者的相關資料,大致了解逝者和治喪家庭的相關情況和要求。
  • 【對話「殯儀人」】禮儀出殯師站軍姿練抬棺姿勢
    今年清明節期間,廈門網推出對話「殯儀人」系列,記者走進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探訪殯葬禮儀師、葬禮策劃師、禮儀出殯師和生前契約推廣專員,聽他們講述「殯儀人」的那些事,以及他們對生與死的感悟,藉此讓更多的市民和網友對「殯儀人」,對殯儀行業有更深的了解。今天,廈門網對話的「殯儀人」是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懷祥禮儀客服部禮儀出殯師譚東文。
  • 走近殯葬禮儀師衛豔茹:服務逝者 慰藉生者
    殯葬禮儀師衛豔茹:  服務逝者 慰藉生者  殯葬師被人稱作「人生驛站送行者」。衛豔茹說,她喜歡這個名字。  衛豔茹這份工作幹了十年,時刻提醒自己殯葬無小事。婚禮可以彩排,葬禮只有一次。出了錯就是大事故。有時連續幾場下來,「人的整個氣就耗掉了」。
  • 怎樣送逝者才算「好走」:故人沐浴芬芳滿屋
    水晶棺為底層加冷,因為沒有被冷凍和解凍的過程,逝者安放於棺內,面目表情安詳如熟睡,皮膚彈性如生前。每間遺體冷藏室只安放一具遺體,24小時向家屬開放,每天收費800元。因為房間足夠大,私密性又好,很適合家屬守候親人。有位女士本想存放父親遺體3天後火化,但是看著父親安詳舒適的樣子,她把葬禮推遲到了5天後,「我想跟他再聊聊,他待在這裡太舒服了」。
  • 臺灣葬禮禮儀師增至近千人 女性禮儀師逐年增加
    中新社臺北8月10日電 以「禮儀師」特殊職業為題材的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令許多觀眾印象深刻。據臺灣當局相關主管部門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臺禮儀師人數為929人,較2014年底增逾六倍。此外,女性佔比也連兩年逾四成。
  • 江蘇殯葬改革多元惠民
    海門市精心打造「殯儀服務一條龍」,落實惠民政策26日上午,記者走進南通海門殯儀館,牆上的顯示屏滾動著逝者所在靈堂的位置,逝者的名字掛在靈堂門頭的白色孝布上,家屬可以直接走進靈堂而不必花費時間來諮詢和規劃路線。「靈堂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廳租金70元每小時,中廳則是50元,小廳僅為30元。
  • 本溪市殯儀服務中心遷改工程主體完工
    取消3天守靈祭祀和餐飲住宿服務今年3月,我市專題研究市殯儀服務中心搬遷工作,根據民調情況,政府確定,新的殯儀服務中心,取消3天守靈祭祀,取消餐飲住宿服務,適當增加遺體存放功能,提高告別儀式的檔次和水平,新的服務中心建成以後,將為喪戶提供一條龍、一站式、生態文明、節約環保的殯儀服務。
  • 天津市2020年清明節殯葬業務辦理篇
    遺體運送、遺體火化、骨灰安放業務辦理所需證件: 1.逝者身份證原件、複印件; 2.辦理人身份證原件、複印件; 3.衛生部門開具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或公安局開具的《屍體處理通知單》原件。 2.辦理所需要件: (1)申請人攜帶本人身份證原件及複印件; (2)逝者骨灰; (3)逝者「遺體火化」票據或原《骨灰安放證》(《骨灰安葬證》)複印件。
  • 人生謝幕過程是怎樣的?珠海市民走進殯儀館探秘
    為增進社會各界對殯葬行業的了解與理解,3月29日上午,珠海市殯儀館舉行以「陽光殯葬、服務至上」為主題的公眾開放日活動,相關部門代表、殯葬義務監督員及市民群眾等20餘人近距離了解殯葬管理服務流,直面人生謝幕過程。
  • 奮進在殯葬科研路上的周雪媚博士
    他們曾從殯儀職工手部患有皮炎的位置採樣分離出1萬多株細菌,曾從防腐整容間的水龍頭上分離7000多株細菌,從遺體口、鼻分離的細菌更是難以計數。  而從一隻乾淨的手上分離的細菌不過五六十株。  「在南方某殯儀館,一些殯儀員工洗手方法不科學,洗後手上細菌不減反增……殯葬行業的人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病原微生物,一線員工防護意識差,缺乏基本衛生知識。」
  • 煙臺:花1000元可辦完"身後事"應提防黑心殯葬公司
    昨天,芝罘區殯儀館武姓工作人員指著牆上懸掛的收費標準一項項向記者介紹,普通火化爐的價格為156元,殯儀車140元、委託遺體搬運費150元(自送60元)、冷藏寄存費5元/小時,加上普通骨灰盒、消毒費用等,物價部門批的基本服務收費標準合起來就在1000元左右。在殯儀館院內牆壁上的醒目位置,張貼有《殯儀服務收費標準》的大型表格,逝者家屬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到各種收費標準。
  • 《紙花》題材感動人心,禮儀師故事國際影展爭光
    「禮儀師是幫助亡者的人」,韓國導演高勳無意中看到這句話,2017年底開始以禮儀師為主角,寫下《紙花》的故事,更請到影帝安聖基演出。雖然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投資人對禮儀師題材電影仍然卻步。《紙花》靠著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獨立視頻製作補助金約196萬元,以及大型禮儀公司協助,才順利完成。
  • 盤點各國殯葬業 日本墓地貴美國殯儀費用超北京
    盤點各國殯葬業 日本墓地貴美國殯儀費用超北京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就墓地暴利和殯葬服務亂收費作出了明確規定。希望在該領域出現的諸多問題,能儘快得到解決改善。  那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殯葬服務都是什麼價格?有沒有一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呢?
  • 濟南市舉行第八屆海葬公祭儀式 92位逝者魂歸大海
    經過報名、確認、手續辦理、骨灰換裝、骨灰運輸等多個環節後,92名逝者的骨灰融入大海,回歸自然。當天,共200多位逝者家屬一同赴青島參加儀式。近年來,濟南市民政局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倡導文明節儉、生態環保,不斷推進殯葬改革。積極推廣海葬、樹葬、花葬等節地葬法,鼓勵倡導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動綠色殯葬。
  • 西安市殯儀館清明公祭 市民零距離接觸殯葬服務
    核心提示: 4月3日上午,西安市殯儀館舉行2018年清明節公祭典禮暨公眾開放日,參觀群眾代表零距離接觸殯儀服務全過程。
  • 海口殯葬最低消費兩萬左右 市民直呼「死不起」
    除此之外,假如死者家庭條件好,那麼,很多收費就會呼之而出:如死者要開追悼會,必須租用殯儀館的大廳,租用一次800元;殯儀禮炮21響的要300元,而98響的則要1600元。追悼會大廳的裝飾同樣也要收費,記者在此過程中看到,業務員給一位顧客介紹了一款「豪華型的花簾相框」,要收費18000元。  當然,出了這些之外,還有墓地和骨灰盒。
  • 拍臨終回憶錄為遺體美容 「90後」臺灣青年大陸做「生命會館」
    這裡的面積有2000平方米,環境清新淡雅,陳設很像一間茶社,輕柔的音樂聲讓人靜心寧神。走進大廳,兩側是悼念室,供家屬們瞻仰逝者遺容。「生命會館」內景。潘柏銓供圖和普通殯儀館的悼念大廳不同,這裡的悼念室中央,擺放著故人生前最喜歡的鮮花品種,環境是根據逝者生前職業、喜好和家屬意願進行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