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江蘇南通人,臺灣法鼓山創始人。他是臺灣佛教界為數不多具足正見,並建立了佛教事業的僧人,其著作《正信的佛教》《戒律學綱要》等影響深遠。由他及其弟子丹·史蒂文森合著《牛的印跡》一書,可以略窺聖嚴法師禪法概貌。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之路》一書名為合著,其實應該是丹·史蒂文森將聖嚴法師論述佛教與禪法的著作,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彙編成書。丹是聖嚴法師赴美弘法的第一批學生之一,跟隨聖嚴法師學禪近二十年。
丹將聖嚴法師的禪法,彙編為三大部分,十一個章,三十多節文字。
第一部分為《導言:禪宗與佛教的修行》。第一章《禪與空:禪與傳統佛教的方法》,講「禪宗於佛教的空觀」以及「對應不同修行階段不同的修行方法」;第二章《修禪與調攝身心的原則》,將調身、調息、調心,以及修行進程的七個階段。
第二部分是《漸法中的三無漏學》。第三章《佛教的戒律與禪修》,談戒;第四章《五停心觀》,談定;第五章《修慧:四念處》,談慧。
第三部分《禪宗的頓法》。第六章《禪宗與頓悟法門》,分「頓悟與漸修」「禪宗」兩個小節;第七章《參公案與看話頭》,談臨濟宗的看話禪;第八章《默照禪》,談曹洞宗的默照禪;第九章《禪修的先決條件》談了「頓法的基本先決條件」「佛教的戒律與出家和在家之道」「內在條件:取得進步四種必要的心理狀態」三個方面;第十章《何謂禪師》從「擁有正見」「透過禪修獲得開悟體驗」「在正統的法脈裡得到傳法」「具有福德因緣」「懂得觀機逗教和適應眾生的方便法門」;第十一章《十牛圖》,是對《十牛圖》的解說,也可以視為《牛的印跡》這一書名的由來。
此外,在全書的開頭,還有《序言》和《聖嚴法師簡介》兩篇文章,《序言》介紹了彙編本書的因緣,《聖嚴法師簡介》勾勒了聖嚴法師學佛、修禪、弘法的經歷,對整體上理解聖嚴法師,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順便說一下,恩師淨慧長老的《生活禪鑰》一書,也是由弟子彙編而成的,其最後一章《牧心如牛——略說十牛圖頌》也是解讀《十牛圖》的。這兩本書(《牛的印跡》與《生活禪鑰》),可以結合起來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