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這一年①】為什麼說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臺灣資本被...

2021-01-16 上觀

從去年「5·20」蔡英文當局上臺算起,已有一年光景。這一年臺灣島內發生哪些變化、兩岸關係是否有所轉寰、失去政權的國民黨又能否走出泥沼?上觀新聞推出系列文章「臺灣這一年」。

 

本文為第一篇,邀請上海交大臺灣研究中心主任林岡教授,討論這一年臺灣「內政」以及蔡英文一年的執政「成績」。

 

 

臺灣經濟:哪個黨當家都會面臨難題

 

上觀新聞:評價當局的一年執政成績,經濟形勢是最重要的指標。

 

林岡:蔡英文施政基本上是以「內政」優先。在經濟發展方面,她沒有提出很新的設想。一些原先的設想,比如發展五大創新產業(綠能科技、物聯網、生技、智能機械和防務產業),目前看來沒有取得明顯效果。

 

臺灣是典型的海島型經濟體,發展縱深比較薄弱,主要靠對外拓展。目前,島內經濟升級面臨的困境是因為沒有創造出好的內部環境,導致島內很多資本流向島外發展。在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之下,資本會去找最利於產生利潤的地方,那就會導致島內經濟相對空洞化。這是哪個黨當家都會面臨的難題。

 

上觀新聞:一種說法是,臺灣資本被大陸吸引是一種必然。

 

林岡:這是島內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宿命」,即便臺灣不與大陸交流,資本也一定要往外走,所以蔡英文當局也會提出面向東南亞地區的「新南向」政策,用以抵消島內資本流向大陸市場。

 

然而,一年下來「新南向」政策實施並不成功。大陸處在發展階段,機會比較多,臺灣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飽和了,這就是為什麼臺灣年輕人願意到大陸發展。很顯然,臺灣資本向大陸拓展是最好的安排,但民進黨當局又有政治考慮,不想讓臺灣對大陸產生過多的經濟依賴。這樣就形成了悖論。

 

上觀新聞:島內經濟發展停滯會影響到就業問題。

 

林岡:民進黨比較關心勞工問題與社會分配問題,特別是青年在發展中有沒有獲利。民進黨當局也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在勞工休假問題上提出新政策。原來民進黨提出「周休兩例(兩天皆不可加班)」的,後來打折成了「一例一休(一天可以加班)」,勞工團體並不滿意。即便最後立法機構通過了「一例一休」,但會使臺灣中小企業、特別是服務業方面用工成本增加,影響公司的經濟發展,因此企業主對這一政策也不滿意。

 

上觀新聞:假設是國民黨執政,這些經濟問題能解決嗎?

 

林岡:臺灣經濟政策以及就業問題,投資問題、年金改革等,基本都是結構性矛盾。相對而言,民進黨的政策會略微偏向勞工一些,國民黨政策更多偏向企業一點,偏向勞工就比較強調分配平等、社會正義等,偏向企業就可能會更容易激發投資意願。但解決問題恐怕還是要看島內外大形勢。

 

此外在能源問題上,民進黨比較傳統,強調環保,所以排斥核能開發,想開發綠色新能源補島內電力不足缺口。但新能源開發也非常不順利,新能源發電量是否能滿足島內巨大的用電需求也是個問題,這都會影響綠能產業的發展。

 

 

臺灣政爭:誰都不相信體制內

 

上觀新聞:這一年,除了經濟發展讓民眾「無感」之外,就是臺灣政壇兩黨之爭未有停歇,充滿暴戾之氣。

 

林岡:暴戾之氣在惡性循環。過去,「太陽花」運動衝擊國民黨當局,如今以「藍營」為主的「軍公教」上街也示威。大家都採用體制外手段,因為大家誰都不相信體制內。

 

按理說,誰在島內立法機構票數多誰的聲音就大,但少數派認為雖然我沒有你的票數多,但作為少數不能被你多數「霸凌」。因此,多數和少數間產生一種對抗之氣。現在民進黨是多數,國民黨會用暴力抗爭,過去朝野換一換也一樣。

 

說到底,臺灣政客對這套制度本身不信任,即使選舉敗了也不服輸,不會按照體制內規則解決問題。臺灣政治到了今天,基本上是選舉一回事,選完之後是另一回事。

 

上觀新聞:這種「你死我活」的政治氛圍為何在臺灣特別明顯?

 

林岡:臺灣政壇缺乏折中、妥協、包容的精神。在美國,如果目前某個政黨執政,它會考慮那部分沒投他票的人利益,希望下一次可以繼續保持多數,因為美國選民的自主投票性可能更強。而在臺灣,藍綠板塊相對比較固定,在基本盤上從藍轉綠或者由綠轉藍幾乎沒有。在臺灣,「可藍可綠」的人很少。

 

上觀新聞:有種說法說,這一年臺灣政壇打破了兩黨制,出現了一大(民進黨)一中(國民黨)一小(「時代力量」)格局。

 

林岡:這種說法可能不太正確。從表面看,地區領導人選舉得票率是「56%比31%」,蔡英文將近是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的兩倍,在立法機構席次上,民進黨有68席,國民黨35席,有點像一大一中的樣子。但如果去細加分析區域民意代表選舉得票率,國民黨與民進黨相差不到十個百分點,大概是39對48%左右。而臺灣地區的民意代表選舉制度是以一個選區一個議席為主,贏者通吃,因此會放大兩黨之間的實際差距。

 

至於成為臺灣第三大政黨的「時代力量」,在去年民意代表選舉中,由於民進黨的禮讓,它們獲得了三席區域民意代表,並依靠政黨票獲得兩席,共計5席。但這一年下來,「時代力量」的瓶頸已經暴露出來,而未來發展也不明朗,在民調中對它的偏好度只有4%左右。這個政黨沒能提出全新的、與國民黨與民進黨都不一樣的施政套路,所以也就無法挑戰目前的兩黨體系。

 

所以,僅憑藉一次選舉還不能判定臺灣政壇已是一大一中一小了。

 

上觀新聞:臺灣民眾藍綠分布大致如何?

 

林岡:我的算法還是基本上是六四開,或者是五五比四五開。從政黨的支持度來看,國民黨差民進黨也就十個百分點左右。目前在臺灣,綠大於藍是事實,這個應該承認。但還是兩黨體系,國民黨還有作為反對黨挑戰執政黨的能力。

 

 

臺灣社會:轉型正義放大不同歷史記憶

 

上觀新聞:臺灣政壇的鬥爭,一定會投射到整個社會層面。

 

林岡:民進黨一直強調轉型正義,更多的是流於政黨鬥爭,對國民黨的黨產進行清理。講轉型正義會對歷史人物評價上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包括所謂的「去孫」「去蔣」,遙祭黃帝陵也停了,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也降低規格,而對於日本殖民統治這塊,反而產生了很多懷念的情結。

 

上觀新聞:現在看來臺灣這種社會分歧會越來越強烈。

 

林岡:轉型正義放大了原先的一些不同歷史記憶。國民黨藍營的支持者,當然比較懷念國民黨時期,肯定國民黨統治對臺灣發展的貢獻;而綠營的支持者把國民黨當作外來政權,他們會選擇性地遺忘日本殖民時期血腥的事實,去記憶那些留下來的基礎建設,對國民黨統治時期則會選擇性地遺忘「十大建設」還有經濟起飛,記住那些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的高壓統治。

 

這是因為民進黨和他的支持者在面對大陸的壓力和吸引力時,會儘量切割與祖國相關的部分,同時拉近與日本的關係。這就是所謂的「去中國化」與「媚日」。

 

上觀新聞:切割兩岸關係使臺灣與大陸無法政策交流。

 

林岡:這一年,兩岸貿易數字是減少的,去年與前年對比也是減少的,而臺灣在大陸的投資基本上維持原來的水平。臺灣來大陸的人士並沒見減少,而大陸遊客去臺灣旅遊者大量減少,這些都會衝擊臺灣經濟,相關業者也發聲表示不滿。

 

蔡英文:支持率下跌速度快

 

上觀新聞:談完臺灣這一年的內政,我們再說說蔡英文。民調顯示,她出現了不支持率高於支持率的「死亡交叉」。

 

林岡:總的來說,蔡英文總體支持度是在下降的。從常理說,領導人上臺初期都有比較高的支持率,後來就開始下跌了,但蔡英文的下跌速度更快。最新民調顯示,她應該還有40%左右的支持率,這是因為民進黨在臺灣島內的基本盤還在。

 

上觀新聞:這一年民進黨「髮夾彎」不斷,蔡英文民調下降。有聲音認為,這給了國民黨2020年重新奪回政權的機會。

 

林岡:民進黨的支持度確實出現了震蕩,但要被其他政黨所取代暫時還看不出來。目前,民進黨當局佔據了很多行政與立法資源,它還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進一步清算國民黨的黨產,動搖國民黨在島內地方的支持基礎等。

 

民進黨還有執政優勢,目前再不滿意也只是表面的數字。它的執政實力還沒被改變,只有到了選舉才能看出蔡英文當局是否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比如明年的島內縣市長選舉。對蔡英文這一年來說,雖然說她的支持者還在,但已經有很多反對力量上來了。

 

現在島內有民調認為,將近一半的人認為「臺灣最終會被統一的」,另外一半人沒有表態。這說明,無論「臺獨」勢力如何動作,兩岸統一仍將是未來的大趨勢。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內文圖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編輯:項建英

相關焦點

  • 民進黨執政一年給臺灣民眾帶來什麼?國民黨發言人:幹話
    民進黨執政一年多隻給臺灣民眾帶來幹話(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16日報導,島內立場深綠的「新臺灣國策智庫」15日發布民調,「行政院長」賴清德支持度下跌,只剩下約四成,「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宣稱,任何改革實施後,人民才會感受到改革對社會有利
  • 國民黨議員:臺灣越窮,越有利於民進黨執政
    【觀察者網綜合】日前,國臺辦宣布了31項惠臺措施,對此臺灣方面認為此舉會有磁吸效應。中國國民黨桃園市議會黨團書記長林正峰3日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民進黨根本不怕,屆時有錢人及好人才全都跑光,留在臺灣剩下老人、窮人,民進黨只要通過社會福利與補助,滿足基層需求,更有利於執政,更方便統治臺灣。
  • 臺灣「阿舅」滿天下 民進黨「執政」家天下?
    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右)、孔文吉今舉行記者會指出,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蘇嘉全外甥、唐榮鐵工廠總經理張仲傑遭調查(來源:臺灣《聯合報》)  高雄街頭在5月間出現「阿舅回來了」布條,被指是在影射前市長陳菊胞弟陳武進的勢力將班師回朝。不過國民黨團今天也質疑,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蘇嘉全,替任職唐榮總經理的外甥張仲傑包庇弊案,是另一個好有力的阿舅。民進黨派系分贓早已不是新聞,難到現在還要家天下?
  • 民進黨在南臺灣執政一塌糊塗,為何能30年巋然不動?
    即使劉世芳退選了,下一屆高雄市長也還是民進黨的,自謝長廷1998年當選高雄市長後,至今已20年不曾政黨輪替,都由民進黨執政。若再計算被併入高雄市的前高雄縣,綠色執政時程可再往前推到1985年,迄今已超過30年。 不止高雄,整個南臺灣也有類似情況。臺南市自1997年起,一直是民進黨執政,合併前的臺南縣則是1993年起,皆超過20年不曾政黨輪替。
  • 臺灣擬開放瘦肉精美豬,蔡正元諷:民進黨執政臺灣人變得身強體壯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宣布開放美豬進口,引發各界反彈,遭疑與昔日標準不同。針對蔡英文所說「時空環境改變」,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是蔡變了!」對此,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蔡正元諷刺說,現在民進黨執政,臺灣人變得身強體壯,當然可以進口瘦肉精美豬。
  • 若往後20年內都是民進黨執政 臺灣會變成怎樣?
    中國臺灣網4月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上任以來,支持度持續下跌,許多人憂心會對未來選舉造成重大影響。有網友問及,若往後20年都是由民進黨執政,臺灣會是個什麼樣子的地方,該文引發諸多網友回應。其中有名網友諷刺表示,臺灣會變成有一個最會溝通的當局,「把拒馬愈建愈高」。
  • 2020臺灣這一年|臺灣政局呈現「綠大藍小白萎縮」態勢
    2020年,島內政局處於「二合一」選舉後的盤整期,民進黨「一黨獨大」態勢得以進一步鞏固,各政治勢力雖圍繞「中天關門」、「萊豬進口」等議題進行了激烈爭鬥,但總體而言未對民進黨執政造成重大殺傷。同時,各政黨內部也紛爭不斷,部分政治勢力發展出現瓶頸。2020年,臺灣政治格局整體呈現「綠大藍小白萎縮」的態勢。
  • 臺灣「立委」選舉:民進黨61席過半,國民黨38席
    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總共113個席次中,民進黨獲得61席,國民黨獲得38席,臺灣民眾黨獲得5席,「時代力量」獲得3席,「臺灣基進」獲得1席,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者獲得5席。 (觀察者網 製圖) 民進黨雖較選前減少7席,卻仍可在「立法院」實現單獨過半,再度「完全執政」;國民黨略增3席,但黨主席吳敦義剛好被卡,無緣「立委」。
  • 民進黨說「大陸需要臺灣」被嘲:連自己都騙
    來源:環球時報韓國媒體「臺灣不靠大陸,經濟增長世界第一」的論調就已經夠匪夷所思的了,不料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大陸需要臺灣」,更在島內引發群嘲。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日報導,韓國《朝鮮日報》日前聲稱臺灣因為不再依賴大陸,去年經濟增長率世界第一。
  • 民進黨說「大陸需要臺灣」被嘲:連自己都騙!
    【環球時報記者 程東】韓國媒體「臺灣不靠大陸,經濟增長世界第一」的論調就已經夠匪夷所思的了,不料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大陸需要臺灣」,更在島內引發群嘲。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日報導,韓國《朝鮮日報》日前聲稱臺灣因為不再依賴大陸,去年經濟增長率世界第一。
  • 蔡英文執政半年為何令多數臺灣民眾不滿
    民進黨曾經一度氣勢如虹,在2014年11月29日的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中,獲得全臺22個縣市長的13席;在2016年1月16日的臺當局領導人和「立委」選舉中大勝,創造了民進黨首次「全面執政」的充分條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挾著689萬多選票、56.12%的得票率的高人氣,在今年5月20日宣誓就任臺當局領導人,至11月20日已執政半年。
  • 蔡英文執政兩年勝過國民黨8年?遭諷:幹話官員確實多
    中國臺灣網8月5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蔡英文4日到宜蘭為民進黨宜蘭縣長參選人陳歐珀造勢,強調民進黨執政兩年來,做的事情比國民黨過去8年還多。國民黨文傳會代主委唐德明諷刺,論「錯誤政策、髮夾彎與幹話官員」,蔡當局執政兩年做的的確比過去20年都多。
  • 只因說臺灣經濟對大陸依賴「史上最高」 馬英九子弟兵被民進黨猛打
    據臺媒報導 《朝鮮日報》日前報導「擺脫依賴大陸的臺灣、經濟成長世界第一」,被國民黨革實院長羅智強舉「去年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是史上新高」反擊;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以「這證明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 民進黨「失政」大公開 國民黨批其沒有謙卑只剩鴨霸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8月17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中國國民黨南投縣黨部、「立委」馬文君與許淑華17日聯合邀請全縣各同業公會、工會及工商、宗教團體舉辦「民進黨失政大公開」座談會,針對「一例一休」、「前瞻計劃」及「宗教團體法」說明該黨團一貫主張以及民眾心聲。
  • 蔡英文辭去黨主席、民進黨選舉慘敗!臺灣「九合一」為何翻天?
    這一戰,蔡英文辭職,「行政院長」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請辭,民進黨三員大將重傷落馬。對這些人來說,通往2020年的路已經堵了一半,對民進黨來說,2020年已經輸了大半。而無黨籍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原本被外界看好,這次僅以微弱優勢慘勝在國民黨內都不算明星的丁守中,同樣被看破手腳,高人氣不再。但國民黨也沒太多可驕傲的資本。
  • 民進黨執政到底給了臺灣人民什麼?臺網友一字妙答
    中國臺灣網3月22日訊 民進黨執政快2年,但民眾怨聲多,島內資深氣象專家李富城今(22日)在臉譜網(Facebook)表示,物價電價油價都在飛漲,汙染的空氣越來越嚴重,肺癌患者年年增加,軍公教年薪大砍,還在鬥爭,拼命奪權奪利,提問說
  • 韓國瑜嘉義市造勢 痛批民進黨「執政」腐敗無能
    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傾聽之旅拼選舉,20日晚上首次到嘉義市與「立委」參選人傅大偉合體造勢,旗幟滿場飛揚,人潮擠爆現場,韓國瑜疾呼2020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讓「臺灣安全,人民有錢」,全場凍蒜聲不絕於耳,激昂熱烈。
  • 民進黨執政兩年臺灣迎最大「歇業潮」
    自打民進黨上臺執政開始,臺灣的經濟狀況就一天不如一天,先是旅遊業日漸蕭條,而後農漁業慢慢中招,如今就連傳統的老店商圈也進入「關門大吉」的熱潮,二仔不得不說,民進黨不倒,臺灣恐怕真的好不了……隨著島內年輕人背井離鄉外出謀生,老飯店及商圈業者紛紛求售倒閉,業者投資血本無歸……這些無不反映了臺灣的經濟現狀,從臺北到高雄,從花蓮到墾丁,幾乎整個臺灣的服務業都步入了寒冬,而這場災難還遠沒有結束
  • 臺灣在野三黨大亂鬥,難怪民進黨如此肆無忌憚
    中國國民黨與臺灣民眾黨因對廢除「考試院」、「監察院」有共識,被認為是「白藍合作」契機。沒想到一天不到就變了調,網上更帶起風向說白色力量「飛速」切割國民黨,民眾黨擔心被外界做文章,也趕緊澄清。「藍白合作」這條路看起來艱巨,也難怪民進黨肆無忌憚,因為在野黨之間互相猜忌,讓執政黨也沒有顧忌。
  • 臺灣網民票選「最後悔的事」折射對民進黨施政強烈不滿
    臺灣最大的社群網站「批踢踢」(PTT)近日舉辦題為「2016覺得最後悔的事?」投票活動,結果顯示票數最高的選項為「投給民進黨」。結合近期民調情形,島內專家及青年代表受訪認為民進黨施政不力引發普遍不滿已是不爭的事實,更為嚴重的是,臺灣社會對民進黨失去信心,擔憂未來3年會越來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