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盛夏搖籃曲 崇明東灘候鳥繁殖高峰 -鸊鷉,黑嘴鷗,反嘴...

2020-12-05 東方網

原標題:黑水雞、鳳頭鸊鷉、小鸊鷉、普通燕鷗、黑嘴鷗、反嘴鷸、金眶鴴、環頸鴴等水鳥均在生態修復區內有大量繁殖。來到東灘繁殖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嘴鷗,頭部和喙均為黑色,眼後生有一道顯著白色半圓,是傳統國畫中常見的珍稀鳥類。

  摘要:盛夏季節,正值候鳥繁殖高峰時節,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各種鳥類忙著求偶、孵卵、育雛,鬱鬱蔥蔥的蘆葦蕩裡鳥鳴聲不絕於耳,仿佛一首美麗的搖籃曲。

  盛夏的崇明東灘,蘆葦青青,滿目綠色隨風搖曳,讓人心情愉悅。蘆葦蕩中鳥聲陣陣,黑嘴鷗、須浮鷗等夏候鳥在此銜枚築巢,孕育新的生命;黑水雞、白骨頂也帶著幼鳥穿梭於此,自由自在,別有一番樂趣。解放日報·上觀攝影記者與保護區科研人員聯手,歷時1個月,全面拍攝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夏季候鳥繁殖季,首度向讀者呈現國際大都市的生態島上候鳥繁育鏡頭。  

  藍天白雲,看似平靜廣闊的天地,其實蘆葦叢中熱鬧非凡,陣陣鳥語不絕於耳。  

  自東灘保護區開展互花米草生態治理與鳥類棲息地優化工程以來,項目實施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修復區域內的水鳥數量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特別是2017年,水鳥種群數量顯著增加,達到69451隻次。2018年春夏,東灘保護區科研人員在互花米草生態治理與鳥類棲息地優化中試項目一、二、三期區域開展了繁殖水鳥調查,共調查到草鷺、須浮鷗、黑翅長腳鷸、大麻鳽等繁殖水鳥近百巢。此外,黑水雞、鳳頭鸊鷉、小鸊鷉、普通燕鷗、黑嘴鷗、反嘴鷸、金眶鴴、環頸鴴等水鳥均在生態修復區內有大量繁殖。

  來到東灘繁殖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嘴鷗,頭部和喙均為黑色,眼後生有一道顯著白色半圓,是傳統國畫中常見的珍稀鳥類。

  黑嘴鷗雛鳥。

    正在築巢的須浮鷗,巢為浮巢,常漂浮於水中植物上。

  須浮鷗常數十隻,甚至上百隻成群營巢,通常營巢於開闊的淺水湖泊和附近蘆葦沼澤地上。

  

  蘆葦叢中,一對須浮鷗已經產卵,雌雄輪流孵化捕食。

  剛剛迎來新生命的須浮鷗家庭,雌鳥、雄鳥交替捕食護巢。  

  須浮鷗飛行輕快而有力,捕食可凌空完成。  

  須浮鷗懸停餵食,這次的獵物是一隻不小的蝦。  

  小須浮鷗正在測試剛剛長出的飛羽。  

  平時對人類退避三舍的候鳥在繁殖季勇氣大增,護巢行為非常果敢。這隻鷗鳥飛到記者鏡頭前大聲宣誓「主權」。  

  兩隻須浮鷗正在驅趕一隻草鷺。

  

  黑翅長腳鷸群。  

  黑翅長腳鷸覓食。

  

  正在孵卵的黑翅長腳鷸。

  黑翅長腳鷸一家五口。  

  翩翩起舞的反嘴鷸。  

  破殼而出的反嘴鷸。  

  白骨頂遛娃。  

  黑水雞家長做規矩。

  目前已是繁殖時節尾聲,保護區內的幼鳥已經羽翼豐滿,準備開始遷徙之旅。

相關焦點

  • 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
    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鶴鷸。張斌攝  清晨的崇明東灘溼地上,金偉國穿著套鞋、戴著皮袖套,用竹哨仰天吹出悠揚的哨聲。「眼下是鴴鷸類候鳥的過境高峰,我每天都會捕獲幾十至上百隻不同品種的鳥兒。」  保護區一年四季都熱鬧  今年57歲的老金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鳥哨」的傳承人,也是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名護鳥志願者。時值四月,在南方度過一整個冬天的鳥兒又開始了北遷繁殖之旅。
  • ...白鸛,東灘,白鶴,崇明,上海,東方,鶴群,越冬,南匯,鳥類,-上海...
    12月11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的身影出現在崇明東灘。記者獲悉,從今年8月中下旬開始,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遷徙鳥類逐漸增多,種類繁多且數量巨大的遷徙鳥群在完成繁殖後,取道崇明東灘前往越冬地。
  • 「北極來客」賊鷗首訪申城 今年候鳥遷徙高峰到來
    圖說:賊鷗。來源:市綠化市容局【新民網·最新報導】眼下正值候鳥遷徙高峰,鴴鷸、野鴨、白鷺等水鳥已經抵滬。上海就位於西伯利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作為候鳥遷徙的主幹道,每年都會有上百萬隻候鳥經過上海,其中很多都會選擇在此停歇、越冬。通常9-10月是鴴鷸類的遷徙高峰,雁鴨類和鶴類則在10月-11月左右。今年,野鴨等遷徙候鳥已經陸續到浦東、崇明等區域。預計到11月,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鶴和銀鷗也將陸續到達。
  • 上海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林業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打擊非法捕獵
    為了保護候鳥安全過境,打擊非法獵捕候鳥的行為,上海市林業局已經根據國家林業局「清網行動」要求,在全市開展候鳥保護專項行動。隨著鴴鷸、野鴨、白鷺等水鳥陸續到達,上海已迎來候鳥遷徙高峰。通常9-10月是鴴鷸類的遷徙高峰,雁鴨類和鶴類則在10月-11月左右。2016年,野鴨等遷徙候鳥已經陸續到浦東、崇明等區域。賊鷗。 何鑫 圖近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科研人員何鑫在上海沿海灘涂觀鳥時,發現了賊鷗——這種大鳥平時生活在北極地區,很少到南方來,在上海開埠一百多年的鳥類觀察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被記錄到。
  • 趣兜風帶你了解,崇明島東灘的最佳自駕玩法
    在旅途的前半段,我們會從陳海公路開到東灘溼地公園,一這段,最好玩的就是東灘溼地公園。·東灘溼地公園,看日出與候鳥東灘溼地公園,是國內唯一一個候鳥保護區旁邊的溼地公園,在公園裡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些新的鳥類進入,園內品種豐富的植物們,給鳥兒們帶來了休息的好地方。每年的11月到來年3月,是觀鳥最佳時節,可看到成千上萬的雁、鷺等飛禽,十分壯觀。
  • 上海崇明東灘?鷸類鳥類單點環志數量居全球第一
    上海崇明東灘?鷸類鳥類單點環志數量居全球第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8日 10: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內容速覽]記者從全國「愛鳥周」在滬啟動儀式上獲悉,崇明東灘?
  • 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蘆花輕淺處 飛鳥相與還
    原標題:閱讀上海100勝 98 | 東灘歸羽 蘆花輕淺處 飛鳥相與還  名片  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崇明島最東端,1998年成立,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在新生河口沙洲溼地保育、亞太區域遷移鳥類保護和履行國際溼地公約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吸引著全球研究鳥類及溼地生態系統的專家學者的目光
  • 在崇明與鳥兒的近距離邂逅……
    展期:2019年11月—12月 東灘溼地公園位於崇明島的最東端,毗鄰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鳥類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園區總規劃面積6.49平方公裡,現對外開放面積為1.81平方公裡,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60%,園區內種植了260多種植物,園內已發現鳥類有159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4種,公園自然的生態系統為候鳥棲息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
  • 「探索」崇明冬季觀鳥攻略來了,帶你探秘飛羽世界
    崇明,萬裡長江入海口,萬物生長,更是候鳥南來北往的「國際加油站」。每年11月伊始至次年3月,都會有一群南方的客人成群結隊而來,盤桓於崇明東灘數月後,再開啟它們的往北之旅。正是因為這群候鳥的到訪,讓崇明東灘即使在清寂的冬季,也顯得格外生機勃勃、野趣盎然。
  • 聽說有個「1%」指標,對崇明生態島建設很重要!
    聽說有個「1%」指標,對崇明生態島建設很重要!眾所周知,崇明正在建設世界級生態島。那麼,如何去衡量生態島建設的成效呢?在《崇明生態島建設綱要(2010-2020年)》中,就把「全球種群數量1%以上的水鳥物種數」和森林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生態保護地面積比例、自然溼地保有率、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等23個指標一起,作為崇明生態島建設主要評價指標。
  • 環頸鴴:為什麼南匯東灘如此重要
    這個音頻是今年4月25日我在上海南匯東灘溼地觀鳥時錄製的。那時春暖花開,正是候鳥們北上去繁殖地遷徙的大好時光。我們在南匯的灘涂和水塘裡看到了大量的遷徙候鳥,其中不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白琵鷺,還有從南半球、東南亞以及我國南方遠道而來的各種鴴鷸和林鳥,那天一共看到了70多種鳥,真是收穫滿滿的一天。
  • 崇明東灘溼地發現水雉 被稱為淡水溼地上姿態最優美的鳥
    崇明東灘溼地發現水雉 被稱為淡水溼地上姿態最優美的鳥 2012年8月2日   近日,崇明東灘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園內的菱角田內發現了一隻漂亮的水鳥,經拍照分辨,該鳥是有「凌波仙子」之稱的珍稀鳥類水雉,又被稱為菱角鳥
  • 上百萬隻候鳥崇明歇腳,上海護鳥行動正在進行……
    每年,全球有數十億隻候鳥會在自己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跨越洲際的遷徙。我國長江口的崇明島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是西伯利亞至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航線上的最佳歇腳點,每年在此聚集的鳥類有上百萬隻。
  • 錦州夏候鳥種類真不少~這些地方都能觀賞|白骨頂雞|小凌河口|草原...
    (鳳頭鸊鷉)(白骨頂雞)夏天正是候鳥繁殖季節,在錦州沿海溼地、大小凌河、內陸水庫、溼地公園等處,有不少鳥兒忙著生兒育女、餵養幼鳥。隨著鳥兒孵化結束,鳥爸鳥媽開始帶著鳥寶寶們四處覓食、遊玩消暑了。在小凌河口溼地,主要是鴴鷸類,如澤鷸、蠣鷸、紅腹濱鷸、反嘴鷸等,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嘴鷗,以及白額燕鷗、黑尾鷗,也有蒼鷺;在大凌河口溼地,主要有草鷺、蒼鷺、雁鴨類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在小凌河上遊溼地,也可觀賞到鴛鴦;在東湖公園,可觀賞的林鳥較多
  • 上海崇明「生態旅遊」升級 10家五星級酒店擬入駐
    新華網上海8月30日專電(記者賈遠琨)長江口最大、保持最完好的原生態溼地和全球候鳥遷徙的重要棲居地——上海崇明東灘溼地將迎來「生態旅遊」新起點。日前,上海崇明公布了2020年總體規劃,世界級馬球俱樂部、遊艇碼頭、水上樂園等旅遊度假項目將落戶崇明,與此配套的10家五星級酒店擬入駐。
  • 2萬多隻雁鴨正在崇明嬉戲,觀鳥已入黃金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從北方飛來的候鳥大軍已經陸續抵達崇明東灘。 視頻由於上海崇明區提供 剪輯 王思琪(01:01)這幾天,從北方飛來的候鳥大軍已經陸續抵達崇明東灘。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裡,枯色的蘆葦蕩掩映著水面,水裡的葦草稈清晰可見,不少雁鴨扎堆聚集在水面嬉戲玩耍。成群結隊的雁鴨將這裡度過一整個寒冬,待到來年開春時,再陸續離開。11月17日,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從上海崇明區獲悉,到年底之前,市民可以抓住觀賞候鳥的黃金期前往東灘溼地接近大自然、放鬆身心。
  • 崇明十大旅遊景點此時不遊更待何時!
    西沙溼地與東灘溼地不同,周而復始的潮汐現象,是西沙溼地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潮水一漲一落的時間平均為12小時24分鐘。因為潮汐,這裡形成了豐富的地形地貌,溼地中港汊縱橫,具有湖泊、泥灘、內河、蘆葦叢、沼澤等不同的溼地形態。另外,潮汐的漲落還孕育了溼地裡多樣性的動物,比如遷徙到來的候鳥和隨著潮汐而來的沙蟹。
  • 候鳥遷徙高峰到來 賊鷗首次訪問申城
    原標題:候鳥遷徙高峰到來 賊鷗首次訪問申城  東方網10月21日消息:上海眼下正值候鳥遷徙高峰,鴴鷸、野鴨、白鷺等水鳥已經抵滬。近日,科研人員在本市沿海灘涂觀鳥時,還發現了上海鳥類新紀錄——賊鷗。這種大鳥平時生活在北極地區,很少到南方來,在上海開埠一百多年的鳥類觀察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被記錄到。
  • 崇明西沙躋身國家級溼地公園 "家底"剩多少將啟動調查
    目前申城向市民開放的大型溼地公園有7家,其中崇明西沙溼地剛晉級成為申城首個國家溼地公園。崇明有關方面表示,將著力讓它成為更好的休閒旅遊之處。成為國家溼地公園,意味著保護比開發更重要,這對西沙溼地來說,是壓力,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