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西南一帶壯族傳統名糕點,製作氣候非常講究大多在冬季製作,是當地人非常喜愛的特產之一。沙糕具有獨特風味,食而不膩,香甜味美,純手工製作,原料上乘,鬆軟可口,唇齒留香。養胃健脾,滋陰補腎。壯鄉農家有個風俗,逢年過節有了沙糕才是過節,沙糕蘊藏著濃濃的鄉情,帶給親人美好的祝願。
荔浦米餅,以優質大米為原料,為荔浦地方著名特產,桂林旅遊傳統美食,是荔浦人逢年過節饋贈親友的禮品之一。在過去糧食緊張的年代,小孩上學讀書,大人田間勞作,米餅是一種美味乾糧;如遇五荒六月,米餅更是難得的奢侈品。每當夜幕降臨,或青年男女,或左鄰右舍,便輪流相邀到各自家幫「打米餅」。一時間,那象徵豐收年成的米餅脫模的棒棒聲,人們歡快勞作的談笑聲,熱鬧的場面頓時讓整個村莊的年味變得濃烈起來……
船上糕是廣西桂林的特色小吃,它起源於船上,流行於民間。船上糕源於何年何月,恐怕沒人能說得清。但說到船上糕有哪些「板路」,那故事就多了。漁家特色:船上糕。船上糕,顧名思義就是船上人家吃的糕點,是古時候船家在灕江上的主要食品之一。
桂平綠豆糕是桂平的美食代表。 桂平綠豆糕細嫩、甘滑、清香,甜而不膩,融糕點和清涼補品兩特點於一體。綠豆糕如檸檬,嫩綠瑩潤,有如碧玉。品嘗時佐之以西山茶,味道更佳。桂平的宏發祥綠豆糕暢銷於廣西、廣東等大陸省份,並遠銷到、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等地。
在廣西桂林,桂花糕在桂林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桂林桂花糕名不虛傳,因桂花得名,桂林的桂花糕是一種以糯米粉、糖和天然桂花為原料製作而成的糕點。精選優質原材料,堅持用新鮮的桂花,保留了它柔和的香氣,而原生態的植物油則保留了自然的味道。流傳到今天,每家的做法都有自己的門道。桂林的桂花糕不僅款式漂亮、口感軟滑,而且透著一股特別的清香,即使吃完了,香氣還經久不散。鮮美可口!
蕉葉餈是廣西民間風味小食,街頭巷尾隨處可以買到,也是廣西人的家常早餐的選擇,磨好的米漿加糖搓勻,用蕉葉包成長條狀,放到蒸籠上蒸,蒸好的蕉葉餈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兒,一口就能咬到陷,一般的蕉葉餈有花生餡或者芝麻餡的,也根據各人口味,有鹹和甜兩種。
廣西許多地方都有吃艾葉餈粑的習俗。比如在靖西東南部鄉鎮的壯族群眾有過「餈粑節」(壯語叫「追那」)的風俗習慣,以慶祝當年的糧食好收成,這個「餈粑節」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每年秋收大忙過後,到農曆十月初十,家家戶戶都要包餈粑。十月初九當天,大家就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選糯米、淘米、製作餡心等。初十早上,大家就起來開火蒸糯米,蒸熟後的糯米就放到石舂裡用力舂碎。初十當天,各家各戶都殺雞殺鴨,安排晚宴,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
歡迎大家來到廣西品嘗特色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