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鶴:非遺水族馬尾繡「活化石」,盡在貴州三都

2020-11-28 鳳凰河南站

李亞鶴:提到中國刺繡,和很多人一樣,我首先想到的也是蘇繡、湘繡、粵繡、蜀繡這「四大名繡」。但是當我走進貴州,開始了解貴州文化的時候,我才發現,貴州原來有這樣一種刺繡——水族馬尾繡,是至今現存最為古老的刺繡技藝,享有刺繡界「活化石」的美稱。

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它享有如此高的評價呢?這值得我們一一去探尋。

「十指春風繡繁華」說的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術刺繡。而有一種刺繡,並不被眾人所知,美的獨具民族特色,它就是馬尾繡。

三都縣的水族馬尾繡已經傳承了上千年,被稱作是「刺繡中的活化石」。它的製作過程非常的繁瑣,圖案典雅卻精美耐用。

因為水族居住區的地理環境,村寨中的人們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也讓刺繡這項技能成為了必然。

據記載,馬尾繡是水族女性在出嫁前必須要會的技能,而是否能夠繡好則會被作為一項重要的出嫁評判標準。

在過去,許多水族女孩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獨自完成複雜的馬尾繡作品,一代代的傳承讓這項民間技藝沉澱成了文化。

馬尾繡,有著上千年的傳承歷史,現主要存在與貴州三都境內。交通的閉塞,條件的艱苦,讓生活在這裡的水族人民仍保留著這一遠古技藝,為馬尾繡的傳承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馬尾繡,以馬尾為主要材料,很其他刺繡有著極大的不同。特殊的刺繡方式,讓馬尾繡更具立體淺浮雕感。刺繡時,先將2-3根馬尾用白線纏繞(白色馬尾最佳),然後用纏好的馬尾盤在已描繪好的花紋輪廓上,接著在白線條的凹縫處繡、挑、補、梭各種彩色絲線,刺繡藝人憑自己的生活積累及藝術修養,在布面上挑繡各種圖案。最後再用各色絲線將輪廓圖案填滿。整體工序,一共要經過52道工序才算完成。

馬尾繡,比一般刺繡保存時間更久。特殊的馬尾材質,不僅賦予了馬尾繡繡品立體感,馬尾分泌的油脂,對於繡線與繡片都有一定的保護作品。尤其是現在創新的「皮上刺繡」工藝上,馬尾和皮質更是相得益彰,讓每一個皮質箱包更有光澤與亮點。

馬尾繡的學術研究是一項專業的工作,除了準備嚴謹的學術論文,考慮到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還需要考慮學術研究的可讀性,讓更多的讀者能夠從專業中感悟文化傳承的偉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相關焦點

  • 水族馬尾繡:針尖上的「活化石」
    水族馬尾繡,是以絲線纏裹馬尾盤在描繪好的花紋輪廓上,再根據輪廓線繡出各種圖案,工藝複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被稱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7月6日,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馬尾繡非遺傳承人韋桃花在工作室內繪製馬尾繡圖案。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7月6日,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馬尾繡非遺傳承人韋桃花在馬尾上纏繞絲線。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7月6日,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馬尾繡非遺傳承人韋桃花在工作室內縫製馬尾繡作品。
  • 貴州三都水族繡娘戴口罩趕製馬尾繡
    水族繡娘正在趕製水族馬尾繡。瞿宏倫 攝兩名水族繡娘正在趕製馬尾繡作品。瞿宏倫 攝水族繡娘正在趕製馬尾繡作品。瞿宏倫 攝水族繡娘在編織水族馬尾繡線。瞿宏倫 攝  近日,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當地水族婦女戴著口罩加緊趕製馬尾繡訂單以供應市場。據悉,水族馬尾繡是三都水族自治縣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於2006年5月入選首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三都水族馬尾繡代表傳承人登上央視並獲獎!
    三都水族馬尾繡代表傳承人登上央視並獲獎!01馬尾繡簡介貴州省三都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水族馬尾繡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這種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分布在三都境內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龍等鄉鎮的水族村寨。
  • 時代記憶:一幅馬尾繡,講述古老的水族故事——非遺傳承人潘懈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潘懈,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潘懈,,1978年出生於三都縣中和鎮三洞社區,現為水族馬尾繡製作和織布技藝傳承人,三都縣安娜娜馬尾繡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尾繡,一項水族最為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繡工藝。
  • 貴州水族馬尾繡繡娘,為發展鄉村旅遊,指尖絕活「繡」出致富路
    對於喜歡到鄉野去收藏一些中國手工藝繡品的人來說,聽說在貴州省三都縣有一種水族而刺繡的馬尾繡品就特別興奮,據說水族馬尾繡的歷史悠久,是一門傳承了上千年的技藝,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傳統大節水族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有賽馬的習俗,看來養馬賽馬已經有了很長歷史。水族婦女發明了用馬尾製作刺繡的藝術。
  • 水族:傳承千年,馬尾繡繡出水族人的文化自信
    水族:傳承千年,馬尾繡繡出水族人的文化自信 2019-09-08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代表說履職】宋水仙:用馬尾繡繡出精彩人生
    時間:2020/05/21 來源:多彩貴州網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張鴻傑)「我們水族婦女活得越來越精彩了,以前都是女人在家做飯,現在變成忙的時候男人做飯了。」5月20日晚,剛下榻全國兩會指定酒店的宋水仙激動地在電話中和記者分享著她的喜悅。
  • 一幅馬尾繡,講述一段古老的水族故事!
    潘懈,女,42歲,水族,1978年出生於三都縣中和鎮三洞社區,現為水族馬尾繡製作和織布技藝傳承人,三都縣安娜娜馬尾繡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尾繡,一項水族最為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繡工藝,馬尾繡的起源,已經找不到相關資料記載,但它卻依靠水族女性的世代相傳而保留至今,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
  • 針尖上的活化石:淺析水族馬尾繡工藝的傳承與保護
    文 | 早安讀書「十指春風繡繁華」說的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術刺繡。而有一種刺繡,並不被眾人所知,美的獨具民族特色,它就是馬尾繡。三都縣的水族馬尾繡已經傳承了上千年,被稱作是「刺繡中的活化石」。它的製作過程非常的繁瑣,圖案典雅卻精美耐用。
  • 宋水仙:「馬尾繡」現代化的領路人
    在宋水仙私人民族民間藏品展館,宋水仙與她的媳婦正在整理藏品,看著一件件年代久遠的馬尾繡作品,宋水仙回憶起了她與馬尾繡的不解之緣。她自小跟隨母親學習馬尾繡刺繡技藝,長大後又嫁到水族馬尾繡之鄉——板告村,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她對馬尾繡的感情越來越深厚,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她立志一定要將馬尾繡好好傳承與發揚。
  • 三都:2019首屆貴州三都水族端節半程馬拉松賽圓滿舉行
    時值三都最美的季節,一場賽事點燃了三都的激情、引起了矚目。10月20日上午7點30分,2019首屆貴州三都端節半程馬拉松賽鳴槍開跑,從起點三都第二中學出發,在三都市民的加油與歡呼聲中,運動員沿著美麗的都柳江沿岸的風景線,展開了充滿激情與毅力的奔跑。
  • 神秘的產蛋崖,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巍巍的陡崖裡藏著的千年之謎
    三都水族自治縣,隸屬黔南州,是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地處「月亮山、雷公山」腹地。水族人口20.24萬人,佔總人口的64.8%,全國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作為貴州黔南GDP增長長期處於落後的縣城,近這幾年才慢慢發展起來。
  • 56個民族全家福共迎2015春節:水族篇
    56個民族全家福共迎2015春節——水族全家福篇    2015年1月17日,是2015年春節倒計時第33天,「中華全家福 一起全家福」暨「56個民族全家福共迎2015春節」公益聯展系列活動,特別推出「水族全家福」聯展,以此作為拋磚引玉,歡迎共同拍攝和推薦更優秀、更經典、更溫暖的的水族全家福(http://www.56cunzhai.com/quanjiafu/ying2015
  • 貴州的特色之一,少數民族的風情——水族
    三都水族: 三都水族自治縣,是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處「月亮山、雷公山」腹地。東臨榕江、雷山,南接荔波,西界獨山、都勻,北連丹寨,距省城貴陽230公裡,全縣總面積2400平方公裡。
  • 三都水族自治縣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會議審議通過了《三都水族自治縣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和《三都水族自治縣科學技術協會章程》,選舉產生了三都縣科協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主席、副主席。會議指出,三都縣科協第三次代表大會以來,全縣各科協組織及所屬團體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州科協的精心指導下,始終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全面加強自身能力建設,不斷開創科協工作新局面,為服務三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 人權篇】三都水族特色菜:魚包韭菜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尹曉通、盧昭成、羅歡):對於聚居在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為中心及其鄰近地區的水族人民,魚包韭菜是其最重要的祭祖菜餚。
  • 巧手「繡」出新生活
    在貴州省實施「錦繡計劃」促進富民增收進程中,2017年,韋定英和同村的韋樹章等繡娘參加了由貴州民族大學舉辦的非遺技藝培訓,經過系統培訓,更加感知布依族紡織文化的珍貴。在望謨縣扶持下,韋定英和王封梅、黃偉專等繡娘發起成立望謨藍韻草木染有限責任公司,將所學運用到生產和生活中,同時帶動鄉親一起實踐,傳承、傳播布依族紡織文化。
  • 貴州文化旅遊100條精品線路
    凱裡(黔東南州博物館)—下司古鎮(苗族刺繡、蘆笙製作技藝、婚俗文化)—丹寨(萬達非遺小鎮、苗族錦雞舞)—雷山(西江千戶苗寨、苗年體驗)—臺江(苗族姊妹節、獨龍龍舟節)—劍河(溫泉、苗醫藥康養)—鎮遠(古城、青龍洞、賽龍舟、侗族刺繡)—黎平(肇興侗寨、侗年體驗)—從江(小黃侗寨、岜沙苗寨) (七)三都神秘水書文化之旅都勻
  • 深圳非遺生活館:把傳統文化變得時尚和現代
    山西三寶 走進位於福田保稅區的深圳非遺生活館,凝結了潮繡工藝的「彩繡輝煌」女士手提包,匯聚了水族馬尾繡、銀鍛造等非遺技藝的男士皮包,服裝、飾品、文具、茶具等各色生活用品琳琅滿目,陳列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