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撲十四年
2004 年,公牛隊的鐵桿球迷程航,在芝加哥做了一個在線籃球社區——hoopCHINA,當時這個論壇的主要功能只有「翻譯整理新聞和小道消息」。三年後程航回到上海,拿了晨興科技百萬美元的投資,做了一家叫「雷傲普文化傳播」的有限公司,開始嘗試公司化運營。
那年是 07 年。2007 年,虎撲開始撲楞著翅膀,從那個叫hoopCHINA的繭裡破殼而出。它豐富了業務類型,除籃球外,足球它做了GoalHi,賽車它做了HelloF1;它想成為門戶。賽事,新聞,花邊,門戶有的東西它都在長;它開始做深耕, 2009 年起,虎撲開始在全國 166 個城市內搭建球迷團,開展線下營銷。內容,流量,日活。那幾年虎撲的主要精力就放在這上面。
在其良好的社群經營能力下,配合著優質網友不斷地輸出著高質量內容, 2011 年 6 月,據艾瑞諮詢數據,虎撲的單周用戶訪問量首次超過新浪體育,成為中國最大的體育網站。然而,就像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一樣,每個投資人都可以看得出來,這公司很有價值,只是不知道怎麼掙錢而已。虎撲有在探索。
當然,哪個A輪公司不焦慮這事兒?虎撲也一樣,電子商務,線上遊戲的聯合運營,是它早期為數不多能講的幾個故事。相比充盈的主業務,這故事乾癟極了。當初那個搖搖晃晃的小傢伙,在 2012 年猛地一蹬地,開始飛了。後來虎撲嘗試了遊戲,豐富了電商,甚至加入了彩票這個收割機。
它的營業收入,從 13 年的九千八百萬,很快就爬升到 2015 年的兩億。而其淨利潤,也一直保持著不錯的水平。流量為王。這個時代被說爛了的臺詞之一,又借虎撲之口被重複了一遍。正如我們看到的,虎撲的故事還沒有演完,接下來是飛上雲霄還是大廈傾頹,似乎沒人能說得準。
可站在 2018 的節點上往前看去,這十四年,虎撲確實走了一條很獨特的道路。
破局·社群怪圈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三十年來,在我觀察來看,似乎任何一個成功的網絡社群,都逃不脫這樣一個循環,以至於我不得不懷疑,這就是網絡社群特有的生長周期。該循環如下:1、初期優質的種子用戶(萌芽階段)2、吸引到一定數量的優質用戶,社群互動良好(繁榮初期)3、進一步吸引廣大用戶,各領域逐步出現KOL,或者說大V(鼎盛中期)4、流量進一步擴大,平民用戶由於數量優勢,話語權越來越高,大V權力被消解。或出走,或被打倒(鼎盛末期)5、社群質量開始走低,水貼比例升高,社群氛圍浮躁。優質用戶逐步撤離,開始找尋新的代替社群(衰退期)6、舊社群被棄置(死亡期)同時優質用戶於新的社群中,再次形成萌芽階段。百度貼吧如此,天涯如此,貓撲如此,人人網如此,開心網亦如此。
在內容生產上,有兩個定位: 1 明星的朋友圈, 2 新媒體內容生產者的廝殺戰場。在內容接收端也有兩個定位: 1 飯圈的紅頭文件指導, 2 普通人的今日頭條。
1、去中心化
從一開始的設計上,虎撲就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社群在經營策略上,幾乎全部都是走這樣一個路線:發掘優質內容→獎勵內容生產者→生產者受到激勵,再次輸出優質內容。
而虎撲卻完全不是這樣的。「關注」這一功能,在虎撲上幾乎沒有什麼作用。甚至用戶的「暱稱ID」,在虎撲其實也沒有發揮出太大作用。以帖子的排序為例,相比過去傳統論壇,虎撲更多的在其論壇中削弱了樓主的作用,同時放大了評論者的權力。它的每個帖子的排序機制是通過「點亮」這一功能來完成的。
而這一獎勵是獨立且切割的,很難形成滾雪球效應。從而達到了「去中心化」的效果。因此就虎撲而言,發帖人更多的只是起到一個話題引領的作用,隨後舞臺的主角,是源源不斷湧來的JRS。
平民激勵
去中心化這一手,從一開始就避免了大V的出現,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陷入循環的困境。但緊接著第二個問題立馬就接踵而至,既然你並不能給我帶來什麼,那我為什麼要在這裡生產內容?可虎撲的經驗卻和各種權限緊密掛鈎,想發帖你得有等級,想回帖你還得有等級,想點滅別人你更得有等級。
由於其經驗上漲得極其緩慢,所以在新用戶刷帖的過程中,他總有一個小目標:比如我馬上就可以評論了,我馬上就可以發帖了,我馬上就可以點滅別人了!而真到了他可以點滅別人的時候,其八成已經是虎撲的資深用戶了,此時小目標的激勵作用,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3、老用戶參與
這個一般是通過版主和「點滅」這一功能來達成社區的管理。通過這兩種手段,可以更好的發揮老用戶的作用。這對社群氛圍的維護,以及社群的價值觀管理,都可以起到足夠的作用。穩定的氛圍和穩定的價值觀,對一個群體的長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4、門檻設置
門檻,具體來說也就是新用戶在註冊以後,還需要通過大量的問卷調查才可以正式使用該程序。這一設置很好的起到了兩個作用:
a對新用戶的預培訓;
b更精準化地篩選並聚焦到自己的目標人群;
同樣採取這個措施的產品還有B站,大家可以琢磨一下這兩個產品的共通點。
前段時間影響比較大的虎撲jrs和吳亦凡粉絲梅格妮的戰爭,據說有大量的梅格妮被問卷調查擋在門外,讓人們意外發現,這一功能還有防爆吧的作用。
5、社群文化
步行街就像路燈,雖然很黃,但很溫馨。上面的文字和圖片以及其背後代表的文化氛圍,都是虎撲用戶自發形成的。精準的用戶定位,相近的群體,大致統一的價值觀導向。必將產生良好的社群文化和一定的凝聚力。
而這些凝聚力,會實實在在讓用戶們得到一種群體的歸屬感和力量。於是乎,死忠粉(核心用戶)來了。
何為虎撲
以上這五個特點,是以組合拳的形式打出的。根據這五點,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推論:1、虎撲不適合自媒體人,尤其是自媒體新人的發展。2、虎撲的內容上限不會很高。3、虎撲的氛圍更扁平化。4、虎撲的生命周期相比其他論壇將長久很多,但不能說躲開了死亡。
我為什麼說它的生命周期會很長呢?原因如下:
在現如今這般的經營下,虎撲的使用者對該平臺的預期就不會太高,本身就是個聊球的地方,除此之外大家不過是拉拉家常,你上來說什麼內容質量越來越水了,我只會覺得很奇怪。
這不就是個灌水地方麼?——用戶的容忍度會高很多。然而,也不能說它已經達到了高枕無憂之境。因此在我看來,最好的應對就是早點認識到這一問題,並繞開它。也就是說與其硬剛這一困難,倒不如趁早認慫,金蟬脫殼。有了微信以後,QQ已經讓給 00 後了,不是麼?
何去何從
體育事業在中國,依然是一個待發展的領域。在過去,我們恨不得讓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高考上。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長們對青少年的素質教育,業餘生活,身心健康等也開始有了真正的訴求。在日本,籃球足球棒球,中小學每年的全國大賽都澆灌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也讓成年人在旁觀看得熱淚盈眶。在我國,企業謀發展時要主動地去思考,主動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產生社會價值。這樣才可以走得更長遠,更健康。
在體育領域也是如此。我國的發展模式其實一直都是這樣,許多政策也好,路線也好,民營企業大可以在前面趟路。趟得好,我們的政策辦法文件就會統統跟上,那作為企業,這是就會得到一個身位的領先優勢。你們應該明白這有多重要。但趟得不好,該罰罰,該禁禁。
我想虎撲作為一個先行者,在我國特有的國情下,除了要堅持和諧社會的價值觀以外,更要有勇於開拓的勇氣和魄力。
結語
做企業,很複雜。什麼時候求生存,什麼時候堅持情懷,有時不得不做一些選擇題。只是人走遠了常常會腦袋迷糊,可能已經生存得很好了,但整天盯著數據報表,一門心思撲在增長上,也許真的就忘了自己當初為什麼出發。方向定的遠,方能走得遠。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