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名片 | 水族:水書記錄古老歷史

2021-01-13 上海民族聯



 


  水族自稱「睢」,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荔波縣的水利、水堯、永康三個水族鄉,獨山縣的本寨、甲定、翁臺三個水族鄉,都勻市的歸蘭水族鄉;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的三江、仁裡、定威、興華、水尾五個水族鄉及塔石瑤族水族鄉,雷山縣的達地水族鄉,黎平縣的雷洞瑤族水族鄉;雲南省富源縣的古敢水族鄉。此外,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丹、宜州、融水、環江、都安、來賓、河池等縣(市)也有分布。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水族總人口為411847人。

  水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民族古文字。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按互相之間的可理解度分類,水語可以分為三個土語區(或方言區),即三洞土語、陽安土語和潘洞土語。在日常生活中,水族主要使用水語,據估計水語使用人口目前大約為30多萬人,約佔水族總人口的93%。按語言使用情況,水族語言可以分為使用水語和轉用當地漢語、轉用苗語的水族語言三個部分。


  水族有一種古老文字「水書」,水語稱其為「泐睢」,「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書。水書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等文化信息,可以說是水族的百科全書。2006年,水書習俗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水族居住區處於亞熱帶,多雨潮溼。因此,水族建築為傳統「幹欄」式,可避免地面潮溼和野獸的侵害。水族村寨一般多處於平壩或在半山腰臺地,少數在山頂。

  水族是典型的南方稻作民族,是最早掌握水稻種植技術的民族之一。水族居住地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部的苗嶺山脈以南,都柳江和龍江上遊。森林密布,山水如畫,適於農林業的發展。


▲水族人家的稻。


       水族的民間信仰幾乎貫穿於水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水書是水族宗教特有的典籍,而水書先生被普遍視為水書知識的傳承者,他們一代一代詮釋著水族的信仰和文化。水族的祖靈信仰是其各類民間信仰與行為的核心,每逢節日甚至平時都要供奉祖先。


  水族的年節不盡統一,呈現出年節種類眾多、批次繁雜、地域交錯、時間不一的繽紛現象。水族的年節有端節、卯節、額節、蘇寧喜、七月半、春節(借薦) 等,其它節日有霞節、清明、端午、六月六、中秋等。

  每年水歷十二月(陰曆八月) 到二月(陰曆十月) 逢亥日,就是水族過「端」的日子。水族的端節,水語叫 「解端」「借端」「解多」,有的地區也叫「瓜節」或「額節」。這是水族分布範圍最廣、參加人數最多、形式最隆重的一個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因過節時間長,也號稱世界上最長的節日。各地過「端」按傳統習慣,有先有後。端節保留著水族古代谷熟慶典、過新年的遺風。



▲水族人民歡慶端節。

  水族的文學源遠流長,尤其是民間文學色彩斑斕,深刻地反映了水族人民的歷史和生活。水族民間文學按文體形式可分為散文體文學作品和韻文體文學作品。散文體文學作品主要是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寓言等,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有《人類起源》、《牙仙造人》、《十二個仙蛋》、《燃火》、《海黑》等,民間故事《兩個媳婦》、《美女樹》、《石獅嘴裡含珠寶》、《金鳳凰》、《兄弟情》等都是水族民間文學中的精品。

  水族的韻文體文學作品主要是指那些有特殊節奏,音韻、章句和曲調等特徵可以用來歌唱和吟誦的文體,即史詩、敘事詩、歌謠、民間說唱文學等。

  水族的民間音樂有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尤其是民歌,形式多樣,可分為雙歌、單歌、蔸歌、調歌和詰歌五種。



▲閒暇時刻,水族青年男女在山間對歌。


相關焦點

  • 黔南三都水族:古老的水族文字「水書」
    在這戰亂期間,一部分水族先民攜家帶口,沿著龍江逆水而上,漸次遷到桂、黔邊境,並在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唐代展成了單一民族。有一首古老的水族歌謠,敘說了這一遷移的情形。據考證,從遷徙路線,從水語接近廣東、廣西的粵方言,從過去鬼師「祭谷魂」的咒語中,提到祖公隨河而上時,從海邊帶來了谷種,以及水族在宴客、節日、祭祖及葬禮中都少不了魚的特殊風俗來看,認為水族來自廣西的江邊或海邊,是有一定道理的。
  • 水族為何以「水」命名,你聽過「水書」嗎?水族有哪些特色習俗?
    目前,水族的主要聚居地在貴州黔南、黔東南等地。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水族總人口大約有42萬左右,雖然人口較少但其民族起源卻說法眾多。據史料記載水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相傳水族先民在商族時期就已經出現,並且水族還是殷人正統後裔族人中的一個支系。雖然這種說法獲得的支持率比高,但是關於水族起源時至今日依然說法各異。
  • 一幅馬尾繡,講述一段古老的水族故事!
    馬尾繡,一項水族最為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繡工藝,馬尾繡的起源,已經找不到相關資料記載,但它卻依靠水族女性的世代相傳而保留至今,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
  • 時代記憶:一幅馬尾繡,講述古老的水族故事——非遺傳承人潘懈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潘懈,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潘懈,,1978年出生於三都縣中和鎮三洞社區,現為水族馬尾繡製作和織布技藝傳承人,三都縣安娜娜馬尾繡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尾繡,一項水族最為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繡工藝。
  • 貴州一個貧困縣,舉債4百億建成水族「布達拉宮」,頗具民族風情
    如果說西藏的布達拉宮是西藏式建築風格的話,最近貴州的貧困縣也出現了水族風格的「布達拉宮」。這個水族式的「布達拉宮」在貴州的一山縣中,全縣借款400億元,花了3億日元斷斷續續地建了這個水族風格的水司樓,其整體採用木框架,而且水泥堅固的民族建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全木民族古建築體。
  •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水族,你知道他們的特色嗎?
    水族是中華民族之一,他們歷史很久遠,並且,他們可是有著自己的語言和傳統文字哦。他們的節日也非常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們的端節和卯節。
  • 三都水族馬尾繡代表傳承人登上央視並獲獎!
    韋應利作為水族的馬尾繡代表傳承人,她表示將通過與明星同臺演出、登錄央視等高端舞臺來展示、宣傳、推廣水族文化,旨在讓世界知道這一獨特的民族瑰寶。您是否會有疑問,何為馬尾繡?現在小編就來為您解答!水族馬尾繡工藝獨特,刺繡製品十分精美,有媒體甚至譽之為"刺繡藝術的活化石"。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民間工藝,聞名遐邇的水族馬尾繡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堪稱世界一絕。歷史悠久的馬尾繡同時也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並且馬尾繡現已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原生態搶救與記錄雲南民族文化
    在雲嶺大地上默默耕耘經年的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多年來致力於挖掘、記錄雲南民族文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過採訪、記錄、整理、編輯,其開展的「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的基因庫」和「雲南民族文化的音視頻資料庫」工程,目前成果斐然,在日前由它們舉辦「雲上之光」雲南民族文化遺產推介會上,我們能夠看到的業已完成並面世的重要項目成果計有包括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音像製品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民族文字出版資金資助項目
  • 文化| 水族人民的傳承——水書習俗
    【水書習俗】便是水書形成、發展和傳承並以此構成與水族生活相關的習俗【水書】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為了避免再遭人謀害,憑著記憶,陸鐸公故意用左手寫泐睢,改變字跡,還將一些字寫反、寫倒或增減筆畫,形成了特殊的水族文字。水書的內容【水書】,水語稱其為「泐睢」,「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書。水書被譽為水族的百科全書。
  • 對於古老神話「東北歷史薩滿文化」?是純粹的精神文化,還是?
    原始薩滿精神,是以部落形式存在此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我國東北長白山的歷史書籍,其中戰國和西漢初成書的《山海經大荒北經》。書中提到:「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其提到的內容即最早時期生活在我國東北以原始部落群居生活的古老民族即「肅慎」(女真族)東北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區,就產生了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名額民族都有自己古代崇拜的神,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俗。我們有農耕的,有漁獵的,還有遊牧的混合到一起造就了我們東北地區民風、民俗的多樣性,那麼這些文化還僅僅停留在「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就是原生態,不論是哪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立的。
  • 【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鎮】龍鼻村:古老苗寨中的龍靈氣
    近日,紅網記者深入少數民族地區,用鏡頭記錄特色村鎮的田園風採和民俗魅力,推出《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鎮》系列報導,今天推出——    龍鼻村歷經千年歷史滄海桑田,具有深厚的人文積澱,前些年由於未被外人發現,沒有做任何人為的旅遊開發,至今仍保留著完整原始的民族生態。    龍鼻村豐厚的民間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尤其是獨具一格的苗族跳鼓舞,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才被外界賞識,1993年墨戎苗寨被湖南省文化廳授予「苗族花鼓之鄉」的榮譽稱號。
  • 水家協會成立 水族同胞有了「大家庭」
    這標誌著,都勻市近4萬水族同胞終於有了屬於自己民族的「大家庭」。據了解,都勻市水族總人口近4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8%。主要聚居於歸蘭水族鄉基場、陽和、奉合三個片區,散居於勻東鎮、平浪鎮、都勻城區等地。
  • 貴州的特色之一,少數民族的風情——水族
    2020年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三都水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水族簡介: 水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侗臺)語支,水族古文字體系保留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水族自稱「睢(suǐ)」,關於水族的來源,有殷人後裔說、百越(兩廣)源流說、江西遷來說、江南遷來說等說法。
  • 56個民族全家福共迎2015春節:水族篇
    公益聯展於2014年12月25日正式啟動,這一天正好是2015年春節倒計時56天,從這一天開始,參與聯展媒體將每天推薦展示一組"民族全家福"系列,一直持續到2015年春節。歡迎全國56個民族朋友一起共拍全家福、共講全家福、共展全家福、共傳全家福、共助全家福,以此共匯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共迎2015年春節。
  • 一個極愛水的古老民族,以孔雀大象為圖騰,崇拜佛教具有獨立語言
    我們的祖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古代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朝代的更換,以漢族和漢文化為主體,逐步形成了一個多民族大融合的國家,如今在中國就有五十六個少數民族,各自有著各自的傳統文化和民風民俗,甚至有些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以及信仰的圖騰,在歷經歷史長河的變遷和發展
  • 貴州水族馬尾繡繡娘,為發展鄉村旅遊,指尖絕活「繡」出致富路
    對於喜歡到鄉野去收藏一些中國手工藝繡品的人來說,聽說在貴州省三都縣有一種水族而刺繡的馬尾繡品就特別興奮,據說水族馬尾繡的歷史悠久,是一門傳承了上千年的技藝,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傳統大節水族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有賽馬的習俗,看來養馬賽馬已經有了很長歷史。水族婦女發明了用馬尾製作刺繡的藝術。
  • 穿越四千年歷史,留下浪漫靈魂——香水,埃及人的氣味名片
    【環球時報記者 景玥】都說「聞香識女人」,而在埃及,聞香既可以識女人,也可以識男人,酷愛使用香水的埃及人散發的香水味總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說,香水味就是埃及人的氣味名片。埃及香精與國際知名品牌有種說法稱「如果沒有埃及香精,就沒有法國香水」,可見埃及香精在香水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埃及作家哈蒂布曾經說過,「香精源自大自然的樹木花草,堪稱埃及的國寶之一,早在法老時代就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古老香精文化。從遠古穿越時空,一直飄逸到今天,它幾乎成了不滅的精靈,把遠古和現代貫穿起來。」。
  • 凝聚古老壯瑤醫智慧 民族醫藥名揚東協
    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還有其他44個民族成分。多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總結整理,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民族醫藥。
  • 「湘西鬼才」李宏進與他的「天下第一水司樓」
    該項目對外宣稱,建成後,有望申報三項金氏世界紀錄: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築;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築;世界最大牌樓(跨度41米、高28米)。報導稱,造價高達2億。「水司樓」是水族人民的文化符號和智慧的象徵。此外還融合了苗族、布依族特色,是獨山縣淨心谷景區最具標誌性的宏大建築。它屬全木質框架榫卯結構建築。
  • 水族魚缸草缸為什麼要換水?如何換水?
    水族魚缸草缸為什麼要換水?怎麼換水?親近自然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自然。專注水族、魚缸、水草造景、珊瑚海水缸、 風水魚缸、魚缸清洗不可以,因為水族魚缸蒸發的都是純淨的水,留下了溶解物,然後水族魚缸又加入有溶解物的水,如此以往TDS會累積的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