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酒家"舊址列入不可移動文物 專家籲搬回原址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江蘇酒家"舊址列入不可移動文物 專家籲搬回原址
2014-08-15 11:15:11來源:現代快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老房子穿上「綠圍裙」 現代快報記者 施向輝 攝

當年的江蘇酒家 資料圖片

  三山街口、建康路16號的江蘇酒家還記得嗎?過去,老南京有一句口頭禪:要吃京蘇大菜,必去江蘇酒家。2009年,由於三山街地區教敷營地塊搬遷,年近70的江蘇酒家搬遷到了下關建寧路。今年6月,江蘇酒家老房子被南京市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納入了文保範圍。前兩天,一場小型座談會上,來自南京老字號協會、餐飲界的專家們紛紛呼籲,既然江蘇酒家老房子保護下來了,那應該讓江蘇酒家原班人馬回到老地方,這樣,這座老房子才有了「魂」。

  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探訪

  老房子上「江蘇酒家」四個字還在

  三山街路口,有一片圍擋起來的工地,江蘇酒家的老房子就在圍擋裡。這座老房子穿著「綠圍裙」,四周有周密的腳手架。透過腳手架可以看到,老房子的牆有一部分是用明城磚砌的。「這是上世紀30年代蓋的,兩邊的牆體有70公分厚,特別結實。」原江蘇酒家負責人、如今古南都集團副總裁張志軍介紹。透過「綠圍裙」可以看到,江蘇酒家4個字,從上到下排列,顏色還挺豔麗的。老房子呈「山」字形布局,二、三層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陽臺。「當年的裝修都還在,真是讓人感慨。」張志軍說。

  回憶

  在這裡辦酒席,非常有面子

  「我在這裡吃過飯,記得當時是在二樓。」南京市老字號協會會長孫勤國說。「我結婚還是在這裡辦的呢。」南京市非遺中心專家組成員袁野說,上世紀80年代,南京還沒多少像樣的飯店,能在江蘇酒家辦酒,是最有面子的事。「我結婚請了12桌,你知道是怎麼擺的嗎?當時分兩巡擺,頭一巡6張桌子,等吃完了翻臺後,另外6桌人才能入席。」袁野回憶起當年,忍不住笑。

  上世紀70年代開始,江蘇酒家的掌勺人是有著「金陵廚王」之稱的胡長齡,迎來了生意最為興旺的時期。張志軍說,當時,酒店裡客人滿堂,上菜得從人頭上傳遞。

  建議

  「希望江蘇酒家回到老地方」

  2009年,三山街教敷營地塊動遷,在專家、媒體的呼籲下,江蘇酒家這處老房子被保留了下來。今年6月,它被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納入文物保護的範圍。

  得知老房子不會拆,江蘇酒家所屬的古南都集團希望能原址復建,將來和下關的江蘇酒家形成「姐妹店」。「之前曾經向秦淮區政府提交過『原址復建江蘇酒家』的報告,但沒有得到明確的回應。」張志軍說,老江蘇酒家的原班人馬都還在,恢復起來很方便。「老食客們都知道這裡,如果回來,感覺意義非同一般。」

  「這不僅是一個企業想要收回房子的問題,江蘇酒家在原址恢復,是對民國以來,老城南三山街工商文化的保護與恢復。」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說,南京有很多的老字號都消失了,情況較好的也是另選他址恢復。如果江蘇酒家在原址恢復,這座老房子就有了靈魂。南京市老字號協會會長孫勤國認為,「整個南京,有機會回家的老字號,就只有江蘇酒家這一家了。所以,我也希望江蘇酒家能夠回到老地方。」

  相關部門回應

  老房子具體做什麼還沒定

  對於江蘇酒家搬回老地方的想法,南京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是頭一次聽說,「想法挺好的。」這位負責人表示,這處民國建築肯定是要修繕的,但將來做什麼,他們也不清楚。

  秦淮區文化局的相關負責人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處老房子要保護起來,還要進行修繕,「修舊如舊」。但老房子將來做什麼?「江蘇酒家」能否搬回原地?他表示也不清楚。

  相關連結

  江蘇酒家的過去

  江蘇酒家的前身是「義記復興菜館」,起源於1946年。當時南京另一個老字號「六華春」的四位大廚合夥在狀元境開了這家店。江蘇酒家的京蘇大菜就是「南京味兒」,以選料嚴謹、製作精細、突出主料、玲瓏細巧、雍容華貴而著稱,同時又講究調味、刀工、擺盤。尤為政界要員、巨賈名流、文人墨客所鍾愛。1966年,飯店曾更名為「遵義飯店」,1973年,「金陵廚王」胡長齡主持工作,並更名江蘇酒家。

相關焦點

  • 江蘇酒家 歷經風霜的真正「民國大菜」
    作為地域文化之一民國大菜,便是在這裡得到發展和升華的,而演繹此歷史和文化的,則是聲名遠播的江蘇酒家。從只有6張餐桌的「義記復興」到中國大菜實驗基地的新「江蘇酒家」,用了半個多世紀。「我結婚請了20桌,酒家只能擺10桌,頭一批10桌人吃完了翻臺,另外10桌再開。」袁野回憶說,即便如此,也已經很長臉了。「希望江蘇酒家回到老地方」2009年,三山街教敷營地塊動遷,在專家、媒體的呼籲下,江蘇酒家這處老房子被保留了下來。今年6月,它被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納入文物保護的範圍。
  • 歷經八百年滄桑 「禹功磯」武漢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
    就在此處,晴川閣「朝宗亭」圍基牆下突兀出一大塊巖石,近前一看巖石左側有一「文物保護提示牌」——,巖石上刻有「禹功磯」三個篆體大字,因不是很醒目,由此一過很容易被忽略。此番得見,不禁感到土生土長几十年,卻對自己城市了解太淺。
  • 市政府關於公布南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合併文物保護單位和...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經市文化局組織專家進行資料審查、遴選,現公布鍾秀山遺址等22處不可移動文物為南通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核定1處不可移動文物併入現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對原有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稱進行調整
  • 張店區不可移動文物知多少:杏園天主教堂
    1997年被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中國文物地圖集山東分冊》描述:教堂初建於19世紀末,1929年8月由美籍神父盧洪文主持改建,1932年竣工,坐南朝北,佔地面積約2.1萬平方米。教堂平面呈「凸」字形,面闊三間,進深七間,北主立面中間外凸,為三層方形塔樓。主建築四隅及隔間為石砌立柱,牆體為水磨青磚砌築,木桁架,紅瓦兩坡頂。
  • ...紅色經典 新建築 陳望道 維經斯基 印刷出版 文保 舊址 地毯式...
    10年前,在這裡,原盧灣區經過地毯式文物普查,一處新的不可移動文物被最終確認。  這裡,就是上海市復興中路221弄12號,原辣斐德路成裕裡,又新印刷所舊址。圖說:舊改前的又新印刷所舊址。黃浦區文保所供圖  文物普查翻「紅色家底」  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首次以完整形式在我國出版。  這本紅色經典的歷史價值,不言而喻。歲月流逝,《共產黨宣言》初版本存世僅數冊。而又新印刷所也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湮沒在歲月中,僅僅是老城廂石庫門裡弄「成裕裡」尋常人家的住所而已。
  • 「山寨長城」投資上億,兵馬俑「雙眼皮紅嘴唇」……假文物成真景點...
    復建仿建文物粗製濫造甚至打著真文物的名號建成景點吸引遊客這一現象已經越來越受詬病山寨文物圖鑑隨著公眾精神文化需求持續增強,文博熱不斷升溫。一些地方也趁著這股熱潮打起了文物的「歪主意」。地處南方的巍峨「長城」、不在陝西的「兵馬俑」軍陣……這些規模龐大的復建仿建文物,借假生財,建成景點吸引遊客。
  • 蘇州東吳大學舊址入選「國保」 有百年歷史
    原標題:蘇州東吳大學舊址入選「國保」 有百年歷史   東吳大學舊址的鐘樓 圖片均由蘇州大學提供  5月3日,國家文物局官網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名單」,位於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的東吳大學舊址
  • 三峽庫區搬遷的最大地面文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桓侯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張桓侯廟(張飛廟),位於重慶雲陽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巖下,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攝影/漢口光達)據史料記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期,是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建的祠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資料圖片地址 「淚」為主題
    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慰安婦」相繼去世,能被在世「慰安婦」指認過的「慰安所」建築舊址,幾乎沒有。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可能是唯一的一處,因而意義特別重大。  2003年11月20日,抗戰時期曾被日軍誘騙到這裡充當了三年「慰安婦」的朝鮮老人樸永心,在其81歲高齡時,在中日學者的幫助下,重回南京利濟巷,指認了當年日軍「慰安所」舊址,指認了她遭受日軍侮辱與摧殘的傷心之地。
  • 蜜蜂養殖:蜜蜂短距離移動之後,如何防止蜜蜂出現「回蜂」?
    在氣候條件比較惡劣的天氣,有的時候需要稍微移動一下蜂巢,通常都是在幾百米的範圍內,幫助躲避高溫、低溫、盜蜂等現象。但是移蜂做法之後,經常會出現大量蜜蜂飛回原址的情況,這就是「回蜂」。那麼,蜂巢應該怎麼進行短距離移動,短距離移動後出現回蜂現象,應該怎麼解決呢?
  • 南京「鬼魅」小樓: 日本憲兵司令部原址 做盡壞事
    江蘇路和頤和路的路口,是讓人聞風喪膽的日本憲兵司令部。它的原址,為如今的江蘇路39號。鬼魅江蘇路和頤和路的交界處,有一個小型的圓轉盤,四周大樹環繞,綠意盎然。轉盤中央,矗著一幢小樓,猶如孤島。
  • 長春老字號元盛居搬家 舊址是「違建」已拆(圖)
    一拐進去,路的北側,就是元盛居的舊址。  一輛鉤機,正忙著清理瓦礫,颳得水泥地面發出刺耳的聲音。  「這火鍋店,得有20多年了。」  中國吉林網記者也注意到,在路口處還有一小段圍牆,就到元盛居舊址處斷了。
  • 了解一下: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
    好,今天介紹的是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該舊址位於江心嶼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故宮南遷文物,曾經藏在湖南大學圖書館
    柳肅供圖近日,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單位名單公布,在長沙的 27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近現代史跡和代表性建築 21 處。其中,清華長沙臨時大學舊址、湖南人民革命大學早期建築群、湖南大學早期建築群(二學生宿舍、女生四舍、力學樓)、湖南師範大學早期建築群 …… 被列入省保單位。身處象牙塔的建築,成為時代風雨裡的一個避風港。湖南大學,藏著一部中國近代建築史。
  • 無錫3年修繕110處各級文保單位 探索建立文物資產風險管控機制
    「三年來,無錫實施了110處各級文保單位、共計150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今年還將完成15個工程。」步入2021年,《無錫市文物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真正迎來收官之時。無錫市文廣旅遊局文物處處長宋保舵表示,今年我市還要給全市建築類省級及以上文保單位意外損害修復上保險,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協同推進」的文物資產風險管控機制。省級文保單位錢鍾書故居位於新街巷30號、32號。眼下,故居第三、四進,即新街巷32號的修繕接近尾聲,等待驗收。錢繩武堂是一個整體,作為故居對外開放的前兩進屢有修繕,但後兩進此前有錢氏後人居住,久未徹底修繕。
  • 文物認養的山西探索:共識正凝聚 工作曙光已現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年來,文物保護經費投入大幅遞增,保護狀況明顯改善。但在一些市縣,財力、人力不足與文物存量大、保護任務重的矛盾依然突出。文物大省山西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其中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3405處,其餘也需採取有效措施改善保護狀況。做好文物保護大文章,除了各級黨委、政府支持,還需調動多方積極性。
  • 北京動物園猴山舊址開工重建(圖)
    猴山舊址周圍搭起腳手架本報記者王磊攝  本報訊(記者段九如)昨天,北京動物園證實猴山原址重建的消息,並稱爭取在今年「十一」假期前讓新猴山與遊客見面。   市民關心猴山重建   2006年夏天,動物園發出公告稱,猴山作為展西路工程建設的臨時用地。一個月後,猴山被搬空。
  • 「共和國科學第一樓」拆除暫停 舊址設立紀念標誌物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了解到,原子能樓的原址上將建該中心的新實驗樓,目前中心已經修改了原設計方案,將把原子能樓的南牆按原貌複製在新建實驗樓南牆,同時在舊址設立紀念標誌物。位於中關村北一條的原子能樓已有63年歷史,是中國核科學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原子彈的研究起點,從這裡走出過多位「兩彈一星」元勳。
  • 追跡攻略|陝西榆林2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1992年統萬城遺址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統萬城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6年12月,楊家溝革命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主要包括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張聞天等革命家舊居、十二月會議、西北野戰軍高級幹部會議、中央前委擴大會議、慶祝宜川大捷大會和東渡黃河動員大會舊址,以及亞洲部保衛科、供銷科,中央政治部,中央機關醫院和新華社舊址等。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