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鮮點,今天小編又來和大家鬧鬧磕,漫畫天天看,天天新據點。看過很多動漫的朋友都知道,總有那麼幾個看不完的動漫,《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死神》、《航海王》、《銀魂》,話說《火影》都到下一代了,終於要完結了,個人覺得《名偵探柯南》這輩子都完結不了。說了那麼多都不是重點,看了那麼多期動漫,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國產動漫的前景。那個瞬間讓你覺得中國動畫的完了,中國動畫片失敗的原因 !
中國幼齡向動畫產業不會完,因為那裡是安全區,中國少年向動畫產業不會完,因為還未被針對,中國青年/成人向動畫產業不會完,因為根本不存在。
日漫風這種東西是很廣闊的詞語。《暗芝居》風格採用陰暗,深色為主體,《名偵探柯南》的特別的錐形臉和髮型(比如小蘭),《弒神者》和《亞人》的2.5D,京阿尼,Mad House, 骨頭社和吉卜力等工作室的畫風也是迥然不同。所謂日漫畫風在某些地方有傾向性的共同特點,但要說他們的標準都是統一的嘛,那還真的不是。
關於畫風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室風格,上述提到的京阿尼,吉卜力等都自己的風格。一些國產的動畫工作室比如視美(全職高手,雙生靈探),繪夢(狐妖小紅娘,屍兄第二季),震雷(迷域行者),他們都有在日本學習和做外包的經驗,這些工作室的畫風會具備一些日漫風格也是無法避免。像娃娃魚工作室(小米的森林),咕咚(火澤睽·笑人傳)和MTJJ(羅小黑戰記),他們的風格就明顯不同。
而且學習日漫風不是一件不被認可的事。日漫風格是經過市場層層篩選而最終形成的,嘗試走自己的路自然可以,但學習他人並非一件錯誤的事情。就像《火澤睽·笑人傳》,標準的自主風格,但也是由於使用這種風格,受眾面小。如果目前熱門的國產動畫《狐妖小紅娘》或《一人之下》使用了這種風格,大半觀眾都會放棄我絲毫不奇怪。
中國傳統的水墨,連環畫,古代壁畫,布偶動畫在基本運營和製作上根本不適應現代工業化生產的文化產品。作為藝術可以長存,但作為商業動畫,結局就是被淘汰。
日本是公認的2維動畫強國,全世界能比較日本的除了美國我真的想不出來其他國家了,韓國應該可以算個四分之一?法國算個二分之一?中國動畫在文革期間是負發展指數,哪怕之後也因為政府的政策問題,一直無法得到發展。所謂扶持金額就更別提了,催生了一堆類似《雷鋒的故事》,《高鐵俠》這樣騙錢的3流作品。
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得從網絡平臺崛起的時期算起,由騰訊,有妖氣這些資本帶頭投資,形成市場運作,目前良性的產業鏈也才開始慢慢形成。連日本動畫發展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都不到的時間積累,就打算達到日本的一流動畫如Fate/ zero,stay night,一拳超人,鋼煉,永生之酒,紫羅蘭,JOJO等作品的水準,大躍進也不是這麼玩的。像阿基拉,蒸汽男孩,東京教父,紅辣椒這些作品更是不要想了。
從我國動畫作品和相關電視節目中不難看出,我國的動漫製作人對於動漫的定義是:低齡兒童觀看。從《中華傳統美德》、《藍貓系列》的說教到《天上掉下個豬八戒》、《天眼》的消遣,中國動畫無不針對「小孩子」。十年前的《熊貓家族》到十年後的《紅貓藍兔》,中國動畫始終無法跳出「動物擬人化」的主角偏向,動畫內容膚淺、幼稚。
而日本早期用十年的時間從《西遊記》發展到《鐵臂阿童木》,後者更是日本動漫界的經典。漫畫教父手塚治虫藉助這部作品,利用獨特的想像,表達了自身對於戰爭、人性、和生命獨到的見解,更使得日本國民意識到動漫並不是小兒科的作業,其可表達的、可包含的思想和精神可以等同於一本好書,甚至可以超越名著。
正由於中國時時抱著「動漫幼稚」的觀點,國內的動畫即使做得再好也很少有青少年的追捧者。中國動漫的製作者(尤其是央視的動漫製作人)應改正自己的觀點,像樣地做出適合青少年的好作品,贏回我國青少年這個市場。 其次,國內的動漫作品內容單調、老舊,少有創新。
中國並不缺敢想像的人才,問題在央視讓不讓用。廣電管制得太死,思想放不開(關鍵也是對於動漫的認識問題),加上對央視規定了對國內動畫作品的「保護政策」(即一日之內的播放時間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導致許多爛本在電視上狂轟亂炸。
如果中國動漫的思想稍開放些,貼近些青少年的思想,要獲得青少年的喜歡並不困難。國內動畫總當心有點「黑」,覺得日本動漫裡總充斥著暴力、色情、兇殺,其實並不是所有日本動漫都如此,有些也只是可以接受的內容,但這些不過是花邊。有句話說得好,要「揭開現象看本質」,對待動漫也是如此。有時一部動漫作品可以表現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所擁有的氣質和民族精神,這些精神並不總是一看就可以明白,而是需要通過認真的思考,對每一個細節仔細的品味得出的。 對於中國動漫,創新是必須的。
只要敢於想像,中國可創新的領域其實相當廣闊。 再次,國內動漫的製作技術(包括2D既3D技術)不成熟,作品的篇幅過長。 國內動漫產業正式發展的時期晚,因此技術不成熟是可以理解的。有人這麼說過:「國外用3D技術來彌補畫面的不足,中國用3D技術栽自己跟頭」,其實這句話說得沒錯。國內動畫總喜歡使用3D技術——在2D技術還十分不成熟的情況下爛用3D技術,使得作品出現人物脫節、比例失調等等的問題,加上3D製作的成本高,這對於國內動畫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小編個人認為中國的動漫是種類不全,漫畫都沒有就直接去拍動畫,劇情方面是極其的雞肋,至於畫質方面,一個字,缺錢,角色設計馬馬虎虎。至於喜洋洋,一開始我也很喜歡看,現在,當它是抗戰片了。動畫都這麼垃圾,更不用談他的配音陣容了。說到缺錢,導致了中國動畫審批都通不過,不用錢堵住那些官德嘴,你拍毛動畫啊。以前還能看日本的,現在都被禁了。
日本之於動漫就如維也納之於音樂,無視日本動漫的巨大商業機器就如自尋死路。中國要正視日本動漫的發展,並虛心學習其優點,取其精華去其槽粕,努力克服自身的點,有恆心有毅力,就定能將我們的動漫產業搞起來,搞上去。 希望在將來,我國的動漫產業能成為我國賦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部分,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健康、快速向前發展。
中國動畫片失敗的原因 :
1、主要因為中國對國產動畫過分實施保護(正所謂慈母多敗兒),反正不論你畫得好不好,電視臺也一定會購買來播放,畢竟國產動畫出品得很少,電視臺每天要播日本動漫的話就必須要有60%以上國產動畫,所以才生出《大頭兒子》這樣的腦積水的怪胎。
2、缺乏題材,一味的去畫那些歷史文獻,中國的歷史題材是好,但看得多都厭的啦,缺乏現代現代感,《Q版三國》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可就只有這個優點,其它都是垃圾。
3、公眾對動畫的心態不正常,覺得動畫片是給智商沒發育完全的孩子看的!其實動畫和電影一樣,動畫其實也是電影的另一種表現方式.誰說看動漫的孩子專利,日本動漫是適合6-40歲的人群看的。
4、缺乏自我反思,為什麼日本動漫這麼受歡迎?因為動畫已經不只是會動的圖畫,裡面有作者表達的思想,有讓人感動的愛情,有精彩戰鬥場面,有玄念的劇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