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2020-12-04 漢史拾遺

璀璨的中華文明歷經了數千年的歷史洗滌,源遠流長並不斷奔向前方。而那些封建時期的歷史與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不絕,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中語言的出現。雖然如今的我們,使用的都是統一的漢字,並且國家也規定,普通話就是我國的標準語言。但是,各地的方言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卻並未因此而消失。正是因為有語言和文字的基礎,才有了歷朝歷代的發展。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奇特呢?

在我國的古書當中,曾有過這樣的記載,黃帝生於山西,在他開始統一各部族的時候,就專門將語言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在此期間,民間的語言系統逐漸融合了羌語、華語,從而形成了古語當中的部分發音。到了周朝,國內的各類文化迅速發展,周王特下律例,將洛陽讀書音作為國家的官方語言。不過在那個時期,國內各個地方的方言基本已經成形,想要改變成官方語言,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後來,隨著朝代的更迭,各地在語言上也有了不同的分別,八大地區又形成了八大官話。

之後,八大官話經過演變,又形成了吳、客家、粵、閩、湘以及贛方言這七個不同的類別。其中,國內很多地方的方言都十分難懂,就比如說令人完全摸不清頭腦的溫州話。在讀音上,這一方言幾乎與外語沒什麼區別。據悉,在上個世紀的抗戰時期,溫州地區的方言就連精通中文的日本人和叛賊,很多都聽不明白,因此戰時的情報也就很難傳遞出去了。在古代,由於聯繫不便,各地語言的差異性也有所不同,甚至就連不同的村落之間,在說話口音上都有區別。八大官話出現後,及時解決了這些問題。

雖然八大官話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推廣,但畢竟這也只是一種口頭語,在書面上,還是依照普通話為主。有些獨特的方言讀音,甚至連對應的文字都找不到,因此就出現了,普通話與方言「字同音不同」的情況。在方言文字的演變過程中,最奇特的一個字,莫過於「街」字。3000年以來,一直都是一個讀音。我們都知道,在普通話裡,街就念「jie」,但是在方言當中,街的讀法卻有著驚人的相似,均念「gai」。如果用方言讀街字的話,很多人的讀法,估計都錯了。

在古代的詩詞歌賦中,街這個字都要讀作「gai」,不然很多修辭韻腳,都無法進行解釋。雖然如今已經普及了普通話,但是在方言當中,街這個字的讀音卻始終很難改過來。根據史料記載,街字原本讀作「gai」,它原本所指的意思就是大道相通的道路。並且在民間的俗語裡,也經常會提到這個字。在18世紀時,北京話裡就將「街」讀作「jiai」。後來因受晉語影響,很多人認為「jiai」的讀音不太方便,這才有了「gai」。

我國的方言在各地之間都有很大的區別,由此看來,古代文化的傳播速度還是非常快的。方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意味和代表的,就是這個地方獨有的文化。而全國各地不斷發展的方言,更是代表了我國的繁榮與昌盛,也是屬於當地人的一種特殊回憶。時至今日,國內很多地方的方言裡,依舊將「街」念作「gai」。中華文化充滿魅力,漢字與語言的偉大更是中華民族,無可取代的歷史瑰寶。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中華子孫都將會將這一文化,永遠地流傳下去!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漢字在人們一代一代使用的過程中也慢慢在發生變化,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隸書,直至我們如今所使用的簡體字,漢字的讀音以及寫法都和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但在中國有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而這個漢字則更為特殊,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
  • 中國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漢字是十分有趣的,其千變萬化的字義和讀音,常常讓遠渡重洋的外國學子頭痛不已,因理解不了中國文化與用語習慣,常常鬧出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除開這個,漢字本身也是十分特別的,許多字來源於象形文,而象形文來既源於日常生活,又來源於所見所聞,皆是圖畫所得,屬於表意文字,易被學習與掌握。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奇特字,但也因象形文字的圖畫性,有些抽象的想法無法用象形字表達,這也是它的局限性。文字除字形有趣,讀音也是好玩之極。其中還不包括同省不同區的地方性方言,同一個字,在不同地區擁有不同讀音,這真是太過於神奇,中國語言的奇妙之處讓人不得不深深熱愛並為之歌頌。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起了中華文化,才發現漢字有多難學。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的背後,都蘊含有它的深意,絕非字面所理解的那麼簡單。通常一個字會有很多個讀音,的確很容易繞暈外國人。不過我國有倒是有一個最特別的字,不管放在哪一個情景中,3000年來全是一個讀音,大概就連許多國人都不知道,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 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如今說到方言的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江浙一帶,那裡的方言分布及其密集,可以說隔一個村就是有不同的語言偏差。在此誕生了最難聽懂的方言,那就是溫州話,如果溫州話稱第二,那沒有方言敢稱第一。曾經有人為了打趣,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這個字就是「街」。
  • 中國最古怪的字,各省方言都是同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上街」的「街」普通話讀音是「jie」,如果用方言讀又該讀成什麼呢?  神奇的是,街在全國的方言讀法幾乎都是「gai」,上gai、gai頭、gai景,粵語相對來說和普通話離得比較遠,但他們也把街讀成「gai」,例如:撲gai。
  • 我國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都是同一個讀音,你可能也讀錯了
    漢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古老的說法就是倉頡(jié)造字一說。當然倉頡造字也是上古神話,距離我們年代已經十分久遠,但是中華文字的出現,無疑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從最初的甲骨文,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簡體字,漢字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本質上的改變。
  • 央視女主播微博曬讀音表 稱「讀錯一個字罰五十」
    央視女主播微博曬讀音表———  「我們化妝鏡上貼著常常出錯的讀音表。錯一個罰五十,測測你能罰多少?」日前,央視新聞主播劉羽的一條微博引起了不少網民圍觀。微博中,她貼出了一張手機拍攝的照片,上面是一張寫滿漢字詞語和讀音的字條。仔細辨別這些詞語和讀音,好多字正確的讀音都和我們習慣的讀法不一樣:比如,不是「下載(zǎi)」而是「下載(zài)」,不是「影片 (piān)」而是「影片(piàn)」,不是「盡(jìn)快」而是「盡(jǐn)快」……這些詞語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可讀對卻並不是容易的事。網友感嘆:「讀一遍下來,發現我不會說普通話了。」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中國讀法最「難」機場,名字連語文老師也難讀對,問路只能靠手寫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歷史傳承的古老國家,長久的歷史傳承中,古人給我們留下非常多寶貴的物品,其中漢字就是其中一種。漢字雖然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體現,但因為具有多音字的緣故,就連我們國人有時也會把一些字讀錯。
  • 這是生活中常用的幾個字,卻一直被讀錯,很少有人知道正確讀法!
    這是生活中常用的幾個字,卻一直被讀錯,很少有人知道正確讀法!回首歷史的隧道,漢字承載的不僅是幾千年華夏民族的歷史,也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從古至今,漢字是我國人民進行溝通的重要手段。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是同一個字但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它的意思和讀音就發生了質的改變,有些漢字我們從小到大都一直讀錯從未意識到,就連專業播報員有時候一不留神也會犯錯。從小時候開始有意識時,身邊周圍的人都會將「餛飩」兩字錯誤的念為hún dùn,到了小學的課堂,經過老師上課的教學,才意識到它真實的讀音為hún tun。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都是同一個讀音,你是否讀錯了
    方言的產生是多種多樣的,中國有句俗話叫:「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哪怕是一個小鎮都有三到四種不同的方言。方言的產生最初起於先秦時期,周滅商之後,劃分中原,以周王室作為華夏中心,將南方作為「蠻」、東方為「夷」、西方為「戎」、北方部落為狄。五方之民語言不通。春秋時,各地諸侯達到了170個,在兼容當中才逐漸形成七雄。
  • 這些四疊字的讀法,你都知道他們的讀音嗎?
    這些四疊字的讀法,你都知道他們的讀音嗎? 在漢字中,有一類字 由兩個、三個、四個甚至是五個相同的字構成 常見的如「從、品、森、眾」 這些由同一文字重疊複合而成的漢字
  • 為什麼明明認識的字,還會讀錯?
    語文是最基礎也是最值得鑽研的科目,語文的發展令越來越多平常少見的漢字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但仍有不少明明認識卻容易讀錯的字讓人們在知道它的真實讀音後大跌眼鏡。飲鴆止渴是書本上常會出現的成語,將其讀錯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 中國名字最拗口的城市:三個字一個讀音,擁有全亞洲最大的服裝城
    中國名字最拗口的城市:三個字一個讀音,擁有全亞洲最大的服裝城中國的城市眾多,尤其是近幾年的發展讓我們身邊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高速鐵路網的逐漸成型,很多很多城市都深受其影響。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都一下跳了出來,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它們。
  • 一篇民國「奇文」,至今無人超越,全文96字讀音字字相同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相信對於漢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作為世界上,歷史現存最悠久的一門文字語言,這漢字的獨特之處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講明白的,畢竟這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演進,才有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 我們都知道,現在全國統一使用的漢字,已經是最簡化版的漢字了。
  • 《金蟬脫殼》「殼」的讀音辨析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金蟬脫殼》中出現了多處「殼」的讀音:  1、有一天,我無意中撿到了一個透明發亮的殼。叔叔們說,那是蟬蟲脫的殼。  2、這是多麼神奇有趣的的事啊!我決心要揭開金蟬脫殼(qiào)的秘密。  3、脫殼的蟬兒靜靜地趴在蟬殼上,過了好一陣子,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蟬殼。
  • 科學網—漢字讀音誰做主
    祖先們造字先是造了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之後又用表示意義的意符作為形旁,用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作為聲旁組合成形聲字。起初是方便讀寫,之後讀法不斷演變,結果竟成為人們讀白字的「坑」。 現在的問題是,形聲字的不同讀法到底誰做主? 其實,從象形字演化來的現代漢字優勢在於「表意」,而在讀音上一直就不像由字母組成的文字那樣直截了當。
  • 中國最容易讀錯的六個姓氏, 看看你能讀對嗎?
    [摘要]在中國漢字的形成和發展中,有著字同音不同的規則,很多字明明是同一個字,卻有著不同的讀法,而很多姓氏也同樣如此。中國姓氏文化源遠流長,而漢字文化又博大精深,在中國漢字的形成和發展中,有著字同音不同的規則,很多字明明是同一個字,卻有著不同的讀法,而很多姓氏也同樣如此,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中國最容易讀錯的幾個姓氏,看看你能讀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