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8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在第三屆國際中國公益事業大典中,三都水族自治縣馬尾繡代表傳承人韋應利、潘五生分別榮獲2019年度愛心公益大使榮譽稱號、2019年度國際中國公益先鋒人物獎。他們二人在央視舞臺星光璀璨大型公益晚會演出中,用水語和漢語雙語演唱《唱支山歌給黨聽》並獲得了高度評價。
韋應利作為水族的馬尾繡代表傳承人,她表示將通過與明星同臺演出、登錄央視等高端舞臺來展示、宣傳、推廣水族文化,旨在讓世界知道這一獨特的民族瑰寶。
您是否會有疑問,何為馬尾繡?
現在小編就來為您解答!
01
馬尾繡簡介
貴州省三都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水族馬尾繡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這種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分布在三都境內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龍等鄉鎮的水族村寨。
水族馬尾繡工藝獨特,刺繡製品十分精美,有媒體甚至譽之為"刺繡藝術的活化石"。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民間工藝,聞名遐邇的水族馬尾繡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堪稱世界一絕。
歷史悠久的馬尾繡同時也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並且馬尾繡現已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2
馬尾繡的由來
水族馬尾繡到底有多長的歷史?水書及相關資料都無記載,全靠聰明嫻慧的水族婦女世代相傳,才保留至今。傳統大節水族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有賽馬的習俗,看來養馬賽馬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水族婦女發明了用馬尾製作刺繡的藝術。在傳統節日裡,男子們賽馬,女子們身著馬尾繡盛裝參與節日活動,成了美麗動人的習俗。
可能主要是水族有養馬賽馬的習俗,馬尾繡應運而生。其實,這種以絲線裹馬尾製作圖案的刺繡方法,有兩個較為明顯的好處,一是馬尾質地較硬,能使圖案不易變形,二是馬尾不易變質,經久耐用。另外,馬尾上可能含有油脂成分,利於保養外圍絲線光澤。
03
馬尾繡的工藝特色
水族刺繡的技法種類有平繡、馬尾繡、空心繡、挑繡、結線繡及螺形繡等。馬尾繡的主要產品形式有馬尾繡背帶和馬尾繡花鞋等。四川成都織繡和其他民族的刺繡技藝也有用馬尾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將之用於背帶等繡品。
馬尾繡工藝十分複雜,採用此工藝製作的繡品具有淺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誇張。馬尾繡工藝主要用於製作背小孩的背帶(水語稱為"歹結")及翹尖繡花鞋(水語稱為"者結")、女性的圍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護套等。雖歷經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號基本不變。
04
馬尾繡的製作技藝及方法
馬尾繡用料考究且工藝繁雜,一般而言,刺繡一件成品需十來道工序,耗時一月之多。
在形形色色的刺繡藝術品中,馬尾繡的獨特之處在於用馬尾刺繡,依然採用古老的亂針、扎針等刺繡技法。水族馬尾繡工藝有自己獨特的製作技藝與方法:
1、先取馬尾3至4根做芯,用手工將白色絲線緊密地纏繞在馬尾上,使之成為類似低音琴弦的預製繡花線。
2、將這種白絲馬尾芯的繡線盤繡於傳統刺繡或剪紙紋樣的輪廓上。
3、用7根彩色絲線編製成扁形彩線,填繡在盤繡花紋的輪廓中間部位。
4、按照通常的平繡、挑花、亂針、跳針等刺繡工藝繡出其餘部分。
05
馬尾繡的傳承意義
雖然製作馬尾繡的人還很多,但穿戴的人已不多。馬尾繡服飾多在節日裡才穿戴。特別是在水族端節裡,但現在的端節已經過得越來越淡了。最關鍵的是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過去,馬尾繡被視為一位姑娘是否心靈手巧和這個家庭富有與否的象徵。但現在人們都不這麼看了,姑娘們做出了衣服都壓在箱底裡,改穿漢裝去了。
馬尾繡工藝傳承出現嚴重斷層,現代馬尾繡的工藝製品質量下降,人們已很少願意使用,對水族馬尾繡這一特殊的工藝門類應當進行搶救、保護。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麼精美的「活化石」
原標題:《三都水族馬尾繡代表傳承人登上央視並獲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