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 10月9日消息 (記者 石丹)「火車站是線下人流量大的典型場景,但大家並非都去火車站開店,因為在那裡再好的產品可能都抵不過一碗方便麵」,秒針系統副總裁黎沛姿在接受採訪時,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解釋在現階段做廣告投放,不僅需要依賴數據流量,還要了解流量背後的具體構成。
黎沛姿表示,在長期幫廣告主監測投放效果中發現,直接的投放轉化率並不高,很多企業也為此表示困惑,為何有了大數據流量卻沒有很好的銷售量?因為企業往往只追求流量的大小,卻忽視了流量背後的構成。流量通常由人和場景構成,例如一碗熱氣騰騰的方便麵,比其他任何產品在人流量巨大的火車站更有市場正是這個道理。
黎沛姿認為,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購物需要一個適宜的購物環境下進行。假如一個顧客在瀏覽網頁時看到了廣告,顧客點擊進入廣告頁面,但沒有完成購買行為,這並不能說明這個廣告的效果不好,也許當時顧客感興趣卻並不需要,也許有其他事情等等,很多時候購買失敗是由購物環境不匹配造成。
「我們更提倡的是觀察一段時間內的轉化率,直接轉化率並不能說明什麼。例如一個廣告投放4周或6周,投放之後再檢測1個月,這樣的轉化率是比較真實可信的。」黎沛姿說。
傳統企業觸網 增速不容小覷
「現在品牌商們都意識到電商是個重要的渠道。很多品牌商發現自己不去做電商,就會其他人替你去做。例如寶潔的產品並沒有在網上售賣,但是去淘寶一搜,寶潔的產品滿天飛。」黎沛姿說。品牌商們也意識到,電商是未來銷售方面的一個突破點,與其讓別人做不如自己來。
很多傳統品牌初入電商領域,對於整個電商生態圈的不熟悉,導致其技術知識方面滯後。不過隨著傳統企業一步一步深入電商領域,這方面的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另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是,在很多傳統企業中,決策流程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這在電商行業是很致命的。做電商往往需要做一個快速地反應,快速地做決策。「也許在你進行決策流程的過程當中,可能就有人已經先你一步做出反應,已經搶佔市場了。」黎沛姿說。
不過傳統品牌的優勢在於豐富的品牌運營管理經驗,同時也擁有豐厚的品牌資產。一些電商品牌的歷史只有短短幾年,而傳統企業往往具有上百年的歷史,其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是不可磨滅的。另一方面,傳統企業對於消費者需求的把握能力也是很強的,根據需求開發自身產品,以及企業對產品品質的把控等等,這些方面都是電商品牌是無法比擬的。
黎沛姿表示,短期來看傳統企業在電商領域並不如一些土生土長的電商品牌,但是從長遠的方向著眼,傳統企業一定是未來電商領域重要的增長點。
傳統企業更重視管理顧客
黎沛姿透露,現在的電商太過於注重銷售數據,而傳統企業更注重的是對顧客的掌控力。如今在線上,廣告主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顧客,他們可以更好地去管理自己的顧客。黎沛姿說:「其實我更關心的是,品牌背後的顧客群是怎樣的,顧客的品牌忠誠度如何,這些才能代表品牌未來的增長潛力。」
黎沛姿認為,以後每一筆交易的發生,都是可以按照品牌商的計劃去發生的。「以前顧客看了廣告,看了多少遍,顧客是去沃爾瑪還是家樂福購物這些品牌主都沒有辦法去控制。而在電商這個情景下,所有事情都可以按照品牌主的設想去發展。品牌商可以通過每個數據點的監控以及對於顧客群的把控,把顧客引導到設定好的路線,這樣顧客就會根據品牌商的設定,一步一步最後完成購買行為。這樣一切看起來都是有預謀的了。」
據了解,秒針系統是依託於大數據,以廣告點擊監測為基礎,通過打通廣告數據和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為客戶提供精準的廣告數據轉化率分析。通過秒針系統的分析,客戶可以簡單明了地評估廣告直接轉化效果,豐富自身的ROI分析體系,避免了站外投放的資源浪費。黎沛姿透露,秒針系統日均處理數據超過2TB,擁有日均處理1000億廣告請求的數據處理能力,累計存儲、處理數據超過2PB。
現階段,秒針系統為廣告主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第一,驗證廣告主是否實現了顧客購買;第二,幫助廣告主在不同的品牌和管理之間建立統一的衡量標準,同時也包括對比和評估廣告表現;第三,幫助廣告主提高投放效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