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見文末 果殼
歡迎收看一周科技。作為一隻蝸牛,螺旋長反了是種什麼體驗?不僅要全球徵婚才能搞上對象,而且孩子也不隨你……
深淵章魚
來認識一個可愛的小傢伙——它是人類目前已知生活在海洋最深處的章魚[1]。
Alan J. Jamieson & Michael Vecchione
這隻章魚生活在印度洋水面下6957米深的地方,海底觀測設備拍下了它的身影。這是一隻「小飛象章魚」,屬於菸灰蛸屬(Grimpoteuthis),海洋生物學家認為它可能是個全新的物種,但這一點僅通過影像無法確認。這也是人們第一次在海平面下超過6000米的超深淵帶觀察到頭足類動物的活動,這一觀測結果比過去的記錄加深了1812米。
孤獨螺旋
還記得嗎?它最終成功留下後代,連曾孫都有了——但孩子們卻都不隨它。
絕大多數蝸牛都是右旋的,左旋蝸牛十分罕見,且無法與右旋蝸牛交配。來自英國的菜園蝸牛傑裡米(Jeremy)就是一隻左旋蝸牛。幾年前,研究者為它發起了一場全球徵婚,找來兩個「百萬裡挑一」的左旋蝸牛當配偶。然而,這兩隻配偶卻看上了彼此,傑裡米被丟在一旁,堪稱蝸牛界慘劇。好在最終,傑裡米還是與一隻蝸牛完成交配,並在死前有了自己的孩子——但這對左旋爹媽,生出來的孩子卻都是右旋的。
上面是左旋蝸牛傑裡米,殼上的花紋是逆時針的;而下面是一隻右旋蝸牛,花紋是順時針的| Angus Davison et al
通過這次「徵婚」,研究者一共收集到45隻左旋蝸牛,並利用它們分析了左旋蝸牛的成因[2]。這些蝸牛至今繁衍三代,產生了將近一萬五千個後代,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右旋。唯一的例外是一對來自法國的蝸牛,它們的6000多個後代中,出現了17隻左旋蝸牛。
從這些數據來看,左旋蝸牛出現的概率微乎其微。研究者認為,左旋很可能是發育過程中偶然出現的、或被環境影響而發生的事故,而不是會遺傳給後代的性狀。
二氧化碳新紀錄
此前有研究顯示,持續走高的碳排放在疫情期間出現了罕見的短暫下降。但本周的新消息則提醒人們,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趨勢依然沒有因此扭轉。
根據莫納羅亞天文臺數據繪製的二氧化碳濃度趨勢圖 | scripps.ucsd.edu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存在季節性變化,通常每年5月會達到全年的峰值。而在今年剛剛過去的5月,這個峰值的數字再創新高:根據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的觀測數據,2020年5月二氧化碳濃度的平均值達到了417.1ppm(百萬分率),這超過了去年的峰值414.7 ppm,成為有記錄以來的最高點[3]。
寄生
在本周的《自然-通訊》上,中國研究者報告了從化石中發現的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寄生關係——它發生在距今約5.12億年前[4]。
張志飛/中國,西安,西北大學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寄生生物與宿主的復原圖。其中長得有點像蛤蜊的是名叫「烏龍箐新圓貨貝」(Neobolus wulongqingensis)的寒武紀生物,它是一種腕足動物,其實與雙殼貝類相當不同。而附著在它外殼上的則是一種寄生的管棲生物。
從寄生蟲們留下的管狀結構方向來看,研究者認為它們活著時會進行「偷竊寄生」——也就是說,它們會偷走寄主的食物。當有這些寄生生物存在時,宿主與其他同類相比明顯體型較小,這提示宿主的健康受到了影響。
遺蹟
通過雷射雷達遙感探測技術,研究人員近日在墨西哥東部森林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大、最古老的瑪雅文明建築群[5]。
瑪雅遺蹟的遙感3D成像圖 | Takeshi Inomata
這片長方形平臺長約1.4千米、寬約400米、高約10-15米,佔地約56.3萬平方米,體積超過了古埃及吉薩金字塔,建造的目的可能是用於舉行大型祭祀活動。同位素檢測結果顯示,遺蹟建造於大約公元前1000年,與目前公認的瑪雅文明起源時間非常接近,修建過程經歷了約200年。建築周邊有9條路堤,最長約6.3公裡,並設有蓄水池設施。這一發現挑戰了考古學家們對瑪雅文明建築的傳統認識。
參考文獻
[1]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27-020-03701-1
[2]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bl.2020.0110
[3] https://scripps.ucsd.edu/news/rise-carbon-dioxide-unabated
[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332-3
[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43-4
作者:麥麥,矩陣星,窗敲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