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蚯蚓》揭露現實,校園犯罪就在孩子身邊,家長該怎麼辦?

2020-12-04 父母育兒觀

校園暴力犯罪事件的話題熱度一直很高,因為這個話題背後包含了多少人的故事。現在關於校園暴力犯罪的電影越來越多,如《悲傷逆流成河》、《少年的你》等,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社會校園犯罪事件和暴力事件的現狀。

藝術高於生活卻來源於生活。這些影視作品中表達的信息其實就是現實生活裡真實情況的映射。不少學生都遇到過校園暴力的事件,自己通常是受害者,甚至有可能是施暴者

韓國有部名叫《蚯蚓》的描寫校園暴力事件的校園犯罪片:父女兩人因為女兒上高中,搬到了韓國首爾去生活。女兒李子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貴族音樂學校,父親就在學校附近擺攤,省吃儉用供女兒上學。

因為李子若音樂天賦了得,蓋過了學校一個富家小太妹的風頭,而且長相清純甜美,就被富家女看不慣,上前挑釁。

此後因為私人感情緣故,富家女就刻意欺負針對李子若。再後來甚至帶著班級上的其他人一起欺負她。李子若懂得反擊校園暴力,狠狠地回擊了欺負自己的人,甚至之後在更嚴重的欺凌降臨時,還給教育部門寫了請願書,希望可以得到教育部的幫助。

施暴者們害怕這件事對自己學業造成麻煩。從此這些人便喪心病狂,趁女孩父親不在家,跑到她家裡對她進行欺凌辱罵,甚至有些男生還對她進行了身體上的摧殘,甚至還拍下來過程,以此威脅女孩撤回請願書。在李子若深陷欺凌無力反擊時,還逼迫她去做一些不正當的交易,只是為了侮辱她。直到最後她被逼無奈,選擇自殺跳樓。

這部電影很寫實,也很敢於表達現實。其實現實就是如此,校園暴力犯罪事件不論何時何地都在發生,就如同電影裡一樣猖獗,不過很多事情只是我們不知道。女主有反抗精神,但是自己一個人勢單力薄,自己遇到事情即便想抗爭也沒辦法做到,最後導致了悲劇發生。

在影片裡李子若沒有告訴父親自己的遭遇,父親是後來偶然找到了她的日記本才知道這一切。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在遭受校園暴力事件時,也可能會選擇沉默。如果平時父母發現孩子表現出這些跡象,說明孩子可能正在遭受校園暴力。

孩子遇到這些情況,可能是遭遇了校園暴力事件

1、 行為怪異、過激

孩子日常的表現顯得怪異:比如莫名其妙的沒胃口、不想吃飯,整天心情鬱鬱寡歡的、換衣服洗澡的時候偷偷摸摸的躲著家長、不讓爸爸媽媽碰自己,不讓父母檢查自己的身體;或者有一些諸如割腕自殘、剪自己頭髮的過激行為,可能就說明孩子在學校遭受了校園暴力。

2、 拒絕社交,不願意和他人接觸

孩子如果平時活潑開朗,突然有一天變得沉默寡言,不願意跟家長說話,也不願意和家長有更多近距離的接觸,那麼孩子肯定是遇到什麼事了,這種時候家長就要引起重視,有校園暴力發生的可能性。

3、 無緣無故不想上學

如果孩子突然說不想上學、不想去學校這些話,可能就是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同學的排擠、孤立、欺負什麼的。如果孩子厭學情緒很嚴重的話,可能孩子在學校遇到的事情也比較嚴重,家長這時候可以和老師學校方面取得聯繫,詢問一下孩子的最近情況怎麼樣。

4、 身上有莫名其妙的傷痕

就像這部電影中的李子若一樣,她的胸口被欺負她的人用菸頭燙了一個疤痕,在爸爸面前就把衣服暴露的口子遮擋住了。如果父母發現孩子身上有一些看上去莫名其妙的傷痕或者傷疤,家長一定要問清楚情況,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孩子受到了校園暴力的傷害造成的傷口。

孩子要怎麼做,才能遠離校園暴力,保證自身安全?

1、 端正自己定位,不參與事件

家長需要教育孩子,讓孩子端正自己的態度,告訴孩子要善良,不能欺負別人,但也不能懦弱,也不能被別人欺負,儘量避免讓孩子卷進這種這種惡性事件裡面。否則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成為受害者,甚至是施害者。

2、 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家長要和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和溝通,如果孩子不幸遭遇了校園暴力,一定要告訴老師和家長,不能因為害怕同學的欺負和報復就閉口不言。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會保護孩子免受傷害。面對校園惡性事件,老師和學校也一定會負起責任,給家長一個說法。

3、 孩子要有意識,能夠預見和避免傷害

平時父母也要讓孩子長個心眼,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比如如果孩子發覺有同學對自己有莫名其妙的敵意,想要欺負自己時,就可以旁敲側擊的打聽一些,是不是自己哪裡得罪了對方,或者對方對自己有成見,想要欺負自己。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感覺,可以提前告訴父母和老師,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擔心孩子遭遇校園暴力,家長應該怎麼做?

1、 教育孩子要學會反抗

家長要教育孩子:遇到這種事情時,一定要知道反抗,要保護自己不能讓自己受傷害。不能做一個懦弱無能的人,任由身邊的同學欺負你。

但是讓孩子反抗不代表要讓孩子跟那些施害者硬碰硬,如果對方人多勢眾,又有危險的武器,硬碰硬很容易導致孩子受到傷害。這種時候要學會反擊、尋求幫助。例如跑到人多的地方,躲開那些有敵意的人,找機會告訴老師和父母,讓老師和父母出面解決這種問題。

2、 遇事不能忍氣吞聲,要公之於眾

如果孩子遭遇了校園暴力,首先家長需要知道這種事才能幫助孩子。所以要告訴孩子,遇到這種事時不要害怕不要膽怯,不能忍氣吞聲,不然對方只會得寸進尺。尋找適當的時候告訴身邊的人,例如其他同學或者家長父母,如果情況過於嚴重,可以選擇公布在網絡上,以避免因為校園犯罪暴力事件導致的人身安全事故。

校園暴力離我們很近,甚至就有可能在孩子身邊。我們家長平時也要多留心,多觀察孩子的情況,也要教育孩子要堅強,有反抗意識和精神。這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會有好處。

相關焦點

  • 《蚯蚓》韓國真實事件改編,揭露校園暴力,人性之惡,難以想像
    這些犯罪類型片中,韓國電影人尤其偏愛對女性,特別是年輕女性性侵犯的殘酷題材。從幾年前偶然在央視新聞頻道了解到的《熔爐》,再到今年上半年看過的《素媛》《韓公主》《媽媽別哭》,還有今天下午看到的《蚯蚓》,全部都是帶著壓抑心情看完的電影,這些故事中有的是真實發生在韓國的性暴力案件改編,有的則是電影編劇團隊完成的故事。
  • 韓國電影《蚯蚓》,比鬼怪更可怕的是什麼?
    而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韓國電影,雖然沒有達到《熔爐》那樣的高度,但卻同樣引人深思。那就是2017年由吳藝雪主演的校園犯罪電影——《蚯蚓》。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電影畢竟是電影,不能與現實同日而語。沒錯,作為一部影視作品,它的確會有一部分演繹和誇張的成分,但不得不承認,校園暴力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時有發生。2017年9月1日,韓國釜山沙上區某工廠附近的胡同裡發生了一起女中學生施暴事件。
  • 《蚯蚓》: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受校園暴力?作為家長該怎麼做?
    《蚯蚓》,一部韓國校園欺凌電影。豆瓣評分7.2。 為什麼近年來被稱為「溫室」的學校屢屢發生校園暴力? 作為家長或者即將成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不想當受害者,首先不能成為施暴者。 《論語》裡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不喜歡的,也不要親自強加給對方。
  • 韓國校園暴力電影《蚯蚓》百度雲網盤磁連結種子資源在線播放
    一部以校園暴力為題材揭露人性的醜惡和社會現實的黑暗的影片。看完這部影片,整個人都不好了!
  • 日本電影《蚯蚓》真實的講述了校園生活,值得推薦!
    這部電影為什麼叫蚯蚓呢,因為電影最後女主的腦癱爸爸把欺辱他女兒的四個「學霸」都殺了,像蚯蚓當魚餌一樣放在河裡釣魚。《蚯蚓》講述得了腦癱的父親李元術(金正均飾)和女兒李子若(吳藝雪飾)相依為命,住在江華島。
  • 家有「吞金獸」必看的電影:《熔爐》、《素媛》、《蚯蚓》
    文中所提到的所有電影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熔爐》當姜仁浩決定從首爾到霧津的私立聾啞學校擔任教師的時候,他一定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有一天自己會捲入一場怎樣見不得光又腌臢的驚世醜聞。原本應該充滿歡樂的校園,溫馨能給予孩子避風保護的另一個家。
  • 《放學後》3月3日院線上映國內首部反映校園欺凌事件電影
    電影《放學後》演員見面會在武漢舉行。記者 石倩 攝電影《放學後》演員見面會在武漢舉行。記者 石倩 攝荊楚網消息(記者石倩)放學後的時間,你家孩子是如何度過的?家長忙於工作,孩子又該如何教育和照顧呢?1月8日下午,將於3月3日上映的電影《放學後》演員見面會在武漢舉行。這也是國內首部反映校園欺凌事件,關注孩子放學後的現實題材電影。該影片由竇昆出品,劉一君執導,影片主要講述了某市一位報社記者父親在接送女兒上下課途中發現當下未成年小學生在放學後校園外遭遇暴力事件,出於職業的操守他與事件女老師共同參與暗中調查事件真相。
  • 韓劇電影《蚯蚓》:面對強勢就只能卑微的接受嗎?
    韓劇電影《蚯蚓》:女主子若堅強好勝,反抗著校園暴力,卻不斷遭到更加殘酷的回擊,最後受不了無休止地折磨而自殺。面對強勢就只能卑微的接受嗎?人性之惡,難以想像,韓影大概是少數能直面這種黑暗面的地方了。我相信真實的校園欺凌事件比這個還要讓人反胃,給女主和導演點讚,希望國內也能拍出這樣反映社會現實的片子。這是一部反映校園欺凌的影片。女主的經歷也是很勵志了,家境貧寒,和患有腦癱的父親相依為命並考入首都頂級的貴族音樂高中,勤奮好學加能力突出,得到了同班女生的排擠不過也受到了男神前輩的注意。
  • ——從電影《大象》看青少年犯罪 - 人民法院報
    (一)    電影《大象》根據1999年震驚世界的美國哥倫拜恩中學校園槍擊案改編,講述了這場惡性槍擊案的過程以及前幾個小時發生的事情。
  • 兩部校園欺凌電影,逆流成河與蚯蚓那部更好?網友:差距很大!
    相信小夥伴們都在快快樂樂的準備這過年,每個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發生這不公與不幸,那麼今天泡泡就要和大家來討論一下《悲傷逆流成河》與《蚯蚓》兩部校園霸凌類的電影,哪一部更好呢?《悲傷逆流成河》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對其梅竹馬在高中裡,因為各種因素,使得兩人產生了隔閡與不信任,女主在一次次的流言蜚語中捲入校園欺凌,最後跳河來警醒人們的故事。
  • 一部讓你寒徹心扉的韓國電影,《記得我》直面殘酷現實
    韓國從來不缺少揭露現實的電影,今天推薦一部看了讓人十分壓抑的校園性侵題材韓國電影——《記得我》。這部電影題材老套,情節卻一波三折,最後有一個大反轉,看完後會讓你抑鬱不堪,因為片中所反應的現實中國也有。唯一遺憾的是這部電影在人物塑造特別是女主角似乎有點拖沓甚至有些失敗。
  • 惡魔在身邊!這十部韓國犯罪電影居然是真實案件改編
    很多人在看犯罪電影時,總以為這種殘忍的事情只會在電影中存在,殊不知,生活永遠高於電影,現實比電影殘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十部韓國真實事件原型的電影,那些你無法想像的兇殘案件,原來都是真的。1、《素媛》(2013年)
  • 一部電影揭露人性的醜惡,你的孩子真的安全嗎?
    電影《素媛》劇照《素媛》是一部由韓國真實案件拍攝的電影。這部電影赤裸裸揭露了人性的醜惡,可能你眼中憨厚老實的鄰居、博學多聞的老師,背地裡卻是一個個不折不扣的變態。也許你看不穿他們的本質,搞不清他們的想法,但你能做的是保護好孩子,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防範於未然。先大概回顧下這部電影的內容:主人公素媛是一個美麗平凡的八歲女孩,雖然小,但她乖巧懂事。一家人住在街拐角的便利店,爸爸是工廠的小員工,媽媽則在家裡經營。這天下起了雨,平常跟素媛一起上學的小夥伴提前走了。
  • 熔爐與蚯蚓兩部電影反映什麼樣的社會現象?你真的看懂了嗎?
    熔爐和蚯蚓兩部電影分別是2011-09-22上映和2017-04-20上映的,雖然兩部電影上映時間時隔6年但都反映了,一個社會現象,那就是我們身邊的灰色地帶!這些事情在我們身邊也常常發生,只是有一些我們沒有發現或者被屏蔽掉了!先讓我們看一下熔爐這部片子吧!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導語:孩子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正是敏感期、叛逆期發揮的極致的階段,如果不好好的調教,可能會助長他的脾氣,但是說他又不聽,家長該怎麼辦呢?孩子本來很乖,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他變得「不可理喻」,即便是上了幼兒園,仍然亂發脾氣,動不動就哭給你看,有的家長忍不住就會揍孩子,但是並沒有效果,孩子該怎麼鬧還是怎麼鬧。
  • 睿智燈塔-孩子晚上怕黑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黑暗恐懼
    每個孩子從出生起,生活環境和性格都會有一定的差異,而這些因素也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性格,有的孩子長大後性格活潑開朗,有的孩子卻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還特別怕黑,就連晚上自己睡覺都覺得非常害怕,這讓很多家長十分疑惑。那麼,孩子晚上怕黑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黑暗恐懼呢?朋友家的女兒園園,從小就特別怕黑,平常都不敢一個人呆在家裡。
  • 孩子具有「攻擊性」,我該怎麼辦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給我發來一大段文字,她說:我突然發現孩子現在具有攻擊性了,不是開玩笑,也不是普通的打鬧,而是真的在認真攻擊。家裡的人多多少少都曾遭到過他的攻擊,雖然孩子還小,但是作為家長真的很擔心長此以往,孩子會養成暴力的性格。我該怎麼辦?
  • 孩子寫字太亂了做家長的該怎麼辦?文中有兩個辦法
    孩子寫字太亂了做家長的該怎麼辦?這種情況具有普遍性,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能做的只有兩點:一是自己安排時間親自指導,但是,這個決定需要家長本身對書法有一定的基礎和教學經驗;二是給孩子找個學習寫字的去處,自己輔助監管,鑑於市面上的書法培訓魚龍混雜,在選擇上只要看培訓的效果來做決定。
  • 孩子夜晚怕黑怎麼辦?家長多給孩子陪伴,引導孩子告別膽小
    是怎樣造成孩子怕黑的。身邊有膽小的人,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家長出現膽小怕事很容易造成孩子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平時生活中可能是家長用言語或者是行動表達了自己膽小,或者是給孩子從小養成有燈光的習慣,孩子失去光亮就會出現害怕。平時對孩子教育太過粗魯,對孩子心理受到影響,孩子也會出現怕黑的情況。孩子心理出現問題,會造成孩子出現孤僻、膽小不合群。
  • 「發現孩子偷錢,我該怎麼辦?」家長千萬別給孩子貼變壞的標籤
    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孩子未經家長許可就偷拿家長的錢。對於孩子偷錢的問題,大多數家長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一個關係到孩子道德品質的問題。一、孩子偷錢的問題,家長一定要重視關於孩子偷錢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並且正確對待。如果對孩子偷錢的問題不重視,孩子偷的錢可能會越來越多,偷錢會成為一種習慣,甚至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