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 (秋粘蟲) 。來源/網絡
✦ 6月21日,河北省植保植檢總站在張家口市組織召開「2019年下半年河北省農業有害生物發生趨勢會商會」。會上專家預計2019年下半年全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將中等發生。專家分析,7月上中旬,草地貪夜蛾成蟲進入黃淮海和華北等北方玉米主產區的機會增加,尤其需要重點關注該省夏玉米主產區的發生情況,及時做好蟲情監測和防控處置,嚴防造成缺苗斷壟危害。(河北日報)
✦ 6月23日,全國農技中心發布《全國農技中心關於加強草地貪夜蛾監測預警能力建設的通知》(農技植保〔2019〕45號),提出切實加強以增建監測網點、配齊監測設備和充實測報人員為重點的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增建監測網點、安置監測裝備、配齊測報人員。
https://www.natesc.org.cn/Html/2019_06_25/2_1878_2019_06_25_458976.html
✦ 截至6月25日,四川的情況:草地貪夜蛾已在四川省19個市州(除甘孜、阿壩外)、98個縣市區發生,發生面積72.3萬畝,蔓延超過50%的涉農縣市區。四川省面臨的現實難題:玉米春夏、夏秋兩季混栽,種植分散,大部分玉米分布在丘陵、山區,難以組織大型、高效植保機械進行大面積防治;糧桑混栽區域廣闊,如果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會影響家蠶生長發育,防治藥劑選擇存在局限性;草地貪夜蛾具有成群結隊轉移為害特點,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好防控資源籌備,準備工作壓力大。農業農村部已將四川省劃入害蟲周年繁殖區。(四川日報)
✦ 6月26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黃文江研究員領導的作物病蟲害遙感監測預警研究團隊發布了團隊成果《2019年1月-6月作物病蟲害遙感監測與預測報告合集》(中英文版)。據悉,該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作物病蟲害遙感監測與預測系統(http://www.rscropmap.com)開展全國主要作物主要病蟲害遙感測報,並定期在線發布病蟲專題圖和科學報告。
(上圖:中科院的作物病蟲害遙感監測預警研究團隊發布的團隊成果。)
✦ 6月26日上午10時,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答記者問時指出,當前草地貪夜蛾已在19個省份的1000多個縣發現,發生面積約500萬畝。要在南方地區,呈點片狀發生,有向北擴展的態勢,由於前期防控及時有力,目前擴散速度有所放緩。專家分析,7—8月是西南季風最強的季節,也是草地貪夜蛾隨季風向北遷徙的關鍵季節,黃淮海地區玉米將進入生長旺季,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不可掉以輕心。(中國青年網)
(上圖:6月26日上午10時,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有關情況。來源/中國網)
✦ 6月27日,天津市農業農村委發文:《天津市農業農村委部署防控草地貪夜蛾》。天津市農業農村委發布通知,要求各涉農區加強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嚴防草地貪夜蛾暴發成災,確保秋糧生產安全。設在靜海區蔡公莊鎮的首個草地貪夜蛾成蟲性誘監測點已展開密切監控工作。(天津市農業農村委)
✦ 6月28日,廣東惠州召開全市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現場培訓班,內容包括(1)草地貪夜蛾發生危害規律及綜合防控技術培訓;(2)部署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3)參觀草地貪夜蛾發生及防控現場。這則新聞反映了基層的積極應對。(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 6月3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舉行公眾科學開放日,植保所邀請了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的學生,科普講解了最近在我國肆虐的「么蛾子」草地貪夜蛾的相關知識。王振營表示,目前全國各地進行三種防治措施,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主要還是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新京報)筆者梳理發現,目前,王振營研究員是關於「草地貪夜蛾」在各種媒體上出鏡率最高的研究人員之一。
(上圖: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的公眾科學開放日上,王振營研究員介紹草地貪夜蛾。圖片來源/新京報)
✦ 7月1日,農業農村部消息: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農農發〔2019〕3號)。通知顯示,該文件是為全力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嚴防蟲害暴發成災,避免對糧食和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規定和國務院要求而組織制定的。該文件帶有2個附件:《草地貪夜蛾測報調查規範(試行)》、《草地貪夜蛾防治技術要求》,在「蟲源地治理」一節強調:對草地貪夜蛾周年繁殖的蟲源地,因地制宜採取間作套種、輪作改種、調整播期等農業措施,種植驅避誘集植物,改造害蟲適生環境,保護利用自然天敵和生物多樣性,增強自然控制能力,逐步實現草地貪夜蛾可持續治理。
✦ 7月3日,針對新華每日電訊的一篇文章《這個禍害大半個中國的「妖蛾子」,被國務院點名了!》,綠會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小組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見。這些觀點次日由國科農研院發布:《【國科回音壁】對國務院點名「妖蛾子」的澄清與辨析》:
✦ 7月3日,草地貪夜蛾確認已入侵日本:在日本的鹿兒島縣南三榆樹的一塊田裡發現了秋粘蟲幼蟲。到周一,在該縣53個種植田和甜玉米地發現了幼蟲。(日本農林水產省)
(上圖:日本時報7月10日的報導。)
✦ 截止到7月5日,草地貪夜蛾已經在我國20個省區市1128個縣被發現,累計發生面積831萬畝。(中國經濟網)
✦7月10日,臺灣英文新聞網發布信息:臺灣動植物衛生檢疫局(BAPHIQ)本周宣布,在臺灣發現了199例草地貪夜蛾(他們稱之為秋行軍蟲),同時警告說,該入侵害蟲進一步蔓延的可能性非常高。這篇報導還顯示,目前在臺灣,只在玉米地中有發現,尚未禍害其他作物。該文引用了一位專家的觀點:僅有約60%的秋行軍蟲被隔離在封閉區域。這意味著,臺灣的秋行軍蟲將有超過30%的機會交配,並進一步擴散到整個臺灣。(taiwannews)
✦ 7月1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主題教育簡報第6期:在打贏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中勇擔責任使命——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紮實開展主題教育》。文中綜述了,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的成果:研究制定《2019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舉辦專題培訓班3期,培訓重點省區學員300多人次,安排業務骨幹50餘人次赴發生區開展巡迴技術培訓指導,累計直接受訓3000餘人次;第六支部黨員姜玉英先後19次赴13個省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累計行程6萬多公裡;編印《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掛圖》,將實用技術送到玉米主產區的田間地頭;組織專家研討草地貪夜蛾抗性、推薦高效對路藥劑,下發《做好防治草地貪夜蛾應急用藥科學使用的指導意見》,嚴密控制幼蟲為害,切實打好蟲害殲滅戰。為夯實階段性成果,形成長效機制,農技中心發布《關於加強草地貪夜蛾監測預警能力建設的通知》,確保監測防控措施落實。通過綜合施策,目前草地貪夜蛾蟲情態勢平穩,做到可防可控。(農業農村部)
✦ 7月12日,新華社記者從山東省財政廳獲悉,為防止蟲害波及山東,山東省財政在前期已撥付部分農業病蟲害防治資金的基礎上,再次緊急撥付農業生產救災資金5500萬元,支持各地統籌開展草地貪夜蛾專項防控。主要用於蟲情監測調查、防控技術指導培訓、宣傳資料印製、監測工具購置等項目補助,確保山東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種植安全。(新華社)
✦7月14日,陳華燕博士在Sciencenet發布博客文章《我們找到了治草地貪夜蛾的小蜂子》。筆者很高興的看到國內農業昆蟲學界開始重視這種寄生蜂,點個讚。
自從中國綠髮會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小組在國內首次關注到夜蛾黑卵蜂對於秋粘蟲防治的功能,5月24日公開發文呼籲:《綠會建議用夜蛾黑卵蜂對付草地貪夜蛾(秋粘蟲)| 生物防治小組研究(4)》。時隔1個半月,很高興看到我國科學界開始關注這種蜂。全文: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8739.html
感謝讀者來信。抱歉前段時間忙於組織聯合國糧農遺傳條約有關會議,未及時更新。綠會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小組接下來將儘量頻繁更新有關國內外最新動態。
【小知識】
草地貪夜蛾(秋粘蟲)的防治要趕早。一旦幼蟲長到超過1.9釐米長,它們所吃的作物量就會急劇增加。在最後2-3天的覓食期,這種蟲蟲的食量佔它們一生所消耗的全部食物的80%!
(本文旨在助力我國害蟲生物防治、以及我國的全球環境治理。本文信息全部來自公開資料,供參考。)
文/Linda 核/中國綠髮會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小組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