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陳君石表示,中國全人群中有32.5%的個體膳食鋁攝入量超過每人每周安全攝入量,其中以4歲~6歲年齡組的超標比例最高,達42.6%。也就是說中國有超過4億人鋁攝入量超標,其中兒童數量達到了1億。(中國共有2.49億兒童)
鋁超標的危害
鋁是人體非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地殼中最多的金屬元素,它是有害人體健康的食品汙染物,具有低毒性,雖不會導致人體急性中毒,但如果鋁攝入量超標,對人體還是會造成一定傷害的。
人體攝入鋁後僅有0%-15%能排洩到體外,大部分會在體內蓄積,與多種蛋白質、酶等人體重要成分結合,影響體內多種生化反應。比如對對鈣離子穩態、其他活性元素具有一定影響,並對肝腎、骨、神經有一定毒性。
所以如果攝入過量的鋁,就會干擾人的思維、意識與記憶功能,使視覺與運動協調失靈,記憶減退。動物實驗也證明:攝入大量鋁可引起大鼠記憶力下降,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因此,鋁已被列為與老年性痴呆有關的可疑因素之-。
除此之外,科學家發現,腎透析病入使用的透析液中含有鋁的成分,長時間使用後會引起透析性腦病。
對於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來說,如果長期大劑量食用鋁含量超標的食品,會對智力發育等產生影響。
鋁的攝入超標是鋁炊具的過嗎
我們要知道,在使用金屬製品的時候,金屬元素都會存在溶出現象。作為廣泛用於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元素,鋁 最常見的有用於食品、飲料的包裝和家用炊具 . 這些鋁製品在貯放和烹飪食品過程中 , 均存在一定的腐蝕問題。
科學家做過實驗,用鋁鍋燒飯,每公斤飯中鋁含量為3.85~ 10.93毫克;用鋁鍋烹調糖醋排骨,每公斤排骨中鋁含量為6.03~ 16.48毫克,每公斤湯汁中鋁含量為8. 89~ 16. 25毫克;用鋁製炊具煎制食品,可使每100克食油中鋁含量由原來的600微克增至1000~ 2000微克。我們還會對10個鋁鍋用4%醋酸浸泡,結果發現,在20* C下浸泡兩小時可溶出鋁5.2毫克/公斤,在60* C下浸泡兩小時可溶出鋁2.14亳克/公斤。
另外,對北京市544名常駐人口(心血管疾病患者272人,對照272人)進行使用鋁製炊具與患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使用鋁製炊具較不使用鋁製炊具使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度增加三倍以上,可以認為使用鋁製炊具與心血管疾病相關聯。
也就是說,使用鋁製炊具的確存在一定的危害性,特別是盛放酸性食品,鋁鍋中的鋁會較多地遷移到食品中去。所以在現實生活裡,還是儘量減少使用鋁製炊具。
不過,我們生活裡,鋁超標不僅僅是鋁炊具的過。還和許多食品有關。
鋁超標並不僅僅是因為鋁製品
在眾多食物中,餅乾、蛋糕、油條、蛋卷、酥點等麵粉類食品對全人群膳食鋁攝入的「貢獻率」達44%。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些產品使用含鋁膨化劑。
在我國,含鋁食品添加劑常常出現在麵粉、饅頭、麵條、油條、油餅、麻花、炸糕、粉條、麵包、海蜇、膨化食品和其它麵製品中。硫酸鋁鉀(鉀明礬)和硫酸鋁銨(銨明礬)是使用最多的含鋁食品添加劑,主要作為膨鬆劑用於麵製品。
成年人少吃一個饅頭(100g),鋁攝入量能減少0.19mg每公斤體重;少吃一根油條(50g),鋁攝入量能減少0.39mg每公斤體重;兒童少吃一袋兒(60g)薯條薯片類膨化食品,鋁攝入量能減少0.07mg每公斤體重。
尤其是兒童,特別喜歡吃膨化食品,為數不少的膨化食 品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鋁。超標的產品包括了蝦條、芝士條、龍捲果和 豌豆脆等市場上主流的膨化食品。產品鋁含量最高的超過國家標準近 9 倍。膨化食品,是導致兒童鋁攝入量超標的主要因素之一。
總結
在生活中,許多家長還在使用鋁炊具,對於有兒童的家長來說,還是不使用鋁炊具為好,鋁會在身體內富集,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目前,國家已經嚴格規定,三種含鋁的食品添加劑(酸性磷酸鋁鈉、矽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澱粉)不能再用於食品加工和生產,饅頭、發糕等等麵粉製品(除油炸麵製品、掛漿用的麵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鋁膨鬆劑(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添加劑。
但是,無鋁膨鬆劑的成本要比 含鋁膨鬆劑高出三到四倍,不少企業都表示,如果使用無鋁的膨鬆劑,膨化食品成本會大幅上升。所以許多食品公司還是會偷偷使用含鋁膨化劑,尤其是會有許多黑心攤販與小店零食,這些海量小作坊、路邊攤甚至黑作坊難以監管。你想想,學校旁邊小攤小店,五毛一元的膨化食品,質量可以達標嗎?
所以我們平常儘量:
1、油條、油餅、麻花等油炸麵製品不要每天都吃或一次吃太多,也不要購買過於蓬鬆的饅頭、包子、蒸糕或焙烤、油炸麵製品。
2、北方居民習慣食用麵食,可以麵食、米飯、雜糧搭配吃,這也符合平衡膳食的理念。
3、減少鋁製炊具的使用。尤其是不要用鋁製炊具盛放酸鹼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