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廣西,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大概是桂林,或許還會念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塑山水甲桂林」,若是問到廣西特色小吃,也許多數人會提起螺螄粉,螺香四溢、酸酸辣辣一鍋紅油,正是重口味吃貨的最愛。
但其實,螺螄粉不過是廣西傳統小吃的其中之一,或許可以說:廣西遍地是美食。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是桂林市的一道傳統小吃,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傳桂林米粉起源於秦始皇時期。當時秦軍打仗至南越,因為糧食運輸困難,南方又盛產大米而不長麥子,秦軍愛吃麵食,實在吃不慣大米,導致天天挨餓。夥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出了米粉,又用當地的中草藥製成滷水,做成他們的主食。這就是桂林滷水米粉的雛形。
經過歷代廚師的改良,變成今天的桂林米粉。
它的主要原料是滷汁、米粉、豬肉(牛肉)。很多吃桂林米粉的人還會加上許多佐料,例如:酸豆角、炸黃豆、蔥、油辣椒等。而其中用五花肉炸成的鍋燒、拌麵的滷汁、特質酸豆角,就是桂林米粉的靈魂所在。
滷汁鹹香、米粉嫩爽、鍋燒香酥、再配上酸爽的酸豆角,構成了桂林米粉獨特的口感,可謂是聲色味俱全。
老友粉
老友粉是南寧市的一道特色小吃。相傳,老友粉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有一位老翁經常去周記茶館喝茶,有幾天感冒沒去,周記老闆十分想念,就做了一道特色的熱米粉送給這位老翁,熱辣酸香的米粉讓老翁食慾大增,吃完這碗愛心米粉出了一身汗,病就好了。兩位老友的感情非常堅固,後來,這碗粉就被稱為「老友粉」。
老友粉的原料是河粉,配料有豆豉、辣椒、蒜頭、酸筍、胡椒粉等,有些廚師還會加上牛肉或者豬肉、青菜、番茄等配料。它的味道熱辣酸香、爽口開胃。
牛腸酸
牛腸酸是賀州市的一道特色小吃,源自於賀州市公會鎮。
它的主原料是牛雜,製作過程:放蔥姜醬油把牛雜煮至半熟,然後瀝乾,再加上幹葉、草果、鹽、辣椒八角等佐料慢慢熬煮,直至入味。
它的味道鮮香濃鬱、爽口開胃。
槐花粉
槐花粉是廣西特色小吃之一。它的主原料是大米、槐花、紅糖。槐花粉有米粉的爽滑,因為加進了槐花,又比米粉更多了一股淡淡的花香。
香味四溢,絲絲沁甜,這道小吃正是夏日解暑的佳品。
酸野
這是一種用果蔬醃製而成的酸性小吃,據傳酸野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秦始皇下令修靈渠時期。它的口味獨特,淡酸微甜,有些酸野也會有淡淡的辣味,爽口開胃,是老少皆宜的傳統小吃。
龜苓膏
這是梧州市的傳統小吃之一,已有千年歷史。《蒼梧郡志》記載:明末清初之時,蒼梧郡(即梧州)的龜苓膏已經相當出名,屢進宮廷,都能得到貴族們的喜愛。它是一種中藥小吃,用料極其複雜,不但能清熱排毒、滋陰潤燥,口感更是爽口香甜。
恭城油茶
恭城油茶是廣西的特色小吃之一,在恭城,隨處可見賣油茶的小攤。它的味道澀中帶辣、茶香濃鬱,在冬天裡喝上一杯油茶,或者用油茶做一個火鍋,可以起到驅寒開胃、強身健體的作用。
當地人還很喜歡在油茶裡加上脆果、花生、炒米等,酥脆鮮香、更是美味。
蕉葉餈
廣西民間的風味小吃之一。
它的主要食材是蕉葉、花生、糯米、紅糖、鹽。正中的蕉葉餈有一股淡淡的蕉葉清香,口感軟糯、花生酥脆、齒頰留香。
田螺釀
這是陽朔的特色小吃之一。田螺釀並不只有田螺的味道,它是田螺肉混著豬肉、香菜、薑末、紫蘇等材料做成的,味道鮮香濃鬱,是陽朔大街小巷都有的傳統小吃。
牛展粉
梧州民間的特色小吃。梧州的河粉比之其他的地方嫩滑,配上特製的湯汁和滷製牛展,牛展入味、河粉爽滑,是最受歡迎的早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