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 新建築 陳望道 維經斯基 印刷出版 文保 舊址 地毯式...

2020-11-30 東方網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  | 又新印刷所:首部《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誕生地

  97年前,在這裡,首部《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印刷出版。

  10年前,在這裡,原盧灣區經過地毯式文物普查,一處新的不可移動文物被最終確認。

  這裡,就是上海市復興中路221弄12號,原辣斐德路成裕裡,又新印刷所舊址。

圖說:舊改前的又新印刷所舊址。黃浦區文保所供圖

  陳望道「勇」譯紅色經典

  初冬時節,復興中路順昌路口,一片舊改工地,居民已搬遷完畢。工地上,一幢三層舊式磚木結構石庫門裡弄建築被綠色防護罩小心翼翼地包裹著,十分醒目。這裡,就是又新印刷所舊址——97年前,紅色經典《共產黨宣言》在這裡印刷出版。

  一個人,與這部紅色經典密切相關,他就是陳望道。數十年後,陳望道的身份是復旦大學校長,修辭學大家。

  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李漢俊、陳望道、沈玄廬、施存統、袁振英、葉天底、金家鳳8位青年發起創立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陳望道時年29歲。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諳熟日文和英文。1920年2月,上海《星期評論》周刊特邀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準備在這個刊物上轉載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共產黨宣言》。於是,陳望道依據戴季陶提供的日文本,並參考陳獨秀取自北大圖書館的英文本,在家鄉義烏的柴房裡「勇」譯紅色經典。

  陳望道在分水塘村老宅柴房裡,憑藉一盞油燈、一塊鋪板、兩條長凳、老母親送來的三餐,藉助《日漢辭典》《英漢辭典》,夜以繼日地翻譯,用他的原話說,就是「費了平常譯書的五倍工夫,把彼底全文譯了出來」。

圖說:青年陳望道。黃浦區文保所供圖

  自辦印刷所承印經典

  1920年,《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原本打算在《星期評論》刊發,不幸,《星期評論》因故被迫停刊。這時,中共上海發起組剛剛建立,陳獨秀與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商量後,決定以「社會主義研究社」的名義秘密出版此書。於是,陳獨秀在辣斐德路成裕裡租下一間房子,建立一個小型印刷所,取名「又新印刷所」,寓意《大學》裡的 「日日新,又日新」。

  又新印刷所承印的第一本書,正是陳望道先生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初版印刷1000冊,很快售罄。這本書比如今市面上的小三十二開本小一些,紅色封面上是馬克思半身坐像。畫像上方印著四行繁體字,從上往下依次是:「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書名;「馬格斯、安格爾斯合著」——馬格斯就是馬克思,安格爾斯就是恩格斯;譯者姓名。大概是印刷時排字工人太激動了,「產」和「黨」,兩個字顛倒了順序,封面標題錯印成了「共黨產宣言」。

圖說:1920年8月第一次印刷版本。黃浦區文保所供圖

  錯了,馬上改。再接再厲,9月再版,書名更正為《共產黨宣言》,加印1000冊,隨即又是銷售一空。借著《共產黨宣言》的火爆銷售,又新印刷所趁勢而上,印刷了《馬克思資本論入門》等一批革命書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廣泛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

  「又新」,名字起得好,《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後不到一年,彪炳史冊的中共一大在距離成裕裡不遠處的法租界望志路石庫門裡召開,由此開啟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紀元。

圖說:1920年9月第二次印刷版本。黃浦區文保所供圖

  文物普查翻「紅色家底」

  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首次以完整形式在我國出版。

  這本紅色經典的歷史價值,不言而喻。歲月流逝,《共產黨宣言》初版本存世僅數冊。而又新印刷所也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湮沒在歲月中,僅僅是老城廂石庫門裡弄「成裕裡」尋常人家的住所而已。

  2007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開始,原盧灣區文保部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地毯式」的普查——那些記載於文字或者流傳於口頭,卻並未被確認為不可移動文物的舊址,特別是「紅色家底」,一個也不能疏漏。文保人員一遍遍對照文獻資料,實地勘察,訪問當地居民,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此期間,又新印刷所舊址被確認。2007年12月,又新印刷所舊址被盧灣區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

  如今,順昌路、復興中路交界處的成裕裡,屬於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新天地板塊。伴隨舊改推進,成裕裡已完成居民搬遷。該地塊眼下已是一片工地,但工地上的又新印刷所舊址被妥善保護著。將來,在一片新建築當中,這處老建築如何發揮好傳承「紅色基因」的特殊功能,黃浦區政府、文保專家和建築學專家們正在積極論證——明天,值得期待。

  專家點評 經典何以成為經典?

  陳望道先生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不過一萬多字。

  《共產黨宣言》的譯者不在少數,何以陳望道聲名最重?民國年間,印刷所不可勝數,何以又新印刷所這棟建築得以被「呵護」至今?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能從後世連篇累牘的介紹、評論中獲得大致的了解。《共產黨宣言》的陳譯本無疑是紅色經典,今天,我們仍然需要深入解讀經典,因為,我們要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而解讀紅色經典的過程,其實是一次次整理和發現的史料「科普」過程。比如,我們解讀《共產黨宣言》陳譯本,還可以去又新印刷所不遠處——新青年編輯部、團中央機關舊址等陳望道的革命足跡中尋求答案。

  一個好消息是,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與復旦大學檔案館籌劃的一場關於青年陳望道的展覽,將在明年1月開展。這同時也是復旦大學陳望道故居紀念館開放的一次預演,我們可以藉此感悟「經典何以成為經典」!

  王娟(黃浦區文保所所長)

相關焦點

  • 「紅色中華第一書」的傳奇
    那兩位「大鬍子」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與恩格斯,那個在油燈下認真翻譯的青年學者就是馬克思主義傳播先驅、「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陳望道,而那個「幽靈」的載體、那本影響世界特別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書就是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重要的「紅色經典」《共產黨宣言》。
  •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暨馬克思...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陳鍊/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7日,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和《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共同主辦的紀念陳望道首譯
  • 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公布 東吳大學舊址上榜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崔陽陽 通訊員 楊舒婷 史晨雨)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日前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入選其中。東吳大學舊址位於蘇州市十梓街1號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內,佔地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總平面略呈縱長方形,主要建築分布在草坪操場的北、西、東三面。東吳大學舊址校門上端題有「東吳大學」四個大字,背面兩側為東吳大學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 蘇州東吳大學舊址入選「國保」 有百年歷史
    東吳大學舊址的鐘樓 圖片均由蘇州大學提供  5月3日,國家文物局官網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名單」,位於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的東吳大學舊址,作為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別入選其中,這也是全省入選該批「國保」中唯一的一處大學校園舊址。
  • 省級文保單位黃恆盛布行舊址啟動修復
    福州新聞網8月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文/攝 實習生 林怡)福州新一輪古厝提升行動步履不停,記者1日從福州古厝集團獲悉,提升行動重點項目之一的黃恆盛布行舊址修復工程現已啟動,修復工期為9個月。省級文保單位黃恆盛布行啟動修復。
  • 北京文物局將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西單文保單位整改
    國立蒙藏學校舊址現為民族大世界商場。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歐陽曉菲攝  (記者張然)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國立蒙藏學校舊址——西單民族大世界和市級文保單位拈花寺至今依然存在的嚴重安全隱患,令北京市文物局從2007年就開始的責令整改成為「走過場」。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再次對這兩家單位進行現場檢查並再次下發責令整改通知,並聲稱此次要「動真格」,兩家單位若逾期拒不整改隱患,市文物局將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 紅色珍檔|石庫門的家和建黨偉業
    上海也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地和紅色源頭。中國共產黨誕生在上海的石庫門裡。用毛澤東的話來說:「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但對促成這一具有「開天闢地」歷史意義的大事變,尤以漁陽裡、樹德裡、輔德裡這三座石庫門建築最為重要。當年,它們分別是陳獨秀、李漢俊和李達的舊居。參與建黨偉業的早期共產黨人,都把自己的家當成了幹革命的秘密場所。
  • 東吳大學舊址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真美!
    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日前公布,共計98項(組群)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名列其中。
  • 無錫3年修繕110處各級文保單位 探索建立文物資產風險管控機制
    「三年來,無錫實施了110處各級文保單位、共計150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今年還將完成15個工程。」步入2021年,《無錫市文物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真正迎來收官之時。無錫市文廣旅遊局文物處處長宋保舵表示,今年我市還要給全市建築類省級及以上文保單位意外損害修復上保險,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協同推進」的文物資產風險管控機制。省級文保單位錢鍾書故居位於新街巷30號、32號。眼下,故居第三、四進,即新街巷32號的修繕接近尾聲,等待驗收。錢繩武堂是一個整體,作為故居對外開放的前兩進屢有修繕,但後兩進此前有錢氏後人居住,久未徹底修繕。
  • 【復旦要聞】紀念陳望道誕辰130周年座談會舉行!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電影《望道》開機!
    黨史研究專家,陳望道家屬,電影出品方及創作團隊代表,《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隊員、復旦師生等共聚一堂,再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共同追憶陳望道先生翻譯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表達要傳承弘揚宣言精神,為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徵程努力奮鬥,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的決心。
  • 南門社區、西門河頭社區危舊房改造 四處文保點怎麼處理?
    「我們聘請了專業人員來手工拆除這兩處文保點,其中拆除洪公淮宅共花費了16天時間,每一塊建築拆下來都標號,以便屆時恢復原狀,林氏民居亦如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新地點還未選址,所以目前文保點拆下來的構件都先存放好。至於西門河頭社區的兩處文保點,則是原地保護、修舊如舊。為何兩處文保點是異地保護、另外兩處文保點是原地保護?
  • 基層動態丨楊家嶺片區開展「誦讀紅色經典 牢記初心使命」紅色詩歌...
    為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77周年,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揮社區弘揚紅色經典文化的作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5月23日,寶塔山街道楊家嶺社區聯合楊家嶺村、楊家嶺革命舊址等轄區單位黨組織開展「誦讀紅色經典 牢記初心使命」紅色詩歌誦讀比賽。
  • 人民之選丨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28個中國熱門紅色旅遊...
    近幾年,紅色旅遊極速升溫,在人們出遊旅程中成為一抹亮麗的色。隨著時代的發展,紅色旅遊的內涵更加豐富,紅色旅遊不再僅是一個簡單的旅遊產品,更成為一項文化工程,紅色旅遊地已成為中國人的精神高地,承載著塑造社會價值觀的使命。「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即將迎來祖國70華誕之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再出發。
  • 溫州最受青睞的紅色旅遊景點都匯總在這了
    在「七一」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來一場「紅色之旅」,重溫紅色記憶,追憶崢嶸歲月。也許有些地方是你還不知道的哦!  地址:郭溪街道任橋村老虎山公園內  周邊景點:澤雅、溫州動物園  浙南「一大」舊址  仙巖街道漁潭村東部有座寺廟,當地人稱其為靈佑殿。這是中國浙南一大舊址所在,也是市文保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北大紅樓創造的「第一」
    在北京故宮的東北角、五四大街北側,有一座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的「工」字形近代建築。100多年前,它曾是北京城最具現代氣息的建築。因與北京大學的淵源以及紅色的外觀,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北大紅樓」。這座今天看似不起眼的小樓,歷史非凡。它既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部,也是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主陣地、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孕育地,還是中共北京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地。
  • 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發布(附全名單)
    發改委印發《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共有300處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進入名錄。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說,為保護好珍貴革命遺址遺蹟,有效加強紅色旅遊教育功能,在此前《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第一批名錄》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第二批名錄》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完善經典景區體系,形成名錄。
  • [視頻]百年來,心信而行遠……他們都成了陳望道的「粉絲」:「我以...
    今年是語言學家、教育家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他和又一批青年師生一起,在「七一」之際走進五角場外、國福路上的陳望道舊居,參觀《共產黨宣言》展示館,親眼見到了陳老用過的筆墨和硯臺,對《共產黨宣言》的翻譯故事感觸更深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