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2005年臺北國際航天科技暨國防工業展現場
《世界新聞報》特約記者 聞煊
8月11日至14日,2005年臺北國際航天科技暨國防工業展在臺北世貿中心舉行。其中,國防館是規模最大的展區。臺灣三大軍購案的賣家——美國著名武器製造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在那裡擺開陣勢,展開推銷。臺灣媒體指出,臺「國防部」舉行如此大規模的展覽,其最終目的是推動軍購案在「立法院」順利過關。
軍火商攤位讓人眼花繚亂 據悉,這次共有兩千多件軍品參展。其中,光是美國軍火就佔了不少。目前,美國在臺最大的武器裝備分公司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該公司為這次展覽作了充分準備,到了他們的攤位前,參觀者一定會眼花繚亂。
展品中,光是雷達就好幾種。在航空及演練系統方面,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展出了F-16鷹式多功能戰鬥機、F-35聯合攻擊戰鬥機、F/A-22「猛禽」戰鬥機,以及F-16飛行模擬演練系統。對於臺灣軍方來說,防空、飛彈系統當然是必不可少的。為此,美國公司更是對準買家的胃口,推出了各種飛彈、防空飛彈系統、鷹眼目標瞄準系統、VLA垂直發射反潛火箭、風偏修正彈藥投擲器等等。
長長的清單背後是美國軍火商的野心和對臺軍售的強烈期待。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亞太區總裁鮑伯·楊在展覽開始前表示,非常期待通過參展,穩定目前的合作客戶,爭取到更多新客戶。
指揮中心現場作秀 據報導,與以往不同的是,為爭取軍購過關,臺「國防部」特意在航天展上設立了虛擬的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假設了兩種大陸攻臺情況,臺方以愛國者三型飛彈、長程固定翼反潛機與柴電潛艦為主力進行反擊。為了吸引參觀者,臺軍方特意安排由參觀者參與仿真指揮系統。分析人士指出,臺「國防部」的現場「作秀」,明擺著是在為三項軍購案造勢。
長期以來,為了讓這三項軍購過關,美國軍火商和臺當局可是花了不少心思。今年初,臺「國防部」將軍購費用從6108億元新臺幣(1元人民幣約合4元新臺幣)調整為4800億元。不久,「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四處找立委吃飯,希望通過非正式渠道,向臺當局和軍方施壓,促使軍購案早日通過。
到了5月末,美國方面耐不住性子了。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33名議員,聯名致信國民黨主席連戰,要求他全力支持軍購案,並且「不得再有任何延誤」。可強硬的措詞,依然沒起作用。
軍火商吃定這隻肥羊 長期以來,臺灣是美軍火市場最大的肥羊之一。為吃定這隻肥羊,美軍火商近年來使出渾身解數,「軍政商媒」四招齊下,向臺兜售武器。
一是在臺軍內部尋找「代理人」。美軍火商常常從臺軍內部系統找到從事採購的人員,並安排他們退休後在公司掛名。由於這些採購人員對臺軍採購或建軍計劃了如指掌,所以下手特別容易。
二是暗中投資特定「立委」。目前,臺軍至少有十多個建案是已卸任「立委」運作成功的方案。這些前任「立委」雖然已不在政壇,但作為軍火買賣,買的是裝備,也更是看中其「後勤維修」。臺灣軍火界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賣武器只是喝湯,賣零配件才是吃肉。所以,只要找對政界關係,軍火商即便在特定「立委」身上投資數年,也認為很值得。
三是借「經貿」之名,行售武之實。美臺商業協會成立於1979年。經過二十多年演變,協會的商業功能逐漸退化,轉而以民間身份,扮演美國對臺軍售的角色。
四是通過媒體造勢。最近就有軍火商藉助美國《2005中國軍力報告》和日本《防衛白皮書》,鼓吹「兩岸軍力失衡」,煽動臺灣抓緊大量購買軍火。另外,透過媒體打擊特定軍備的劣處、強調自家軍備的好處,也是軍火商們的常用手段。
軍購肥了哪些人 臺灣軍購案一直是暗箱操作,所以黑幕相當多,佣金問題就是其中突出的一項。據臺灣媒體報導,光是美國方面,要分錢的就有6大利益集團,即軍火商、國會、行政部門、軍隊、智庫和媒體。
而在臺灣,每個經手人也都會分得一杯羹,包括代理商、軍方有關人員和部分「立委」等。這也正是臺灣軍購價格始終降不下來的主要原因。
代理商獲得的利潤相當可觀,不少人為取得代理權,不惜讓自己的美貌太太親自接待美方高級主管。軍購養肥的臺灣軍火商大都是「權勢」、「名人」之後。如,代理特種槍枝的辛先生,其父是臺前「國安局」副局長辛尚志;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代理商侯天利,其兄長侯鴻昌,曾做過臺空軍與「聯勤副總司令」;代理地獄火飛彈的王慶年,其父是知名書法家王軼猛。
也許是因為財大氣粗,這些軍火商的辦公地點,都集中於臺北市東區昂貴地段。他們大多數都有外國國籍,在國外擁有不止一處豪宅,常常在世界名店一擲千金。2005年臺北國際航天科技暨國防工業展現場
2005年臺北國際航天科技暨國防工業展現場
2005年臺北國際航天科技暨國防工業展現場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