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誰親近取決於誰和他相處的時間更久和誰對他好,一些孩子比較喜歡爺爺奶奶的原因就是因為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而且爺爺奶奶比較寵孩子,這就是所謂的隔代親。
有的孩子特別排斥去姥姥家裡,雖然孩子這樣會讓媽媽和姥姥很傷心,但是聽完孩子的理由之後你就會理解了。
寶寶突然不喜歡去姥姥家了,千萬別急著怪他不孝順,聽聽他的心裡話吧
木子準備周末的時候帶孩子回娘家看看父母,也好讓父母和孩子多相處一下,可是她的女兒倩倩卻說不願意去姥姥家。
木子一下子就急了,罵女兒是一個不懂得孝順的人,可是女兒就算是被罵也表示不願意再去姥姥家裡了。
木子冷靜下來之後就問寶寶為什麼不願意去看姥姥,孩子說因為姥姥家裡的舅媽對她一點都不好,上次去的時候她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舅媽當著姥姥和媽媽的面說沒事,實際上卻在私底下打罵她。
而且舅媽的孩子總是搶她的玩具,上次去還把她的芭比娃娃弄壞了。
聽女兒說完理由,木子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應該罵女兒不孝順的。其實孩子喜不喜歡長輩,也是要看長輩對他們的態度如何。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去姥姥家的原因有很多,這些原因讓家長聽了大呼心酸。
一、不願意去姥姥家的原因
(1)姥姥姥爺對外孫不歡迎
有的當姥姥和姥爺的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和自己沒有關係了,所以對外孫也沒有那麼親近。如果家中還有親孫子的話,老人很容易會忽略外孫。
要知道孩子搞不清楚那麼多的複雜關係,只會在自己被冷落的時候感覺很傷心。
所以如果姥姥對孩子不好的話,孩子自然會很不願意和姥姥相處,這和孝順沒有關係,這是孩子內心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家長也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2)姥姥家的親戚對孩子不好
如果姥姥家裡只有老兩口的話,孩子會很願意去陪伴老人的。可是如果家裡的親戚太多,就會讓孩子在這種大環境下非常緊張。
同時有的親戚還會對孩子態度不好,比如說孩子做錯事之後就大聲指責他等。要知道孩子在奶奶家都是捧在手心的公主和王子,一下子被別的親戚冷眼相待會讓他們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3)孩子在姥姥家裡受了委屈
小朋友一般都不會無緣無故討厭別人,只會因為別人對自己不好才會有所反抗的心理。有的孩子可能在姥姥家遭遇了委屈不知道怎麼給媽媽說,就只能用不去姥姥家的方法作為自己反抗的手段。
比如說孩子去姥姥家遇到別的小朋友搶玩具或者是被親戚打罵都會讓他們覺得很委屈,這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是否情緒不好,如果孩子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調節。
二、怎麼讓孩子願意去姥姥家
(1)讓姥姥對孩子好一些
當父母的如果想要孩子和家裡長輩更親近的話,就要做好孩子的長輩的思想工作,讓姥姥和姥爺對孩子好一些。
因為孩子就是誰對他好,他就和誰親近。所以身為孩子的姥姥,最好不要打罵孩子和忽略孩子,這樣他們自然很願意去姥姥家裡了。
(2)加強孩子對親戚關係的認知
孩子的親人觀念意識很淡,不願意走出自己不熟悉的環境。這時候家長就要教孩子,媽媽的媽媽是姥姥等等。
教育孩子分辨親戚的關係,並且讓他們有和家人親近的意識,可以讓孩子主動樂意地和親戚交往。
在孩子不願意去姥姥家的時候,家長也不要逼孩子,告訴孩子去姥姥家裡是因為我想自己的媽媽了之類的話,他們就會理解為什麼要去姥姥家了。
(3)讓孩子在姥姥家有可以玩的東西
有的母親回娘家都是因為自己想父母了或者是父母家中有事,這時候你和你父母相處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忽略孩子,讓孩子有一種「來了姥姥家,媽媽就不要我了」的感覺。
所以如果能夠在孩子姥姥家給孩子找一個可以玩的東西或者是不要忽略陪伴他們,他們就不會排斥去姥姥家裡。
有時候孩子的心情也是很敏感脆弱的,家長們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同時如果家長想要孩子能夠有家庭觀念意識,就一定不要讓他們在和親戚的相處中受很多的委屈,否則孩子會對去親戚家和親戚溝通等很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