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為何要發誓不到黃泉永不見其母,是因為不孝嗎?

2021-01-16 梓傑憶史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時間的長河中,也留下很多感人肺腑,又或是啼笑皆非的故事。在中國,孝道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遵守的,評判一個人時往往也會將孝心作為標準。甚至在漢代,還將孝道作為能否如仕途的條件。但是,在春秋時期,鄭國有一位君主,發誓與其母親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作為尊崇禮制的時代,就算是當時禮制已經衰落了,但是其對人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如此對待他目前,是和緣由呢?

孝道文化

這位鄭國君主就是鄭莊公,鄭國在春秋時期雖算不上大國,但是春秋爭霸的序幕卻是從鄭國開始的,並且正是鄭莊公拉開的,當時鄭國在諸侯中的實力比較強,可以說是小霸春秋,但是因為其建立的霸業無法與齊桓公、晉文公等人相比,所以未能位列春秋五霸之一。鄭莊公的母親是武姜,出生於申國。據《左傳》記載,鄭莊公是武姜所生的第一胎,但是孩子出生時卻難產了,一般情況下都是頭部先出來,腳後出,這樣無論是對大人還是小孩來說,都是比較好的,母親可以少遭些罪,孩子也不容易發生意外。武姜生第一胎的時候,情況恰恰相反,孩子的腳先出,情況十分危急,在古代那種醫療技術落後的時代,這種情況之下只能是聽天由命了。幸運的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的母子倆,最終都化險為夷。

寤生

不過武姜卻因為吃了太多苦頭而不喜這孩子,她認為這個孩子是來要她命的。並為其取名「寤生」,即為「倒著出生」之意思,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她對這孩子的討厭了。兩年後,武姜有懷孕了,經過十月懷胎之後,她又誕下一子,這一次不似上一次一般,反而顯得格外順利,所以她便將自己全部的母愛傾注到小兒子的身上,對大兒子十分冷漠,越看他越感覺礙眼。在母愛的滋養下,小兒子(共叔段)越長越可愛,同時也愈加的武姜歡心,想把所有好的都送給他,甚至是本屬於莊公的王位。

武姜

周代實行分封制的同時,又推行了宗法制,來進行權力的分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寤生恰好是嫡長子,所以按照給定,他將來便是君主之位的繼承人。寤生的父親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武姜卻不意味然,他討厭寤生,洗完共叔段繼承君主之位,於是多次央求鄭武公,廢除寤生的太子之位,立共叔段為太子,在鄭武公的堅持下,武姜一直未能得逞。

鄭武公

鄭武公死後,寤生成功繼承了君主之位,成為鄭莊公,而武姜偏愛的小兒子共叔段,只得到了一塊小小的成地作為封邑。其實這也是鄭武公有意為之,在武姜的寵愛下,共叔段也是野心勃勃,他怕自己死後會上演手足相殘的一幕,所以給共叔段很小的一塊地方作為封邑,這樣他就沒有實力與莊公對抗,莊公也會看在手足之情的份上,讓共叔段平安的度過一生。但是,在事已成定局之下,武姜與共叔段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希望通過封地來壯大實力,與莊公對抗。但是成邑實在太小,武姜看上了制地,制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若是被共叔段佔有,會對莊公造成巨大的威脅。

共叔段

武姜為了小兒子,便跑到莊公面前去為共叔段請制,莊公拒絕了她,武姜不依不饒,莊公之後說除了制地外,其他地方任由她選,武姜便要求莊公將京師。得到封地後,共叔段更加肆無忌憚,還修築城牆,招兵買馬,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人勸諫莊公,不能放任共叔段,莊公卻說「多行不義必自斃」。莊公如此的忍讓與共叔段的囂張無禮形成的對比,得到的大眾的支持。莊公其實也是非常聰明的,表面上不動聲色,背地裡將一切都掌握在手中。

武姜厭惡鄭莊公

不久,莊公覺得除掉共叔段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於是就主動離開鄭國,給他們創造機會,武姜見莊公走了,連忙寫信給共叔段,讓他發起進攻,結果卻被莊公抓到了,莊公十分生氣,便將武姜安置到城外,發誓「不到黃泉誓不相見」。莊公解決了共叔段之後,沒過多久他便後悔了,武姜已經十分年邁了,這樣放任她不管有違孝道,但自己又發了誓言,也不好違背,左右為難,潁考叔知道後,告訴他從地下挖一條通道通向城外,地下有泉水,不久是黃泉了嗎?這樣也不算違背誓言。莊公採納了他的建議,掘地見母,化解了與武姜的恩怨。

鄭莊公掘地見母

由此看來,鄭莊公對武姜其實算是十分有孝心的了,自己從小沒有享受到母愛,母親還要幫別人搶走自己的君主之位,任誰都是不能忍受的。

參考文獻

《左傳》

相關焦點

  • 一代雄主為何背上了千古罵名?說說被孔子他們罵慘了的鄭莊公
    史家因此稱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這爺孫仨為「鄭氏三公」。既然鄭莊公的生前爵位也是「公」,為何《左傳》總是左一句「鄭伯」,右一句「鄭伯」地稱呼他?這是故意的。把鄭莊公的爵位從「公」降為「伯」,不過是要表達出對他的譴責和批判。作者還在《左傳》記錄的第一件大事「鄭伯克段於鄢」裡,明白無虞地解釋了這六字的別有用心。
  • 四川有一條「黃泉路」,已經被禁止進入,50年內已經失蹤數人
    引讀:唐詩《長恨歌》有言:「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詩中的「黃泉」指人死後通往地府的道路。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都知道」黃泉「是不存在的,但在四川卻有一條通往「黃泉」的路,50年內已經失蹤數人。
  • 「黃泉路」原來真實存在!如今已被禁止入內,50年內已經失蹤數人
    公元前757年到公元前701年的之間的鄭莊公就曾經對他母親說過: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鄭國是西周快要結束時才從周王室當中分封出來的諸侯,具體時間是開始於公元前801年,鄭莊公是鄭國的第三代國君,受到了非常正宗的周王室文化影響(他的爺爺還是周王朝的臣子兼諸侯)。由此可見,黃泉路是在周朝時就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的一種「傳說」,不過人們一直都不知道「黃泉路」究竟在哪裡。
  • 春秋史話:小霸王——鄭莊公巧用移花接木之計吞戴國
    鄭莊公攘外安內同時並舉,不立先後,敢於亮劍。周桓王伐鄭時,鄭莊公奮起抵抗,成功自保,使周天子顏面盡丟。 經濟上他不拘一格,既重農又興商,大力發展商品經濟,鄭國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益強盛,成為一方小霸主。
  • 二孩家庭當媽的太偏心老二,老大忍了二十年怒誓:不到黃泉不見你
    在老公鄭武公在位時,多次請老公廢大兒立小兒子段沒得到同意,老公不在了,大兒子莊公即位,立即就為小兒子段跟大兒子莊公請封京城。先任由小兒子的京城違法修得超過百雉,侵吞不屬於自己的西鄙和北鄙為自己的城邑,引起大臣們的強烈不滿,後慫恿小兒子完城郭、聚兵馬反大兒子,自己則開城內應。
  • 為何螳螂交配「母的要吃掉公的」? 雄螳螂會儘量逃走,網友:可怕
    有人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雌螳螂想多補充一些營養,可以更好的繁衍下一代。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關於為何螳螂交配「母的要吃掉公的」? 其實不是為了下一代, 我們都被騙了,那麼「真相」是什麼呢?下面,大家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 國君要嫁女兒給他,卻2次被他拒絕,誕生一成語,後世誇他有遠見
    不過作為本文主角之一的這位公主的身份就更為尷尬了,她的父王兩次想要將她嫁給別國的一位公子,結果兩次都被對方拒絕了,國君感到很無奈,也因此誕生了一個成語,可後世之人卻說這位兩次拒娶公主之人有先見之明,這是為何?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底啥意思,不生娃就不孝?專家:謬誤啊
    始作俑者,是第一個用陶俑殉葬的人,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殉葬制度,不講人性不講道德,所以孔子非常抵制,所以他才這樣罵發明俑葬的人:第一個這樣做的人,難道你斷子絕孫了嗎?言外之意,就是你不怕你的罪行殃及後代嗎?如果將孔子的話套用在孟子身上,那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便是前文所說的那樣。然而,解釋一段話雖說可以借鑑前人,但絕不可脫離它本身所處的語言環境。
  • 中國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的是哪三大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不孝有三種情況,其中以沒有後代為最重要。舜沒有向父母稟告就娶妻結婚了,是因為他年紀大了還沒有後代。所以,在君子看來結婚生子比稟告父母還要孝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不孝到底是什麼?
  • 7隻水獺捕殺鱷魚,不到3分鐘,鱷魚便命喪黃泉!
    2020-12-20 14:45:33 來源: 資訊觀察者 舉報   7隻水獺捕殺鱷魚,不到
  • 《幽遊白書》中妖狐藏馬與黃泉的恩怨糾葛:藏馬為什麼陷害黃泉?
    不過,黃泉卻有一段頗為心酸的經歷,在1000年前,他與妖狐藏馬曾經是令人喪膽的魔界盜賊團搭檔,他們成名時已經達到了A級妖怪的戰鬥力,兩個人一個有勇一個有謀,可以說無往而不勝,但是後來在一次戰鬥中,黃泉根據情報去一個藏寶地,卻遇到了埋伏,而且這裡根本沒有什麼寶藏,從頭到尾都是被設計的圈套。被設計這個圈套的設計者正是他的搭檔妖狐藏馬,藏馬為什麼要陷害黃泉?
  • 不聽爸媽的話=不孝?無條件的順從才是最大的不孝
    其實,父母能替我們讀大學嗎?父母能幫我們去工作嗎?父母能替我們去結婚嗎?父母能幫我們過一生嗎?… …答案是肯定且唯一的——不能。「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這句話怕是再熟悉不過了。很多人怕與父母衝突,不過是擔心自己的行為是不孝的。血緣,大抵是無法割捨的存在,溫暖著我們,卻也讓我們偏執,直接產生了「中國式愚孝」。其實,「愚孝」既是別人的枷鎖,也是自己的刑具。可是,違背父母的意志=不孝嗎?在我看來,對父母孝順並不是對他們百依百順,而是在精神上守護他們,在生活上陪伴他們。何況,成年的我們,理應守著父母,而不是,父母對我們操心。
  • 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
    微博熱搜有這樣一個關於家庭與孝的話題: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話題內容圍繞《忘不了餐廳》的一期節目展開,主要關注阿爾茨海默症老人。孩子那麼忙哪有空照顧好我,去專業的地方讓專業的人照顧我不好嗎?@Brute殿下 :為什麼會有這個話題,就是有些人把父母送到敬老院後,就真的不聞不問,再加上國內敬老院水平參差不齊,才導致大眾把敬老院和不孝劃等號,但是未來敬老院一定會是大多數老人選擇的地方。
  •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不到幸福,是因為我們所要的從不是「幸福」
    有人說:「小的時候,我們要的幸福很簡單。長大後,我們要的是簡單的幸福。」我不知道,他說的這一段話是否對的。但卻時常在想,關於幸福,其實,真的可以很簡單。——題記跟朋友閒聊,談及到幸福這一個詞。不解,問他為何?他又道:「你說,我們這一輩子似乎都在追尋幸福的路上狂奔,但事到臨頭,回首問下自己關於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卻又似乎都模糊看不清了。那你說,我們這一生,到底都在追尋著些什麼呢?」聽到他這一段話的時候,也是沉默了一會,才道:「知道嗎?在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感覺不到幸福,是因為我們所想要追尋的從來就不是「幸福」!」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有著什麼樣的背後含義?
    這句話在我國早已流傳了上千年,一直被我華夏同胞奉為至理名言,為何會如此?因為我們華夏最根本的信仰便是祖宗文化,而並非如西方那樣的各種神魔。你以為西楚霸王的那句「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是因為他虛榮嗎?不,是因為西楚霸王也信仰祖宗文化,要光宗耀祖,手握天下權柄的人,怎麼可能會如此幼稚?不管是《孝經·開宗明義》篇中講的:「夫孝,德之本也!」
  • 海賊王:黃泉果實上任繼承者是洛克斯,布魯克也是其成員之一
    只不過換了主角,之前是羅傑和卡普,我猜測路飛最後會跟海軍合作,或許是要扳倒天龍人,原本赤犬他們都對天龍人非常的不滿,為啥海軍都要聽從你們的指揮呢,還得要保護他們,如果真相解密了,我相信這一幕會到來。無疑就是黃泉果實,黃泉果實的能力我們也看到了,是可以讓靈魂出竅的,還能夠製造出靈魂之王,很具有殺傷力,大媽的魂魂果實都要退讓三分,如果當時是洛克斯使用的話,那麼黃泉果實曾經覺醒過了。之後洛克斯就被羅傑和卡普擊敗,他不可能再復活了,但是這顆果實去哪了?就是被布魯克撿漏了,布魯克一出現就在恐怖三帆船,路飛找到他的時候,他自己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了,總之一直處於黑暗的世界,沒有出來過。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種不孝是哪兩種?
    在許多朝代,「孝」被用來統治世界,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則出自孔孟之口。雖然我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最不孝的事,但有多少人知道另外兩種不孝行為是什麼?隨著90後成為社會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90後父母也在催婚的路上。但由於時代觀念的不同,一些90後不僅遲遲不結婚,還懶得談戀愛。當他們的父母問他們時,他們會說:「我一個人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