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侮辱性綽號列入校園欺凌,網友建議全國推廣!家長和孩子都應該...

2020-12-05 大河報網

  告訴孩子

  今後,不能再隨隨便便給同學起綽號了!

  昨天,一條新聞在網上熱傳——

  依據廣東省教育廳最新出臺的校園欺凌治理方案,給別人起侮辱性的綽號屬於校園欺凌。

  方案規定,欺凌按輕重程度,分為一般欺凌、輕微欺凌以及嚴重欺凌,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和侮辱其人格、損壞他人財物與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貶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言論一樣,被界定位輕微欺凌。學校在進行批評的同時給予懲戒,嚴重者可以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

  綽號成為很多人童年時的陰影

  校園欺凌,是近年來網上熱度很高的一個詞。

  熱映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也關注到這一個話題。

  起綽號、被叫綽號,相信每個人的童年都有這樣的經歷。哪怕是步入社會,也會有同事給你起一些與名字諧音,或與外貌、性格相關的綽號。

  不論出發點如何,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綽號的確帶有「侮辱性」,會給當事人帶來莫大的心裡傷害。

  昨天,這個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引起網友熱議。

  不少網友支持並建議,應該全國推廣!保護孩子都有義務! 

  還有學術觀點支撐:

  在拍手叫好的同時,也有網友提出疑問:

  什麼樣的綽號會被界定為「侮辱性」?

  在義務教育階段,這些懲罰手段對孩子有多大的法律效益呢,實施效果又將如何?

  小小的一個侮辱性綽號,可能成為孩子整個童年的陰影。

  有網友結合了自己童年的經歷說:「我小學的時候臉上的雀斑很明顯,當時又長得很瘦小,不愛說話,班裡一群男生給我起綽號叫胡麻子,我天天晚上躲在被窩裡哭。」

  被戳中痛處的一位網友羅列了當年班裡流傳的二十多個綽號:「小豬兒、小狗兒、黃雞兒、大腳、大嫂、高幹、耗子、廳長、校長、縣長、大海、猴子、亮鍋兒、二狗、二蛋、狗蛋」等。這些綽號簡直是來自大千世界。

  另一位網友說,「綽號是我童年的陰影,直至整個讀書時期。」

  不少網友傾訴了自己童年被取綽號的經歷:

  看到這則新聞,杭州一位家長說,他有過同樣的經歷。他小時候在浙江一所農村小學讀書,名字裡帶了「昌」字,有調皮的同學,給他取了個綽號「蒼蠅」。時間一長,幾乎班裡每個同學都這麼叫他,從不喊他真名。

  他說,當時雖然很生氣,但只能兩眼一瞪,嘻嘻哈哈就過去了。直到有一天,一幫同學喊他「吃屎的蒼蠅」時,他徹底無法忍受了。農村地方說的都是方言,口音非常難聽,他只能求助班主任,提出要向全班同學說一句話——「你們不要再喊我這個綽號了」。

  但班主任可能是習以為常,沒有處理這件事。結果,喊他綽號的人,依然沒有消停!他無法抑制心中的怒火,挑了一個最調皮的、也是喊得最起勁的同學,打得他滿地打滾。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叫他這個綽號了。所以,廣東把取侮辱性綽號列入校園欺凌之列,他非常贊成。

  老師對取綽號的態度

  引發網友爭議

  因被取綽號「蒼蠅」而火冒三丈的這位家長感嘆,如今碰到當年的同學,有人再喊他綽號時,反而多了幾分親切,喚起了對童年的回憶。可對於當時老師的處理態度,他還是有些無法釋懷。

  一位網友說,面對被同學取綽號時,也對老師的做法提出了抗議,「自己最受傷的事情是,被欺負了,去找老師,老師來了一句:班級這麼多同學,他們怎麼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一個巴掌拍不響,你先好好反思自己。這句話導致我現在都有陰影。

  他說,「自己最受傷的事情是,被欺負了,去找老師,老師來了一句:班級這麼多同學,他們怎麼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一個巴掌拍不響,你先好好反思自己!這種邏輯真的太害人了!這句話導致我現在都有陰影,會讓受害者更加自卑,更加不敢傾訴!」

  還有人的綽號居然是老師起的——

  還有網友說:「小學時被一個年輕的女老師起過侮辱性的綽號,從此同學叫我的綽號整整叫了了一個小學。它對於我當時的傷害乃至如今性格的形成都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如今才發現,這種行為叫校園欺凌,原來我也被欺凌過。以後我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的孩子。」

  一位家長看到這條新聞,忍不住說起兒子的遭遇:「兒子的老師在班級群裡喊兒子的綽號,還問他介意不介意,雖然不是侮辱性的綽號,他還是有點不舒服,但當時只能尷尬地發了一個微笑的表情……」

  老師對取綽號的態度引起網友關注。有網友說,「管好老師才是重點,多少被欺負的學生向老師哭訴,老師選擇視而不見或者和稀泥,不過是鬧著玩,這理由真是呵呵。」

  同學之間取綽號該不該管?某小學班主任無奈地說:「平常有同學因取綽號來告狀,老師只能加以勸說,但實在是無法杜絕。」

  杭州有老師曾做過小調查

  全班有一半學生被起過綽號

  杭州某公辦小學家長韓女士曾經在朋友圈曬出了一篇兒子的習作,作文題目是《取綽號》,寫了自己和好朋友之間互相取綽號的樂趣。因為取綽號這件事,兒子和幾位同學感情特別好,每天都想去上學,和他們一起玩。

  韓女士說,綽號都聚焦在對方身上的優點,所以看到兒子這篇作文時,她覺得是同學之間開開玩笑,無傷大雅。但一些侮辱性的、惡意的綽號,對同學、朋友造成了傷害,這肯定是不可取的。

  現在,兒子和班裡幾位同學關係還非常不錯。

  陳老師是小學老師,負責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去年,學校的老師專門針對起綽號的問題在學校做了個小調查。

  老師讓孩子把別人給自己起的綽號都寫在了卡片上,在這些綽號裡,有讚美性的,當然也有諷刺性的。如果孩子覺得這個綽號對他沒有傷害,可以上臺和大家一起分享。

  43個孩子的班級中,有一半的孩子被起過綽號。其中,有七八個孩子願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綽號,對別人給自己起的綽號表示困擾的有五六個人。

  很奇怪的是,同樣是一個「小胖墩」的綽號,有同學願意上臺,有的同學卻死死地把卡片攥在手裡。同樣被叫「女漢子」,有女生會覺得是因為自己能幹,有的女生則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可愛」。

  給同學起什麼綽號

  會被界定為欺凌?

  陳老師回顧這一次調查說,願意上臺和大家分享的綽號,大多是比較正面或者中性的。但是面對同樣的綽號,不同同學會有不一樣的反應,存不存在傷害,就在於對方能不能接受。有人覺得「小胖墩」很可愛,有人就覺得這是一種侮辱。這跟當事人的表達也很有關係。

  最終的界定還是在於當事人的感受。

  「有的孩子在寫下這個綽號時,覺得並沒有什麼,但要他上臺來和別人分享時,他就有所顧忌,就像要往身上貼標籤,說明在內心裡,他還是不喜歡這個綽號的。」

  陳老師說,如果一個孩子因為惡意的綽號受到傷害,一般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情況,不願意說,但是把這根刺深深埋在心裡,有的時候甚至偷偷躲起來哭;第二種情況,會出現攻擊性行為,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男生身上。

  惡語傷人六月寒

  你知道拳頭打在你身上是疼

  但有時候一句話的傷害也很大

  雖然這種疼看不到

  但是打在了心裡

  ▌本期編輯:呦呦媽

  ▌內容來源:愛寫作的獅子

來源:許昌家長 編輯:凡聞

相關焦點

  • 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追蹤
    網上輿情:「讓真相再飛一會兒」  8日晚,一篇名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流傳。  撰文者自稱是北京中關村二小四年級某10歲男孩的媽媽。據她說,11月某日,孩子在學校被兩名同班同學欺凌,同學將有廁紙、尿液的垃圾筐扣到孩子頭上並嘲笑。
  • 家長怒氣衝衝闖教室,網友:孩子一句話,家長就輸了
    但這件事,還是在網上掀起了不小的風波,網友們也是各自站隊: 支持派 有不少網友表示支持:「有時候就該硬氣一點,不然孩子以後還會被欺負」。 一位媽媽表示,自己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總是被兩三個小孩欺負,可是班主任老師並不怎麼管。去找對方家長,也沒什麼用,結果孩子小學一年級整整一年都很害怕上學。
  • 中學生遭校園霸凌:預防子女被欺凌或欺凌人的5大技巧,錯過可惜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如何預防孩子不被欺凌或者不欺凌人呢?曦曦媽認為以下幾點都是重中之重——(1)有條件親自接送孩子。校園暴力其實不僅僅只是發生在校園內的,還有一部分都發生在校外的,因為校內往往管控嚴,使得霸凌者沒有機會實施霸凌,所以他們往往會把霸凌的地方選在校外。
  • 政府學校家庭攜手應對「校園欺凌」
    最後該事件以官方派心理團隊進駐該校,該區教育系統全面排查學生欺凌和暴力隱患收尾。筆者作為一名網絡欺凌的受害者,組織同學,以中學生之間的暴力行為為研究對象,採取多種實證調查方法,對該區校園暴力的現狀和原因進行調查,並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 美國小學校長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制定詳細計劃,注重情感教育
    在這個大開面的「家長手冊」的開始部分,有13頁紙是介紹本學區的「安全校園氛圍計劃」,內容包括:對「欺凌」的詳細定義(根據「家長手冊」的定義,「欺凌」不僅僅限於「身體」上的攻擊,它可以是包括書面的,口頭的,電子的,甚至是對另一個學生做的某個手勢,只要是讓這個學生感受到了身體上或情緒上的傷害,或者是讓這個學生感到害怕,這些都算在「欺凌」的範圍之內。)
  • 中川翔子:網際網路幫助我走出了校園欺凌的陰影
    您認為孩子應該怎樣使用網際網路? 網絡上會有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內容,家長和老師都想好好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網絡能力,我覺得在上網這件事情上大家要相信孩子。網際網路不僅可以拯救一個人,還有利於情操教育。網絡對於當代的青少年來說已經是像空氣一樣的存在了,禁止孩子上網就相當於不讓他們呼吸。
  • 《蚯蚓》: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受校園暴力?作為家長該怎麼做?
    《蚯蚓》,一部韓國校園欺凌電影。豆瓣評分7.2。 今天看到個新聞,因為遭受了同學和一個社會混混的毒打,江蘇一初三的學生離開了人世。 又是一樁人間慘劇。 為什麼近年來被稱為「溫室」的學校屢屢發生校園暴力? 作為家長或者即將成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 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打頭」,家長做法很重要,3招讓孩子遠離欺凌
    有一位網友媽媽說,既然孩子被欺負了,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回去,這樣才沒有別的孩子敢欺負自己家的孩子。 我們先不說這個做法是不是正確,首先要明確的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麻煩。 從上幼兒園開始,他們和其他小朋友進行接觸,就免不了會有出現衝突。
  • 初中生刺死霸凌者獲刑8年:遇到這種校園欺凌、真的還是建議服軟
    我覺得如果孩子遇到這種事,真的是很難解決的,包括家長也很難解決。 如果說當時他受到欺凌和毆打的時候,他服軟了,你很難想像這個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他受到欺凌,別人找茬,他唯唯諾諾的向對方道歉,那他以後遇到很多事情都會變得猶豫不決,人也會變得非常懦弱。
  • 根治校園欺凌,只需拔掉毒蛇的牙
    但是,我必須肯定,我們那次是兩個兩個孩子為了面子pk了一下,不存在欺凌。我們是單挑,誰也沒有幫手。高二那年,我被欺凌了。我們幾個同學從教室回宿舍的路上,倒黴地跟在了鎮上的幾個小痞子和學校裡幾個混世的學生後頭。一個喝多了的痞子嫌我們說話聲音大,很不爽,回頭瞪我們,偏偏我沒有躲開他的眼光,而我又恰好是一幫同學中最瘦還戴眼鏡的,一看就好欺負。
  • 福建閩侯檢察「督促監護令」助力治理校園欺凌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外結交社會不良朋友,自我約束能力和控制能力較差,最終導致本案的發生。如任由其發展不加幹預,孩子最終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為督促監護人有效監護,配合做好未成年人矯正工作,閩侯縣人民檢察院根據《福州市人民檢察院「督促監護令」實施辦法(試行)》的要求,啟動督促監護工作。
  • 電影《蚯蚓》揭露現實,校園犯罪就在孩子身邊,家長該怎麼辦?
    校園暴力犯罪事件的話題熱度一直很高,因為這個話題背後包含了多少人的故事。現在關於校園暴力犯罪的電影越來越多,如《悲傷逆流成河》、《少年的你》等,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社會校園犯罪事件和暴力事件的現狀。藝術高於生活卻來源於生活。
  • 教師和家長必讀:工讀學校又要來了,它是個什麼學校?
    對別的孩子或其他造成身體、財產和精神傷害等,且屢教不改的適齡孩子。然而,工讀學校在全國還是極少數的存在著,因為更多的家長不會接受讓自己的孩子去這樣的學校。然而,隨著教育現狀和校園欺凌等事件頻發,教育部又提出了這個概念。教育法,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逐步放鬆孩子,而對教師管控越來越嚴格。
  • 廣西中學生被同學扔下4樓:你的孩子,離校園暴力還有多遠?
    近幾年,「霸凌」這個詞才進入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的視野,但多數人的理解還停留在「霸凌就是學生之間的暴力欺凌」這個層面。實際上,暴力事件只是校園霸凌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霸凌行為藏在水下。家長不要掉以輕心,覺得是孩子之間小打小鬧,出現這6種情況,你要注意孩子了。
  • 退休教師黑板報「潮」爆社區,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退休教師黑板報「潮」爆社區,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2021-01-10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心理學視域下校園欺凌的形成機理及對策
    當前教育實踐中,可以有效防控校園欺凌的措施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是面向特定相關群體的單水平幹預,二是要求學生、家長、教職員工等都要參與其中的多水平幹預。獲知子女遭遇欺凌後,父母自身的攻擊性和對受欺凌類型及嚴重程度的評估則會影響他們的應對策略或給予子女的應對建議(Waasdorp et al.,2011)。不過,父母針對性的建議不一定適合自己子女的情況,某些不當的策略反而適得其反。
  • 校園欺凌!不單止影響成長還會導致人格缺陷
    校園欺凌這個話題也是頻頻上熱搜,但一直沒有真正的受到關注,何為真正呢?最近在看一個綜藝,在裡面每個人的生活都讓人羨慕,唯獨馬思純的生活讓人擔憂,表面上文藝女青年的生活,但是生怕她心裡壓力太大又不願意說出來,說到這,想必知道我想說的是什麼了,就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不僅會影響一個人的自信心更會導致一個人的人格變化。
  • 河北某校發生校園欺凌,女生被舍友接連掌摑,強行逼迫抽電子菸
    學校的校園生活是每個人都非常珍貴的回憶,家長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個陽光快樂的校園中長大,所以有很多的家長也都不惜花上重金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去上當地最好的學校。在學校裡學生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但是總有一部分學生會不想學習,還沾染上了學校外面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孩子們年齡尚小,總覺得這是好事,導致校園欺凌事件越來越多,但因為欺凌者都是未成年,很容易逃脫懲罰。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有一段三名女學生在宿舍欺凌同學的視頻在網上爆出,事情發生在河北張家口蔚縣的某家中學,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有女生接連受到三人的掌摑,並且還被逼抽電子菸。
  • 洋浦新英灣派出所進校園普法加強法治教育 嚴防校園欺凌
    1月7日,洋浦公安局新英灣派出所民警到洋浦東浦小學開展以「遠離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安全法治宣講活動,進一步加強學校法治教育工作,嚴防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切實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該所民警結合校園的實際及學校領導的反映情況,以互動提問和講述案例模式開講,宣講了校園欺凌造成的危害,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什麼是校園欺凌。民警還講述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的規定,教育並引導同學們應該做到嚴於律己、遵紀守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提升自我保護和安全防範意識,抵制誘惑,遠離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