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萬裡,不忘來路;飲水思源,不忘初心。近幾年,紅色旅遊極速升溫,在人們出遊旅程中成為一抹亮麗的色。隨著時代的發展,紅色旅遊的內涵更加豐富,紅色旅遊不再僅是一個簡單的旅遊產品,更成為一項文化工程,紅色旅遊地已成為中國人的精神高地,承載著塑造社會價值觀的使命。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即將迎來祖國70華誕之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再出發。在踏上新的徵程之際,一起回望來時路,走進中國紅色旅遊景區,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回顧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與成就,閱讀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感知改革開放的時代進取精神。
目前全國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3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以及434個重點愛國教育基地的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大格局。
面對如此豐富紅色旅遊資源和眾多紅色旅遊景區,我們難以用筆觸在一篇文章中向大家一一推薦,但是,在有限的文字中,對於所有曾經在中國革命事業和祖國建設偉大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或不可或缺的一筆的事件、人物和地點,我們都將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中國歷史上,她們是星星之火,是旗幟,是每一個值得我們銘記的偉大時刻。
走進中國紅色旅遊景區,探訪過程中,通過與紅旅景區建設規劃者、景區負責人、紅旅專家、一線講解員、文創開發者、旅行社、普通遊客等進行溝通交流、意見徵集、切身體驗紅色線路產品等多種方式途徑,我們從多個維度和視角進行了考察,包括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經典紅旅線路產品打造、紅色故事創新表達、紅旅年輕化、「紅色+」的多元的紅旅業態發展模式及紅旅文創產品開發等,向讀者推薦其中28家熱門紅色旅遊景點,正如一些遊客在採訪中表示,它們「太震撼了」、「流著淚看完演出」、「值得來體驗。
無論是一座革命歷史紀念館、一處聳立的紀念碑,一個曾經硝煙瀰漫的革命戰場遺址,一間樸素無華的故居,一艘小小的船,無論地處熱鬧城市,還是偏僻山區,它們,都是一個個不滅的紅色火種,一座精神信仰的歷史豐碑,一本底蘊深厚的值得我們永遠翻閱的書。
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是回歸初心,是珍惜現在,更是為了開創未來。發展是最好的繼承,奮進是最好的紀念,走好新時代長徵路,銘記初心再出發 。
1、天安門廣場(北京)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地處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北起天安門,南至正陽門,東起中國國家博物館,西至人民大會堂,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廣場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兩邊是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與天安門渾然一體。
這是無數重大政治、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也是共和國舉行重大慶典、盛大集會和外事迎賓的神聖重地,更是每個來北京的遊客不會錯過的地方。
2、黃埔軍校舊址(上海)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為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而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迄今,軍校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將口述歷史以影音多媒體、全息投影、3D地畫、軍校K歌等方式進行互動呈現,帶給觀眾聲臨其境的體驗,並突破原有版面加文物的傳統展示方式,結合場地環境和內容需要,部分展項適當增加聲光電等現代展陳手段,增強觀眾的參與性。
3、渣滓洞監獄舊址(重慶)
渣滓洞監獄舊址位於重慶市歌樂山麓,距白公館2.5公裡,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溝,位置較隱蔽。1939年,國民黨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佔煤窯,在此設立了監獄。監獄分內外兩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刑訊室等,內院一樓一底16間房間為男牢,另有兩間平房為女牢。整個景點不大,可將烈士墓、白公館一起參觀遊覽,景區還有專線客車安排,非常方便。
渣滓洞監獄舊址在原址上修復重建,真實再現出了當時的場景,展示刑具有著極大還原性,同時渣滓洞所在的紅巖文化景區,打造了「渣滓洞情景劇演出」「白公館情景詩歌朗誦」「紅巖故事會」「特色升旗儀式」等特色主題活動,同時還創建了中國紅村微電影體驗中心、3D紅色科普互動體驗館、7D多人互動影院等。
4、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在北京豐臺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距市中心約15公裡,處於標誌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的七七事變原址,是全面反映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的大型主題紀念館,由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館名,是國家紀念抗日戰爭的重要場所,舉辦了多場國家級抗日戰爭紀念活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定期推出民族先鋒大講堂、特色主題教育課程等具有互動性的多元化活動內容,並定期展出類似於像紅色影像展、奧斯維辛集中營展、一個人與一個時代、日本侵華罪證展等具有時代意義的專題展出,同時館內提供定時導遊講解,並有中、英、日、韓、德、法、西班牙和義大利等語種的語音導覽器。
5、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復興路9號,展覽大樓於1958年10月興建,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開放,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採用捐購結合的方式,館內基本陳列由不同的主題展館組成,以中國軍事歷史為主線,展示了五千年來重要的軍事事件、人物、論著、科技及兵器發展等內容。軍博同時也加大了對世界軍品的徵集,徵集到極具收藏和研究價值的珍貴文物近2萬件(套),是中國國防前沿技術領域的最集中展示,也是黨史和紅色藝術教育的完美結合地。
6、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江西井岡山)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位於江西省井岡山市茨坪紅軍南路,是1958年11月由國家文物局投資興建,1959年10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之際竣工開放的全國十大獻禮工程之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地方性革命史類博物館,主要擔負井岡山革命鬥爭歷史陳列展覽、宣傳井岡山精神、管理保護井岡山革命紀念地舊居遺址等職責,館內的高科技的燈光設計、多媒體的交相互動值得一看,而實景的模擬打造,更有其獨特之處,而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更是有其獨特新穎之處。
7、遵義會議紀念館(貴州遵義)
遵義會議紀念館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是為紀念遵義會議而建立的,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21個革命紀念館之一,於1955年10月開放,遵義會議紀念館由遵義會議會址等十一個紀念場館組成 ,1964年11月,毛澤東主席為紀念館題寫了「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遵義會址紀念館運用「小小講解員」「組織文物全國巡展」等多種方式開展了多樣化的景區互動活動,為了獲得良好的展陳效果,巡展不僅穿插了具體的歷史小故事,增強展覽的可讀性,還運用平面展示、模型展示,同時特別製作了遵義會議復原場景、紅軍過雪山草地等5套視頻,並以此強化了觀眾參觀的「帶入感」。
8、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遼寧瀋陽)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地處瀋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1997年9月,「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原殘歷碑和地下展廳的基礎上於開始擴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開館,並由江澤民同志題寫了館名,整體陳列是一座記錄莊嚴的民族解放戰爭的歷史豐碑,是向人民群眾進行國恥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近現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通過大量文物、歷史照片、真實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策劃和發動 「九·一八」事變以及對中國東北進行殘酷殖民統治的屈辱歷史,並採用了現代科學技術,配備有分區廣播、中央空調、影視報告廳、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電腦系統及國際網際網路等設施,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
9、八一起義紀念館(南昌起義)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中山路,佔地面積5903平方米,是為紀念南昌起義而設立的專題紀念館,成立於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陳展內容主要有:新館大樓南昌起義、人民軍隊光輝歷程以及舊址復原陳列等。
八一起義紀念館配備了大型多媒體場景、360度全息櫃、多通道環幕投影等技術,通過現代影像技術模擬當年的戰鬥過程,以更立體化的展覽形式讓參觀者在享受科技趣味的同時,深入了解中國軍隊及革命歷史。
10、臺兒莊大戰遺址(山東棗莊)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城區西南郊,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初期著名的臺兒莊戰役而修建,於1992年由臺兒莊區人民政府籌資建成,1993年4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佔地面積3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2004年8月24日,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臺兒莊大戰遺址公園採取最先進的展示手段,融展覽館、影視館、全景畫館於一體。在大戰遺址區,有著當年的斷垣殘璧,再現當年戰爭場景;館內可以看到當年戰地記者拍攝的珍貴紀錄片《臺兒莊戰役》以及《參戰將士訪談錄》,在雕塑區,以高度生動的藝術手法,集中再現當年的悲壯場面。同時建立了臺兒莊大戰日記紀念館,搜集中日參戰軍人在大戰期間寫的日記,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戰爭的殘酷和中國軍人的英勇精神。
11、遼瀋戰役紀念館(遼寧錦州)
遼瀋戰役紀念館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成立於1959年1月,其前身是遼寧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錦州辦事處、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設在錦州老城區古塔腳下的大廣濟寺古建築內,即現在的錦州市博物館院內。
遼瀋戰役是20世紀中期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一個戰役,遼瀋戰役紀念館基本陳列的主題則是 「 決戰決勝」,紀念館內基本陳列設有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是集歷史研究、文化傳播、藝術博覽、旅遊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軍事主題公園。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藝術形式,深度解讀歷史,並以藝術形式再現宏大戰爭場景,營造了獨特的陳展環境和個性空間。
12、延安革命紀念館(陝西延安)
延安革命紀念館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西北延河東岸,距城1公裡處。延安革命紀念館始建於1950年1月,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延安革命紀念館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為生動的教材,是中國20世紀一個輝煌的聚光點。館藏文物有3.5萬多件,歷史照片5500多張,圖書資料1.2萬餘冊。其中,一、二級文物有1700餘件,延安時期出版發行的報刊雜誌100餘種。
展廳採用了全媒體、多角度、多項科技結合的全新形式,將靜態的平面展覽變成了真實的歷史畫卷,並推出紅色主題秀《延安延安》,結合青年人的特點與時俱進,開展紅色教育。同時開展了讓文化「下鄉」,讓文物「旅行」等走出展覽廳、開展品牌社會教育等活動,將流動博物館送到更多的學校、社區、企業及軍營等處,真正做到讓文物說話,講文物故事。
13、長徵集結出發地(江西於都)
中國工農紅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是一次舉世聞名的偉大壯舉,於都這塊紅色的土地就是中國工農紅軍之中央紅軍開始長徵的集結地和出發地。為了緬懷先輩偉業,于都縣人民政府撥專款於1996年在此興建了佔地3.5畝的紀念碑園。
於都,作為中央主力紅軍的長徵集結出發地,被譽為「中華民族偉大長徵精神」的起源地。每年接待遊客達50萬人次,成為重要紅色研學基地。革命文物保存十分完好,涵蓋了先烈們當年的創業艱辛、壯懷激烈、浴火重生的偉大的長徵精神。
14、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上海)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簡稱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會址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是一幢沿街磚木結構一底一樓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築,坐北朝南。
會址均按當年外貌原狀修復,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栩栩如生的蠟像人物增強了陳列的直觀性和歷史感染力,成為參觀中的新熱點。館藏文物史料豐富,不斷推出內容豐富的專題展覽,對於市民和遊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旅客群體中,年輕人數量較多,成為團建、黨建的重要選擇地。旅遊線路被不斷創新,參與者可以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探索,並以此為中心,向周邊區域包括石庫門優秀歷史建築群輻射,結合城市的紅色記憶和人文故事,對黨的光榮歷史產生更直觀和深入的體驗。
15、安新白洋澱景區(河北保定)
安新白洋澱景區,位於河北省中部,安新白洋澱是河北第一大內陸湖,總面積366平方公裡,地處京津冀腹地,南距石家莊189公時,北距北京162公裡,東距天津155公裡。
作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白洋澱的紅色旅遊和生態建設相得益彰,自然、歷史、人文旅遊資源豐富,野三坡、狼牙山、冉莊地道戰遺址等豐富的體驗線路和大型戶外實景演出《雁翎隊痛打包運船》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來體驗紅色教育,同時,它也是雄安新區的一個紅色旅遊亮點。
16、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河北石家莊)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坐落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境內,距省會石家莊80公裡,此處曾是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所在地。建國前中共中央的許多重要會議在此召開,包括三大戰役在內的一系列戰役在此運籌和指揮,毛澤東的幾十篇光輝著作在此誕生。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是中央領導人工作、生活過的故居,相關文物原貌保持較好,讓遊客真切體會到曾經的情境,景區多個不同主題的展覽館滿足觀眾多項需求,內容十分豐富,講解員博覽群書,吸引眾多青少年來此體驗、研學。
17、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時俱進,連續推出「復興之路」、「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等大型展覽,等運用多媒體手段,豐富的沉浸式體驗產品,向來自全世界的遊客講述中國革命歷史、發展成就,新穎且不斷創新的展覽,讓它成為眾多遊客來京必到之地。
18、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江西瑞金)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位於江西省瑞金市城西龍珠路1號,是為紀念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和紅一方面軍,締造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而建立的專業性紀念館。
館藏文物11128件,其中一級文物73件、二級文物320件、三級文物683件,種類多、價值高,保存較為完好,展陳採用了油畫、場景、多媒體、幻影成像、超現實仿真雕像等先進的聲、光、電展陳手段,集中反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歷史。
19、婁山關景區(貴州遵義)
婁山關風景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以人文景觀取作畫,文物古蹟眾多,既有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會址,又有統治播州700多年楊氏土司、毛澤東住址等各類建築遺址。《婁山關大捷》以婁山關戰役歷史為藍本,在婁山關戰役真實環境中,用寫實的藝術手法,真槍實彈再現1935年婁山關戰役硝煙瀰漫的戰爭場面。
大型實景戰鬥演出是婁山關景區的亮點,可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景區的毛主席詩詞館運用VR技術、聲光感應技術等豐富的創新手段來講述紅色故事,沉浸體驗度較高,對年輕人及青少年極具吸引力,景區的紀念館及戰鬥實地生態環境優美,實現了紅色+生態,+旅遊等多元發展模式。
20、抗美援朝紀念館(遼寧丹東)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桃源街附近,坐落在市中心北部風景秀麗的英華山上,是一座塔樓式建築群。該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館落成並正式開館。
紀念館現收藏抗美援朝文物12100餘件,全景畫館陳列有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陳列館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並與射擊、攀爬、野戰軍訓、戶外露天兵器陳列場等體驗性項目有機結合起來,提升了公眾主動參與國防教育的體驗感,同時還有效運用 「網際網路」+文物模式在網上講好紅色故事,大大提升革命文物的宣傳和影響力。
21、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甘肅張掖)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位於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是紀念西路軍21800多名將士浴血奮戰、頑強不屈精神的重要場所。紀念館前身是1957年建立的高臺烈士陵園,園內掩埋著西路軍轉戰河西、血戰高臺壯烈犧牲的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忠骨。
紀念館設有8個展廳和1個英烈廳,完整地再現了西路軍西徵史實,同時大型多媒體景觀「血戰高臺」全景展現了高臺戰鬥的全過程,而詳實的圖文資料又再現了當年西路軍英勇奮戰、血決祁連的悲壯歷程。
22、紅安七裡坪革命舊址(湖北黃岡)
黃岡紅安七裡坪革命舊址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七裡坪鎮的列寧小學舊址內,紅安七裡坪鎮是著名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也是全國僅次於井岡山的第二大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曾被命名為「列寧市」,同時也是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重建地和是143位共和國將軍的故鄉。
紅安七裡坪革命舊址保存完整,現存革命舊址四十餘處,其古樸的革命遺址群與周邊生態旅遊資源形成「紅色+村落,紅色+綠色」發展等創新模式,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十二條線路之一,近年前往七裡坪參觀旅遊的人數持續增長,同時七裡坪鎮位於北與河南新縣接壤,而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也以豐富詳盡的圖文資料、英雄雕像及一千多件革命珍貴文物等多種展品而聞名,所以此地跨區域等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為遊客深度體驗紅色文化提供了有力條件。
23、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山西長治)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城太行街363號,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八年抗戰歷史的大型革命紀念館,是集旅遊觀光和博物館價值為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AAAA級別旅遊景區,直屬山西省文物局,正縣處級建制,性質為歷史類博物館。
館內圖文資料豐富,輔以仿實景觀、雕塑、多媒體演示等,分為六大部分,展覽以珍貴的圖片、文物為基礎,綜合運用聲、光、影技術,配以幻影成像、立體景觀、觸控螢幕等輔助手段,長達80米的「八路軍抗戰文化牆」非常震撼,除展覽外,還運用巡展、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宣傳八路軍抗戰歷史、傳播愛國主義精神。
24、古田會議遺址(福建上杭)
古田會議會址位於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原為廖氏宗祠,又稱萬源祠,始建於1848年。古田會議紀念館是以古田會議舊址群為依託建立的全面介紹古田會議歷史和宣傳古田會議精神的專題紀念館,籌建於1964年3月,全館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9萬平方米,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十二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
古田會址依託會議舊址建立的古田會議紀念館擁有文物12萬多件,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福建省庫藏文物最多的館,是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每年接待紅色旅遊遊客超過50萬人次,同時,「古田會議」還被列為「福建省第一政治品牌」和「福建省十大旅遊名片」之一。
25、毛澤東同志故居(湖南韶山)
毛澤東同志故居位於湖南省韶山市韶山鄉韶山村土地衝上屋場,屬於土木結構的「凹」字型建築,東邊是毛澤東家,西邊是鄰居,總建築面積472.92平方米。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6月27日鄧小平在門額匾上題字"毛澤東同志故居"。1997年7月,入選中宣部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毛澤東故居還原了原生態的居住環境,並且陳列了眾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生活用品,現館藏文物、文獻、資料6.3萬件,其中毛澤東晚年生活遺物6400餘件,為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
26、鄧小平故居(四川廣安)
鄧小平故居位於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幅員面積3.19平方公裡,主要景點近20處,如翰林院子、蠶房院子、鄧紹昌墓以及鄧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硯池、神道碑等景點,充分展示了鄧小平青少年時期的活動足跡。鄧小平故居修舊如舊,是全世界唯一以紀念鄧小平為主題的紀念園區,是集紅色旅遊、生態旅遊、古鎮文化與鄉村休閒度假遊於一體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陳列館展緊扣鄧小平同志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一生,結合聲、光、電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運用壁畫和世界首創的三機聯放的數字電影技術、多媒體展示系統,共同組成鮮活的立體空間,是世界一流的領袖紀念館,園區內有鄧小平銅像廣場、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和鄧小平緬懷館等紀念設施,參觀遊覽內容豐富。
27、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江蘇南京)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通稱江東門紀念館,選址於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是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也是國際公認的二戰期間三大慘案紀念館之一。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包含多個影像資料,利用適量的聲、光、電現代科技手段及自媒體終端技術,智慧而嚴肅地表達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五大主題,並且有著一大批以國內外大專院校教授、社科院、檔案館、博物館研究員為主體的專家學者隊伍,建立和形成了一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見證者隊伍,並且建立和培養了一支以專職講解員為主體的、若干大、中、小學學生義務參與的講解員隊伍。
28、南湖旅遊區(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
南湖旅遊區是一個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歷史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歷史文化景區,景區佔地面積約5.86平方公裡,包含南湖核心區、月河歷史街區、七一廣場等。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湖的一艘畫舫上完成最後的議程,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南湖成為了全國人民嚮往的革命聖地。
南湖旅遊區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一湖二河三街區」共同構成了一個生態環境良好、景觀特色鮮明、遊憩內容豐富、服務設施完善的精品景區,紅色之旅、民俗活動、夜色之旅、休閒船遊等具有極高創新度的內容獲得了極高的市場人氣。
深挖紅色資源 創新講好紅色故事
發展紅色旅遊,關鍵是要深入挖掘紅色精神財富,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在旅遊中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講好紅色故事,讓文物「活」起來。在這方面,很多景區都在積極實踐探索,如遵義會議遺址陳列館,通過對革命文物資料背後的精神和故事的研究和挖掘,讓文物資料「開口說話」,做到了見物、見景、更是見人、見精神。推出的「行進中的遵義會議紀念館」成為講好遵義故事的流動課堂。2017年4月至今,《遵義會議永放光輝》全國巡展先後走進福建、江西等地,吸引了200多萬觀眾參與。
在上海,體驗線路的精心設計讓人點讚。紅色旅遊線路融入「密室逃脫」、城市定向等形式,多方位呈現上海紅色基因。井岡山推出紅色拓展活動,把故事融入在生活中,遊客們住土營房、吃紅米飯、喝南瓜湯,拓展訓練和旅遊休閒融為一體。用當代方式創新性地闡釋紅色歷史、表達紅色精神,傳播紅色文化。
從單一景區建設到強強聯手合作,成為紅色旅遊景區深化講述紅色故事的新模式。如近日江西贛州、貴州遵義、陝西延安市文化旅遊部門共同籤訂了《文化旅遊合作框架協議》,有效整合三地長徵文化旅遊資源,共同推出以長徵文化為主題的精品旅遊線路。
講解員,或許是一個極其平凡的崗位,但他們將最感人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紅色精神從符號、理念,變成向我們走來的一個個時代英雄,變成我們身邊鮮活的日常。
在素有「浙江井岡山」之稱的浙江松陽縣安民鄉安岱後村,在河南新縣許世友將軍故裡,老紅軍的後人當上講解員,為我們帶來一個個動人心魄紅色故事,真情流淌讓人動容。
普通的講解員工作如今有了更多接棒者,從聽講解到「我來講」,在不少紅色景區,「小小講解員」成為一道風景。四川蘇浙軍區紀念館的小小講解員向遊客生動講述新四軍當年在這裡的戰鬥歷史。革命聖地延安,在寶塔山、棗園等紅色紀念地,小小解說員們的身影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活躍至今,紅色基因,在各地生根發芽。
講好紅色故事,服務也要跟得上時代。如今交通工具也插上「紅色翅膀」,成了紅色旅遊發展中的「播種機」。2019年6月,Z44/3次火車正式開行,這是第一趟由革命老區延安開往祖國首都北京的特快列車,如今有了「『聖地情』紅色文化列車」的專屬名稱。而武漢連續三年推出的「紅色巴士一日遊」,已成為武昌區經典紅色文化教育品牌活動,感受首義之城的紅色文化基因,在大學生中人氣相當高。
打造超級紅色IP 構建紅色旅遊系列產品
一個較為完善的旅遊產品,與體驗、消費、欣賞、認同和傳播各個環節分不開。紅色旅遊景區的IP產品打造與其特殊的歷史意義和地域特色密不可分,找準差異化方能突圍。在這方面,無論是演藝、線路體驗、產品營銷或特色文創產品開發,不少景區頗下了番心思。
深挖文化IP,歷史與現代融合打造強勢品牌,除了景區品牌,實景演出也成為多個景區的靚麗名片。江西致力於打造顯井岡山「中國革命搖籃」和瑞金「共和國搖籃」紅色品牌,《四渡赤水出奇兵》大型實景實戰演出,《延安保衛戰》、「紅色動漫」《西柏坡》都受到遊客喜愛。
帶走一件紅色旅遊紀念品,成了不少遊客遊覽完紅色景區的願望。儘管當前不少旅遊景區的文創產品面臨良莠不齊、同質化嚴重的現象,但是也有不少地方在深挖在地紅色資源,摸索嘗試走出一條特色路。當年帶領紅二十五軍突圍「鐵桶陣」險境的盧氏貨郎如今也化身成為河南盧氏縣紅旅文創「小貨郎」拳頭產品形象;在遵義苟壩,當年毛主席用馬燈點亮中國革命道路的地方,圍繞馬燈做文章將馬燈精神不斷弘揚傳承;井岡紅旗藝術品以其獨特濃厚的紅色文化背景、深刻的精神載體特徵,成為井岡山旅遊紀念品市場專利性紀念品。
紅色旅遊有了內容、情境、實感和品質,富有強烈的時代感,才會在市場上贏得更多的認同。
科技與網際網路發力 讓年輕人愛上「紅色遊」
隨著紅色旅遊日益深入人心,不論國內紅色旅遊,還是海外紅色旅遊,正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呈現出許多新氣象。
數據顯示,今年暑期,「80後」「90後」「00後」出遊人群共佔比49%,佔據暑期紅色旅遊市場近半壁江山,成為紅色旅遊市場的主力人群,「00後」佔比同比增幅達62%。年輕化逐漸成為紅色旅遊的新趨勢。
講好紅色故事,除了講解與展示,藉助VR及更多豐富科技手段為傳統的紅色旅遊注入年輕化和流行要素,深刻的沉浸式體驗,讓遊人身臨其境那段激情歲月。或許只是短短幾秒,足以讓人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