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鶴:提到中國刺繡,和很多人一樣,我首先想到的也是蘇繡、湘繡、粵繡、蜀繡這「四大名繡」。但是當我走進貴州,開始了解貴州文化的時候,我才發現,貴州原來有這樣一種刺繡——水族馬尾繡,是至今現存最為古老的刺繡技藝,享有刺繡界「活化石」的美稱。
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它享有如此高的評價呢?這值得我們一一去探尋。
「十指春風繡繁華」說的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術刺繡。而有一種刺繡,並不被眾人所知,美的獨具民族特色,它就是馬尾繡。
三都縣的水族馬尾繡已經傳承了上千年,被稱作是「刺繡中的活化石」。它的製作過程非常的繁瑣,圖案典雅卻精美耐用。
因為水族居住區的地理環境,村寨中的人們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也讓刺繡這項技能成為了必然。
據記載,馬尾繡是水族女性在出嫁前必須要會的技能,而是否能夠繡好則會被作為一項重要的出嫁評判標準。
在過去,許多水族女孩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獨自完成複雜的馬尾繡作品,一代代的傳承讓這項民間技藝沉澱成了文化。
馬尾繡,有著上千年的傳承歷史,現主要存在與貴州三都境內。交通的閉塞,條件的艱苦,讓生活在這裡的水族人民仍保留著這一遠古技藝,為馬尾繡的傳承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馬尾繡,以馬尾為主要材料,很其他刺繡有著極大的不同。特殊的刺繡方式,讓馬尾繡更具立體淺浮雕感。刺繡時,先將2-3根馬尾用白線纏繞(白色馬尾最佳),然後用纏好的馬尾盤在已描繪好的花紋輪廓上,接著在白線條的凹縫處繡、挑、補、梭各種彩色絲線,刺繡藝人憑自己的生活積累及藝術修養,在布面上挑繡各種圖案。最後再用各色絲線將輪廓圖案填滿。整體工序,一共要經過52道工序才算完成。
馬尾繡,比一般刺繡保存時間更久。特殊的馬尾材質,不僅賦予了馬尾繡繡品立體感,馬尾分泌的油脂,對於繡線與繡片都有一定的保護作品。尤其是現在創新的「皮上刺繡」工藝上,馬尾和皮質更是相得益彰,讓每一個皮質箱包更有光澤與亮點。
馬尾繡的學術研究是一項專業的工作,除了準備嚴謹的學術論文,考慮到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還需要考慮學術研究的可讀性,讓更多的讀者能夠從專業中感悟文化傳承的偉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