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季節魚苗大量出生,不注意以下三個問題,永遠也養不活的

2021-01-08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前幾天養魚老道把一些多餘的竹節草,隨意丟棄在一個空置的魚缸裡,為的就是不想讓那些金魚再繁殖,因為我這裡的魚蟲供應量明顯不足,也沒有那麼些多餘的魚缸,所以就不想再去繁殖了。

結果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金魚真的是高產,那些竹節草上又出生了一部分的金魚苗,這次我可是狠下心不再去管它們了,魚缸裡有點褐藻,我又扔了一網魚蟲進去,就讓它們在那裡自生自滅去吧。

正好今天老鄒大叔家裡還有些魚缸空閒著,我把前一窩和第二窩的小金魚苗,除了個別小的長不起來的以外,其他的全部打包讓他撈走,用以分擔我這裡魚苗過多的壓力,我的那些孔雀魚苗還等著吃飯呢。

那麼,很多魚友近期都會遭遇到觀賞魚繁殖的經歷,家裡無意中多出了很多小魚苗,然後就會有魚友不斷地來諮詢:小魚苗為什麼會死,為什麼精神不振,為什麼頻繁死亡,或者針尾或者水黴?

如果小魚苗發現針尾、水黴等疾病,別再費勁了,不必再治了,本來天生有免疫的小魚苗,都能養出來大病,那還治個啥?

這件事情之所以導致如此結局,我也不防說句實話吧,如果我們飼養的小魚苗,在其一兩個月的時間內,如果出現了嚴重的針尾或者水黴等病症,想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真的是瞎子點燈白費蠟,讓它們自身自生自滅去吧。

和我們人類一樣,或者和其他動物的道理都相同,任何小魚苗在生長初期,對於大部分疾病都會有一個自身的免疫期,包括了我們所知道的七彩神仙魚,為什麼大魚要給小魚吃奶?

因為只有在小魚出生前後,大魚才會重新分泌一種體表粘液,這種粘液中就有可以使小魚對抗疾病的抗體,所以在小魚苗出生後的短期內,它們基本不會患病,也不應該患病,而其他魚苗的抗病基因,就存在於卵黃囊內。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這些小魚苗輕易就給飼養出病來,那麼,基本上都不會是什麼小病了,都是些足夠要它們命的大病了。

再說了,那麼小的魚苗,我們又如何醫治為好呢,如何掌握正確的藥量?

所以說,不必再治了。如果是情況輕微的,我們可以調水、加溫、分缸,然後剩下來的有多少是多少就可以了,這就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水質問題就是個飼養密度,所有問題都會與飼養密度有關係

小魚苗之所以會輕易患病,與魚缸的水質問題有絕對分不開的關係,而水質之所以無法保持,無外乎就是一個飼養密度。

這個飼養密度與我們魚苗的孵化數量,原來孵化缸的水質問題都有關係,比如說金魚產卵後的水質清潔問題,魚苗數量過多問題,食物投餵問題,這些都是導致水質惡化的原因。

剛出生的小魚苗基本上不能添置任何的過濾設備,有些金魚苗水體過小的話,水妖精也不能使用,因此就要求我們在飼養水體和投餵量上要有精準的把握。

很多魚友以為隨便找一個小容器,只要把魚苗繁殖成功就是勝利,實際上這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以後的路還早著呢,提前不把基礎打好,當然魚苗就會成批死亡了。

飼養容器過小,水溫根本不可能有效恆定

有些新魚友,對於室溫和水溫問題,都不能做到一個有效地控制,加上這個季節的溫差較大,很容易造成小魚苗感冒或者水黴,這是直接可以要了魚命的,還有一些魚友,問到了這些疾病會不會傳染?

這根本就不是傳染的事,同樣的水溫震蕩、水質無法保持,所有的魚苗都會患病,只是說有一些體格較為健壯的,先期攝食量巨大的,提前長起來的個體,或許可以免於此難,但是大部分的魚苗都是死無葬身之地,根本不該什麼傳不傳染的問題。

按理說,任何小魚苗的飼養溫差不應該超過兩度以上。

雖然說有些魚苗可以比較耐受更多溫差的震蕩,那也只是我們一時看不出來問題而已。

長久下去,有個十天半個月,各種疾病就會上身,搶不上食的和體質差點的,也就拜拜了,這些問題就是導致小魚苗針尾或者水黴的原因。

沒有可口的食物,小魚苗就是一個死,早晚的事

還有一些魚友,就是不信那個邪,只要是小魚苗繁殖成功之後,什麼魚飼料都敢拿來給小魚苗投喂,也不管它是金魚苗還是鬥魚、燕魚苗,提前根本沒有任何小魚苗開口食物的準備,導致很多小魚苗根本沒有足夠的營養攝取,然後就會慢慢的消瘦而死。

說白了,就是餓死了,一句話就結了。

剛才我還看到一位魚友提問,說是孵化的豐年蝦投餵金魚苗或者燕魚苗,一天需要投餵多少次?

這個是沒有概念的,幾乎是餓了就要餵的,一天至少五次以上。

真正飼養七彩苗或者金魚苗的魚房,大部分都是一兩個小時投餵一次,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小魚苗的營養需求,如果我們沒有那個條件,不是不可以少喂,但是至少也要保證每天最低最低三次以上,我們都做到了嗎?

既然我們做不到,就不要再來詢問小魚苗為什麼會死亡或者患病了,裡裡外外就是上述的這些原因所造成的,不會再有其他因素。

不能繁殖不如不繁殖,不能飼養不如不養

正如養魚老道這樣,自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還不如把這些小魚苗送人。

老鄒大叔可以親自去撈取魚蟲來投餵魚苗,我可沒有那個時間,自己家中繁殖的魚蟲根本供應不足,因此不如放棄。

要麼只能夠讓那些小魚苗自生自滅,它們能活多長時間,會死亡多少,我們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本來都應該是一清二楚的事,條件達不到就不要去強求,或者直接優勝劣汰,儘量保住一部分體質優良的魚苗,其他的予以淘汰。

這樣最起碼還會有一定數量的魚苗存活下來,而且質量優良,我們飼養起來也不會那麼吃力,不必去為了它們整天這個病那個病的而去操心,這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活多少算多少。

還有一些新魚友千裡迢迢的購買一些錦鯉或者金魚的水花魚苗,想要回家飼養,這些小魚苗是根本經不起快遞那種強烈的水體震蕩的,大魚都未必經得住,何況小魚呢?回家之後死亡或者畸形的概率極高。

所以說,如果我們不是一切條件準備就緒,要麼就乾脆不要去繁殖,老老實實的飼養大魚,把水質調好,把體質調好,欣賞起來也會樂趣無窮,為什麼非要去不得已而為之,自討沒趣呢?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繁殖的小魚苗總是死?不是魚苗愛針尾,原因就是下列問題
    養魚老道瀏覽了今天的諸多評論,牽扯問題最多的竟然是孔雀魚苗總是養不活,不斷遭遇針尾等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有些大咖的解釋為遺傳基因,這方面因素確實會有,但是那個現象應該出現在,部分雜交過重、近親繁殖過重的高檔孔雀魚身上,至於一些普通的孔雀魚品種是不應該的。我們遇到問題不能把自己的管理不善歸結於魚兒的基因問題上。
  • 孔雀魚和金魚不但共生的很好,而且小魚苗開始大量出生,正常生長
    二、孔雀魚大魚吃小魚的問題如何解決?那麼,在這個水池裡遇到大魚吃小魚的問題咋辦?這也是一開始我比較擔心的問題,因為金魚的個體可不小。後來我才發現這個擔心純屬多餘,因為在前幾天我還沒有發現有大量的孔雀魚苗存在,而從昨天開始大量的魚苗突然間就顯現了出來。
  • 錦鯉繁殖親魚如何選?魚苗如何淘汰?
    時下正值繁殖的季節,選別是錦鯉繁殖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選別進行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下半年池揚的收成。說起選別,那自然要從繁殖說起了。錦鯉的繁殖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用於繁殖的親魚要經過嚴格的選擇和精心的培育,特別是選擇親魚時,首先應確定親魚的血統,也就是親魚的父母是否有良好的體型、優良的質地,以及抗病力的強弱等。
  • 繁殖熱帶魚苗請注意,總結一下,我是如何把幾窩魚苗給成功養死的
    讓我們一起輕鬆養水,快樂養魚!今天一位魚友私信養魚老道,問我是如何把這些迷你鸚鵡魚苗、金魚苗,還有孔雀魚苗給養活的?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做了適度的回答,突然間我就想起來一個話題,那就是,其實還有幾窩魚苗,被我徹底給玩完的呢,與其告訴大家如何把魚苗給養活了,還不如告訴大家一些關於魚苗死亡的教訓。
  • 繁殖熱帶魚苗請注意,總結一下,我是如何把幾窩魚苗給成功養死的
    讓我們一起輕鬆養水,快樂養魚!今天一位魚友私信養魚老道,問我是如何把這些迷你鸚鵡魚苗、金魚苗,還有孔雀魚苗給養活的?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做了適度的回答,突然間我就想起來一個話題,那就是,其實還有幾窩魚苗,被我徹底給玩完的呢,與其告訴大家如何把魚苗給養活了,還不如告訴大家一些關於魚苗死亡的教訓。
  • 知道影響金魚壽命的幾個因素,讓你的愛魚活得更久
    >擁有一條好魚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今天來聊聊影響金魚受命的一些因素讓你的愛魚能夠多陪你一些光陰金魚的祖先是鯽魚,一般如果不吃掉它的話活個十幾年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按照「理論」來說的話1、環境和密度如果有繁殖過的朋友就會注意到一點那就是當魚長大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在原先的空間內,就會感覺密度大了這個時候如果不進行淘汰或者分隔容器的話魚苗就會開始停滯生長
  • 又到了魚苗放養的好季節,魚苗怎樣放養有什麼要訣?
    又到了魚苗放養的好季節,魚苗怎樣放養有什麼要訣?王文彬又到了魚苗放養的好季節,為了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各位養殖戶應該注意十個方面的放養技巧。三、合理進行放養魚苗培育到夏花,一般採用單養方式,放養量宜視池塘條件、養殖技術水平等綜合情況合理把握,鰱、鱅魚苗,每畝可放養10~12萬尾,青、草魚苗每畝可放養8~10萬尾。
  • 剛出生的孔雀魚苗何時倒缸合適,使用什麼工具能夠撈取上來?
    看老道文章,學老道養魚,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看過養魚老道視頻的朋友,都在為養魚老道的這些孔雀魚擔心,說是一個個這麼大的肚子,你也不讓它們繁殖,真是太可惜了,實際上怎麼可能呢?
  • 觀賞魚苗成長高級飼料,餵魚苗吃這3樣食物,養不好都難
    每個季節都是不同種類觀賞魚的繁殖期,到了繁殖期時,一些觀賞魚只要條件合適並且有自己的伴侶時就會開始繁殖,而且你還沒法阻止他。有些魚友就這麼放任不管了,以為他在魚缸裡面可以自己過得很好,但是小魚出生以後沒幾天就死了,這是為什麼?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餓死的。
  • 觀賞魚苗不是患病就是養死了,原因在哪,為什麼我要給魚苗分缸?
    很多魚友之所以飼養魚苗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原因無外乎就是以下的這些問題,我們根本沒有把它做到位而已,或者說根本就不去仔細觀察,等我們發現問題時魚苗早就患病或者死光光了。我在這裡只是和大家說說我為什麼要給它們分缸的原因,以及我是如何考慮的?
  • 魚苗開口餌料土塘培養的三大模式
    魚苗開花、標粗是個技術活,每個培苗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經驗,培好開口餌料是培苗人的看家本領之一。淡水魚苗開口餌料主要以原生動物、輪蟲為主,開口餌料密度大、維持時間長,有助於魚苗開口,所以清塘後培養足夠密度的原生動物及輪蟲顯得尤為重要。漁行家傾情總結輪蟲土塘培育的三大模式。
  • 人工繁殖的魚苗,比天然繁殖的成長慢,有沒有這回事
    因為人工繁殖魚苗比從外地調運天然魚苗來飼養的成本比較低,所以受到普遍歡迎。不過,也有人反映人工繁殖的魚苗不如天然魚苗成長快。事實是不是這樣呢?在正常情況下,人工繁殖的魚苗和天然繁殖的魚苗成長快慢是一致的。有人做過試驗,在人工繁殖的魚苗上和天然繁殖的魚苗上做上標記,再放養在同一個池塘裡,養成魚種以後,檢查它們的存活率、生長率、肥滿度,結果發現這兩種魚苗沒有什麼差別。
  • 飼養孔雀魚大量繁殖要注意優勝劣汰,什麼情況可以淘汰種魚?
    近期養魚老道的孔雀魚又開始進入一波大量繁殖期,大致估計也就是十天半個月時間,結果竹節草也長滿了魚缸,小魚苗也呈現出爆缸狀態。 前幾天晚上做了一次簡單的清理,順便也淘汰了幾條成魚,這個工作是一定要做的,否則的話,像我這種大小魚混養在一起的模式,剩下來的不能繁殖的種魚,也會出現攝食小魚的行為。
  • 春季繁殖鴿子,不能忽視這三個問題!
    鴿界趣聞每日為大家帶來養鴿賽鴿小常識以及鴿界趣事,點擊關注,每日免費為您帶來實用養鴿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如有問題更可留言,有問必答。春季是所有鴿友都忙碌繁殖鴿崽的季節,但是很多鴿友都忽視了下面三個問題,導致鴿子成活率低,死亡率高,出鴿崽質量差,今天筆者鴿趣就帶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有哪三個問題!
  • 繁殖各種觀賞魚苗,到底需不需要加裝氧氣和過濾系統?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昨天養魚老道給大家發了關於迷你鸚鵡魚繁殖魚苗的視頻,這已經是兩個月來的第三窩了,很多魚友都在問魚缸裡有過濾嗎,魚缸裡有供氧嗎,我們的魚缸裡還有過濾器,如果小魚苗出生了應該怎麼辦?
  • 分析孔雀魚飼養和繁殖中的三個常見問題,新手養魚要知道
    前言:今天我注意到,有很多魚友留言或是私信,諮詢我孔雀魚的飼養和繁殖問題,經過歸納,大致有以下幾個相對集中的問題:孔雀魚的公母區別?孔雀魚的繁殖需要注意什麼?為什麼一窩小孔雀魚長不大就死掉了?假如真是不懂分辨的新手,多半買回一群「一順的」孔雀魚,那麼,你還是不知道公母,養得再好也肯定生不出小魚來。
  • 紅鑽七彩終於繁殖了,詳細講解七彩神仙魚繁殖期間的一些注意事項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我們等待了一年的時間,去年的九月份購買的紅鑽七彩,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差點全部陣亡,前天終於繁殖成功了,雖然說今天只是魚苗成功出世,但是結果如何已經不重要了,即使大魚不背小魚也無所謂了,最起碼以後再鍛鍊幾次就能夠正常繁殖了。
  • 孔雀魚苗鬥魚苗不吃咋辦?教你做這食物,小魚吃它們營養高長得快
    除了小型魚以外,水蚤剛繁殖出來的幼苗體型更是小,這些幼苗則可以給剛產下的魚苗吃,由於是活的,會在水裡面彈來彈去,所以更加容易引起魚苗的注意,開口效果極佳,還可以給魚苗提供生長期所需的營養成分。尤其是我們大部分的魚友喜歡繁殖孔雀魚和鬥魚,它們的小苗總是不吃飼料,不開口的問題。如果能用水蚤來喂,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 觀賞魚可以從幼魚養起,但是太小的龍魚苗,魚友們不一定能養活!
    2、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如果是新手朋友想要飼養小魚的話,我們儘量去選擇幼魚來飼養,而不是去選擇魚苗,因為對於很多的魚友而言,魚苗可能要耗費更大的時間和精力。3、或者說以我們現在的水平,根本就養不活魚苗。3、但是現在確實有很多小規格的龍魚苗在對外出售,比如說小於15釐米以下的,這個時期的小龍魚,無論是銀龍、金龍、紅龍,還是處於適合群養階段,而且最好是同種同窩群養。
  • 觀賞魚苗頂級飼料
    這種生物是雌雄同體,因此不分公母,所以他們繁殖能力超級強,只要溫度,水質等條件合適就可以使其大量繁殖。一般草履蟲在野外靜止的水質就可以見到,比如湖泊,但是前提是水中腐殖質要充足,也就是說水要肥,營養含量要充足。當然有浮萍的地方還會更多。草履蟲除了好獲種以外,作為一種魚蟲,他還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並且這種生物是活的,可以很好的引起觀賞魚魚苗的注意,適合開口。