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大武漢,不識江邊「禹功磯」。(圖文/胡士明)
近日,武漢初冬暖陽普照,天氣極好。入漢陽「大禹神話園」散步,順江往東,以前過「鎮江柱」後從未再往前走,這次想看看晴川閣下的周邊是什麼景象,便繼續向前。沿著江邊的小道,拾級而下,不遠就到了園區的盡頭,出去便可以順江邊去南岸嘴了。
就在此處,晴川閣「朝宗亭」圍基牆下突兀出一大塊巖石,近前一看巖石左側有一「文物保護提示牌」——,巖石上刻有「禹功磯」三個篆體大字,因不是很醒目,由此一過很容易被忽略。此番得見,不禁感到土生土長几十年,卻對自己城市了解太淺。
「禹功磯」,確實不知其詳,讀提示才大概知道此處為大禹治水成功之所,當年(1259)元世祖忽必烈為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令鄂州道臺、漢陽府尹在禹功磯上修建禹王廟,每年撥專款舉行規模宏大的祭祀活動。同時,在禹功磯上銘刻「禹功磯」三個大字,為禹功磯正名。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2008-2011)將「禹功磯」列入不可移動文物。
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變遷,磯石之上的晴川閣已成為江城武漢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其中「禹稷行宮」記錄著大禹治水的歷史功績。
今後各位如果去晴川閣,不妨彎幾步路,到江邊去看看「禹功磯」,也算是對大禹的一種憑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