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研究」各地經濟修復加速,多數省份增速轉正——2020年區域...

2020-12-05 招商銀行研究院

■ 各地經濟復甦進程加快,湖北衝入前十。全國前三季度實際GDP累計實現72.28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長0.7%,延續上半年增幅上行趨勢。分區域看,僅5個省份的前三季度GDP增速為負,受疫情衝擊最小的西部地經濟持續恢復,除內蒙古外的其他省份實現經濟正增長;東部地區增速分化明顯,江蘇、福建、浙江增速靠前,廣東、北京、天津增速較低,但較上半年提升明顯;中部地區復甦進程加快,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湖北GDP降幅收窄顯著,GDP總量衝進前十。

■ 絕大部分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提升,中部整體表現較好;廣東、江蘇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破萬億,西部部分省份增速回落。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達0.8%,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與上半年相比,全國僅新疆和青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分區域看,中部整體表現良好,東部和西部均存在明顯的內部分化特徵。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前三季度累計投資規模為10.35萬億,同比增速5.6 %。東部地區的投資規模最大,廣東和江蘇規模雙雙破萬億。從增速看,有24個省份房地產投資開發增速高於上半年,但也有寧夏、新疆、甘肅、雲南、廣西、重慶等6個西部省份增速回落,低於上半年。

■ 各地消費呈逐步回暖態勢,大部分省份收支增速背離縮窄。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2%,全國30省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仍然為負值,但消費呈逐步回暖態勢。分區域看,東部、中部和西部等區域不同省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存在明顯分化,除新疆外,其餘省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均有所收窄。從人均消費收支來看,各省份依舊存在收入和支出背離趨勢,但與上半年相比大部分省份收支增速背離縮窄。

■ 東部工業修復進程加快,中西部利潤增速分化顯著。全國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實現轉正,工業生產進一步回升。從增速來看,與上半年相比,東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提升明顯,工業修復進程加快。但與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絕大部分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工業利潤方面,工業利潤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0.4個百分點,但地區差距較大,東部有半數省份的工業利潤增速高於全國,中西部地區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內部分化明顯。

■ 東部財政自給率下降明顯。各地財政收支較去年同期普遍下降,但降幅較上半年均有所收窄。與2020上半年相比,大部分地區財政自給率有所下降,其中東部地區省份財政自給率下降明顯,天津、山東、河北等省下降幅度均超4個百分點,浙江和廣東降幅超2個百分點。

正文

GDP概覽:各地經濟復甦進程加快,湖北衝

入前十

2020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經歷了一個疫情衝擊後迅速修復的過程,前三季度實際GDP累計實現72.28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長0.7%。從經濟總量來看,頭部區域繼續維持領跑態勢,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個東部【注釋1】經濟大省GDP均超過4萬億元,其中廣東和江蘇的GDP規模在7萬億以上,GDP 佔比均超過10%。GDP規模在2萬億至4萬億之間的省份有9個,依次為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安徽、上海、河北和北京。與 2020年二季度相比,湖北經濟加速修復,GDP總量擠進全國前十並且超過安徽。GDP規模在1萬億至2萬億的省份有10個,依次為陝西、江西、遼寧、重慶、雲南、廣西、貴州、陝西、內蒙古和天津。與 2020年二季度相比,遼寧的GDP排名超過重慶,位居第16名,天津也超過新疆,成為第23名。GDP規模低於1萬億的地區有7個,包括新疆、吉林、黑龍江、甘肅、海南、寧夏和青海等,除新疆外其餘省份的GDP排名和2020年二季度相同。

從經濟恢復情況來看,除湖北、上海、遼寧、內蒙古和黑龍江五省外,其餘25個省份均實現GDP增速均由負轉正,其中有22個省份的GDP增速跑贏全國。分區域看,由於基數較低和受疫情衝擊相對較小,西部地區省份恢復較快,除內蒙古外,其他省份均實現了GDP正增長。其中,貴州、甘肅、雲南、重慶、寧夏、四川、新疆和廣西均實現了GDP增速超2%的水平,貴州最高,達3.16%;新疆受疫情反覆的影響,GDP增速由2020年二季度的3.3%下降至2.2%;內蒙古經濟受到疫情衝擊較大,其GDP增速依然為負。相較於西部,東部地區增速分化明顯,江蘇、福建、浙江增速靠前,GDP增速超過2%,廣東、北京、天津、上海增速較低,分別為0.7%、0.1%,0%,-0.3%,但較上半年提升明顯。中部復甦進程加快,湖南、安徽、江西的GDP增速高於2%,山西和海南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河南GDP增速為0.5%,湖北受疫情衝擊最嚴重,GDP增速-10.4%,但較上半年收窄了8.9個百分點。東北地區經濟復甦較慢,僅吉林增速為正,黑龍江和遼寧的增速均為負。與上半年相比,部分省份反彈顯著,天津、海南、廣東、北京、黑龍江等省份GDP增速比上半年高3個百分點以上。

圖1:2020年三季度各省GDP總量(億元)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2:2019和2020年三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各省GDP增速(%)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投資

2-1 固定資產投資:絕大部分省份增速提升,中部整體表現較好

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達43.65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達0.8%,為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相比2020年二季度,增幅上升3.9個百分點,成為引領經濟修復的主要力量。

分區域來看,除青海、江蘇、內蒙古、湖北四省外,其餘省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正。東部地區各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化明顯,其中,上海、廣東和浙江三省表現較好,同比增速均超過4%,上海最高,同比增速達10.3%;北京、福建、天津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而江蘇增速依舊為負,但降幅較2020年上半年收窄。中部地區固定資產增速整體態勢良好,除了湖北(-33.9%)外,中部各省份固定資產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山西、海南、江西、湖南的固定資產增速均位於5%以上,山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排名全國第三,達到9.5%。西部地區各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存在明顯分化,新疆固定資產增速高達17.3%,位居全國第一,而青海、內蒙古的固定資產增速依舊為負,分別為-1.3%和-7.7%,排名倒數第二和第四。東北三省固定資產增速各不相同,吉林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最高,達8.9%;黑龍江固定資產增速為2.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遼寧的固定資產增速僅為0.1%,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除新疆、青海外,全國其餘省份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均有所提升。其中,湖北、內蒙古2020年三季度投資增速提升超過10個百分點;貴州、天津、寧夏、北京、遼寧、福建投資增速由負轉正;河北、四川、浙江的投資增速放緩,提升幅度不足1個百分點;青海和新疆的投資增速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有所下降,分別下降了4.2個百分點和11.3個百分點。2020年前三個季度有12個省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已超過去年同期,其中新疆、吉林、海南、山東、寧夏等省份比2019年前三季度高10個百分點以上。

圖3:2019和2020年三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各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2-2 房地產開發投資:廣東、江蘇規模破萬億,西部部分省份增速回落

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累計投資規模為10.35萬億,同比增速5.6 %,相比2019年同期增速下降了4.9個百分點。從房地產投資規模來看,規模超過4000億的省份有8個,排名靠後的7個省份投資規模不足1000億元,寧夏和青海不足400億元。分區域來看,東部地區的投資規模最大,東北和西部地區的大部分省份投資規模較小。投資規模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東部地區佔據6席,其中,東部的廣東、江蘇、浙江和山東排名前四,分別為12277億元、10053億元、8537億元和6865億元,自二季度房地產投資規模廣東超越江蘇後,規模雙雙破萬億,廣東進一步領先江蘇,四省佔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的36.46%,與去年同期相比,佔比上升了0.6個百分點。安徽、河南、四川在4000億以上,分別為5456億元、5391億元和5341億元。

從增速來看,與2020年上半年相同,2020年前三季度有25個省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正,其中遼寧由上半年的負值轉為正值,而重慶由上半年的0.7%降至-1.1%。有19個省份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高於全國,11個省份增速低於全國。有24個省份房地產投資開發增速高於上半年,有寧夏、新疆、甘肅、雲南、廣西、重慶等6個西部省份增速回落,低於上半年。此外,我們發現新疆、青海、陝西、上海、江蘇、寧夏、河北、海南等8個省份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但仍有22個省份低於2019年前三季度,其中,除湖北外,貴州、雲南、廣西、天津等省份比去年同期低10個以上百分點。分區域來看,除天津(-6.1%)外,東部地區各省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均為正值,上海、江蘇、河北已超越去年同期,但天津、福建、北京、山東、廣東、浙江等省份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西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最快,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西部地區佔據7席,其中,新疆最高,增速高達20.1%,青海、貴州、陝西、雲南的增速均超過10%,分別為13.5%、13.1%、11.1%和11.1%;但是除新疆、青海、陝西、寧夏外,其餘西部省份的增速仍遠低於去年同期。除湖北、海南外,中部地區2020年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均為正,但均低於2019年同期水平。東北的吉林、黑龍江、遼寧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分別為15.10%、-1.10%、 1.50%,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遼寧增速實現由負轉正,黑龍江降幅大幅收窄。

進一步比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與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發現,有24個省份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高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有海南、黑龍江、江西、上海、天津、重慶等6個省份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低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正向增速差超過10個以上百分點的有湖北、內蒙古、青海、貴州、和江蘇,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分別高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6.9、16.6、14.8、12.1和10.5個百分點,其中江蘇位於東部,湖北位於中部,其他省份位於西部地區。

圖4:2020年三季度房地產投資額(億元)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5:2019和2020年三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各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6:2020年三季度房地產開發增速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差值(%)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消費:各地呈逐步回暖態勢,大部分省份收支增速背離縮窄

全國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7.33萬億元,同比-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但仍比 2019年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低15.4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增長0.9%,實現年內首次轉正,由二季度的-2.3%提升至1.7%,消費呈現逐步回暖態勢。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來看,全國30省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仍然為負值,但除新疆外,其餘省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均有所收窄。其中,有8個省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10%以下,僅湖北增速低於-20%,而上半年低於-20%增速的省份有4個。分區域來看,東部、中部和西部等區域不同省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存在明顯分化,安徽、貴州、江西、重慶四個中西部省份消費增速位居全國前四位,分別為-0.5%,-1.0%,-1.3%和-2.2%,而湖北、新疆、天津、北京的消費增速均在-10%以下。東北地區消費恢復較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處於深度下降區間,黑龍江、吉林、降幅均超過10%,全國排名倒數第3,5,7位。與2020年上半年增速相比,各省份的消費恢復速度存在明顯差異。其中,海南、湖北、上海的恢復速度最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上半年分別收窄11.0、6.7、6.6個百分點;陝西、山西、遼寧、黑龍江、西藏、重慶、山東消費恢復也較快,降幅均較上半年收窄超過5個百分點;受疫情反彈影響,前三季度新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降幅較上半年擴大0.4個百分點。

圖7:2019和2020年三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各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從人均消費收支來看,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781元,名義同比增速3.9%,增速較上半年提升1.4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2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下降3.5%,名義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4個百分點,收入端增速大於支出端增速,居民支出意願依舊恢復緩慢。

從各地區居民收支規模來看,東西部存在較大差異,東部各省市的居民人均收入和支出規模排名靠前,西部地區的省份排名相對靠後。2020年前三季度,上海人均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依舊保持第一,分別為54126元和30695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新疆為14230元,人均消費支出最低的貴州為10523元,上海的收入是新疆的3.80倍,支出是貴州的2.92倍。

從增速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除黑龍江和湖北外,其他28個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增長;而人均消費支出僅8個省份的增速為正,其他省份的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均負增長,其中有6個省份消費支出增速低於-10%。收入方面,總體來看,有28個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上半年,僅上海和新疆低於上半年,東部地區的增速低於中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前十均為中西部省份,其中西部的四川、貴州和重慶排名前三,同比增速分別為7.45%、6.79%和6.52%;東部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實現正增長,但僅廣東、浙江和江蘇的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東北表現出較大的地區差異,其中吉林增長最快,增速達4.32%,遼寧次之,為1.4%,而黑龍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負增長,同比-0.24%。

支出方面,2020年前三季度有6個省份實現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由負轉正,但除雲南外,各地區的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均小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其中,有12個省份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增速最低的三個省份是黑龍江、湖北、天津,分別為-13.68%、-13.64%、-12.18%,增速最高的三個省份是雲南、四川和重慶,分別為6.61%,2.41%,2.21%。與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各省份依舊存在收入和支出背離趨勢,有9個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增速差值大於10個百分點,其中,天津、北疆、北京的差值最大,分別為14.64、14.01和13.84個百分點。但大部分省份的收支增速背離幅度有所收窄,與上半年相比,有23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增速差值收窄,新疆、甘肅、湖北、河北、廣西、海南、湖南等7省份增速差值有所擴大,新疆最為明顯,增速差值達4.04個百分點。

同時,寧夏、青海、天津、黑龍江、重慶和福建等地的居民消費意願恢復較快,較上半年消費支出均提升在4個百分點以上。有26個省份的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高於上半年,但需要注意的是,甘肅、海南、廣西和新疆的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低於2020年上半年,居民的消費意願降低,其中下降最多的新疆,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為-11.6%,較2020年上半年下降4.87個百分點。

圖8:2020年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9:2020年三季度各省人均消費支出(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10:2019和2020年三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11:2019和2020年三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各省人均消費支出增速(%)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招商銀行研究院

工業:東部工業修復進程加快,中西部利潤增速分化顯著

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累計增速實現轉正,工業生產進一步回升,較2020年上半年增速提升2.5個百分點,但仍低於2019年同期水平(+5.6%)。

從增速上看,全國有21個省份工業增加值恢復了正增長,與上半年相比,陝西、山東、雲南、遼寧、天津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實現了由負轉正。分區域看,東部地區各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正負參半,其中浙江、山東、河北、福建、天津實現了正增長,而北京、廣東、上海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均為負值。中西部工業受疫情影響較小,經濟和生產秩序恢復較快,工業增加值增速顯著好於全國水平。2020年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市中,除吉林、江蘇、浙江三省以外,其餘7個省份均為中西部省份,增速均高於3%。同時,也需要注意西部的廣西和內蒙古,以及中部的海南和湖北的工業增加值仍然負增長,分別為同比-1.1%,-1.9%,-5.5%,-11.5%。而東北地區的吉林工業恢復較快,工業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國第二,而黑龍江仍為負值。

從增速變化看,有28個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上半年,僅河南和寧夏較上半年增速有所下降,分別下降了0.8和0.9個百分點。湖北省工業復甦已明顯加速,2020年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較上半年大幅收窄9.5個百分點,回升速度居全國首位。整體來看,與上半年相比,東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提升明顯,工業修復進程加快,其中天津、上海和廣東的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半年均提升超過5個百分點,江蘇、浙江和山東等工業大省增速提升也在2.5個百分點以上。但與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絕大部分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僅吉林、甘肅、山東和新疆高於去年同期,分別高6.8、2.9、2.9和1.1個百分點。

圖12:2019和2020年三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速(%)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3665億元,同比下降2.4%,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0.4個百分點。有12個省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為正,與上半年相比,重慶、浙江、江蘇、北京、四川、廣西、江西、山東和雲南等9省實現工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甘肅由正轉負。

從區域來看,工業利潤增速地區差距較大,工業利潤增速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距為 55.80%,而各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差距不到 18%。東部有半數省份的工業利潤增速高於全國,其中,浙江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最高,達9.4%,居全國第二;廣東、上海、河北、福建均為負增長,同比增速分-2.4%、-4.2%、-4.5%和 -5.6%。中西部地區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內部分化明顯,12個工業利潤正增速省份中,中西部佔據三分之二,重慶工業利潤增速16.7%,位列第1,而增速倒數五名的省份增速都在-25%以下,山西、海南和內蒙古等3個省份來自中西部,低於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湖北(-18.30%)。東北三省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工業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 -39.10%、-15.8%和-9.1%。

從增速變化來看,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全國27個省份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均有所提升,黑龍江、甘肅和河南等3省份利潤增速下降。其中青海、湖北、重慶、山東、海南、遼寧、寧夏等7個省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均提升了15個百分點以上,其中青海提升最高,從2020年上半年的-31.8%提升至-3.5%。與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大部分省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仍低於同期水平,有12個省份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高於去年同期,其中,廣西、重慶、遼寧、甘肅、山東等省份增速提升超20個百分點,而海南、湖北、寧夏、黑龍江、山西、內蒙古、天津、河南等省份仍比去年同期增速低20個百分點以上,海南的增速下降幅度最多,下降了 40.5 個百分點,高於湖北下降的33.4個百分點。

圖13:2019和2020年三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增速(%)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財政:東部財政自給率下降明顯

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0萬億,同比下降6.4%,較上半年收窄4.4個百分點。分區域來看,東部省份的財政收入規模顯著高於其他地區,財政收入超4000億元的6個省份均屬於東部地區,廣東的財政收入規模最大,為9692.52億元,比第二名的江蘇高2700多億;西部和東北的財政收入體量較小,全國排名靠後的省份均屬於西部和東北地區,最低的青海為219億元。

從各地財政收入增速來看,隨著目前國內疫情控制穩定,經濟發展恢復較快,9個省份財政收入實現正增長,較2020年上半年多了4個。除河北、貴州和新疆外,未轉正的地區降幅均有所收窄。分區域來看,東部地區除北京、天津外其餘地區的財政收入增速均高於全國,而北京和天津的財政收入降幅均超過10%。中部地區除河南、江西外,其餘省份財政收入仍為負增長,其中,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湖北財政收入增速最低,為-27.54%,較二季度收窄約1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財政收入增速內部分化明顯,有4個省份實現正增長,分別為青海、雲南、廣西和四川,但重慶、內蒙古和陝西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東北三省的財政收入均為負增長,其中黑龍江增速最低,同比-14.3%。

從增速變化來看,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除青海、廣西、河北、貴州、新疆5省外,其他25個省份的財政收入增速高於上半年,其中湖北、海南和寧夏的財政收入增速提升超10個百分點。與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僅青海、吉林、重慶3個省份的財政收入增速高於去年同期,其他27個省份均低於去年同期,其中,湖北、天津、北京、海南、黑龍江、內蒙古、寧夏、陝西等省份的財政收入增速仍比去年低10個百分點以上。

圖14:2020年三季度財政收入(億元)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15:2019和2020年三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速(%)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2020年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支出達17.52萬億元,同比下降1.8%,較上半年提升了4個百分點。從支出規模來看,有7個省份財政支出規模超過6000億元,其中,廣東排名第一,財政支出規模達12870.02億元。財政支出排名倒數前十的省份中,有一半來自中部地區,寧夏排名最後,支出僅1129億元。

從增速來看,全國有13個省份的財政支出增速為正,16個省份的財政支出增速為負,其中,海南、遼寧、寧夏、浙江、吉林、雲南、廣東、內蒙古的增速由負轉正,河北的財政支出增速排名第一,同比10.12%,貴州的財政支出增速排名最後,同比-16.97%。從增速的變化來看,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除新疆和黑龍江外,其他已公布數據省份的財政支出增速均高於上半年,其中,提升幅度最快的省份是貴州,提升了13.51個百分點,而黑龍江的財政支出增速卻由正轉負,下降了3.83個百分點。與2019年三季度相比,全國所有省份2020年前三季度財政支出增速均低於去年同期水平,有14個省份財政支出增速的下降幅度超過了 10個百分點,貴州的財政支出增速甚至下降了35.65個百分點。

圖16:2020年三季度財政支出(億元)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註:湖南2020年三季度的財政支出數據未公布

圖17:2019和2020年三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財政支出增速(%)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註:湖南2020年三季度的財政支出數據未公布

從財政自給率來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東部的財政自給率遙遙領先,除河北外,排在前8位的省份均屬東部地區,上海自給率超過100%。中部整體次之,自給率均在30%至50%之間,最高的山西自給率為46.08%,最低的湖北為34.93%。東北和西部地區整體偏低,遼寧、重慶、內蒙古的自給率高於中部平均水平,但其他地方普遍低於中部,雲南、寧夏、甘肅、黑龍江的自給率不足30%。從財政自給率的變化來看,由於三季度財政收入減少,而支出存在一定程度的剛性,大部份地區三季度財政自給率較去年同期下降。但也有13個省份自給率出現上升,但上升幅度大多低於3個百分點;財政自給率下降較多的地區有海南、山西、湖北三個中部省份,下降均超過了9個百分點。除湖北屬於疫情中心區外,海南、山西公共財政在外部衝擊下穩定性相對偏弱。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僅有河南、上海、安徽、湖北、廣西、雲南和甘肅等7個省份財政自給率出現了上升,最高的是河南,提高了2.55個百分點;有22個省份的財政自給率出現了下降,貴州的財政自給率下降最多,下降了6.51個百分點,而東部地區省份財政自給率下降明顯,天津、山東、河北等省下降幅度均超4個百分點,浙江和廣東降幅超2個百分點。

圖18:2020三季度財政自給率(%)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註:湖南2020年三季度的財政支出數據未公布

附錄1:2020年三季度各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注釋

1、區域劃分: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中部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海南,西部包括內蒙古、陝西、新疆、寧夏、甘肅、青海、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東北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由於統計數據缺乏或口徑不一,本報告未將西藏、香港、澳門、臺灣納入分析。

3、授權方式:一般轉載只需要正常標註信息即可。

若發現未經授權轉載者,一律舉報。畢竟原創不易,感謝您對招商銀行研究的認可和理解。

注意:未經作者同意不得二次轉載,轉載時必須保留本轉載聲明。

責任編輯|餘然

相關焦點

  • RECP籤署促進區域經濟整合;一二線四城市錄得商業地產大宗交易 |...
    商務部:RECP籤署促進區域經濟整合,助力我國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0 2  宏觀環境  ?宏觀經濟: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穩定恢復;增速由負轉正  ?工業經濟:工業生產平穩增長;累計增速繼續回升  ?服務業經濟:商務活動指數繼續上升;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速最快  ?收支結構:居民收入實際增速由負轉正;消費支出穩定恢復  ?
  • 復盤2020年A股:實體經濟支撐下的牛熊邏輯
    我們看到,疫情衝擊之下,全球各國政府迅速出臺各類救市舉措,中國經濟也在短暫陣痛後迅速復甦,GDP增速走出V形反轉,前三季度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省份達到25個,多數上市公司也在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挫後,二季度、三季度開始企穩並實現了正增長,展現出了強大的防險能力、抗壓韌性和發展活力。
  • 全球貿易復甦面臨挑戰:區域差異明顯,中國亮點顯著
    2020年,全球貿易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未來復甦前景將面臨波折,並將呈現較大的區域差異性。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有望持續助推全球貿易回暖。此外,隨著2020年接近尾聲,全球貿易增速可能會放緩,因為春季封鎖期間積累的商品需求已基本得到滿足,同時企業幾乎已經重建了庫存。根據其最新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北美、歐洲等地區放鬆「封鎖」措施,主要經濟體廣泛採取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全球貨物貿易量實現反彈,環比增長11.6%,但仍較2019年同期下降5.6%。
  • 2020年一季度全國主要城市GDP出爐,哪些城市經濟韌性更強?
    2020年一季度全國部分城市GDP情況伴隨著五一假期的來臨,2020年一季度已經離開我們整整一個月時間了。多數人顯然並不想懷念這一時間階段,因為它留給我們的記憶多數並不那麼美好。但是今年的五一假期看起來格外得長,幾乎是自上一次全國法定節假日安排修訂之後,最長的一次。
  • 從RCEP看新型經濟全球化 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成果亮眼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卞永祖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研究員 白 明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王 勇剛剛送別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加速了這一趨勢。
  • 2018年經濟增速排名南快北慢 快在哪裡、慢在何處?
    2018年經濟增速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南方9個,北方1個;排名後五位的省份均在北方——南快北慢,這是為啥(區域經濟新觀察③)  近年來,中國區域經濟出現了一個新變化,即走勢分化狀況從傳統的「東西差距」變成了「南北差距」,而且這種差距還在擴大中。
  • 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成果亮眼動力十足 從RCEP看新型經濟全球化
    剛剛送別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加速了這一趨勢。世界經濟陷入低迷,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公平和效率、增長和分配、技術和就業等矛盾更加突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考題格外嚴峻。所幸,仍有陽光穿破烏雲。
  • 2019年山東省餐飲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收入規模位居全國首位、區域...
    2019年山東省餐飲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收入規模位居全國首位、區域競爭格局較為集中  2020-05-05 10:10:05
  • 1~3季度京津冀生產總值6.2萬億元,京冀增速由負轉正
    1-3季度,京津冀三地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經濟加快恢復,新興動能發展壯大,「六穩」「六保」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協同發展紮實推進。一、經濟增速均有回升,主要領域穩步恢復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1-3季度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為6.2萬億元。
  • 研究:格陵蘭島幾乎每個區域的冰層都在融化
    研究:格陵蘭島幾乎每個區域的冰層都在融化2021-01-05 11:12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研究人員最近對覆蓋格陵蘭島的冰層進行了一項研究。
  • 2016年度華中區域空氣源熱泵市場熱度不夠
    華中華中區域市場在整個國內空氣源行業版圖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其中的湖南,江西,湖北市場都是廠家必爭之地,特別是湖南市場,牢牢佔據著國內空氣源熱泵省份市場中的權重地位。縱觀2016年,整個華中區域市場發展較為平穩,湖南市場依舊保持快速發展,而江西與湖北市場相較之以往增速略有放緩。
  • 「兩會聲音」徐玖平: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賦能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成都市委員會主委、四川大學商學院院長徐玖平統籌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課題。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成都繼國家中心城市後再次成為地區經濟中的重要一極。今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批覆設立成都東部新區。
  • 一群兩心三圈 山東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
    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  ◆山東構建「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總體格局  ◆14個地區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11月12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山東省區域協調發展有關情況。
  • 南亞經濟「寒冬」盤踞:區域大國復甦緩慢 下行風險依舊存在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南亞經濟「寒冬」盤踞本報記者 施普皓2020年,南亞新冠肺炎疫情總體嚴峻,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各國經濟發展均遭受嚴重衝擊。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顯示,2020年,南亞地區經濟估計將萎縮6.7%,2021年預計將增長3.3%。由於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失業率上升等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南亞地區的經濟仍處於「寒冬」中。區域大國復甦緩慢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是南亞地區三大主要經濟體,同時也是該地區疫情情況最為嚴峻的3個國家。
  • 國臺辦: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與大陸經濟增長率先由負轉正密不可分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歡、石龍洪、陳舒)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3日應詢指出,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額及佔臺灣總出口額比例均創歷年新高,和大陸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的主要經濟體密不可分。
  • 2020年中國外貿逆風翻盤 成績亮眼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複雜嚴峻。回望2020年這一年,我國外貿逆風翻盤,成績亮眼。1—9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1—10月,累計增速提高到1.1%;進入11月,增幅繼續擴大。
  • 2020年「一帶一路」進出口逆勢增1% 與中國經濟關聯度現區域差異
    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形成嚴重衝擊,但「一帶一路」合作卻並未止步,而是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取得了新的進展。健康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成為新的合作亮點。
  • 寵物食品區域公用品牌「南和犬貓糧」華麗亮相!
    阿里巴巴資源全面下沉  投身國家鄉村振興大業 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下簡稱
  • 2020-2026年中國製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製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在多年製糖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製糖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製糖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製糖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2020泛珠三角區域環保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昆舉行
    2020泛珠三角區域環保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昆舉行 供圖2020泛珠三角區域環保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昆舉行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胡曉蓉)11月18日,由泛珠三角區域環保產業合作委員會主辦,雲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廣東省環保產業協會承辦的「2020泛珠三角區域環保產業合作發展論壇暨新技術新產品推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